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皇后这个女人,实在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做了那么多大事,可是做人非常低调。朱元璋把她比作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她知道后,说:“妾闻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不忘妾同贫贱,愿无忘群臣同艰难。且妾何敢比长孙皇后也。”
(《明史·太祖孝慈高皇后传》)
大家想想,谁能比她更了解朱元璋呀?她这时候就看出来朱元璋对群臣不放心了,所以借机规劝,希望朱元璋能够做到君臣相保始终。
后来朱元璋兴大狱,杀戮功臣,马皇后虽然无力阻止,可是她从中多所协调。《明史》中说:“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帝虽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
(《太祖孝慈高皇后传》)
马皇后都做了哪些规劝朱元璋的事情呢?史书中列举出来的这种例子实在太多了。从战争年代开始,马皇后就在一些事情上规劝朱元璋,使他少犯了不少错误。
当时有人告诉朱元璋说,和州守将的儿子拿着长矛要杀父亲。朱元璋大怒,这还了得!要让人去把守将儿子抓来杀了。马皇后说:“这个守将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万一传言不实,杀了他就绝后了。”派人去调查,果然没有传说的那么严重。
朱元璋的亲外甥李文忠被人诬告不法。朱元璋想把他召回来治罪。马皇后说,文忠守严州,是前沿之地,轻易不要换将。文忠是你自己的亲人,怎么会有不法图谋的事?后来李文忠守严州立下了不小的战功。
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马皇后这个贤内助起的作用更大了。很多事情都靠马皇后调和其间,对朱元璋多有规劝,才有了较为妥善的结果。有一次朱元璋因穿的衣服不合适,向周围人大发脾气,马皇后看到后,对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你难道忘了当年贫贱艰难,根本没有一件像样衣服穿的时候了?”朱元璋听了,十分震动,沉默良久,回想起当年打天下的艰苦日子,当即不再说话,也不再发脾气了。
所以朱元璋说:家之良妻,就好比国家的良相,要想让家庭和睦,就必须有一个像马皇后这样的良妻。
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大财主沈万三因为出钱修了南京城,又提出要犒赏三军,朱元璋说他:“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马皇后说:“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
(《明史·太祖孝慈高皇后传》)
结果朱元璋就没有杀沈万三,而是把他充军到云贵去了。其实沈万三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前就去世了,朱元璋怪罪的是沈万三的儿子,所以这段故事只是个传说而已,但人们为什么要编出这样的故事呢?当然是因为马皇后为人善良,处事得体,在打天下的时候,劝朱元璋不杀人,当了皇后,还是规劝朱元璋不要乱杀人,因此得到了后人的尊敬和爱戴。
如果说沈万三是个传说,那宋濂的故事可是确有其事。因为孙子宋慎被定为胡惟庸党,宋濂也将被株连处死。马皇后劝谏说:“宋先生是太子的老师,民间家里请了老师,都要礼遇始终,何况天子?再说宋濂已经不在朝中,他在家里未必知道孙子的事。”朱元璋那时候一心要杀功臣,马皇后怎么劝他都不听。到了吃饭的时候,马皇后就不沾一点儿酒肉。朱元璋问她怎么了,她说:“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意思就是说我提前给宋濂祭奠,所以只吃素,不吃酒肉。朱元璋听了,心里为之震动,“帝测然,投箸起。”
(《明史·太祖孝慈高皇后传》)
饭也吃不下了。第二天就下令赦免了宋濂死罪,改为发配茂州。虽然宋濂因为年事已高,又经此难,死在发戍途中,但终究朱元璋没有杀他。
马皇后特别尊重老师,当时朱元璋请来教儿子们读书的老师中最有名的叫李希颜。这位李老先生是私塾老师出身,平日里教学生习惯用体罚。到了宫里教皇子们,他也改不了老习惯。哪个皇子不好好学,照打不误。有一回被朱元璋看见了,心里很不爽。马皇后立刻说:“先生这是替圣人教咱们家孩子,怎么能为此发怒呢?”
马皇后没有什么机会读书,也没有生育过儿子,可是她把所有人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照顾,所以她也就成了人们心目中最善良的母亲的形象。
马皇后这个人,不仅关注老师,关心亲朋老友,其实她的善良,是投注到她身边所有的人的。朱元璋曾经下令让重罪犯人筑城,马皇后说:“让罪犯服役抵罪,这是国家的恩典,可是这些疲惫不堪的犯人加上修城的重役,恐怕也难免一死,请皇上考虑。”朱元璋听从了马皇后的话,免去了这些犯人修城的苦役。
这种事例实在太多了。马皇后这个人,就是一个家庭主妇,平日里朱元璋吃饭,都是马皇后亲自下厨房做,即使当了皇后,依然如此。朱元璋离了她的照顾还不习惯。而且她不光管家里的事,天下的事她也要管。
朱元璋去太学视察回来,马皇后问他:“有多少学生呀?”朱元璋说:“有好几千。”马皇后说:“太好了,这么多人才。可是他们怎么吃饭呢?”朱元璋说:“国家管饭,他们有伙食费。”马皇后就说了:“他们有伙食费,那是不错,可是他们家里的妻子儿女靠什么生活呢?”朱元璋听了,立刻下令设立“红板仓”,把仓里的粮食发给太学生们家属。太学生们有家粮,就是从马皇后这时候开始的,以后就成为明朝的一个制度。学生带薪读书,虽然国家多了点儿负担,但是对于国家培养人才大有好处。
马皇后她真是把这个国家当成自己的家,把这些年轻人当成自己的孩子,当成国家的宝贝。
明军攻克元大都,运回不少宝贝。大家都感到新鲜,争着去看。马皇后不去,她说:“元朝有这些宝物不能守住,有什么用呢?帝王自有宝贝。”知妻莫若夫,朱元璋说:“朕知后谓得贤为宝耳。”
(《明史·太祖孝慈高皇后传》)
在马皇后心目中,只有那些贤能的人才才是国家的宝贝。
有一次,马皇后问朱元璋:“如今天下老百姓能安居乐业吗?”朱元璋听了,说:“这些事不是你该问的,你管好家就行了。”马皇后说:“陛下你是天下之父,我是天下之母。孩子过得好不好,当母亲的怎么不能问呢?”把朱元璋说得无言以对。马皇后对朱元璋说,如果地方上有了灾荒,国家怎么办呢?朱元璋说,那时候就要发粮赈灾。马皇后说,遇到灾荒赈饥固然好,可是不如事先有准备,平时备下粮食,遇到荒年就有吃的了。朱元璋时代在各地建立预备仓,存粮济荒,正是马皇后的主意。
从这些记述看,我们甚至可以说,无论是朱元璋打天下,还是建立明朝以后治国,他取得的所有成绩,都有马皇后的一半功劳。可是马皇后从不以自己当初的经历和起过这么大的作用自傲。她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天下人的榜样,所以她处理事情,尤其是跟自己家人有关的事情,格外谨慎。
由此可见,这位马皇后,真是个了不起的令人感佩的伟大女性。她二十多岁嫁给朱元璋,三十多岁当上皇后,五十多岁去世,她的一生,为后人树立了皇后的楷模。
三、母仪天下
为当时人和后人树立皇后的楷模,这就叫“母仪天下”。
马皇后是在洪武元年,也就是公元1368年,旧历正月,朱元璋即皇帝位的时候,被册封为皇后的。
皇后就是一国之母,比起今天我们看到的外国的那些第一夫人地位要高得多了。
当时朱元璋让翰林儒臣们编了一本书,名叫《女戒》。他对负责修书的学士朱升说:
“治天下者,修身为本,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使干政事。至于嫔嫱之属,不过备执事,侍巾栉,若宠之太过,则骄姿犯分,上下失序。故历代宫闱,政由内出,鲜有不为祸乱者也。夫内嬖惑人,甚于鸩毒,惟贤明之主能察之于未然,其他未有不为所惑者。卿等为我纂述《女戒》及古贤妃之事可为法者,使后世子孙知所持守。”
(朱元璋《明太祖宝训·正家道》)
朱元璋修《女戒》一方面当然是要警示子孙,同时他也要立个规矩,就是不许后妃干政。后妃地位虽高,但只是“母仪天下”,就是要做天下女性的楷模和表率。
在明朝那样的传统帝制时代,女性也有极严格的等级,所谓“母仪天下”,首先得成为官员家妇女,当时叫命妇,我们大家现在经常叫别人的妻子为夫人,其实那时候夫人是不能随便叫的。按照规定,一品、二品官员的正妻才能叫夫人,三品官员的正妻就叫淑人了,四品官员的叫恭人,五品叫宜人,六品叫安人,七品叫孺人。此外,公的正妻叫国夫人,侯的正妻叫侯夫人,伯叫伯夫人。夫人是最高称呼。后来我们就把夫人当成对别人妻子的尊称。可是现在有些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夫人,说“我夫人”谁谁,怎么怎么样,严格说起来这位先生其实是不懂中国传统文化的。
元朝因为是蒙古族统治,不像汉族统治者那样强调这一套礼仪,宫廷管理也比较放松,有时候还可以请一些僧人入宫替他们念经、受戒,大臣的命妇也可以比较随便出入宫廷。到朱元璋当了皇帝,你别看他是个农民出身,可是跟着那些儒臣讲理学,也就完全用理学那一套管理后宫:
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嫔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预焉。
宫嫔以下遇有病,虽医者不得入宫中,以其证取药而已。群臣命妇,于庆节朔望朝见中宫而止,无故即不得入宫中。人君亦无有见外命妇之礼。
(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二)
这也就是说,马皇后的所谓“母仪天下”,就是管理好后宫,也就是帮着朱元璋管家。
像马皇后这么能干的女性,只能管管后宫的事情,实在是有点屈才了。不过说起来后宫的事情也不算少,把后宫管好了,朱元璋就可以全力处理朝廷大事了。
那后宫都有些什么事呢?除了管好众多的妃嫔、宫女、太监外,有些与外面相关的事也要管。比如每年春天,皇后要率领宫内的妃嫔和官员家的命妇们到北郊去采桑叶,这叫“先蚕”礼。
中国是个农耕国家,农耕的特点就是男耕女织,男的去耕田种地,妇女就要在家里采桑养蚕,纺丝做衣。
洪武二年,也就是公元1369年,朱元璋在南京南郊建了一个先农坛。这年旧历二月,他率领文武百官到先农坛去行“耕耤田”礼,同时马皇后就率领命妇们去北郊行“先蚕”之礼。这也算是给天下老百姓家的农妇做了榜样。
除去这些例行的活动之外,马皇后还要带着后宫妃嫔参加一些临时性的活动。比如遇到天旱无雨,皇帝亲自求雨的时候,她就要带着妃嫔们到祭坛,亲自下厨做饭,做的都是些农家吃的粗粮蔬菜,一连三天,回到宫里,还要素服斋戒,直到下雨。
大家看看,这个皇后不好当吧?“母仪天下”,就要事事处处给人们做出表率。我们今天看到的史书记载,虽然只记好事,尽量美化马皇后,可是就是这些事,要想做到,也不容易。就算她真的像朱元璋要求的那样,只去管好宫里的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皇宫紫禁城里面,其实也是一个小社会,马皇后下面有未成年的皇子,有妃嫔、宫女、宦官,这些人整天无所事事,闲着就容易生事。整顿好后宫,也就像管理一个机构一样,而且这个机构还相当庞大呢。
不过凭马皇后的能力,要管这样一个后宫,还是绰绰有余的。这位开国皇后,她从来就不知道后宫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可是她读书呀。她从史书中看到了历代皇后管理后宫的好坏得失。这位淮西布衣皇后,不仅把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立下了有明一代后宫管理的制度。
当时后宫是什么样子?马皇后又是怎么管理的?我们下一讲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