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外语这个词是怎么来的:英语单词起源趣谈
17059700000047

第47章 P(5)

在希腊传说中,普罗克鲁斯地(Procrustes)常住在旅客常来常往来的道路上,他非常渴望旅客求他供给住宿。他常备有两张床,可令人诧异并且害怕的是,他往往将高个子安排在短床上,将小个子安置在长床上。然后,他开始按床的长度改造人的身长,将长出来的部分砍掉,把太短的部分用绳子硬生生地拉长。最后,这个残酷的人被大英雄狄修斯(Theseus)杀死。

后来,人们用这种酷刑床(Procrustean bed)比喻“强求一致的制度”,形容词Procrustean则指“削足适履”。

例句

1. We are firmly opposed to the policy of a Procrustean.

我们坚决反对强求一致的政策。

2. Morning exercise and reading is really an annoying unpopular Procrustean to all our students.

晨练和晨读对我们学生来说的确是令人讨厌的“一刀切”的做法。

profane

释义

adj. 不敬(神)的;亵渎的;世俗的vt. 不敬;亵渎,玷污

反义词 sacred

起源

该字由pro-(在前面)和fanum(庙)的变体组合而成。在古希腊时期,罗马各教派的神秘宗教仪式一般只允许完全被接纳入教的人参加,外人是不能涉入的,因此教内成员称未完全入教的人是profane。

后来,该词被英语借用时,罗马教已经皈依基督教,profane的词义也跟着发生了变化,指的是“未受洗皈依基督的人”。后来又衍生出“不敬神的”、“亵渎的”、“世俗的”等意。

例句

1. They have profaned the long upheld traditions of the Church.

他们亵渎了教会长期以来的传统。

2. They called for demonstrations to express revulsion at the profanation of a Jewish cemetery.

他们号召举行示威游行,以示对亵渎犹太公墓行为的强烈反对。

propaganda

释义

n. 宣传,宣传运动

同义词 brainwashing; advertisement

起源

拉丁文动词propagare的原意是“以插枝法繁殖植物”,后来在宗教广为盛行的时代用来指“撒播宗教信仰的种子”,后衍生出名词propaganda。

英语最初用这个词指主管外国传教士的罗马天主教委员会,到二十世纪初开始广泛指任何形式的“宣传”。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该词运用颇广。由于当时许多宣传都夹杂着个人情感、夸大和虚假的成分,因此propaganda常被当做贬义词来使用。

例句

1. He served up some powerful propaganda.

他提出一些有力的宣传。

2. The government produced much political propaganda.

政府进行了大量的政治宣传。

protocol

释义

n. 礼仪;草案;协议;科学实验报告(或计划)vt. 把……写入议定书,vi. 拟定议定书,拟定草案

起源

最早被古希腊人叫做的“书”,其实是由一张张的纸草制成的纸粘在一起的书卷而已。而粘在卷轴第一页的纸页叫做protokollon,由prot-(第一的)和-kollon(纸草卷轴)组成。拉丁文写作protocollum,中古法文写作prothocole。

十六世纪传入英语后,字形变为protocol,这时已有书本,所以protocol的旧意渐渐被废用,转指“初稿”、“草案”,后来词义范围进一步缩小,指“外交协议的草案”,继而指“外交会议的正式记录,外交细节”。

例句

1. We must observe the correct protocol.

我们必须遵守应有的礼仪。

2. The statesmen signed a protocol.

那些政治家签了议定书。

prune

释义

n. 西梅脯,西梅干;(美)没趣的人,讨厌的人

起源

究其根源,该词和plum(李子)都源自拉丁语prunum,原意都是“李子”。西日耳曼语支很早就从拉丁语借用了这个水果名,在古英语中拼做plume,到近代才演变成plum。

但古法语吸收拉丁语prunum后,将词形变为prune。当prune再传入英国时,因为英国已经有了plum,所以就拿prune来指放干了的plum。

例句

He ate some prunes.

他吃了一些李子脯。

pundit

释义

n. 有学问的人;评论员

起源

印度语pandit的意思是“博学之士”,十七世纪该词进入英国,词形变化为pundit,指通晓梵文以及印度哲学、宗教、法学的印度学者。

到十九世纪后,pundit成为人们开玩笑时指“专家”的用词,多用于口语中。后来pundit在广泛的使用当中变得正式起来,指“专家,权威”、“以权威态度发表高见的人”或“自封的大师权威”。

例句

Here in Germany as a TV pundit, he’s been delighted with FC Bayern München progress.

目前,在德国,作为一个电视足球专家,他对于拜仁慕尼黑取得的进步很满意。

puny

释义

adj. 小于一般尺寸的;微不足道的;弱小的;微弱的

同义词 unimportant; trivial反义词 important

起源

十二世纪法语puisne是由puis(之后的)和ne(born的变体,“出生”)复合而成的,其字面意思是“年幼的”、“后来出生的”,相当于英语单词junior,主要用作法律术语,如至今仍在使用的puisne judge(助理法官)。到了莎士比亚时代,词形变化为puny。一般人都认为头生的子女是身体最强健的,排行第二及以下的,体质相对都比较差。而且古人重视长子,老二、老三都没有继承权。因此puny被赋予了“弱小的”、“瘦小的”、“微不足道”的词义。

例句

1. The lamb was a puny little thing.

羊羔瘦小孱弱。

2. Antonio was a puny lad and not strong enough to work.

安东尼奥是个瘦小的小家伙,身体还不壮,还不能干活。

pupil

释义

n. 学生;[解]瞳孔;未成年人;[法]被监护人

同义词 schoolchild; student

起源

英语中有两个pupil,即形同、音同而意不同的pupil。

来自拉丁语pupillus(小男孩)的pupil,意思是“小学生”。因为从前上学的小学生都是小男孩的缘故。十四世纪时,词形由pupillus演化为pupille,作为法律术语,指“受人监护的孤儿”,直到十六世纪才指“受教师监护的人”,即“小学生”。

而来自拉丁语pupilla(小女孩)的pupil,意思却是“瞳孔”。那是因为瞳孔里映出的人小得像洋娃娃。十四世纪时也写成pupille,也指“受监护的孤儿”。

例句

1. The pupil joined the two points with a straight line.

那个小学生用直线把两点连接起来。

2. The teacher must know the name of every pupil.

教师必须知道每个学生的名字。

puppet

释义

n. 木偶;傀儡;受他人操纵的人

同义词 dummy; fantoccini

起源

拉丁文pupa的本意是“女孩”、“洋娃娃,玩偶”。中古法语曾有poupette一词,意思是“小玩偶”。传入中古英语时,词形变成popet,意思依然是“小玩偶”。到十六世纪,词形变为puppet,意思仅仅指“傀儡”。

中古时代,英国人把抱在怀里的小狗叫popi,读音却和popet十分像,可知是源自同一个法文名词,因为这种狗除了陪人玩没什么实际功用,形同“玩偶”。

例句

1. The occupying forces set up a puppet government.

占领军建立了一个傀儡政府。

2. We watched a performance which included a puppet show and acrobatics.

我们观看了一场演出,内容有木偶和杂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