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经络拔罐使用手册
17108000000017

第17章 皮肤病拔罐疗法

雀 斑

雀斑是指在鼻部、面部发生褐色斑点,日晒后色泽变深但无痛痒感觉的皮肤病。

本病多有家族史,好发于学龄前人群,青春期达到鼎盛。雀斑的颜色、数量及深浅均与日晒有关,夏多冬少、夏深冬浅。雀斑的大小不一,小的只有针尖大小,大的有绿豆大小,独立成形,互不融合,不痛不痒,好发于鼻、面、颈、肩及手部。方法一

〔选  穴〕 风池、肾俞、血海、阴陵泉、足三里、悬钟。

〔操作方法〕 刮痧后拔罐法。先在上述各穴涂抹红花油后刮痧,每穴刮拭30次或至皮肤呈紫红色为止。刮痧后拔罐,留罐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方法二

〔选  穴〕 风池、肺俞、肾俞、血海、阴陵泉、足三里。

〔操作方法〕 采用火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病愈即止。

注意事项

注意皮肤保养,不要在烈日下暴晒过久,食物宜清淡,戒烟酒,少吃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黄褐斑

黄褐斑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面部色素代谢异常的皮肤病,多见于年轻女性,特别以妊娠期女性(妊娠斑)为多。常见表现为面颜凸起部位如颧部、前额、鼻尖、上唇、颊部等出现形状、大小不一的黄褐色斑,颜色深浅不一,日晒后加重,多呈对称性,且无自觉症状。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内分泌失调有关。如妊娠期、服避孕药期间或停经后容易出现黄褐斑。卵巢病变、内分泌疾病、慢性肝病、营养不良等也可引发。中医学认为,本病属“肝斑”范畴,多因邪毒壅滞肌肤,经脉失畅,或饮食不洁,虫积内生,虫毒气滞,郁积颜面肌肤所致。

方法一

〔选  穴〕 气海、肾俞、肝俞。

〔操作方法〕 针刺后拔罐法。先用毫针点刺各穴,待有针感后出针。针后拔罐,留罐15~20分钟。起罐后加艾条温灸10分钟,以局部皮肤有温热感为度。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3天。

方法二

〔选  穴〕 肝俞、脾俞、肾俞、中脘、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操作方法〕 采用火罐法,用投火法拔罐,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7日为1疗程。

方法三

〔选  穴〕 大椎、肺俞(双侧)及三点形成的三角区。

〔操作方法〕 梅花针叩刺拔罐法。先用梅花针在大椎、两肺俞及其三点形成的三角区叩刺至微出血。叩刺后在3穴上拔罐,留罐15~20分钟,至每穴出血数滴为止。起罐后在针叩处消毒。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注意事项

①治疗期间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户外风吹日晒;调整饮食结构,少吃油腻辛辣食品,食物宜清淡,按时睡眠,定时大便。

②积极查治导致内分泌失调的原发病症。

痤 疮

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脂腺疾病。因青春期性腺成熟、睾丸酮分泌增加、皮脂腺代谢旺盛、排泄增多,过多的皮脂堵塞毛囊口,经细菌感染而引发炎症所致,多发于人体的面部、胸部、肩颈部、背部的局部皮肤表面,形如粟米,分散独立,分布与毛孔一致的小丘疹或黑头丘疹,用力挤压可见有白色米粒样的汁液溢出,且此愈彼起,反复出现,又称肺风粉刺。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粉疵”、“面疱”、“酒刺”范畴,多因肺经风热,或脾胃积热,血热郁滞肌肤所致。

方法一

〔选  穴〕 大椎、肺俞、脾俞、曲池、委中、三阴交。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用闪火法将罐具吸拔在各穴上,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方法二

〔选  穴〕 ①大椎、肺俞、曲池。②身柱、心俞、外关穴。

〔操作方法〕 每次取1组穴,可采用刺络罐法或挑罐法、皮肤针罐法,先用三棱针或皮肤针点刺叩击,然后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隔3~4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方法三

〔选  穴〕 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丰隆、内庭、厉兑、阴陵泉、三阴交。

〔操作方法〕 采用单独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病愈即止。

方法四

〔选  穴〕 大椎、肺俞、脾俞。

〔操作方法〕 刺络拔罐法。先用三棱针快速点刺各穴,至微出血为止。针刺后拔罐,留罐15~20分钟。起罐后用酒精棉球在针刺处消毒。3日1次,7次为1疗程。

方法五

〔选  穴〕 督脉(风府至至阳)、足太阳膀胱经(天柱至膈俞、天柱至膈关)。

〔操作方法〕 走罐法。先走督脉,将罐吸拔在风府穴,自上而下推至至阳穴,再由至阳回推至风府,如此反复走罐5~6次,至皮肤潮红为止。同样方法在天柱至膈俞、天柱至膈关两条线上走罐,至皮肤潮红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注意事项

平时要用温水及肥皂洗脸,减少堵塞毛孔之油脂,切忌挤压患处。饮食宜清淡,少食油腻及糖类,忌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保持消化道通畅。

湿 疹

湿疹是指皮损形态各异,均有瘙痒、糜烂、渗水、结痂证候的皮肤疾患。其特点是多形性皮损,常呈弥漫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有演变成慢性倾向。

根据发病的急缓和病程长短,一般可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3种。湿疹主要是由于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伤脾,湿热内蕴,加之外感风毒邪气相搏于皮肤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治疗主要是抗过敏。

中医又称湿疹为“浸淫疮”或“湿疮”。

方法一

〔选  穴〕 ①大椎、肺俞、陶道、曲池、神门;②脾俞、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郄门。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上述2组穴位,每次选用1组,2组交替使用。用闪火法将罐具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5天。

方法二

〔选  穴〕 阿是穴(病灶皮损部位)、大椎、肺俞、委阳、血海、曲池。

〔操作方法〕 刺络拔罐法。先在待拔部位进行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各穴及病灶部位,针刺后拔罐,留罐15~20分钟。隔日1次,3次为l疗程。一般2~3次见效,3个疗程即愈。

方法三

〔选  穴〕 主穴:阿是穴(病灶皮损部位)、神阙。配穴:大椎、灵台、肺俞、曲池、血海、三阴交。

〔操作方法〕 主穴:单纯拔罐法。根据病灶皮损部位的大小,确定用单罐还是多罐吸拔,目的是覆盖全部皮损区。用闪火法吸定罐具,留罐15~20分钟。配穴:刺络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各穴后拔罐,留罐15~20分钟。主、配穴皆每日施术1次,7次为1疗程。

方法四

〔选  穴〕 大椎、肺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方法〕 采用火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病愈即止。

荨麻疹

荨麻疹又称“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先由某处皮肤突然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或白色团块。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或白色风团块,大小不一、小如芝麻,大如蚕豆,扁平凸起,时隐时现,奇痒难忍,如虫行皮中,灼热,抓搔后增大增多,融合成不规则形状。此病常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十小时,消退后不留痕迹。急性发作者数小时至数天可愈,慢性患者可反复发作数月甚至数年。

现代医学认为,吃鱼、虾、海鲜等食物或接触化学物质、粉尘或蚊虫叮咬、日光暴晒、寒风刺激或精神紧张等诸多因素,皆可引发此病。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隐疹”范畴,多因表虚、风寒、风热蕴结肌肤,或过食膏粱使肠胃不和,湿滞郁于肌肤而导致。

方法一

〔选  穴〕 风池、风门、大椎、血海、三阴交、曲池。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用闪火法将罐具吸拔在各穴上,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方法二

〔选  穴〕 神阙。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用闪火法将罐具吸拔在神阙穴上,待吸拔15~20分钟取下再拔,连续操作3次。每日1次,3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3天。

方法三

〔选  穴〕 肺俞、肝俞、肾俞、血海、三阴交、足三里、飞扬。

〔操作方法〕 采用火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病愈即可。

方法四

〔选  穴〕 大椎、神阙。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用闪火法将罐具吸拔在各穴上,留罐15~20分钟,其中对神阙穴要连拔3次。每日1次,5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3天。有其他症状者,随证配穴,上肢疹配曲池;下肢疹配血海、风市、委中;背部疹配膈俞、风门;顽固疹配脾俞、肺俞。

疔 疮

疔疮是好发于颜面和手足部的外科疾患。因其初起时形小根深,底脚坚硬如钉,故名疔疮。又因发病部位和形状各异,所以又有“人中疳”、“蛇头疔”、“红丝疔”、“虎口疔”、“下唇疔”及“鼻疔”等名称。

方法一

〔选  穴〕 疔根阿是穴。

〔操作方法〕 以药罐蘸宽筋藤、钩藤、金银花藤、王不留行各30克,刘寄奴、防风、大黄各15克,荆芥9克的水煎药液拔罐,留罐10~15分钟。每隔1~2日1次。

银屑病

银屑病又称“松花癣”、“牛皮癣”,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皮肤病。本病多发于肘弯、腘窝、颈项部、上眼睑、大腿内侧、小腿部及会阴部,一年四季男女老幼皆可发病。本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感染、内分泌失调、代谢障碍及神经因素、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

主要表现为:初发如扁平丘疹,皮色正常或呈灰褐色,干燥而结实;久之丘疹融合成片,并逐渐增大、增厚,状如牛皮,厚而坚硬,上附多层银白色鳞屑;有阵发性奇痒,抓搔时无痛感;皮损处有潮红、糜烂;舌苔薄白或黄腻。情绪恶化时,瘙痒加剧,时愈时发,反复缠绵,难以根治。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风、湿、热之邪蕴阻肌肤,或营血不足,血虚生风起燥,皮肤失养而引发。

方法一

〔选  穴〕 大椎、曲池。

〔操作方法〕 刺络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大椎、曲池,挤出血数滴。用闪火法将罐具吸拔在各穴上,留罐15~20分钟,拔出2~3毫升血。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5天。

方法二

〔选  穴〕 ①大椎、陶道、曲池;②肾俞、肝俞、脾俞。

〔操作方法〕 刺络拔罐法。上述2组穴位,每次选用1组,2组交替使用。先用三棱针点刺各穴,至微出血为止。针刺后拔罐,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5天。

方法三

〔选  穴〕 ①大椎、风门、肝俞、膈俞。②肺俞、脾俞、身柱、血海。

〔操作方法〕 取上穴,采用刺络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穴位,然后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点刺的穴位上,留罐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l组穴。

注意事项

本病要坚持治疗,患者要心情舒畅,不要过度紧张。饮食宜清淡,忌食肥腻及鱼腥食物。加强身体锻炼,避免感受风寒。忌滥用药物。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性皮肤病,多见于成年人。本病有局限型和播散型之分,临床以局限型为多见。表现为患部皮肤局部有阵发性瘙痒,出现成群粟粒或米粒大小的扁平丘疹,呈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光滑,淡褐色,皮纹加深,表面覆盖有秕糠状鳞屑,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失衡有关。情绪紧张、恐怖焦虑、工作过劳等精神因素被认为是主要诱因。此外,如摩擦、抓搔、多汗及其他机械物理刺激、昆虫叮咬也会引发。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牛皮癣”、“摄领疮”范畴,多因湿热邪毒蕴于肌肤,使经络阻滞,气血运行失调,肌肤失养所致。

方法一

〔选  穴〕 大椎、身柱、肺俞穴及病灶处。

〔操作方法〕 取上3穴,采用刺络罐法或留针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或用毫针刺穴位得气,然后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点刺或留针的穴位上。病灶局部施行皮肤针罐法(叩击出血),病灶宽者可多拔几个罐,均留罐10~15分钟。起罐后在病灶上加艾条温灸约15分钟,每日1次。缓解后隔1~2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方法二

〔选  穴〕 主穴:阿是穴(皮炎患部)。配穴分2组:①风池、曲池、肩髎、血海;②大椎、身柱、肺俞、肝俞、膈俞。

〔操作方法〕 梅花针叩刺主穴,三棱针点刺配穴拔罐法。2组配穴,每次选用1组与主穴搭配使用。先用梅花针叩刺主穴,将患部皮肤均匀叩刺一遍,至微出血为止。刺后拔罐,若患部较大可用排罐法拔吸,留罐15~20分钟。配穴用三棱针快速点刺,至微出血后拔罐,同样留罐15~20分钟。主穴起罐后加艾条温灸10分钟,以皮肤有温热感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5天。

方法三

〔选  穴〕 阿是穴(皮炎患部)、风门。

〔操作方法〕 梅花针叩刺后拔罐法。先用梅花针叩刺皮炎患处,用三棱针点刺风门穴,均以微出血为度。用闪火法拔罐,留罐15~20分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3天。

注意事项

本病在治疗期间,忌烟、酒、辛辣等刺激之品及鱼虾、羊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