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采取利益的方法进行激励,只是满足中的一个方面。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是有两种满足的,这两种满足又是平衡的。一种是外在的利益满足,一种是内在的心理满足。这二者常常会出现差异,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利益满足远远高于心理满足。差距的拉大使人们的心理变得不平衡,这对于彼此的关系是不利的。
如果你的伙伴觉得他得到的内在满足不尽如人意,即使外在利益不断增加,也无法达到他的预期,这样彼此关系的破灭也就成为必然。
所以在人际关系中,千万不要忽视对他人心理预期的提高。如果你想要让自己的人际关系始终保持在高效、活力的状态中,就要极力提高对方的心理满足感,让伙伴的心理预期与自己的给予平衡。事实证明,拔高对方的心理预期不仅能够获得良好的合作效果,同时还能够融洽彼此之间的关系,因为这样做意味着对对方的尊重与欣赏。
国外有一所学校,在入学的时候会对每个学生进行智力测验。然后,他们把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分入普通班,而把智力水平低的学生分入优秀班。
过了不久,在另一次评测中发现,那些在优秀班的普通孩子的成绩明显高于普通班那些聪慧的孩子。原本普通的孩子由于被当做优等生而被关注,这拔高了他们自己的心理预期,使得他们得到了一种心理暗示,认为自己是优秀的。就这样,额外的关注竟然使得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如果你的夸奖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那么你就应该面对面对他说出来。如果你们的关系是亲密的伙伴关系,那么就不要过分地添加利益的砝码,这样只会让友谊的天平失去平衡。提升对方的心理满足感才能让彼此的良好伙伴关系维持得更加久远。记住,你对别人的赞扬和鼓励肯定会被他记在心里,而埋入心灵深处的东西最牢固。
给人赞赏要及时
在激励法则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反馈效应”,通过成果推动效率提升。
“反馈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个著名概念,是由心理学家C·C·罗西与L·K·亨利曾经做的一项试验得出的:他们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后就测验一次。然后,他们每天都对第一组学生公布学习结果,对第二组学生的学习结果只是每周告诉一次,而对第三组却从来也不告诉其成绩如何。
这样的反复学习与测验一直进行了8周。随后,他们改变了做法,第一组与第三组对调,第二组不变,也同样进行了8周教学。
结果,他们发现除了第二组学生的成绩稳步地前进,继续原有的常态进度之外,第一组与第三组的情况大为转变:第一组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而第三组的成绩则突然上升。
试验结果表明,及时知道自己的成果对自己的进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很多人认为,反馈效应适用教育、工作环境中,在人际关系问题上并没有多大用途,其实不然。事实证明,反馈效应对于人际关系的活化是非常有用的。如果能够灵活运用这个心理效应,对于提升自我形象,锻造人际吸引力,加强交往对象心理满足感都极为有效。
素有“经营之神”之称的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有一次在一家餐厅招待客人。他们一行6个人都点了牛排,等6个人都吃完主餐,松下让助理去请烹调牛排的主厨过来,他还特别强调:“不要找经理,找主厨就可以了。”助理看到松下的牛排只吃了一半,认为松下大概有什么不满。
当主厨听到有客人找他,而且是大名鼎鼎的松下先生时,内心十分紧张,以为牛排出了什么岔子。他忐忑不安地问松下:“先生,是不是牛排有什么问题?”
松下对他微微一笑,然后略带歉疚地说:“不,不,牛排很美味,你是一位出色的厨师。但我只能吃一半,原因不在于厨艺,而在于我年纪大了,胃口大不如前。”
主厨与在场的人听了松下的话不由地面面相觑。松下看到大家的茫然,连忙向主厨解释说:“我想当面和你谈,因为我担心你看到只吃了一半的牛排被送回厨房时,心里会难过。”
松下幸之助能够成为赫赫有名的成功典范,自有其独特的个人魅力,熟知人心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人际关系问题上运用反馈技巧,其实就在于及时地回应对方的帮助、服务以及为你所做的事情,这是一种真诚的表达,可以温暖对方的心怀。
行为和肯定性激励的适时性表现为它的及时性,心理学家布朗通过实验表明,反馈方式不同,其促进作用也不相同。一般来说,及时的反馈比迟来的反馈更能激励他人。上述故事中的松下幸之助就运用了及时反馈的技巧,这样及时的反馈使得对方能够立刻感受到一种关怀,从而赢得对方的敬重。
福克斯波罗公司是美国的一家知名企业,主要生产精密仪器设备等高技术产品。对这样的企业来说,技术是生存之本,因此,高技术人才非常受欢迎。为了让这些人才尽展所长,公司对于那些攻克重大技术难题的员工实行荣誉奖励:授予一枚金质香蕉别针。
很多人对这枚“香蕉形”的别针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它是香蕉形的呢?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在创业初期的一次技术改造上,公司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天晚上,公司总裁为此冥思苦想了很长时间,尚未找到解决办法。时间已经到了深夜,突然一名技术人员闯进办公室告诉总裁:“我想到了!”
当技术人员一步步阐述完他的解决办法后,总裁紧皱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那个办法非常有道理。于是,总裁决定嘉奖这个技术员。然而,他在抽屉中翻找了好一阵,也没有合适的奖品。
最后,总裁实在找不到其他的东西了,他拿出抽屉中唯一的一只香蕉,递给这名技术人员,并对技术员说:“这是我此刻所能找到的唯一奖品了。”技术员听后十分感动,因为他的成果及时地得到了肯定。
从此,该公司就有了一种独特的奖品。
毫无疑问,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承认。而作为同事、朋友、合作伙伴,承认对方、支持对方的作用更是毋庸置疑。当一个人得到自己的同事、朋友、合作伙伴的欣赏时,及时的赞赏、表扬和鼓励对他来说是最好的奖品,不仅可以让他更加愿意付出,还能够让彼此的关系更融洽。
真 正有效的激励绝不是绞尽脑汁地说尽甜言蜜语,更不是想方设法地许下无数利益的承诺,而是平时的关心。当朋友支持你时,一声“谢谢”就能让对方得到助人后的心理满足感;当同事帮助你时,一句“麻烦你”就能让对方深刻体会助人之乐;当合作伙伴为共同梦想的舞台添加了色彩的时候,及时的赞赏会让他对你的信任倍增,也会让彼此的合作变得更加融洽。
然而,绝大部分人总是在对方几乎忘记自己的成绩时,才给他们肯定和奖励,从而错过了激励的最佳时机。作为同事、朋友,如果你不能在第一时间对同事、朋友的成绩表示赞赏和肯定,无论他们内心的失落感是淡淡的还是深沉的,都会让他们对你的青睐大打折扣。
在反馈时,还要正确运用鼓励和批评。鼓励很重要,但不能夸大其辞;对错误和问题的批评要及时、慎重,不能讥笑和嘲讽。要使鼓励和批评收到实效,关键是理解和尊重,要凭敏锐的感觉体察对方的心理,利用智慧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
总之,在平常工作生活当中,你要不断地给和你打交道的人足够的关注,提供必要的支持,在他们获得成绩和成功时,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也不要收起自己的羡慕之心,如果你能够及时地表达这些感受,对方就会得到更多的激励,从而使你以后的工作更可能获得成功,你也会是他们要感谢的对象之一。
逆向思维解决人际矛盾
一般来说,人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都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寻求解决办法。然而,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往往可以使问题简单化,使解决它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
其实,这种反向推导的方法就是一种思维方式,称为逆向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进行的思考。由于这种方式“反其道而行”,不仅彰显了思考者的智慧与魄力,而且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有利于全面了解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事实上,这种思维方式在人际问题的处理上多有神来之笔,对我们消除人际关系上的困惑与矛盾有非常好的效果。逆向思维其实是激励法则中的一种常用技巧,比如当一个人要得到另一个人的理解时,我们常常提倡换位思考,而换位思考就是逆向思维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换位思考是表达理解的方法,也是赢得敬重的绝佳技巧。因为换位思考付出的是理解,对方得到了尊重,自然就会对你多一份信任,多一份感情。
换位思考在人际沟通上非常重要,因为不了解对方的立场、感受及想法,我们无法正确地思考与回应。但是许多人就缺乏这种换位思考的技巧。他们或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猜想”别人的想法及感受,或是站在“一般人”的立场上去想别人“应该”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一个女职员有个3岁的男孩。一天,她的孩子生病了,她很着急,因为平常工作很忙,有时星期天还要加班,很少能照顾到孩子,她就去找主管,希望可以请假几天,回家照看孩子。
可是,那段时间正赶上公司事务繁忙,主管不同意,他对女职员说:“你孩子病的真不是时候。”本来一直耐心与主管解释的年轻母亲听完这句话后勃然大怒,立刻提出辞职。
换位思考时要有为他人着想的真诚,这样才能得到对方的尊重。就像上面的女职员,很显然,她最终辞职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照顾孩子,更主要的是因为那名主管根本不懂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在任何人际关系里,受欢迎的必定是善解人意的人,只有懂得理解人、关心人,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才能受到他人的欢迎,使问题很好地得到解决。
当然,无论如何,人际关系中总是会有矛盾的。当你的人际关系中出现了冲突的时候,又该如何化解呢?很多人习惯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去解决,然而,这样往往会让冲突变得严重起来,最终激化矛盾,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会也伤了彼此的和气,破坏了良好的人际氛围。实际上,有的时候采取逆向思维的方法去解决矛盾往往能够收到奇效。
沙克是一名犹太老人,退休之后买下了一栋简陋的房子。由于地处学校附近,环境也算安静。刚住下的前几个星期,老人感觉还不错。然而不久,有3个年轻人开始在附近踢垃圾桶闹着玩。老人每天都在闹腾的噪音中郁闷不已,终于,有一天老人再也受不了了,于是找那些年轻人谈判。
“你们玩得真开心,”他说:“我喜欢看你们玩得高兴的样子,如果你们每天都来踢垃圾桶,我将每天给你们每人1块钱。”
3个年轻人听了很高兴,就更加卖力地踢着垃圾桶。不料3天后,老人忧愁地说:“通货膨胀减少了我的收入,从明天起,只能给你们每人5毛钱了。”
年轻人显得不大开心,但还是接受了老人的条件,每天继续去踢垃圾桶。一周后,老人又对他们说:“孩子们,我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支票,对不起,每天只能给两毛了。”
“两毛钱!”一个年轻人脸色发青地说:“我们才不会为了区区两毛钱浪费宝贵的时间在这里表演呢,不干了!”
从此以后,老人又过上了安静的日子。
在上述故事中,如果沙克老人一上来就先给孩子上品德教育课或者大骂一顿,只会撩拨起无知少年的顽皮心,说不定还会针对老人做出更糟糕的事情来。而沙克老人采取了“反其道而行之”的办法,可谓深通人的心理。
其实,在其他的人际冲突中,也需要有逆向思维的方式,这对于解决问题、消除冲突、避免争端是有利的。
逆向思维是激励技巧的一个基本思维方法。有的时候通过反向推导,你就会发现对方需要什么,而通过换位思考,你就会知道别人讨厌什么。当你知道了对方需要什么和讨厌什么之后,你就能够找到满足他的需求和避免影响彼此关系的东西。因此,激励就是要给予对方所需要的,不让对方讨厌,这也是解决人际矛盾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