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胤禛二十七年历史版
16541400000042

第42章 上卷(下)

四阿哥上了轿,福晋乌喇那拉氏带着弘时上了车,殳懰也上了自己的车,一行人便在夜色中向着宫中去了。

皇帝万寿节与春节正旦日和冬至是并重的三大节日,要举国欢庆。尤其这一年的万寿节又是逢旬大寿,康熙皇帝整整圣寿六十,更要格外的庆祝。朝会的地点在太和殿,等到雍亲王胤禛赶到的时候,太和殿外已经是一片万人朝贺的空前盛大景象了。

宫灯火把连成一片,亮如白昼。各种礼器、乐器陈列内外,规模宏大。百官人人礼服朝冠,探头接踵而望。送给皇帝的各式寿礼一担一担排列开,有投其所好的古董、字画、珍版古藉;有绝世难遇的珠宝玉器;有日常服御的用品;也有稀奇古怪难得一见的玩意儿……察其左右,四阿哥心里觉得非常的有把握,他相信自己敬献的寿礼是旷古没有的珍稀之物。

钦天监报时辰之后,皇子,王公,臣工按品级排列。四阿哥的身份当是在丹陛之上。这时中和韶乐奏起,康熙皇帝御太和殿升座。待康熙皇帝入座之后,乐止,鸣鞭三次,正式的叩拜就要开始了。四阿哥以皇子之尊又是位极人臣的和硕亲王,自然是第一列步入拜位行礼的。然后按爵位和品级依次给皇帝拜寿。这中间奏的又是丹陛大乐。

四阿哥拜后回到丹陛之上自己的站位,看着上下臣工、藩部乃至外国使臣逐一行礼,真有一种万象来朝的感觉。同时耳边阵阵响起的丹陛大乐也让他心情澎湃起来。时不时对于太和殿上御座的一瞥便显得意味深长了。再看看与自己同列的兄弟:三阿哥诚亲王胤祉面露微笑好似都要忘了自己身在何处;八阿哥多罗贝勒胤禩却眼睛平视着前方,规规矩矩地站着,似乎没看到丹陛之下那旷世盛典的场面;唯有十四阿哥固山贝子胤禵毫不掩饰又略带惊异地望着丹陛之下,他显然是被震慑住了,眼里有一丝隐隐的希冀。

叩拜之后,丹陛大乐渐渐止息。王公大臣由左右门入太和殿入座,百官于站位而坐,康熙皇帝赐茶。这算是暂时休息的一刻。康熙皇帝翻看着众位皇子的礼单。像如意;寿星;佛像,这都是司空见惯的东西。其它古董、珠宝因为看得多了也没什么兴趣。这样贡上来的寿礼都以九件为一组,称为一九,最多可达九九。皇帝随便翻了翻正要放下礼单的时候,忽然看到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的礼单上有一词格外显眼,叫作“毛衣”。他想了想,向一直跟随伺候的李六福招招手。

皇帝的这个动作,坐在太和殿内的所有皇子、王公都注意到了。四阿哥当时心里就是一跳,猜得到是康熙皇帝已经注意到了他进上的那件极其特别的礼物。不只是他,别的皇子也都不由自主地探头张望。只见李六福一会儿回来在康熙皇帝耳边说了什么。康熙皇帝不知是又吩咐了什么,一会儿便看到李六福将四阿哥贡上来的那个黄地五彩团花包袱取了来。

按平常三大节日的朝贺惯例,赐茶是很快的事,也就该到此为止了。但是这一次耽搁的时候比较长一点。康熙皇帝忽然离了座位,李六福捧着那包袱跟在后面随行。

这反常的举动让太和殿内的皇子王公们开始窃窃私语。连太和殿外的百官似乎也预感到发生了什么事情。唯有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心里最清楚。胤祥忍不住隔着几位皇子向胤禛投去了鼓励的目光。胤禛正好也在回头找寻他,此时便向着他微微点了点头。其实他自己此时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难以稳定。

过了不大会儿功夫,康熙皇帝在李六福的服侍下又回来了。不过皇帝这一出现却在太和殿里引起了不小的震惊。人人都看到,康熙皇帝改了装束。原本万寿节的朝贺,皇帝穿的应当是明黄色的朝服。今天康熙皇帝也确实按礼制穿的是明黄色的朝服。

但是,刚刚皇帝离了御座片刻的功夫,回来后在明黄色的龙袍之外又穿上了一件从来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衣服。长短像是马褂,材质远看又像什么皮毛。身上刺绣的却既不是五爪团龙也不是象征吉祥富贵的团花,而是一个奇形怪状的由红色丝线绣上去的轮廓。殿内的震惊立刻引起了殿外的变化。百官也稍有骚动。

康熙皇帝从御座上站起来,慢慢走下来,为了让每个人都能看清楚他身上穿的是什么。唯有四阿哥胤禛觉得自己的心狂跳起来,又似乎所有的血都要涌到脸上,唯有在心里一再告诫自己:要镇定。

康熙皇帝在殿内一边踱步一边笑道,“你们都看到了,朕刚刚换的这件衣服,名字叫作毛衣。这是用草原上最软最细的羊绒先制成了绒线,然后又用竹针一针一针织成的。朕生平所服御的衣物无数,这件毛衣当是朕用过的最舒服的一件。”康熙皇帝忽然停在了四阿哥胤禛身边,看了看胤禛,又向殿内外的皇子王公内外大臣笑道,“这是朕的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禛刚刚进献给朕的寿礼。他的心思用的好。”

殿内外一下子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似乎都集中在四阿哥胤禛的身上。这个时候,他反倒安定下来。跪下来奏道,“父皇的嘉奖子臣不敢承受。只要父皇认为物有所值,子臣就算是尽到了孝心。”

康熙皇帝伸出一只手,格外地慈祥,“起来,起来。”

这时站在四阿哥身侧的其他皇子们虽然口里不说,却心里各异。不过康熙皇帝现在容不得他们说话,又笑道,“朕说你这番心思用的好,不只是单指这一件衣服。这一件衣服,就算是再舒服,不过也只是一个人对物欲的满足而已。朕说你心思用的好,是因为你居然能想到将我大清的版图也绣在衣服上,这个心思用得妙,妙不可言。”

这时四阿哥已经完全将心情平静下来。忽然福至心灵仍跪下奏道,“九州万邦无一不在父皇统御之下,大清版图时至今日也全依仗父皇定鼎疆土。父皇自冲龄践位至今,扬善赋简、敬宾厚礼,才有大清今日的海内清平、万象更新。子臣唯愿父皇天祚永享,万寿无疆。”

这一番话说得所有人都怔住了。谁也没想到原本深沉内敛的四阿哥此时竟然如此的机灵。但是康熙皇帝显然是被他触动了,微微含笑道,“有你如此的仁孝之心,朕甚为欣慰。”

胤祥这时第一个跟着胤禛跪下来,也奏道,“父皇,四哥所言极是。子臣也恭祝父皇天祚永享,万寿无疆。”

接着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也跪下来,“父皇,子臣等也借四哥吉言,同祝父皇天祚永享,万寿无疆。”

这时诸位皇子不管心里怎么想,纷纷都跪下来。包括其他王公,殿外百官一起跪下来众口一辞,“祝皇上天祚永享,万寿无疆。”上万人的声音,宏大而嘹亮,从太和殿上空响彻九重宫阙。

此时,在乾清宫里,后妃内命妇们也都在等着给皇帝行朝见礼。相比起来,后廷的朝见类似于家礼,少了些许威整严肃,倒多了一些祥和亲近。内命妇们也个个都打扮得花团锦簇,穿着各色象征吉祥的袍服,不是贡缎捻金团花,就是五彩吉祥八宝;浓烈的红色和高贵的黄色比比皆是。

在这一群后妃命妇中唯有殳懰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站在乾清宫的角落里等着康熙皇帝驾临。

密嫔这几日里病得重了,这个时候自然是要避见的,不能在皇帝的万寿节上添上不吉庆的事。德妃只管拉着十三阿哥嫡福晋温惠和十四阿哥嫡福晋汪夏涵说话。

皇太后今日倒是兴致极好,久病的身体似乎也慢慢有所回复,难得今日高兴,除了康熙皇帝已赴宁寿宫行礼外,也降临乾清宫来亲自观看内朝见礼。本是老眼昏花的皇太后坐在传为她设的御座边的宝座上,周围站着服侍她的宫女。只要老太后脑子里一想到什么,稍一动作,旁边的宫女就会按照她的意思行事。

老太后看着满殿里的花红柳绿,听得莺声燕语,倒是满心的高兴,觉得自己似乎也回到了年轻的时候。一抬眼却忽然看到了角落里那个粉红色的影子,既孤寂又清雅,便问旁边的宫女,“那边窗下的是谁家的孩子?”宫女顺着老太后的目光望去,笑着回道,“老祖宗,那是雍亲王府的格格,喀喇沁部的多罗格格乌梁海氏。出嫁的时候来跟老祖宗辞行过呢。”

老太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忽然笑道,“叫她来。”宫女立刻到那角落里唤了殳懰上来。殳懰本来是强忍着高烧的身体极度不适想在窗下清静一会儿。既然太后传唤,自然不能怠慢,便跟着那宫女上来走到太后宝座边。

太后看到一个年轻命妇,鲜嫩得像花朵儿一般,又着了这么粉嫩的颜色旗装。远远看她走来,尤其是削肩之上那四合如意云托领的花样托着一张皓质呈露、眉目如画的脸颊,真是有说不出来的喜欢。那通身刺绣的如意蝴蝶兰草花样也是说不出来的清新别致。

待殳懰一走上来刚刚跪下来请安,太后便扶住了她的手。刚想拉着手说几句话,忽然觉得她的手无比的滚烫,也不由惊道,“孩子,你的手怎么这么烫?”

殳懰此时本已是非常疲累,但是看到太后这么为她焦虑,为了不让太后过于担心,还是微笑安慰道,“老祖宗,您放宽心,我没事。今儿是父皇万寿节,又是逢旬大寿,难得的好日子,我心里也高兴得很呢。就算是有什么事,也借着父皇的绵长福寿给挡回去了。我还等着一会儿给父皇拜寿多沾沾父皇和老祖宗的福气呢。”

太后听她这么一说,心里高兴,拉着她的手捋了捋,笑道,“好孩子,你很懂事。”说着又吩咐自己的宫女,“去把我屋子里案上那釉罐里的东西拿点来给格格吃。”宫女明白,就是指日常治头痛脑热、感冒发烧的成药,立刻答应着就去了。

此时外面已经是奏起乐来,康熙皇帝已经进来了。殳懰忙辞了太后回到自己的站位上。

此时进来的康熙皇帝仍然穿着毛衣。乾清宫里上至太后下至命妇都已听说了刚才的事。现在亲眼看到康熙皇帝穿着这件奇异的衣服走进来,人人都好奇地盯着看。

康熙皇帝走上御座,先给太后请个安,然后坐在太后身边。亲自把这件衣服给太后解释了几句。太后一边听,一边便轻轻抚了抚衣袖,心里也着实欢喜。

这个时候殿里唯有一个人盯着这件衣服若有所思。就是十四阿哥的福晋汪夏涵。她又看了看站在自己前边不远处的殳懰,心里暗想,这较量恐怕就这么开始了。

后妃命妇们也依照顺序在奏乐声中一一给康熙皇帝行了六肃三跪九叩首的大礼。自然人人也都有进献给皇帝的礼物,大多数也都是常见的,和前廷所贡之物所差无己。

唯有汪夏涵心里已有计议。当奏乐之声停下来的时候,汪夏涵捉住时机便出列跪奏道,“皇上,子臣也谨具一件亲手所制的薄礼给皇上上寿,请皇上笑纳。”

康熙皇帝今天的心情真是好。况且刚才已得了一个意外之喜,此时更是饶有兴致道,“既是十四阿哥的福晋亲手制的,快拿上来给朕瞧瞧。”

汪夏涵手捧一个卷轴奉上,奏道,“这是子臣亲手所书的百寿图。谨祝皇上福寿绵长。”她对自己这件礼物是有绝对自信的。她知道皇子福晋里真正通文墨的人并不多,能像她这样家学渊缘的就更是屈指可数了。

康熙立刻命太监立刻呈上来,展开。

这幅百寿图是在一幅洒金红纸之上所书的一百个各自不同字体不同笔法的寿字。康熙皇帝于书法一道也算是很有成就,汪夏涵既然敢献百寿图,她的书法自然也不是凡品,她是有一定把握的。

果然看了这百寿图康熙皇帝向太后笑道,“母后,十四阿哥这福晋还真是后妃命妇里的女才子,写的字并不输于男子。朕看连胤祉、胤禛、胤祥、胤禵的字都要比下去了。”皇太后自然也高兴。

康熙又向汪夏涵笑道,“十四阿哥有这样的福晋真是修来的福气。朕也盼着你们从此后夫唱妇随,和和美美。”

汪夏涵跪下谢了恩。

这下德妃自然脸上有了光彩,乐得很。但是别人有羡慕的,有妒忌的,表情各异。唯有八阿哥胤禩的嫡福晋乌雅氏本就性格直爽而张扬,此时竟轻轻在鼻子里“哼”一声,显出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来。

朝见礼结束后,忽然皇太后与皇帝俯耳低声耳语了什么。太后宫里那个去取成药的宫女已经捧着药回来。太后接了来看了看,又递于康熙皇帝。康熙皇帝点点头,便命给殳懰送去。

朝见礼虽然结束了,但是宫内还有筵宴,还要陪着皇太后听戏。这也算是必要的庆祝活动了。

正在从乾清宫散出去的时候,太后的那名宫女悄悄捧着药上来,交给殳懰,低声道,“皇上口谕,请多罗格格服了这药,去长春宫休息片刻,不必拘礼。”长春宫承禧殿是殳懰出嫁前久居的地方,而且密嫔此时正病在长春宫的绥寿殿,想来康熙皇也是要她去探望密嫔,自己也可以稍微静一静,是一举两得的事。殳懰谢了恩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