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经络拔罐使用手册
17108000000018

第18章 五官科病拔罐疗法(1)

白内障

白内障是常见的老年性眼科疾病。是指晶状体因年龄因素、系统疾患、眼部疾病、遗传因素及外伤等原因,造成部分或全部混浊,其中以老年因素引起的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有视物模糊并逐渐加重;自觉眼前有固定的黑影,或似蚊蝇浮动,或如隔薄雾;初起单眼,继而双眼俱病,最后仅有光感而无法视物。

方法一

〔选  穴〕 ①肝俞、肾俞、风池、光明、足三里;②百会、太阳、攒竹、丝竹空、四白、太溪、太冲。

〔操作方法〕 刮痧后拔罐法。上述2组穴位,每次同时使用。①刮痧后拔罐,留罐15~20分钟。②只刮痧,不拔罐,其中攒竹、丝竹空、太阳、四白4穴用刮痧板一角点揉,各30次。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5天。

方法二

〔选  穴〕 风池、肝俞、肾俞、足三里。

〔操作方法〕 采用火罐法,留罐15分钟,每日1次,病愈即止。

急性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是眼科较常见的眼病之一,它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每在春夏季多发。本病临床特征有结膜充血、脓性及粘性分泌物并影响视力、且眼内有异物感等。

中医学称本病为“天行赤眼”、“暴发火眼”、“暴风眼热”。其病机为外邪风热上扰和感染时气疫毒,或因肺肝蕴热所致。

方法一

〔选  穴〕 主穴:大椎、风池、肩髃、肝俞。配穴:印堂、合谷、太阳(患侧)、攒竹(患侧)。

〔操作方法〕 刺络拔罐法。用三棱针点刺主穴,至微出血为止。针刺后拔罐,留罐15~20分钟。用毫针刺配穴,待有针感后出针,不拔罐。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方法二

〔选  穴〕 ①大椎、心俞、肝俞、身柱、膈俞、胆俞。②大椎及其两侧旁开0.5寸。

〔操作方法〕 采用刺络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穴位,然后用闪火法将罐口附拔在点刺穴位上,留罐15分钟,每日1次,病愈即止。

方法三

〔选  穴〕 大椎、印堂、攒竹(印堂与攒竹二穴交替应用)、太阳穴。

〔操作方法〕 采用刺络拔罐法或挑罐法、出针酒罐法,先用三棱针在穴位上点刺或挑穴,然后将罐吸拔在穴位上,也可用毫针针刺,得气后出针,用小抽气罐盛75%酒精3~5毫升,然后吸拔在针刺穴位上。留罐20~30分钟,每日1次,待症状缓解后改为隔日1次。

麦粒肿

麦粒肿,是一种常见的眼睑腺组织急性、化脓性炎症,它是因睫毛毛囊所属之蔡司氏皮脂腺受葡萄球菌感染所致。早期睑体肿胀作痛,并形成炎性小结,继之睑缘水肿,甚则出现局部脓肿。

中医学称其为“土疳”,或称“土疡”、“针眼”,俗名“偷针”。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感受风邪,风热蕴结,脾胃蕴热,郁于胞睑而成。

方法一

〔选  穴〕 大椎、陶道。

〔操作方法〕 上述穴位及其周围,持三棱针散刺后局部连续扣拔数下,然后静置留罐。

方法二

〔选  穴〕 大椎、风池、合谷、胸椎1~7两侧反应点。

〔操作方法〕 梅花针叩刺拔罐法。先用梅花针叩刺各穴,以微出血为度。刺后拔罐,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3次为1疗程,一般1次即愈。

方法三

〔选  穴〕 身柱、肺俞、肝俞、脾俞、胸椎1~12两侧反应点。

〔操作方法〕 梅花针叩刺拔罐法。先用梅花针叩刺各穴,以微出血为度。刺后拔罐,留罐15~20分钟。隔日1次,3次为1疗程,1~2次即愈。

注意事项

①本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较好。患处切勿用手挤弄,防止炎症扩散引起其他部位的疾病。

②治疗期间注意饮食调节,食物宜清淡,忌食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戒烟酒,多休息。

耳 鸣

耳鸣是听觉功能紊乱而产生的一种临床症状,患者自觉耳内有声,鸣响不断,时发时止,重者可妨碍听觉。常见的引发耳鸣的原因有药物中毒、急性传染病、噪声损伤、颅脑外伤及老年性耳聋等。

中医学认为,本病有虚实之分,虚者多因肾阴不足,虚火上扰,常伴有头晕、目眩、腰痛等症状;实者多因暴怒伤肝,肝胆之火上逆,致耳中暴鸣。方法一

〔选  穴〕 肾俞、命门、足三里、太冲。

〔操作方法〕 采用火罐法,留罐10~15分钟,病愈即止。

方法二

〔选  穴〕 ①大椎、听宫、肝俞、中渚、太冲;②胆俞、身柱、太阳、丘墟。

〔操作方法〕 刺络拔罐法。上述2组穴位,每次选用1组,2组交替使用。先用三棱针点刺各穴,放血1~3滴。针刺后拔罐,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方法三

〔选  穴〕 主穴:胆俞、听宫、行间、外关。配穴:太冲、丘墟、翳风。

〔操作方法〕 刺络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各穴,以放血数滴为度。主穴拔罐,留罐10~15分钟。配穴只放血不拔罐。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注意事项

①耳鸣患者特别要注意调适情志,不大喜大悲,不暴怒暴怨,保持心态平衡,心情舒畅。

②加强营养,劳逸结合,睡眠充足。

耳 聋

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轻者耳失聪敏、听声不远或闻声不真,重则听力消失。本病常因内耳迷路炎、中耳炎、耳硬化、耳内肿瘤、药物中毒、内耳震荡及老年性耳聋等引发。

中医学认为,暴怒、惊吓、恐惧等精神因素和外感风邪,使肝胆风火上逆,经气闭阻;或因肾阴亏虚,髓海不足,精气不能上达于耳而致病。

方法一

〔选  穴〕 脾俞、肾俞、外关、中渚、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

〔操作方法〕 采用单独火罐法,留罐10~15分钟,治愈即止。

方法二

〔选  穴〕 太阳、耳门、听宫、曲泽。

〔操作方法〕 刺络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各穴,至出血1~2滴。血止后用小型抽气罐拔罐,留罐15~20分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方法三

〔选  穴〕 耳门、听宫、听会、瘈脉、翳风、合谷、中渚、侠溪。

〔操作方法〕 刮痧后拔罐法。先用刮痧板一角点揉听宫、听会、耳门、瘈脉、翳风5穴,各30次,或至有麻胀感为止。点揉后用小型抽气罐拔罐,留罐15~20分钟。用刮痧板刮拭合谷、中渚、侠溪3穴各30次,不拔罐。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注意事项

①拔罐治疗耳聋对听力尚未完全丧失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对听力已经完全丧失的患者疗效较差。

②治疗期间要多注意休息,避免接触有高分贝噪声的环境,必要时要结合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

鼻出血

鼻出血可由外伤引起,也可由鼻病引起,如鼻中隔弯曲、鼻窦炎、肿瘤等;有些全身疾病也是诱因,如高热、高血压等;妇女内分泌失调,在经期易鼻出血,称为“倒经”;天气干燥、气温高也可引起鼻出血。

临床症状有:鼻出血多见一侧发生,少的仅在鼻涕中带有血丝,多的则从一侧鼻孔流出鲜血,甚至从口中和另一侧鼻孔同时流出鲜血。

中医学认为,鼻出血属“鼻衄”范畴,多因肺有伏热,复感风热;或饮酒过度,多食辛辣肥甘;或阴虚火旺,气逆于肝,导致热灼肺络,血从鼻出。

方法一

〔选  穴〕 ①大椎、涌泉、委中;②肺俞、肝俞、胃俞。

〔操作方法〕 刺络拔罐法。上述2组穴位,每次选用1组,2组交替使用。先用三棱针点刺各穴,至出血数滴后拔罐,留罐10~15分钟。留罐期间会吸拔出1~2毫升血液,起罐后用干消毒棉球止血、擦干,涂龙胆紫消毒。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方法二

〔选  穴〕 大椎、上星、迎香、合谷、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