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经络拔罐使用手册
17108000000014

第14章 妇科病拔罐疗法(2)

〔操作方法〕 灸罐法。用闪火法将罐具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5~20分钟。起罐后用艾条点燃,温灸各穴,以局部有温灼感为度。每日1次,痛止即止,一般1~2次即愈。

注意事项

①拔罐治疗产后腹痛效果显著,但吸拔力不可过大。产后要注意腹部保暖,宜食温胃、润肠、暖腹的食物,忌食生冷、辛辣之物。

②如子宫内有残留物而引发产后腹痛或出血过多,并发感染症状时,应采取中西医药物治疗。

产后缺乳

产后缺乳是指妇女产后乳汁分泌量少或无,不能满足婴儿的需要。

现代医学认为,产后缺乳与孕前、孕期乳腺发育不良,或产妇体质虚弱,或分娩出血过多,或哺乳方法不对,或产妇过度疲劳,或产后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缺乳”、“乳汁不行”范畴,皆因气血虚弱,乳失化生,肝郁气滞,经脉涩滞而致。

方法一

〔选  穴〕 天宗、肩井、膏肓、乳根、膻中。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用闪火法将罐具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方法二

〔选  穴〕 膻中、乳根、通里、肩井。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和温灸法。根据辨证分型,选配主穴和配穴。气血双亏配足三里、三阴交、脾俞、公孙;肝气郁滞配列缺、后溪、肝俞、期门。主穴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5~20分钟。配穴先拔罐,留罐15~20分钟后起罐,再加艾条温灸10分钟(公孙、列缺只温灸不拔罐)。每日1次,5~10次即可通乳。

方法三

〔选  穴〕 膻中、乳根、少泽、肩井。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根据辨证分型,选配主穴和配穴。气血双亏配脾俞、足三里;肝气郁滞配肝俞、期门。用闪火法拔罐,留罐15~20分钟。气血双亏者拔罐后用艾条温灸10分钟;肝气郁滞者可先用梅花针叩刺后再拔罐。每日1次,3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3天。

方法四

〔选  穴〕 膻中、乳根、少泽、肩井。

〔操作方法〕 先取少泽穴施行三棱针点刺或毫针浅刺,尔后将罐吸拔在穴位上,留针20分钟,在其余穴位上采用单纯罐法,或毫针罐法、皮肤针罐法(血虚气弱者,皮肤针宜轻叩;肝郁气滞者宜重叩)等,若食欲差者加脾俞、胃俞;血虚气弱者加脾俞、足三里;肝郁气滞者加肝俞、期门或太冲、内关。留罐10~20分钟,1~2日施术1次,3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在治疗期间要保持心情愉快,保证足够的营养,定时哺乳,建立良性的泌乳反射。

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指子宫位置低于正常,轻者子宫颈仍在阴道内,重者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外,主要原因是支托子宫的韧带、肌肉、筋膜松弛所致。分娩时,宫口未开全而过早用力、产伤未及时修补、产后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老年性组织萎缩和长期腹腔压力增加(如慢性咳嗽等),都能引起子宫脱垂。临床根据子宫脱垂程度,分为三度。第一度:子宫颈下垂到坐骨棘水平以下,但不超越阴道口。第二度:子宫及部分子宫体脱出于阴道口外。第三度:整个子宫体脱出于阴道口外。中医学认为,本病又称“阴挺”、“阴脱”、“阴痔”等,皆因中气虚陷、孕育过多、房劳伤肾所引发。

方法一

〔选  穴〕 气海、关元、中极、归来、百会。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先用闪火法将罐具吸拔在气海、关元、中极、归来4穴上,留罐15~20分钟。留罐的同时,点燃艾条对百会穴进行温灸(不拔罐),至头顶有温热感为止。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方法二

〔选  穴〕 主穴:肾俞、上髎、腰眼、子宫。配穴:百会。

〔操作方法〕 主穴用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留罐15~20分钟。配穴用艾条温灸10分钟,至头顶有温灼感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方法三

〔选  穴〕 天枢、肺俞、心俞、灵台、肝俞、脾俞、胃俞穴和第十二胸椎至骶尾段脊柱中线及两旁的膀胱经内侧循行线。

〔操作方法〕 取上穴,采用单纯罐法。十二胸椎以下督脉及两侧膀胱经采用密排罐法,其中骶区的上、次、中、下醪先行三棱针点刺,再将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20分钟,2~3日1次,12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本病治疗周期较长,一般需5~8个疗程方可治愈,患者要有耐心,有信心,配合治疗。

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又叫乳腺小叶增生,是由于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而引起乳腺结构异常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乳房肿痛,具有周期性,常发生或加重于月经前期或月经期。乳房肿块常为多发性,扁平性,或呈串珠状结节,大小不一,质韧不硬,周界清晰,推之可动,经前增大,经后缩小,病程长,发展缓慢,此病多发于30~40岁妇女。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乳癖”范畴,大多为情志不畅,痰湿阻滞,乳络不畅,或久病体虚,肝肾双亏,经络失养所致。

方法一

〔选  穴〕 ①肩井、天宗、膻中、乳根、外关、丰隆、阳陵泉;②肝俞、屋翳、膺窗、太溪、行间、侠溪、足三里。

〔操作方法〕 刮痧后拔罐法。上述2组穴位,每次选用1组,2组交替使用。先按常规刮痧法刮拭各穴,每穴刮30次。刮痧后拔罐,留罐20分钟。其中太溪、侠溪、行间3穴只刮痧不拔罐。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5天。

方法二

〔选  穴〕 肝俞、脾俞、肾俞、膻中、外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操作方法〕 采用单独火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病愈即止。

注意事项

①保持良好心态,解除精神压力。充分休息,增加营养,不吃辛辣和刺激性食物,戒除烟酒。

②定期检查身体,此症有20%左右的恶变可能,争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乳腺炎

乳腺炎是指乳腺和乳腺管组织被细菌感染后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此病多发于哺乳期妇女。乳腺炎初期症状有:乳房肿胀,有触痛,皮肤微红,肿块似有似无,排乳不畅,恶寒发热,关节酸痛,胸闷呕吐等;中期症状有:肿块硬结明显,且逐步增大,皮肤发红,持续疼痛,高热不退,有化脓征象;晚期症状有:肿块破溃出脓,体温下降,肿痛消减,逐渐愈合。若溃脓后引流不畅,肿痛不减,高热不退,可波及其他腺叶,造成更严重的脓肿,要去医院手术治疗。拔罐疗法适用于早期乳腺炎。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乳痈”、“奶疮”范畴,多因胃经积热、肝气郁结、外邪火毒侵犯,使脉络淤阻,积乳结肿所引发。

方法一

〔选  穴〕 肝俞、脾俞、胃俞、乳根、膻中、期门、中脘、天枢、曲池、足三里、行间。

〔操作方法〕 采用火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6日为1疗程,治愈即止。

方法二

〔选  穴〕 ①天突、膻中、中脘、天枢、足三里、丰隆;②肩井、天宗、曲池、内关、合谷、太冲。

〔操作方法〕 刮痧后拔罐法。上述2组穴位,每次选用1组,2组交替使用。先按常规刮痧法进行刮拭,每穴各刮30次。刮痧后拔罐,留罐15~20分钟。其中合谷、太冲、丰隆3穴只刮痧不拔罐。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5天。

注意事项

①定时哺乳,每次都应将乳汁排空,哺乳后要轻揉乳房,断乳时要逐步减少哺乳时间,让乳房有一个渐进的生理调整过程。

②保持乳房、乳头清洁卫生,哺乳时要避风保暖,避免受风寒侵袭。

盆腔炎

盆腔炎是泛指女性盆腔器官组织炎症性病变,范围很广,以子宫内膜炎和输卵管炎为多见,分急性和慢性两种。临床表现以下腹部持续性疼痛和白带增多为主症。在急性期常伴有发热、怕冷、头痛等症状,在慢性期常伴腰酸、经量增多、经来腹痛,或因输卵管闭锁造成继发性不孕。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月经不调”、“带下”范畴,多因情志不畅、劳倦内伤、外感邪毒,使气血淤滞,湿热郁结而引发。

方法一

〔选  穴〕 ①关元、气海、归来、阴陵泉;②肝俞、肾俞、次髎、三阴交。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上述2组穴位,每次选用1组,2组交替使用。用闪火法将罐具吸拔在所选穴位上,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方法二

〔选  穴〕 气海、关元、中极、血海、三阴交。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用闪火法将罐具吸拔在各穴上,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5天。

方法三

〔选  穴〕 肝俞、肾俞、命门、大椎、曲池。

〔操作方法〕 闪罐法。用闪火法将罐具吸定在穴位上,再立即向上提拉罐具,使之脱离,发出“啪”的响声。如此反复操作,每穴闪罐5~6次,至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方法四

〔选  穴〕 肾俞、腰眼、腰阳关、八髎(即上、次、中、下髎之合称)、关元、曲骨、气海、归来、三阴交、足三里为主。月经多者,加血海穴;痛经者,加地机穴;白带多者,加阴陵泉穴;发热恶寒、低热者,加大椎、曲池。

〔操作方法〕 采用单纯罐法或温水罐法、敷姜罐法,通常在腰骶部穴上置8~10个罐。若发热者,在大椎或曲池穴上施行刺络罐法,起罐后再于腹部及下肢穴位上置罐6~8个,均留罐1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①拔罐治疗盆腔炎周期较长,一般需3~5个疗程方可见效,症状缓解后尚需3~5个疗程巩固疗效。因此患者要有耐心和信心配合治疗。

②在拔罐治疗本病的同时,要积极查治可能引发本病的其他疾病。

更年期综合征

妇女进入更年期年龄在45~50岁,此时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减少,出现内分泌紊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这就是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症状主要有:初起时月经紊乱,时多时少,时有时无,最后完全绝经;自觉有头晕耳鸣,潮热汗出,烦躁易怒,精神疲倦,心悸失眠,血压波动,乳腺萎缩,皮肤粗糙,四肢麻木,外阴瘙痒,甚至情志失常等;有些患者还伴有尿频、尿急、食欲不振等,这些症状可延续2~3年。更年期是人体的“第二次动荡”,由于内分泌功能的失调会引发一系列疾病,较多见的有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疼痛、肌肉萎缩、甲亢及泌尿系统的疾病等。

因此,在更年期进行心理保健和身体保健是十分重要的,拔罐疗法对改善更年期症状有较好的效果。

方法一

〔选  穴〕 ①心俞、膈俞、肾俞、肝俞;②气海、中极、命门、内关。

〔操作方法〕 按摩后拔罐法。先在各穴用拇指或中指点按3~5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按后拔罐,留罐20~25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3天。

方法二

〔选  穴〕 ①大椎、心俞、脾俞、三阴交;②风池、肝俞、肾俞、阳陵泉。

〔操作方法〕 梅花针叩刺拔罐法。先用梅花针快速叩刺各穴,至皮肤潮红为止。刺后拔罐,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5天。

方法三

〔选  穴〕 心俞穴、胸至骶段脊柱两旁全程膀胱经内侧循行线。

〔操作方法〕 单纯排罐法或经皮肤针轻叩潮红后,再施行排罐法,将罐吸拔于穴位上,留罐15~20分钟。对头面焮热、心烦、失眠严重、多汗者,加涌泉、劳宫,施行单纯罐法;头痛、头晕甚者,加太阳穴,施行单纯罐法。

注意事项

合理调配饮食,加强户外锻炼,节制房事,增强心理保健和生理保健意识,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