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记忆变迁
17126500000001

第1章 代序(1)

改革开放:“三十而立”

祝谦

改革开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石破天惊的壮举。

中国,经历改革开放的洗礼,高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个字,在地球上如一座伟岸的丰碑矗立起来,庄严地又一次向海内外宣告:当今世界,刮目相看是中国!

2008年12月,正值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孔子曰:“三十而立”。那么,改革开放“三十而立”立在何处?

立在理论创新上

伟大的社会变革总是以深刻的理论创新为先导,一个民族要想站在时代的最高峰,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理论,是引导一个国家不断攀登时代高峰的号角和指南。

我们所说的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是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利刃”。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具体实际是什么?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即救亡图存,1949年这个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即振兴发展,这正是我们今天所承担的。

完成好这个新的“历史命题”,就要“写出新的着作,形成新的理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顺应时代要求,从解放思想入手,完成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命题,提出了指导改革开放的观念变革和理论创新,把“以阶级斗争为纲”,引导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先后推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战略思想,在毛泽东思想之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上的“庄严回答”:以与时俱进,回答马克思;以初衷不改,回答历史;以以人为本,回答社会;以“赶考”自状,回答未来。这是一份满意的理论“答卷”。

这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改革开放的新中国创造着世界奇迹。使我们每每谈起,都处在兴奋之中、激动之中、自豪之中、骄傲之中,我们是沐浴在这样的理论光辉中走过30年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的学说;社会主义依靠力量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靠谁建设的学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需要不断改革的学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发展道路学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学说;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的学说;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社会主义“一国两制”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社会主义和平发展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学说等。

今天,也只有今天,我们才能胸有成竹地告诉世界:什么叫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如何建设这个党;什么是发展、如何发展……这些曾经困惑社会主义这个崭新制度近百年的问题,我们历尽风波,终于找到了“答案”。

更为重要的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走过的这条道路,已经成为一种发展模式,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所赞许、所学习、所接受。我们知道,世界上的发展模式历来大体只有两种,过去是前苏联模式和美国模式,前苏联解体后,欧洲曾想代以欧洲模式,但欧美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致的,还是一种模式。今天,美国遭遇百年不遇的金融风暴,波及世界各国,美国模式留下了一长串疑问,就更使中国模式受到青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在托起一个“中国模式”。

立在思想解放上

改革开放,这是一个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高频率词。

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其内涵是“双解”;方法,是解放思想;目标,是解放生产力。开放,其内涵是“三引”: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人才,也是要发展和解放生产力。凡此种种的前提,是解放思想。如果不能挣脱束缚、冲决禁区、砸破桎梏、洞穿“死墙”,一切无从谈起。

30年我们经历三次思想大解放。

1978年,以真理标准大讨论为标志,掀起了第一次思想大解放高潮,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确立了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而不是自封,不是钦定,不是追捧,不是讨要。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才是好猫。不管金箭银箭,射中靶心才是好箭。不管这政策那政策,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才是好政策。从此,百年闭关锁国的中国大门,终于打开了。

1992年,以邓小平南巡讲话为标志,掀起了第二次思想大解放高潮,解决了姓“资”姓“社”的困扰。人们开始懂得,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贴“标签”不能解决实质问题,实质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于是,积蓄已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澎湃于神州大地,奔腾不息。

2007年,以胡锦涛同志的十七大报告为标志,揭开了新一轮思想解放的序幕,被人们称之为“不断创新”。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需要进一步解放的是“三个力”:创新活力、创业活力、抵御和应对巨大风险的能力与活力。可见,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思想解放永无止境。

改革开放30年,人们的思想观念尽管还有差异,但在主导认识上大都从内心实现了“四个告别”:1978年,告别了个人崇拜;1992年,告别了计划崇拜;2001年,告别了所有制崇拜;2006年,告别了GDP崇拜。这是全民思想解放的重大成果。

人们切身感受着思想观念变化的日新月异。当年的万元户,何等让人艳羡,如今这个词已经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出。白领、蓝领,曾是何等流行的称谓,如今大家口头上更多的是股民、基民、网民。下海、跳槽,都是些叫人心潮澎湃的行为,眼下更让位于惊心动魄的“E时代”,连我们的时代都用“E”(电子)标识了。许多人已不再痴迷于物质追求,经常进行着“观”的考问:发展观、创新观、和谐观、权利观、效率观、公平观、正义观、市场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这是国民精神一次“质”的飞跃。

站在改革开放30年的平台上,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更是要一往无前地推进:一是要推进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二是要推进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内涵的政治体制改革,三是要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体制改革,再以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人民最大利益标准予以检验,实现解放生产力的目标。

解放思想,让古老的中华民族觉醒了。解放思想,还将推进伟大中华民族的复兴。

立在社会进步上

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将被开除球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