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聪明女人一定要学会的语言操控术
17123000000034

第34章 说话得体有讲究——女人要懂的语言禁忌(1)

无论是聊天、开玩笑,还是在会议上陈述观点,女人都需要懂得一些语言禁忌。这些语言的禁忌就好比大海里的暗礁一样,如果知道它在哪里,避开它就会很容易。这样,既避免伤害别人,也能避免伤害自己。

注意场合才能说得恰到好处

小何在办公室里一向不招其他同事喜欢,因为她总是不注意场合地乱说话。比如,有一次公司请一个外商吃饭,席间大家都热闹地谈论这个外商家乡的风貌。突然,小何插了一句:“你们家那边的啤酒真是难喝,我从来没有喝过那么难喝的啤酒。”外商看了小何一眼,不知道她说的是什么意思。老板也看了小何一眼,然后皱了皱眉头。

还有一次,办公室里的几个女同事都在说美食,小何来了一句:“你们都该减肥了,还说什么吃的啊!”一句话,把几个女同事都噎得说不出话来。

像小何这样,就是说话不注意场合的典型。别人说某个话题,说得热火朝天,她不分青红皂白,就泼了一盆冷水,让大家都很扫兴。因此,人们也都不喜欢她,不愿意跟她交谈。

对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女性来说,在说话的时候,注意场合和环境是必须的。要懂得在什么样的场合说什么样的话。

说话必须注意场合。一些话在一定场合中可以说,换个场合未必就能说。

很多人都认为“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这条标语写得很不错,不仅内容好,而且语言也很精炼,可以说放在许多地方都能使用,但是总有其不适合的场合。例如,将这条标语张贴于殡仪馆内,就会让人感觉很不适合,也会产生诸多歧义。这就是场合因素对语意的影响。

美国前总统里根曾在某次开国会前为了试试麦克风好不好用,张口便说:“各位先生们,请注意了,5分钟之后,我将对苏联进行轰炸。”一语既出,四座皆哗然。很显然,里根在错误的场合、错误的时间里,开了一个极其不合适的玩笑。为此,苏联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所以说,在某些庄严的场合中是不适合开一些过头的玩笑的。

有的人为了缓解尴尬或严肃的气氛就想制造一些幽默,殊不知结果却适得其反。例如某人在丧葬场合说一些喜乐的话,本来是为了转移人们的伤痛,却引起了当事人的不满;反之,在喜庆的场合,也忌讳说一些不吉利的话。

任何语言都要依托于整体语言的大环境,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人们不仅应注重言语本身传递出的内容,还要注意与具体的场景相结合。

说话的环境场合对于说话的涵义有很大影响,相同的话语在不同的语境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意思。如:“现在都已经10点了。”如果是妈妈对躺在床上的孩子说的,其意思是指:“都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起床!”如果是站在电影院门前的女孩对男孩说这句话时,意思是指:“你来迟了一步,电影早就已经开演了。”所以说,说话一定要看清场合,要理解在不同场合中话语的不同涵义。

有一次,某知名人士出席一个国际性会议,受到外国友人的热情款待。宴会上,这位知名人士的口才受到了东道主的称赞,东道主说:“像您这样的口才,完全可以去当外交官了。”

一般来说,在这种盛大的宴会上,听到这样的话只要略表谢意就可以了。但是这位知名人士却忽视了这是外交场合,在兴奋之余竟说出了很多不得体的话:“是的,我是应该去做外交官,但时至今日,我也没有做外交官,这显然是我国外交部的一个错误。”

殊不知,知名人士一下子将话题扯到了国家政府,这样东道主和在场的其他外国友人该如何看他呢?之所以会出现说话说漏嘴的情况,就是因为说话人没有注意到当时身处的场合。

因此,说话要看场合,重要的谈话要选择适当的场合,更多情况下的讲话应适合场合的需要,并不失时机地利用场景将话语说得更得体。总之,谈话需要注意三条原则:选择场合,适合场合,利用场合。

反驳也要给对方留面子

在社交场合,每个人都难免会出现一些小失误或是小错误。诸如,记错对方的职务和姓名,讲了一些外行话,礼节不当等。其实,懂得说话技巧的人,一旦发现对方出现这类错误,只要无关大局,一般都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不会满世界地宣扬,弄得众人皆知。更不会抓着这个错误,当众来个“小题大做”,在人前取乐。如果这样,不仅会损伤对方的面子和自尊心,更容易使对方产生报复心理,影响双方之间的社交关系。

若是对方没有出现不可原谅的错误、过失,都应该尽量给对方留些情面,即使你想反驳对方的观点,也要在能够让对方下得来台的基础上进行。

某外贸公司的员工待遇很差,众多职员都苦不堪言,多次向领导要求提高待遇,都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公司领导之所以不想提高员工的待遇,只是他们认为多数员工都是庸才,不仅能力差,工作态度也不端正,对公司没有大的贡献,并且在职人员少,多数属于兼职,所以就认为没有必要提高他们的待遇。

员工中一旦有人将公司的待遇与其他公司相比时,老板就会说:“他们公司的员工都是正途出身,而你们充其量属于杂牌军。”

一天,主管人事的高级职员向总经理反映最近迟到严重的现象时,说:“新职员简直都没办法到公司上班了!”

总经理好奇地问:“为什么?”

职员回答说:“打的上班觉得车费太贵;坐公交又挤不上去;而且每月报销的车补费也不够。哎,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总经理说:“以步代车,不仅一分钱都不花,而且还能够强身健体,多好的事情呀!”

职员说:“不行吧,袜子都破了好几处,他们也没有钱买新的。不过我有个办法,您可以出示一个公告,提倡赤足走路,号召大家光着脚来上班,这样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其实,这样不能怪公司,谁让他们出生在现在呢,谁让他们没有能力另谋出路,非当苦命的职员呢?既打不起出租车,又挤不上公交,还不能穿鞋袜整齐地来上班,其实,都是自己没有能力造成的,要是怨只能怨自己了!”职员摇摇头说。

职员和总经理的关系一直不错,所以就一面说话一面笑,最后弄得总经理也不好意思起来,于是只好同意改善一下员工的待遇。

卡耐基曾经说过:“很多时候你在与别人争论时是赢不了的。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赢了,你还是输了。”原因很简单,一旦你的观点与对方产生分歧,如果选择正面争论,自然就不会产生胜利者,因为无论任何人在正面争论中都只能是一个失败者。

因为在争论的过程中,任何人都将比之前更信任自己的观点,即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不愿意在对方面前俯首认输。所以,在这个时候,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给对方一个台阶下。

当矛盾双方出现分歧时,你不妨考虑以下几点:

(1)如果对方是不小心冒犯了你,不妨学着大度一些,以宽容的态度视知,不要进行过激的反抗。如果你实在不能忍受对方的错误,可以委婉地指出,但只求使其知错,不要令人难堪。

(2)当对方请你帮忙时,如果在你的承受范围之内,最好予以积极的帮助,如果能力有限时,先请对方谅解,不要不给自己和对方留余地。

(3)如果对方指出你的错误,应该态度真诚地予以致谢,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巧言强词地辩解,甚至将对方的善意和诚意扭曲。

真诚说话,赢得尊重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荀子说:“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智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

北宋词人晏殊向来以说话真诚著称,在他十四岁参加殿试时,真宗让他做一道题,晏殊看完题目之后,便对真宗说:“陛下,我十天之前刚做完这道题,至今草稿还在,请陛下另外出个题目吧!”

真宗见晏殊如此真诚,颇感他是位可塑之才,交给他大任值得信任,所以便赐予他“同进士出身”。事实证明,晏殊说话办事确实较为真诚。在晏殊任职期间,每逢节假日,大小官员都会到外面吃喝玩乐,唯有晏殊和朋友们闭门读书。有一次,真宗点名让晏殊担任辅佐太子一职。对此,很多大人都不理解,于是,真宗就解释说:“近日群臣都经常外出郊游,唯有晏殊每日与朋友们读书写文章,如此自重的人,难道不是最适合担任此职的人选吗?”

然而,晏殊在谢恩之后,便对真宗说:“其实我本身是一个爱游玩的人,但是因为家庭贫困,所以没有多余的钱出去,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我也早就出去玩了。”

真宗听后,更加赞叹晏殊说话的真诚,对他也更加信任。

语言的最大魅力在于真诚,它是打动人心的第一步,虽然每个人天天都在说话,但是不见得会说好真诚的话。

真诚的话源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同时还是成功办事的前奏。白居易曾说过:“动人心者莫先乎于情。”的确如此,即使你说出的话,外表包装得再美丽,只要缺乏真挚的情感,就不会开出美丽的花朵。虽然美丽的话能够欺骗人们的耳朵,但是永远欺骗不了人们的内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秘书口授反击法西斯战争动员的演讲稿时,“哭得涕泪横流”。正因为这种动情动理的讲演方式,才使得他的演讲更加深入人心,最大化地鼓舞了英国人们的斗志。

与人交谈,贵在真诚。这也是成功名流的过人之处。叶卡捷琳娜公主曾经问过库图佐夫:“靠什么魅力凝聚着社交界如云的朋友?”库图佐夫回答说:“真实、真情和真诚的态度,是用语言打动人心的最佳诀窍。”

只有以诚待人,才能和同事融洽相处;只有以诚待人,才能换来他人的以诚相待。要想做到真诚,你就要敞开自己的心扉,要讲真话、实话,不遮遮掩掩、吞吞吐吐,以你的坦率换得对方的赤诚和爱戴,这样才能得到知己。

曾巩是宋朝的一位大诗人。他为人正直宽厚,襟怀坦荡,直来直去。他和王安石一直都是好朋友。

有一次宋神宗问曾巩:“你与王安石是布衣之交,王安石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呢?”曾巩很客观、直率地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和作为比扬雄要强很多;不过,他为人过吝,终比不上扬雄。”

宋神宗很惊异,又问道:“你和王安石是好朋友,为什么这样说他呢?据我所知,王安石为人轻视富贵,你怎么说他‘吝’呢?”

曾巩说:“虽然我们是朋友,但并不等于朋友没有毛病。王安石勇于作为,而‘吝’于改过。他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而改正自己的错误,所以我说他‘吝’!”

宋神宗听后称赞道:“此乃公允之论。”王安石知道这件事之后,并没有因为曾巩揭自己的短处就和他过不去,相反他们的情意更加深厚了。

现实生活中,没有人愿意也没有人希望和虚情假意、信口雌黄乃至口蜜腹剑的人交往,人们总是希望对方能够对自己坦诚相待。坦诚是赢得他人信任的重要前提,也是人高尚品格的主要体现。为人坦诚是事业和人生走向成功的必备前提。

真诚是一种力量,它显示出来的是一种高度的自重、自尊以及对他人的信任。客观地说,真诚待人,受益的不仅仅是他人,同时也会使自己的人格、品德得到升华。

说话切忌不谦虚

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做人一定要谦虚,不故步自封、不自满,更不能自以为是,要时时保持头脑清醒。

谦虚谨慎者,很少有机会犯错误,也不容易被人利用;聪明伶俐、骁勇剽悍的人,一旦飘飘然、得意忘形,那么就很容易犯错误,从而遭受巨大损失。就像三国时期,刘备帐下五虎上将之首关羽,乃一代英雄,勇武盖世,但最终却死在了一时的得意忘形上。

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各有所长,无论是贫富贵贱,还是聪明愚笨,都可能在某些方面比你懂得多。因此,要学习别人的长处,才能让自己不断地进步。所以,在与人交谈时,切忌忘乎所以、侃侃而谈、不懂装懂,这既是不良素养的体现,又是为人处世的失败之举。

为人处世,要抱着“宁拜人为师,勿好为人师”的态度。但是能够甘拜人为师者并不多,因为从本质上讲,每个人都在努力建立一个坚固的自我保护壁垒,以掌管对自己心灵的自主权,这使得人们都喜欢从狭隘的自身主义出发,常常自以为是,很难心甘情愿地虚心向别人学习。

相对于甘拜人师来讲,“好为人师”却是人们喜欢做的事情,这类人凡事都喜欢对别人的行为做出指指点点的教化,虽然说有些人出于善意、好心,觉得自己对旁人的错误无法袖手旁观;或是自以为是,认为别人的观念有问题,只有他自己的才是对的。其实,即便是出于善心,也会在不经意之间含有自以为是的观念。

他们也许没有意识到别人跟他一样,一直认为自己的观念是正确的,所以,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好为人师”者是不被人欢迎的。

所谓“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如果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好为人师,会让人觉得生厌,甚至成为人们挖苦的对象、讽刺的笑柄。

钟弱翁是宋朝的奸臣,此人喜欢吟诗作画,虽然学术不精,但最喜欢对别人的学识指指点点。据说,他每到一处,都喜欢贬低那里标榜上的字画,总是要让人家把那些字画消除掉,然后再将他自己的东西填上去。但是,以他的学术水平和理解力,写出的东西多数人都不喜欢,甚至不能认同,但鉴于他的身份和情面也不好多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