书城文学地方地名故事
17129800000036

第36章 焕彩沟和鸣沙山

从前,从哈密去巴里坤,不是步行,就是骑马,再就是赶个马车。不管你怎么走,反正得三四天。第一天就住到南山口下边的黑帐房小站里头。传说这个黑账房的名字,还有个来历呢。说的是唐朝的时候,有一次皇上派兵征西,先行官薛丁山带的人马先到这里,前面就是南山口,是樊洪的地盘,南山口由樊洪的大儿子樊龙驻扎。薛丁山为了迷惑樊龙,把营房帐篷都弄成黑色,后人就把这个地方叫作黑帐房,成为哈密走巴里坤的第一个驿站。

话说这个樊洪,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樊奴尔阿娃,从小就受到樊洪的百般宠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小喜欢舞刀弄枪、骑马、射箭,学了一身好武艺。樊奴尔阿娃一天天长大了,还越来越漂亮了,不少兵将向樊洪求亲。樊洪为了拢住贴身大将杨帆,将自己最心爱的女儿许配给了杨帆。杨帆身材高大,武艺高强,脸黑如炭,站在那,就像一座黑铁塔。樊奴尔阿娃不愿意,嫌他太黑了。樊洪劝女儿说:“杨帆的脸虽是黑的,但心是好的,他武艺这么高强,打仗这么骁勇,是个大将之才,虎将有几个是漂亮的?”听父亲这么一说,樊奴尔阿娃也没有办法,只好不说话了,可是心里却老是个疙瘩。

就在这个时节,唐朝征西的兵马,一路来到了南山口,驻扎在黑帐房这个地方,准备先拿下南山口。樊龙接到禀报,便连夜赶回营地棺材沟搬兵。樊洪立即派女儿前往南山口和樊龙一起抵挡唐将。

第二天赶早,樊奴尔阿娃披挂整齐,乘马出阵,见对方阵前一白脸大将,不管青红皂白,举枪就刺,一气战了几十个回合,不分上下,樊奴尔阿娃暗暗惊讶。薛丁山虽武艺高强,可马上功夫不如樊奴尔阿娃,一时胜不了,忽心生一计,大声喊道:“对方女将暂停,请报上姓名,我大唐先行官从来不杀无名之将。”樊奴尔阿娃听到后,勒马收枪怒声问道:“先问你那大唐将士、白脸娃娃何名?”薛丁山说:“我乃大唐征西先行官薛丁山!”樊奴尔阿娃听后一愣,没想到赫赫有名的大唐先行官竟是这么一个白白净净、一表人才的年轻小伙儿,心里顿生爱意。正想着,只听对方问道:“你是何人?还不快快降我大唐。”樊奴尔阿娃心思已乱,无心再战,趁对方话没说完,举枪便向薛丁山空刺一枪。薛丁山没防住,吓了一个趔趄,回过神来一看,女将已跑回山上去了。

樊奴尔阿娃回到山上对哥哥说:“我今天打败了唐将,量他暂不敢来犯,今个你就放心地睡吧,明儿再战。”说罢回棺材沟向父亲禀报去了。

樊奴尔阿娃进到父亲大帐里,说了交战情况后,还说第二天要与薛丁山决战。樊奴尔阿娃回到自己的小帐里,樊奴尔阿娃开始默默地盘算起来。

第二天,南山口又派人来搬兵,说是唐兵已迫近山口。樊洪叫女儿立刻前往助战,一定要生擒活捉唐将先行官。樊奴尔阿娃嘴上答应着,暗地里却偷偷地将枪头磨成个卷刃秃头,还回到帐房,精心收拾打扮了一番,这才骑马赶到南山口,对哥哥说:“今天看我来收拾他。”说罢催马出阵去会薛丁山,二人大战五十回合,不分高低,各自回阵喂马缓气。樊奴尔阿娃对哥哥说:“大唐那个白脸娃娃还有些武艺呢,一会儿你上,我缓会儿再战,一定要把他生擒活捉过来。”“对!我先把他战乏,你再突然出阵,定能要他的命。”樊龙压根没有想到妹妹的心思,更不知道她已把枪头弄钝,还想活捉薛丁山呢。

樊龙上阵又战,没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樊奴尔阿娃赶紧迎上去再战,打到十几个回合,假装败下阵来,边打边退,慢慢将薛丁山引向东邦一个山坡,趁他不防,耍个花枪,一枪把薛丁山磕到马下,随后军士一拥而上,把薛丁山绑了个结实,拉回棺材沟大帐。樊洪一见大唐征西先行官薛丁山被活捉过来,那高兴劲还用说吗?一面命令摆宴,为樊奴尔阿娃庆功;一面命令把薛丁山推出辕门外斩首示众,以警唐朝征西的将士。樊奴尔阿娃一听说要把薛丁山斩首,立即进帐说:“父帅,依女儿之见,不如暂把薛丁山囚禁,待大唐征西大军到后,再擒军将,一并斩首不迟。”樊洪一想女儿的话也对,两军征战,胜败未分,哪能先斩擒将呢?这就把薛丁山囚禁了。

樊营宴后,樊奴尔阿娃返回小帐,派贴身丫环探听了情况,知道薛丁山虽被囚禁,但现已经安歇,也就自个歇息了。

话说大唐征西大元帅敬德率领大军,第二天就赶到了先锋营寨,知道先行官薛丁山已被樊营生擒,十分不安,赶紧派将迎战。谁知樊奴尔阿娃计擒薛丁山后,士气大振,一天就捉去大唐将士十几员,没几天就有几十名将士被生擒活捉,把个敬德气坏了,他亲自出征。这敬德厉害了得,朝那战场上一站,就像一座铁塔,没有两个回合就把樊龙捉来了。樊奴尔阿娃战了不到二十个回合,就背疼腰酸,无力招架了。樊奴尔阿娃又想耍个花枪来捉敬德,谁知敬德力大无穷,不把她的花枪当回事。樊奴尔阿娃这就且战且退,一直向东山边退去。敬德哪能放松?紧追不舍。战了几个回合,追了一阵子;又战了几个回合,又追了一阵子。越追离南山口越远了,敬德边追边想:这个蕃将本事不是一般的,要能归顺大唐,征西胜利是无疑的。敬德主意一定,把樊奴尔阿娃的枪架住说:“番将,我料定捉你不难,你有这一身武艺,何不归顺大唐,共同完成大唐事业!”“你捉去我哥,我怎能罢战讲和?”“你哥被捉,是两军征战常事。我军先行官不是也被你捉去了吗?”一提到先行官,樊奴尔阿娃的精神马上来了,说:“有一事,大帅若能周全,小将就愿投顺。”敬德一听此话,心中已经明白樊奴尔阿娃的心思了,赶紧说:“小姐归顺,本帅愿保大媒。”樊奴尔阿娃双手抱枪说:“大将军一言,驷马难追。”说完,打马回营去了。

敬德回营,在帅帐中静坐,心想:樊奴尔阿娃是战场勇将,说话算数,回去不知怎样了?天交五更,只听军士禀报说,樊奴尔阿娃带先行官等一帮被擒将领,在辕门外候令。原来樊奴尔阿娃回营后,瞒过父亲樊洪,暗令女兵,夜里偷了兵符令箭,带领被俘将领,冲出了关口,投顺了大唐。

敬德这就做主让薛丁山和樊奴乐阿娃结为夫妻,樊奴尔阿娃改名为樊梨花。后由敬德保荐,唐皇封樊梨花为征西大元帅。

从此,樊梨花用父亲的令箭,一路挺进,到棺材沟收服了樊洪的部将。北进过山,嫌棺材沟名字不吉利,就借其谐音,改为焕彩沟,立碑为据。直到现在,“焕彩沟”三个字还清晰可见呢。

樊梨花征西从此开始,一路西行,顺者收服,逆者攻打。出北山口,经松树塘、口门子、达子沟一带,把樊洪所管辖的地盘全部收服了,樊洪气愤地自杀了。樊梨花把部队集结在口门子上边的大草场上,调编整训,准备西进。谁知,樊洪自杀后,阴魂不散,集结遇害部将士兵的阴魂当夜兴风报复,飞沙走石,一片昏暗。天亮时,驻扎的一部分兵马帐篷被沙子埋掉,成了乱沙山。这批大唐兵将阴魂不服,到阴间告状,又受樊洪阻挡,冤气不散,每天晚上嚎哭不止,后人便把这沙山起名鸣沙山。直到现在,你在夜晚进入鸣沙山,还会清晰地听到嘤嘤啼哭声。不少人进入鸣沙山就会迷失方向,传说都是这批大唐将士阴魂作的怪。

樊梨花和薛丁山将剩余人马重新编排整顿,继续西征,将巴里坤命名镇西县,象征西征的胜利。这名字一直用到全国解放时,解放后才改为巴里坤县。

讲述者:杜秀珍

采录者:韩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