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外语这个词是怎么来的:英语单词起源趣谈
17059700000048

第48章 Q

quack

释义

n. (英)江湖医生;江湖郎中;(鸭子的)呱呱声vi.(鸭子)发出嘎嘎声

同义词 charlatan; fake

起源

quack一词有两个常用义。其中之一是“(鸭子的)呱呱声” 或“(鸭子)发出嘎嘎声”,这是个拟声词,模仿鸭子的叫声构成。

另外一个指“江湖医生”或“江湖骗子”,这是个缩略词,在十六世纪时写作quacksalver 。因为这种人总是沿街叫卖药膏(salve)及假药,并像鸭子嘎嘎叫(quack)一样吹嘘这些药能治百病,以此来骗钱害人,后来被缩写成quack。如今除了指卖膏药的,也泛指其他方面的冒牌者。

例句

1. He describes himself as a doctor, but I feel he is a quack.

他自称是医生,可是我感觉他是个江湖骗子。

2. That doctor’s a quack!

那个医生是庸医!

queue

释义

n.(人或车辆)行列,长队;辫子vi.(人、车等)排队等候?

vt.(使)排队,列队等待

同义词 row; line

起源

queue直接借自法语,并且在法语中也拼成queue,而queue则来源于拉丁语cauda(尾巴),所以queue在英语中最早的意思也是“尾巴”。从十八世纪引申出的含义“辫子”至今仍在使用。

十九世纪初,queue在法语中从本义引申出“人、车等的队列”、“长队”的意思,在英语中也通用,并且将名词转为动词,表示“排队”。但在美式英语中几乎不用queue一词。

例句

1. I had to join a queue for the toilets.

我只得排队等着上厕所。

2. He was stopped when he tried to cut in on the queue.

他试图插队的时候被人拦住了。

quibble

释义

n. 吹毛求疵的反对意见或批评,遁词,模棱两可的话vi. 使用遁词,含糊其辞,吹毛求疵

同义词 criticize; differ

起源

该词来源于拉丁语quibus(谁?哪一个?),旧时律师在翻阅拉丁文法律文件时碰到有疑点或含混不清的地方常用quibus进行标注,表示质疑。十六世纪时曾产生过单词quib(今已废用),其意思是“模棱两可的话”、“双关语”。十七世纪时,quib演变成quibble,既可作名词,表示“吹毛求疵的反对意见或批评”、“遁词”;也可作动词,指“吹毛求疵”、“为小事争吵”。

例句

1. Such a quibble did not trouble Livingston and his friends.

这种诡辩并没有把利文斯顿和他的朋友难倒。

2. She’s only introducing this as a quibble.

她提出此点,纯属遁词。

quicksilver

释义

adj. (文)变化[移动]极快的,瞬息万变的;水银

同义词 mercury

起源

该词在古英语时期就开始使用,当时的词形是cwicseolfor,由cwic(活的)与seolfor(银子)两词组合而成,字面意思是“活的银”。

其实,古英语的cwicseolfor是从拉丁文argentum vivum(活的银)意译过来的。古人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水银是常温下能够快速流动的唯一液态银色金属。到十四世纪时,英语又将水银称之为mercury,因为水银的快速流动令人联想到罗马神话中行动最敏捷的信使墨丘利(Mercury)。

例句

1. Mirrors have a backing of quicksilver.

镜子有水银作底。

2. By heaven, they ought to work in quicksilver mines.

但愿苍天有眼,让他们到水银矿上去作苦工。

quintessence

释义

n. 典范;完美典型;精华;精髓

同义词 soul; core

起源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世间除了广泛存在着的气、水、火、土之外,还存在第五物质,它构成天体,并普遍存在于一切物质中,哲人亚里士多德将其称之为“以太”(ether)。炼金士相信若能将这种以太提炼出来,不但能治百病,而且可以使人长生不老。中世纪拉丁文便把这“第五物质”译成quinta essentia,法语将其译作quinte- essence,十五世纪,英语从法语中借用该词,写成quintessence,意思是“精髓,完美典范”。

例句

1. It was the quintessence of an English manor house.

那是典型的英式庄园宅第。

2. John is the quintessence of good manners.

约翰是礼貌的典范。

quisling

释义

n. 卖国贼,内奸

起源

该词源自挪威法西斯党党魁奎斯林(Vidkun Quisling)的姓氏。奎斯林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任挪威国防部长期间,曾因镇压水力发电工人的罢工运动而声名狼藉。1933年,他辞去国防部长之职,建立法西斯民族统一党,主张取缔共产主义和工联主义,因支持者甚少而竭力怂恿希特勒(Hitler)占领挪威。他在协助德国侵占挪威后充当傀儡政府的总理,1945年,德国在挪威的统治瓦解后,以叛国罪及其他罪行被处决。由于他可耻的卖国行为,他的大名Quisling也被作为“内奸”、“卖国贼”的代名词出现在各大报纸上。

从那时起,Quisling以首字母小写形式进入英语,成为一个普通名词,还出现了相关名词quislingism(卖国,通敌)。

例句

1. There’s a new biography of quisling.

最近有本关于卖国贼的新书。

2. He is a quisling and a fascist!

他是一个卖国贼和法西斯。

quorum

释义

n. 法定人数

起源

古时英国法庭在审理一些特殊案件前,大法官会指定当地的有识之士或贤能的人担任治安法官。治安法官们因没有受过职业训练,所以无薪金,只领取象征性的津贴,开庭时由专职的书记官协助。他们在开庭时要向列席的人说“quorum vos…unum esse volumus”,意思是“本庭决定某人为治安法官之一”,句中的quorum相当于英文中的“of whom”。久而久之,quorum成了法庭用语,用于指(英国法庭)开庭时应到的治安法官的法定人数。

到十七世纪,quorum逐渐被用来泛指任何会议所需的法定人数。

例句

We now have a quorum,so we can begin.

现在我们已经达到法定人数,可以开始了。

quiz

释义

n. 提问,询问;小型考试;简单的小测验;恶作剧vt. 盘问;挖苦;进行测试;张望

同义词 examination; test

起源

传说,十八世纪末时,爱尔兰都柏林(Dublin)市的一家剧场经理跟别人打赌,说他能在两天之内让一个捏造的词成为英语词典里的词。于是,他在市内各处的墙上写了四个无意义的字母q-u-i-z。百姓们看到这四个字母都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时有人随口说:“这是恶作剧”。所以,quiz最初的意思是“恶作剧”。后来又衍生出“把戏”、“花招”等意思。学生们则常用这个词表示“随堂测试”。

例句

1. The format of the new quiz show has proved popular.

新的智力竞赛节目的总体安排证明很受欢迎。

2. He took part in a television quiz and won a prize.

他参加了一个电视知识竞赛并得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