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明太祖朱元璋
16182200000065

第65章 宫阃秘事(1)

说起后宫的管理,对于朱元璋和马皇后而言,可都是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全新领域。他们都起自民间,别说皇宫了,就是大户人家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礼数,他们知道得也不多。虽然从书上可以学到一些,但是真的要管理,还得从头开始。

上一讲我们说了朱元璋有一位了不起的贤内助马皇后。她帮助朱元璋打天下,又帮助朱元璋治国处事。可是在那个时代,尽管马皇后有过人之才,她的主要工作还只能是管理后宫。就像朱元璋说的:“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嫔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预焉。”

(余纪登《典故纪闻》卷二)

当然,马皇后跟其他皇后不一样,她不是靠着朱元璋当上皇后的,这个天下是她和朱元璋一起打下来的,她是朱元璋打天下的得力助手,所以她有时候还会管一管宫门外面的事情。用她的话说,天下之母,怎么能不过问子民之事呢?

不过她虽然过问这些事情,但毕竟只是过问,不是专职管理。她专职管理的,还是后宫那些事儿。

一、夜深宫禁

说起后宫的管理,对于朱元璋和马皇后而言,可都是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全新领域。他们都起自民间,别说皇宫了,就是大户人家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礼数,他们知道得也不多。虽然从书上可以学到一些,但是真的要管理,还得从头开始。

中国历朝对于皇宫的管理,从秦、汉开始,到了宋代,已经相当成熟,有了一套规矩。可是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不像汉族皇帝那么讲礼数,后宫也不同于唐、宋时代。朱元璋和马皇后就算找到元朝宫中管过事的人,也未必能知道宋朝以前皇宫管理的规矩。这样一来,明朝初年皇宫的管理,也就有点儿不那么到位了。

我们前面讲过,朱元璋实行“文字狱”的时候,明初大诗人高启写过一首讽刺朱元璋后宫生活的诗,名叫《宫女诗》。

这首诗写的是当时宫中宴会的事情,可是后两句说,半夜三更宫中还有狗叫,是因为狗看到了人影,有人半夜到宫里面来了。皇宫是什么样的地方呀?怎么半夜三更还有外人来?如果有人半夜三更来到皇宫,那就必然是乱宫啊。

高启是江南文坛的名流,对朱元璋这样的农民,多少有点儿看不起,他写这首诗,很可能是有意讽刺朱元璋后宫管理不严,出现了乱宫的事情。

后来有人考证此事说:“太祖破陈友谅,贮其姬妾于别室,李善长子弟有窥觇者,故诗云然。善长得罪于此事,季迪方以此致重典。”

(吴乔《围炉诗话》卷一)

可是高启写讽刺诗,也没有改变当时乱宫的情况。直到洪武十七年,也就是1384年,功臣胡美被命自尽,也是因为乱宫的事。不过当时这种事情是不愿让人知道的。洪武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390年,李善长被胡惟庸案牵扯追治赐死,朱元璋亲自撰诏书,列“奸党”罪状,才说出胡美因为长女被朱元璋选为贵妃,即胡顺妃,他因此经常出入宫禁,与其子婿一起秽乱宫禁之事。事发后,子婿处死,胡美被命自尽。

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那些功臣,大都没有什么文化,都是农村出来的老粗,打仗勇敢,立下了赫赫战功。可是这些功臣,居功自傲,横行不法,也不懂朝廷规矩。过去跟朱元璋称兄道弟惯了,一下子也改不过来。这些人也没有把皇宫当成什么了不起的地方,等到闹出事情来了,朱元璋翻了脸,掉了脑袋,才知道皇宫是怎么回事,可是已经晚了。

不过明初的功臣跟功臣也不一样。比如明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从关系上说,他是朱元璋的发小,从功劳上说,他功劳最大,又身为大将军,多年掌控着军队,还官居右丞相之位。可是徐达很知道分寸。史书上说他:

“言简虑精。在军,令出不二。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尤严戢部伍,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闾井宴然,民不苦兵。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

(《明史·徐达传》)

朱元璋称赞徐达说:“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明史·徐达传》)

对于徐达凯旋后不居功自傲,不掳妇女,不占财宝,朱元璋是极为赞赏的。

朱元璋看徐达这么辛苦,却连个合适的住处都没有,就把自己当吴王时候的旧宅送给徐达,可是徐达说什么也不肯要,就是因为那是皇上的旧居,所谓“龙兴之所”,当然不敢要。朱元璋没办法,有一天把徐达请到那处旧宅,强与他饮酒,喝醉了以后,让人给徐达盖好被子,就让他睡在那里。过了一会儿,徐达酒醒了,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朱元璋看到这种情况,当然高兴,于是让人专门给徐达盖了一所府邸,亲手写了坊额“大功”二字。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徐达棋技极其高明,朱元璋不是他对手。可是徐达跟朱元璋下棋,从来没赢过,每次都要输给朱元璋。朱元璋知道徐达的棋术比自己高明,也知道徐达之所以每次都输给他,是故意让着他。这种棋下起来,当然没什么意思。于是有一次朱元璋就对徐达说:“你来跟我下一盘棋,这一回你要是再故意输给我,那我可就要治你的欺君之罪了。”

事情到了这地步,徐达没有办法,只好拿出真功夫跟朱元璋下棋,可是这一回徐达竟然又输了。朱元璋心想,你这不还是故意让着我吗?正想发脾气,徐达在一旁对朱元璋说了:“陛下您再看看这盘棋局。”朱元璋定睛一看,大吃一惊,原来那些棋子走出的结果居然在棋盘上出现了“万岁”两个字。

这一下朱元璋算是彻底服气了。这可说是徐达的处事智慧,以他的谨慎,当然不能赢了皇上,可是皇帝又说了,再让棋就是欺君之罪,这盘棋实在不好下了。于是徐达想出来这样一个办法,既不驳朱元璋面子,又表现出自己高超的棋技,两方面都照顾到了。

虽然这只是个民间传说,故事的情节有真有假,不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徐达这样真正有大功、有政治资本的功臣,反倒深知君臣如何相处。而那些功劳远不及徐达却飞扬跋扈、不可一世、胡作非为的功臣,最终招致杀身之祸,也是情理中的事。

那些不法的功臣旧人,是当时乱宫的外因。除了这些外因,朱元璋的后宫自身也有问题。

朱元璋这个人虽然各方面都很了不起,可是他毕竟出身村野,身上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儿草莽英雄的性格。比如他打败了陈友谅,为了报复,就把陈友谅的妻妾都收到自己宫中,后来自己也觉得有点儿不那么对劲,就说:

“当未定之时,攻城略地,与群雄并驱十有四年余,军中未尝妄将一妇人女子。惟亲下武昌,怒陈友谅擅以兵入境,既破武昌,故有伊妾而归。朕忽然自疑,于斯之为,果色乎?豪乎?知者监之。”

(朱元璋《御制大诰·谕官无作非为第四十三》)

到底是好色还是豪气,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了。

朱元璋把陈友谅的妻妾全都收占了,所谓“上行下效”,那些好色又好奇的功臣和子弟当然也想看看这些女人都是什么样子,再加上当时后宫管理不严,于是就出现了乱宫的事件。

这应该算是朱元璋自己的问题,从而也就引发出一些关于他的后宫的传说故事。

二、宁见阎王

朱元璋为了报复陈友谅当年大兵压境,几次三番差点儿灭了自己,等到他打败陈友谅以后,就把陈友谅的妻子阇氏收到自己宫中。不久,阇氏生下一个男孩,这个孩子其实是陈友谅的遗腹子,生下来以后被封为潭王,长大后到了封藩长沙,这时候阇氏才对他说出真相。潭王听了于是起兵造反。朱元璋派徐达的儿子去讨伐,兵临城下,潭王在一块铜牌上刻上“宁见阎王,不见贼王”八个字,扔到城外,然后在宫中点起大火,自焚而死。

这其实是后来人们编的故事。大概是因为潭王封在长沙,是当年陈友谅的地盘,加上潭王的确是自焚而死的,就把这些事情附会到了陈友谅身上。潭王朱梓是朱元璋第八子,根据史家考证,他的生母根本不是什么陈友谅妻子阇氏,而是达妃所生。再说潭王朱梓生于洪武二年,也就是公元1369年。陈友谅死于龙凤九年,也就是公元1363年,朱梓出生的时候陈友谅已经死去六年了,他怎么可能是陈友谅的遗腹子呢?

这个潭王朱梓是个英敏好学的藩王,史书对他的评价不错。关于他的死,史书上也记述得十分清楚,那是因为他娶了都督于显的女儿,后来于显的儿子于琥被定为胡惟庸党,父子俩一起被杀。朱元璋召朱梓入京,朱梓害怕,跟妃子一起在宫中自焚而死。朱梓死的时候,刚刚二十一岁。一对小夫妻,还这么年轻,连个孩子也没有,后来被除去封爵,潭王这一支就绝封了。

潭王夫妻的这场悲剧,跟朱元璋杀功臣有关,再加上人们对潭王夫妻有所同情,于是一些对朱元璋不满的人就编出了陈友谅遗腹子的故事,借着这个故事骂朱元璋是“贼王”。

可是话说回来了,谁让你朱元璋把人家陈友谅妻妾收到皇宫里面来呢?要是朱元璋不干这种事情,人们也就没办法给他编造这种故事了。

这样看起来,朱元璋建国之初后宫里面也确实有点乱,又有那些不法功臣的乱宫行为,再加上像高启这样的文人写诗讽刺,你传我,我传你,就让后人感觉朱元璋的后宫简直乱成一团了。

当年吴晗先生写《朱元璋传》,专门有一章写朱元璋的家庭生活,其中一节就叫《多妻多子孙》。考证出朱元璋除了正妻马皇后外,妃嫔的来源,有高丽国女子,有蒙古族女子,有从元朝宫里面收来的,也有从民间征选的。难怪后人借机编出不少故事来。

比如朱元璋的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就有一个故事:

当年朱元璋打仗战败,逃亡途中,天色渐晚,就来到一处民家求住。这家有个女儿,看到朱元璋就对他说:“你是姓朱吗?人家都说你将来能当皇帝。”于是就留下朱元璋过夜。

第二天朱元璋临走时,这家女儿对他说,我已经以身相许了,要是以后有了儿子,我怎么去找你呀?朱元璋就拿出一把旧梳子交给她,这家女儿也把自己的簪子拔下来交给朱元璋,互留了信物。

朱元璋走了以后,这家的女儿果然就怀有身孕,生下一个儿子。等到朱元璋打下天下当上了皇帝,这家女儿就带了儿子,拿着信物来找朱元璋。可是朱元璋不愿意让他们母子入宫,就让人在城里另外建了一处木头房子给他们母子住,后来这个儿子被封为代王,藩国在山西大同。

这个故事也被史家们考证出来是编造的。代王生于洪武七年,也就是公元1374年,他的生母是郭子兴的女儿郭惠妃。这时候朱元璋都当了七年皇帝了,怎么可能战败逃亡,到老百姓家里去骗人家女儿?

朱元璋的妃子中,确实有他打天下的过程中从民间征选来的。比如有一位郭宁妃,据说她的父亲会给人相面。朱元璋路过他们家时,郭宁妃的父亲见到朱元璋,大惊道:“公相贵不可言!”于是就带着儿子跟随朱元璋渡江,并且把女儿嫁给了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