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低调做人的智慧
17121900000020

第20章 下篇:低调有术,自成尊贵(6)

韩侂胄听了书生的话,顿时汗如雨下,一阵沉默之后,他又猛灌了几杯酒,然后才问:“你我名为上下级,实同兄弟一般,现在兄长遇到了困难,你能见死不救吗?你一定要帮我化解危机!”这位书生推辞了好几次,但是韩侂胄依仗着自己喝醉了酒,固执地追问不已。书生最后才说:“有一个办法,虽然说了可能也是白说,但是我仍衷心希望这次您能采纳我的建议!当今的皇上是个洒脱之人,他并不十分贪恋君位,如果您抓住机会迅速为皇太子设立东宫建制,然后以昔日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劝说当今皇上把大位传给皇太子,那么,皇太子就会由先前的仇视转为感激了;一旦太子即位,皇后就被尊为皇太后,那么,皇后对您也有没有什么抱怨之心了,即使她还怨恨您,也无力再报复您了;这时候您趁着辅佐新君的机会,追封那些在流放中死去的贤人君子,然后抚恤他们的家属,并把活着的人召回朝中重用,这样,您和士大夫们就可以就重归于好了;当然您还要安靖边疆,不要轻举妄动,重重犒赏全军将士,厚恤死者,这样,您就可以消除与军队间的隔阂;同时您还要削减政府开支,减轻对百姓的赋税,尤其要免除以军费为名压在百姓头上的各种苛捐杂税,减轻百姓的压力,这样,老百姓就会称颂您;最后,你需要做的就是选择一位当代大儒,把自己的职位交给他,然后自己告老还家。做到以上这些,您或许可以转危为安、变祸为福了。”

书生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但是韩侂胄并没有采用,一是因为韩侂胄贪恋权位,不肯让贤退位;二是因为他北伐中原,统一天下的雄心尚未消失。所以,他即使知道自己处境危险,也仍不肯放手一搏。

后来,韩侂胄发动“开禧北伐”,结果遭到惨败,因此被迫向金国求和,金国则把诛杀首谋北伐的“罪魁”作为议和的条件之一。开禧三年,在朝野中处于孤立状态的韩侂胄被杨皇后和礼部侍郎史弥远趁机杀害,他的首级被装在匣子里送给了金国。那位书生的话应验了。

如果当初韩侂胄听取了书生的意见,能够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力,急流勇退,也许不会遭到杀身之祸。

一个人只有懂得放手,才能在各种场合中安全进退,而愚蠢的人通常都不懂得适时放手,以至于因自己的贪欲枉送了性命。

第八节 端正姿态,中庸做人

“所谓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看似平常之理,实则精妙之至”。简单地讲,中庸之道其实就是主张为人处世一定要奉行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行为准则,要在取舍之间寻求适中的微妙境界。事实上,人生中也只有透彻地领悟中庸做人的哲学,才能够左右逢源,处处圆融。

大多数人都想成为事业有成的强者,但是能遂其心愿者毕竟是少数,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成为强者的最佳途径:有的人推崇强势哲学,处处用强,时时争先;有的人希冀别人的成全,一味屈从,丧失自我。事实上,为人处世中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既要保持应有的尊严,又要不怕丢面子,端正姿态,中庸做人,也唯有这样,才能最终走向成功。忍让——低调做人的晋升术无论身份、地位如何,忍都是一项基本功。

政治家马琴利派某人出任税务主任,但是这个提议遭到了许多政客的反对。为了阻止这个任命,那些政客要求他说明任用该人为税务主任的理由。这些代表中为首的是一个国会议员,此人身材矮小,脾气暴躁,说话粗声恶气,刚一开口就给了马琴利一顿很难堪的讥骂。如果换成是别人,也许早已暴跳如雷地予以反击了,但是马琴利对此却视若无睹,他一声不吭,任凭那个气愤的议员骂得声嘶力竭。最后,当那个议员差不多快骂够的时候,马琴利才用极其平和的口气说:“你的怒气现在发泄得应该差不多了吧?其实照理来说,你是完全没有权利这样责问我的,但是现在我仍然愿意详细地解释给你听……”

这几句话平淡的话把那位议员说得羞惭万分,但马琴利没等他道歉,又马上和颜悦色地说:“其实我也不能怪你,因为我想任何不明原因的人都会为此而大发脾气的。”接着,他就把理由解释清楚了。

其实那位议员早已被他的气度所折服了。因此,当他回去报告咨询的经过的时候,他只摇摇头说:“我现在已经完全记不清他的解释了,但只有一点我可以肯定,那就是——他肯定是没有错的。”

由此可见,向来被人所轻视的“忍气吞声”其实具有极大的妙用,以忍制怒不但使马琴利的解释获得了极有效的作用,而且使那位议员自己感到不好意思,从此彻底悔悟。

狡猾的人往往会故意采取某种刺激手段使你大发脾气,当你发脾气的时候,便会做出一些不合理的事,而这样做产生的结果无疑是使你自设圈套,自讨苦吃。“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日常琐事需忍让,为政做官更需忍让,只有懂得忍让的官员才能顺利从政。

有一次,华盛顿与佩恩针对选举中的一个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华盛顿无意中说了一些冒犯佩恩的话,佩恩非常生气,冲动之下一拳将华盛顿打倒在地。事后,华盛顿托别人给佩恩送去一张纸条,纸条上约佩恩到当地的一家小酒店见面。佩恩心想,这次去必有一场恶斗,于是他做好一切准备之后便去小酒店会见华盛顿。没想到,看到佩恩之后,华盛顿平和地说:“昨天确实是我先做得不对,我不应该说那些冒犯你的话,不过你已经采取行动为自己挽回了面子。如果你认为问题到此可以得到解决的话,那就请握住我的手,我们交个朋友吧,你看怎样?”佩恩又惊讶又感动,此后,他不但没有因为这件事情而成为华盛顿的仇人,还成了华盛顿的崇拜者。

忍让并不代表软弱,而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它是一种高明的处世艺术,可以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占据上风。当然,忍让也得视情况而定,不能不论事件的性质及影响如何都一味地隐忍退让,但如果能给他人和自己都带来方便与实惠,忍让多少次都是值得的。一句话,想要路途平坦,就要先学会忍让。

糊涂——低调做人的装愚术凡事都想弄个究竟是人类的天性,可细想来,有谁能把所有的事情都能弄个清楚呢?现实中该糊涂时就要糊涂。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应该算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她的计策以及聪明确实使贾府暂时呈现出繁荣的样子,同时她自己也借此积攒了些家私。她“于世路上好机变,言谈去得”,“心性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少说着只怕有一万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过她呢”!但她“上头笑着,脚底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只知进,不知退,只知耍小聪明,却不知厚道待人,只知道损人利己,却不知深藏于密,最后悲惨到连丈夫都抱怨自己的不是。这一切不幸的根源就在于她爱耍小聪明,不懂得装愚,而小聪明并非大智慧,因此凤姐只能遭遇悲惨的结局。

会装糊涂也是一门学问,把糊涂装得更深刻些,就能活得更“利己”些。一个人如果在行动上能够保持中庸,在生活中就不会成为众枪围攻的“出头鸟”。所以,糊涂处事、精明做人的生存哲学虽然有点保守,却大有可取之处。

《红楼梦》中的宝钗就是一个很会装糊涂的人。在生活中,宝钗并不像黛玉一样真情流露,而是常常把自己的聪明隐藏起来。她表面上“随分从时”,“罕言寡语”,一举一动显得“端庄贤淑”,一切做法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但实际上她熟谙世故,城府极深,“来了贾府这几年”,虽然表面不言不语,安分守己,实则“留心观察”,因此即使是在荣国府这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环境里也生活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甚至就连那个几乎忌恨一切的赵姨娘也赞她:“很大方”,“会做人”。这其实都是她“装愚守拙”的结果。她凡事本着“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从来不刻意表现自己,不像黛玉那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一些事情的真相,而总是充耳不闻,揣着明白装糊涂。

宝钗的聪明是一种很隐秘的聪明,史湘云要起诗社的时候,因为没有钱,宝钗便趁机要替史湘云设东,告诉湘云要从自家带东西来款待大家,但出门的时候却叫一个婆子来说:“明日饭后请老太太、姨娘赏桂花。”“聪明”的宝钗表面上是帮了湘云的大忙,但实际上却是给另一段“金玉良缘”的一次打击。她借口请大家,实则是为讨好真正掌权的封建大家长。她的“糊涂”恰恰是她的聪明之处,因为她的“糊涂”,家长才将她而不是黛玉嫁给宝玉,这就是装糊涂装出来的效果。

事实上,揣着明白装糊涂是一种达观、一种洒脱、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糊涂处事、精明做人可以给人一种平和的感觉,从而在吸收别人精华的同时,为自己的前途添加动力。

灵活——低调做人的应变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在处事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可能会伤害别人自尊心的问题的时候,要学会“灵活”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从而避免得罪人。

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想要逃避的事情,如何才能成功地将自己不想面对的棘手问题推脱掉,本身就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日本有位教授曾发过这样的感叹:“央求人固然是一件难事,而当别人央求你你又不得不拒绝的时候,亦是叫人头痛万分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同时我们也不希望别人不愉快,因而也就难以说出拒绝的话了。”所以,即使你要拒绝别人,理由最好圆滑一点。而一旦你占了别人的便宜,别人向你讨回时,要想推脱过去,不单单是圆滑就可以的了。刘备借荆州不还靠的就是他办事够灵活的功力。

刘备当初到处流浪、没有一席可安身立命之地时,“死皮赖脸”地跟孙权“借”来了荆州暂时做个根据地,可他有“借”却没有“还”。那么大一块地方,孙权当然没有大方到白白送给刘备的地步,所以在与刘备翻脸企图武力夺回荆州之前,曾先后几次派人去要,刘备死活都不想给,可怎样才能既打发走孙权的人又不至于翻脸呢?在这几次讨要与推脱的较量中,刘备就充分运用了灵活的处事手腕。

第一次,孙权派鲁肃来索要荆州。刘备听说后,马上与诸葛亮商量好了对付的办法。鲁肃进了刘备府后,他刚说明来意,刘备就大哭起来。鲁肃急忙问怎么回事,刘备不说话,只是哭得更加伤心。这时,诸葛亮从屏风后边走了出来,对鲁肃解释道:“唉,当初我的主公借荆州的时候跟你的主公许下诺言,说取得了西川后就归还。但回来后仔细一想,益州的刘璋是我主公的同宗,如果真的派兵去攻打他的城池,恐怕让外人唾骂,但如果不去打的话,又把荆州还给了你们,我们去哪儿安身啊?如果不还的话,又显得不给您面子,大家都不好看。这种进退两难的情况让我的主公也不知如何是好,只能痛哭流涕了。”诸葛亮说完,刘备更是哭得伤心欲绝,捶胸顿足。鲁肃见刘备哭得真情感人,也跟着替他为难,就答应他们将归还荆州一事再往后推一推,自己孤身回江东去了。这一次,刘备与诸葛亮合力导演了一场哭戏,不但没有和东吴撕破脸皮,还博得了鲁肃的同情,可谓圆滑至极。

刘备得了西川后,孙权当然记得刘备说过的话,这次他怕派去的人再被刘备像打发鲁肃那样轻易就给打发回来,于是假意把诸葛瑾的一家老小都给监禁起来,才让诸葛瑾去要荆州。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亮虽然明白这是孙权和诸葛瑾设的局,但至少表面上他不能表现出对哥哥一家人的生命毫不在意的样子,便赶紧找刘备商量对策,等计策定了,诸葛瑾也到了。一见哥哥,诸葛亮马上表示一定劝刘备还荆州。

第二天,兄弟俩找刘备说了情况,刘备一听,装作很生气地说:“孙权这完全是威胁我,我怎么能受他的威胁?”于是向诸葛瑾表示绝不归还。诸葛亮又装作伤心的样子哭着求刘备一定要看在自己的面子上救救诸葛瑾一家。刘备最后故作无奈又动情地表示,看在诸葛亮的面子上就还上一半,于是写了封信,让诸葛瑾带着信去找当时驻守荆州的关羽。这一次,表面上刘备给了诸葛亮的面子,诸葛亮对哥哥也有了交代,其实,刘备只是把皮球踢给了关羽,并没有真的还荆州的意思。果然,诸葛瑾一到荆州说明来意,就被关羽大骂一通,还差点被他给杀了,哪里要得回半个荆州?诸葛瑾吓得赶紧回来找刘备,刘备却为难地表示,这个二弟他也管不了。诸葛瑾知道荆州肯定是要不回了,只好回江东去了。

为人处世时,灵活应变是使自己摆脱不利处境的有效方式,还可以使自己避其锋芒,化被动为主动,从而占据优势地位。

避害——低调做人的保全术古人云:“大勇若怯,大智若愚。”也就是说,本来胆大如斗的却表现得胆小如鼠;本来足智多谋的,却表现得寡言讷语。之所以要智而示以愚,强而示以弱,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其目的就是为了蒙蔽对手,暂时躲避危害,这样,等时机到时才可争取主动。

一天,有一个人向一位得道高人询问:“天有多高?”高人回答说:“只有三尺高。”这个人听完之后很奇怪,后来,他回家后认真思索了一下高人的答案,终于明白高人是在告诉他一个重要的处世哲理,那就是:人要学会低头,要保持谦和,学会避害,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