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记忆变迁
17126500000002

第2章 代序(2)

中国,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压力,趔趄前行。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前行历史的一个拐点,它“拐”出了中国经济的崛起。这组数据令人振聋发聩:据有关资料披露,1978年,全国有1/3的地区生活水平不如50年代,有1/3地区的生活水平不如30年代;1978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7%,远低于辛亥革命爆发时中国经济9%的世界份额。

3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24.6万亿元,排名世界第四,外贸总额2.17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三,出口总额1.22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二,外汇储备1.81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一。要评价起来,千言万语说不尽,毛泽东有一句词是最好的豪情抒发:“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经济的快速发展,直接为社会进步奠基、助力。改革开放30年,中国如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放射出一串灿烂辉煌: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入世后的6年,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99.4万亿元,是新中国成立58年累计GDP的54.1%,6年超过52年。从“经济联合国”再看“体育联合国”:旧中国3次参加奥运会,一枚奖牌未得,被世界讥为“小中国人”、“鸭蛋冠军”、“东亚病夫”。1984年,中国重返奥运赛场,许海峰一声枪响,不仅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而且奖牌数节节攀升。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这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我国金牌总数51枚,雄居第一,把长期占据排名榜首位置的美国落下了15枚,第二名的美国只获得36金。世人莫不惊叹:“当惊世界殊!”

谈起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中国人会如数家珍:港澳回归、神七载人太空行走、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办特区、建核电站、奔小康、倡和谐、免农业税、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等。城市自不待言,农民也是走平坦路、喝自来水、上卫生厕、报医药费……从“天天耕作吃不饱”到“不种田却吃得好”,从“一衣多季”到“一季多衣”,从“地窝子”、“干打垒”到“别墅楼”,从赶巴扎到旅游,从“老四件”到“新N件”,从因贫辍学到内高班、内初班,实现免费上学等。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们笑在脸上,甜上心头。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确立,为谁发展、怎么发展、依靠谁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以人为本。党和政府为民用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更为民“还”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更为可喜的是,党的十七大重笔描绘了一幅“五有”的民生蓝图:住有所居,通过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措施,来解决住房问题;学有所教,在全国城乡开启免费义务教育之门;劳有所得,解决分配比重、劳动报酬和劳动就业;病有所医,实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老有所养,农村和城市普遍实施低保制度,提高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标准。

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只有社会进步后才能得以实现。

立在对世界触动上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改革开放给古老的中国注入青春活力,中国开始从积贫积弱的阴影中走出,终于可以挺拔于世界民族之林了。

中国人乃至关注中国的世界上许多人都还记得,西方有一个叫章家敦的人,2000年出了一本名叫《中国即将崩溃》的书,在西方世界引起一阵骚动,一些敌视中国的人为此弹冠相庆,此书竟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的排行榜。此君哪曾想到,中国不仅没有崩溃,而且在30年内以国内生产总值平均9.8%的速度递增,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的纪录。他声名狼藉、砸了“饭碗”不说,还成了国际学术界的笑柄。

这样的笑柄岂止一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时,西方一些敌对人士信誓旦旦预言:中国入世后,汽车、出口、农业和金融,会变成“四大完蛋”。哪曾想到,中国的汽车出口从2002年的两万辆,增长到2007年的61万辆。中国的粮食“四增五丰”(四年增产、五年夏粮丰收),2007年登上1万亿斤的台阶。出口从2002年的0.33万亿美元飙升到2007年的1.22万亿美元。至于金融业,更是在世界金融风暴中,“我自岿然不动”。

中国的成功会触动世界,因为中国一直是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成功会使世界受益,因为中国出口的产品物美价廉。记得有一个美国家庭尝试抵制“中国制造”,一年不买中国货,结果生活一团糟。为此,这位家庭主妇写了一本畅销书:《在没有中国货的日子》。更有意思的是,中国美国商会会长柏迈高笑颜可掬地坦言:“我家几乎全是‘中国制造’。”“中国制造”已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流行语。

今日之中国,每一个大动作、大举措、大方略,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世界关注中国,中国触动世界。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步伐犹如投石击水,总是涟漪不断。有的人欢迎“中国制造”,有的人恐惧“中国制造”;有的人曾认为中国是个遥远的故事,现在变成了一个复杂的现实;有的人说,中国人来了,我们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了;有的人说,中国人来了,我们的竞争就更激烈了……在文化层面上,西方的惴惴不安更为明显:假如快速发展的中国模式被证明是成功的,那么,他们顶礼膜拜的西方模式,从此就不再是“唯一真理”,只能变成“一种选择”。这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现实。

所以,中国触动世界的深层次之争,是发展模式之争,发展道路之争。西方最为担心的是,中国发展的越来越成功,就会显示中国模式的优越性,就会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若世界在寻找发展模式的许多国家与西方渐行渐远,西方的价值观、西方的文化强势、西方要输出的发展模式就会被束之高阁,自然中国每取得一项成功,西方世界都会噪音频出,这就是潜在的根源。当然,我们已经看到,在噪音出来之时,赞扬之声也是盈盈于耳的。

中国已“探索出一条生机勃勃的现代化道路,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新型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发展模式”,这一点是不必讳言的,也是改革开放30年的重大意义之所在。但是,中国模式的最优越之处,不是要求其它国家模仿,因为模仿注定是要失败的。中国以前模仿前苏联的失败证明了这一点,西方向其它国家推行西方模式的失败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国模式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意义,并不是为它们提供了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科书,而是向它们阐释一个道理: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国家都要追求符合自身特点的模式。中国模式没有僵硬的“模”和“式”可以套用,中国的发展就是开放模式下的一种探索。之所以有中国模式问世,就是因为中国打破了以前人们对各种模式的教条式看法。

我们为中国能触动世界感到自豪。曾几何时,中国所发生的一切,面对广袤的世界,“泥牛入海无消息”。今天,中国些许动态,在苍莽世界范围内,也能“吹皱一池春水”。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已顺利植入世界的神经中枢,让世界对中国的反应敏感起来。在世界上,中国已开始成为“人间万姓抬头看”的国家。

新中国的历史经历了两个30年。第一个30年,我们是在曲折中前进;第二个30年,也就是改革开放30年,我们是在发展中奋进;今后的30年呢?我们应该是在创新中跃进!中国要努力着,世界在观望着。

(作者为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