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沟通要懂心理学
17109700000036

第36章 掌握距离,与人交往要有度(4)

(2)多事的人不要分享。如果你不是为了寻找帮助,而只是为了发泄一下你的情绪,那么就不要选择“多事”的人,这种人很可能会泄露你的秘密。

有些秘密不要透露

在人际交往中,要如何在保护自我秘密和公开隐私之间做到平衡呢?

1.切忌轻易透露自己或他人与领导有私交

岳洋刚一进单位,主任就带岳洋来到同事面前,向同事们介绍:“这是小洋,是我恩师的儿子,他今天来报到,以后就跟大家是同事了,大家要多关照他。”

这样,岳洋的底牌都亮给了同事,和领导的关系也不再是秘密了,这确实给岳洋带来了不少好处。同事们对岳洋的态度明显热情起来,就连平时不爱搭理人的老王,也会偶尔主动在业务上对岳洋指点一二,而主任对岳洋的关照更是无微不至,公司大大小小的事都让岳洋参加以给他学习的机会,为此,公司的同事私底下都称岳洋是主任的助理。因为特殊的照顾,他锻炼的机会比别人多很多,岳洋在公司进步很大,取得的成就也很明显。

人往往在一路顺风的情况下很容易陷入得意忘形的陷阱。好景不长,公司上层“大整改”,主任被调走了,岳洋一下被打入“冷宫”。尽管岳洋也经过不少努力,但是因为他和老主任有私交,岳洋所有的努力都被否定了。

2.不要一上来就引入高调

在讲述自己或者别人的故事的时候,不要一上来就带着绚丽的色彩,这样会招来周围人的逼供,使自己陷入不必要的窘境,因为你不得不把整个的或者连续的故事讲下去,这也就暴露了自己或者他人的隐私。

璇子交了个外国男友,可能是因为极度兴奋,上班的时候,璇子总是把持不住自己,要把和男友相处时的甜蜜和幸福跟大家一起分享。看到单位同事有谁吃欧式甜点,璇子就禁不住要回忆和外国男友在浪漫的咖啡馆相见的情形;看到鲜花了,就禁不住感慨一下男友的独特之处,说男友虽浪漫但从不送花给她,因为他觉得花易枯萎。大家都被她的故事吸引着,多数情况下都会接着往下问,所以,璇子的故事每天都要上演一段。这样一来,璇子就觉得自己跟一张透明纸一样,一点隐私都没有了。再后来,璇子就开始用“还不就是这样了嘛”“我们天天都这样啊”来打发好奇者的追问,时间长了,同事对她也就失去了兴趣。

3.隐私转移了上司的注意力

晶晶刚工作没有多长时间,对公司的同事还不是很熟悉。在吃饭的时候,公司的同事都是结伴而行,而晶晶则是孤独一人,因为大家都对她比较陌生。在一次吃饭的时候,她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空位,却不料对面坐的正是主任,于是晶晶冲着主任笑一笑,饭桌上就只剩下了尴尬。还是主任打破了沉闷,问晶晶:工作还顺手吗?房子如何啊?交通方便不方便?有没有男朋友……当被问到了这里,晶晶就来兴致了,这顿饭就成了晶晶的爱情汇报,主任也听得有滋有味的。晶晶还为此而暗暗庆幸与主任找到了共同的话题。

之后,主任就没事有事地问晶晶的爱情进展状况,晶晶起初还沾沾自喜一下,但是慢慢地,晶晶就发现她似乎进入到一个怪圈:主任问得越多,晶晶说得越多,在公司她的业绩就越来越被忽视掉了。久而久之,在同事眼里,她是一个到处宣扬自己的爱情的人,而且似乎跟上司走得很近。渐渐地,她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就更难以改善了,晶晶走进了自己下的套中,骑虎难下。

人际空间——请保持距离

如果在一个大会场中有一排十个依次排列的座位,在六号和十号位子上已经坐上了两个人,这时,如果你走进了会场,你与已经落座的人互不相识,你最有可能选择的是哪个位子呢?

专家通过实验发现:以此类推,第三个入场者一般选择第八号位子,第四位进会场者一般选择三号或四号位子。专家进一步研究后发现,陌生人之间自由选择座位时一般都会不由自主地遵循这样的法则:既不会主动去紧紧地挨着一个陌生人坐下,也不会坐得离陌生人太远。如果一个人不得已紧挨着一个陌生人坐下,那么他就会十分急迫地把身子挪向另一边,有空位子出现的时候,他肯定会迅速移到另一个空位子上去,很多人为此感到很尴尬。

这是因为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个人空间。当然,你和陌生人坐得太远也不行,因为这种行为会在无意中伤害那个陌生人,他可能会认为你是在嫌恶地躲避他。因此,在挑选位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尊重他人的个人区域,二是要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避免矛盾的氛围出现。这其实是一种适当疏远的理性原则。当然,在人数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每个人的个人区域就会慢慢变得很小,使得每个人都不得不紧紧地挨着身边的陌生人坐下,这谈不上彼此间的伤害,大家都不会有别扭的感觉,这是一种可以预测的、无声的空间选择规律。

东方电视台的一个栏目曾经播放过作家沙叶新的一个节目:他请一位男同志在上海比较繁华的地段有意地去紧跟着一个人走或者与一个路人并排挨着走,摄影师在路旁偷偷地拍下这些路人的反应。结果,拍到的镜头上显示的全部都是那些被这个男同志紧挨过的路人因为被侵犯了个人空间而表现出的种种紧张以及措手不及的样子。所有被跟随的路人都很奇怪或者困惑地看着这个人,有的路人甚至慌不择路地跑进了附近的商店躲起来。

因此在与陌生人相处时,为了使彼此间的关系协调,请不要侵犯对方的个人空间。

坦诚相见也要有“度”

坦诚相见应注意火候

张林今年刚毕业,因为在学校的时候借了贷款,大学毕业后就要还款了。但是毕业之后,他一连换了好几个工作都不理想,还款的日子却迫在眉睫,日常的生活开销还要花去一部分,因此手上的钱越来越紧张,张林感觉压抑得不得了。不料好朋友倾囊相助,张林对此很是感激,隔两三天就给好朋友去个电话,先是问候好朋友的情况,然后把自己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告诉好朋友。起初,好朋友想张林可能是过意不去,借了她太多的钱又一时半会儿不能还上想以此表达感激之情,好朋友就没有太在意这些事情。时间长了,好朋友就开始反感了,因为这干扰了她的正常生活。

坦诚固然好,但是坦诚也应该有个度。张林的过度坦诚已经干扰到了朋友的正常生活,因而严重影响了彼此交往。

坦诚地赞美

王丽是个漂亮而又文静的女孩子。

王丽在书上看到与人交往要学会赞美他人,这样就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于是就照着做了,希望能和身边的人和睦相处。可是时间长了,她发现并没有什么变化。

一天早晨,王丽看见同事背了一个书包,就说了一句:“你的书包好靓啊!”但是同事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是吗?”王丽觉得好没有面子,感觉自己被拒绝了。

王丽后来发现其实她的书包并没有什么特别好看的,颜色很灰暗,式样也不是很实用的那种,而自己在赞美她的时候竟然还说出了一个“靓”字。

其实赞美别人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王丽没有掌握好度,同事对她的赞美已经习以为常了,并不觉得她的赞美是由衷的,所以回敬给她的只是淡然。

赞美别人要出自真心才会打动人,而改善与人的关系也需要坦诚,而不是一味地虚假赞美。

对策:适度,真正地欣赏

为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化解人际冲突,促进彼此之间的和谐,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以下提供几条建议:

沟通时要坦诚接纳彼此的看法,并积极地倾听对方所表达的信息;坦诚要适度为好,不宜有太多的做作行为和过分的要求。

对彼此的要求和请求要适度,即使是铁杆朋友,也没有义务和责任包办你的一切;同时,与朋友相处时要培养一定的幽默感,给予对方适度的赞美,能够增进感情。

赞美要由衷,不宜有虚伪的表现,可以将对朋友的赞美具体化,比如你想赞美朋友的衣服,可以从她的衣服的款式、样色、质地等方面具体为之,这样才能够引起对方的认同感和肯定感。

避开让对方生厌的话题

从内容上看,聊天可分为两大类别,一种是漫无边际地闲聊,另一种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聊一些对自己、对别人有帮助的话题。而第二种聊天的内容和方式可以使人从中获得诸多知识,例如比利时的生理学家科内尔·海门斯,就是从聊天中获得知识的。

科内尔·海门斯有个很好的生活习惯,就是每天傍晚都会与父亲一起外出散步聊天,说一些自己感兴趣但是不懂的问题。在外出之前,他总是准备好很多问题。一次,他向父亲询问有关潜水时呼吸的生理反应方面的问题,父亲就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知识一一为他作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内尔·海门斯大受启发,便决心发奋攻读生理学。

在生理学领域,科内尔·海门斯攻克了很多难题,其中著名的论文《血管压力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在呼吸控制中的作用》还获得了诺贝尔奖。由此可见,选择恰当的聊天内容,还能有效地激励自己。

凡事都具有双面性,有让人喜欢谈论的话题,就有令人生厌的话题。令人生厌的话题常常会使对方感到厌恶或是产生抵触心理。此时,最好的选择就是转换话题,使谈话继续延续下去。

王冰性格比较粗犷,说话做事常常不会顾及太多,只要自己想说,就会无所顾忌地讲,亲朋好友都知道他的性格,所以就不和他计较。一次,他去探望一位久病卧床的朋友。见到朋友之后,他关切地问道:“最近食量怎么样呀?”没想到简简单单的一句问候,反倒使朋友的脸上更增添了愁容,朋友苦笑道:“哎,先不说这个了。”然后就久久没有说话,弄得王冰不知所措,结果造成了尴尬的局面。

实际上,在探望病重的患者或是久病卧床的人时,如果病人看起来面容憔悴,最好不要谈及“你的脸色怎么这么差”之类的话题,否则,你的“问候”就会“变质”,引起对方的反感,除了加重病人的思想负担之外,不会起到任何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