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登极时,正是徐达他们刚刚攻占山东的时刻。朱元璋登极后不久,徐达就率大军攻占了河南开封。这一切都按照朱元璋既定的战略部署进行。
徐达和常遇春是朱元璋部下最能打仗的两个将领,尤其是常遇春,不仅能够指挥作战,还能亲自冲锋陷阵。他自称带兵十万,可以横行天下,所以人称“常十万”。
常遇春跟徐达率大军从虎牢关进入河南的时候,遇到元军,双方列阵。常遇春单骑冲入敌阵,元军二十余骑迎战。常遇春在马上一箭射死敌人前锋,徐达挥军而上,大败敌军,攻占洛阳,于是河南全省都被明军占领了。不过朱元璋不喜欢常遇春这样亲自冲锋陷阵的做法,批评他身为大将,与小校争能,以身犯险,这种个人英雄主义是要不得的。
过去说起朱元璋打天下,人们常有一个疑问:朱元璋文不如刘基、宋濂,武不如徐达、常遇春,怎么他就能当皇帝呢?说到底,虽然刘基、宋濂有文才谋略,徐达、常遇春能征惯战,但是朱元璋却会驾驭这些文武人才,而且在整个建国战略和攻取大计上,还是朱元璋最具远见。这正如刘邦,文不及张良、陈平、萧何等,武不及韩信,但是他会驾驭人才呀,会用人才才是最重要的本事。
徐达、常遇春打到河南裕州,就是今天的方城的时候,遭遇了守将郭云。这个郭云有勇有谋,当时河南全境都被明军占领了,唯独裕州攻不下来,明军多次派人去招降,郭云也不肯降附。结果这一仗打得特别艰苦,直到裕州守军弹尽粮绝,明军才攻下裕州城。明军将士们恨死裕州守将郭云了,攻下城抓住了郭云,坚决要杀掉他,可是报到朱元璋那里,朱元璋却表扬郭云忠义,不但不杀,还把他释放了,不但释放了,还给他安排了官位。这虽然是朱元璋收买人心之举,可是要真正做到,也还真得有点肚量不是?
明军攻取山东后,发现这里的百姓生活极为艰难。当时山东百姓生活之所以最苦,是因为这里一直是元末红巾军跟朝廷的主要战场,战乱之中,百姓难免流离失所。朱元璋得知情况后,立即下令免去山东的税粮,还派人去放粮赈济。山东不是朱元璋的老家,也不是“老解放区”,是个新占据的地区,他这么做就是要让大家明白,天下百姓都是他的子民,他都会惦记。这样一来,人们口口相传,都说新朝好,朱元璋也就得到了天下老百姓的心。
这一年五月,朱元璋亲临汴梁,就是今天的开封。他在汴梁停留了两个多月,干什么呢?召集众将开前敌会议,商量攻取元大都的计划。
你看,这些大事,都是朱元璋亲自决策布置,他这个皇帝可不是徒有虚名的。
六月初一,徐达知道朱元璋到开封了,连忙从洛阳赶了过来。朱元璋一见徐达的面,问了辛苦,然后就向徐达布置起攻克元大都的战略谋划来。
徐达对攻克大都信心十足,他向朱元璋报告作战形势说,如今平齐、鲁,下河、洛,元将王保保在太原观望,张思道、李思齐向西逃窜,元朝廷已经没有援兵了,我们只要直捣大都孤城,必克无疑。
朱元璋听后,让人把地图打开,指着地图部署说:
卿言固是,然北土平旷,利于骑战,不可无备。宜选偏裨提精兵为先锋,将军督水陆之师继其后,下山东之粟以给馈饷,由邺趋赵,转临清而北,直捣元都,彼外援不及,内自惊溃,可不战而下。
(《明太祖实录》卷三十二)
朱元璋确实是一位军事家,他的意图是用强大攻势震慑敌人,这样的战略部署实在称得上是出神入化。他追求的是不战而降敌的境界。
一个月以后,潼关以东的地方全部平定,朱元璋命令诸将会师进兵元大都。一切布置安排好了以后,他才离开汴梁回应天去了。
再说徐达率领大军,一路势如破竹,闰七月二十四,明军在河西务大败元军,三天后兵进通州。
这时候元顺帝果真慌了手脚,召集群臣商量办法。有人劝他固守京城,以待援兵。“天下者,世祖之天下。陛下当以死守,奈何弃之!”
(《元史》卷四十七)
“世祖”就是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可是元顺帝心里明白,祖宗的天下,到这时候气数已尽了,如果再不逃走,想走就来不及了。哪里还会有什么援军?他对群臣叹息道:“今日岂可复作徽、钦!”“徽、钦”说的是宋徽宗和宋钦宗,这两个皇帝被金国抓去当了俘虏。元顺帝意思很明白,这个当俘虏的罪我可不会去受。当天夜里他就带着后妃太子等从健德门,就是德胜门逃走,出居庸关,跑到上都去了。上都是元朝统一全国前的都城,在今天内蒙古正蓝旗东多伦。
朱元璋的部署起到了实际作用。
几天后的八月二日,徐达率军兵临大都城下,从齐化门攻入城内,齐化门就是今天的朝阳门。皇帝都跑了,城里面的元军自然无心恋战,面对明军,不堪一击。明军很快就把大都占领了。徐达下令把府库图籍宝物和元故宫殿门都封了起来,派兵把守。号令士卒不准扰民,并且通知元朝大小官员都来登记报到。
那些没跟随元顺帝出逃的官员有的被杀,有的自杀。有一位学士危素当时住在寺庙里面,见大势已去,也想投井自尽,被身边的僧人劝止了。僧人对他说:“国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国史也。”
(《明史·危素传》)
结果危素没有自杀,还把详细记述元朝历史的实录保留了下来。
明军攻克大都以后,常遇春派精锐骑兵,带十日粮,日夜兼程再破上都,元顺帝只好再向北走,逃入大漠中的应昌,即今天内蒙古多伦以北。后来明朝大将军李文忠又率军攻克应昌。不过那时候元顺帝已死,元太子只好再向北退至大漠以北。元朝虽然灭亡了,但是元朝的残余势力仍然与明朝对抗,这支元朝的残余势力,在历史上被称为“北元”。
徐达、常遇春攻克元大都的这一年十月,明朝改元大都为北平府,就是今天的北京。
三、兵进东南
朱元璋消灭陈友谅、张士诚以后,北伐南征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有些也是出于当时形势需要,比如他消灭了张士诚,就与方国珍接境了,就必然与方国珍发生战争。
方国珍自知实力不济,不能跟朱元璋相抗衡,于是就跟元朝朝廷联系,让扩廓帖木儿,就是王保保当他的帮手,又联系福建的陈友定,互相声援。
朱元璋知道后大怒,写信给他,列举了他的十二大罪状,让他送上军粮二十万石以补过失。方国珍找部下商量,多数人主张不理睬朱元璋,只有少数人认为,既然实力不能与朱元璋抗衡,不如投降,还能保住身家性命。方国珍想来想去,觉得三十六计走为上,不如一走了之。他是海寇出身,在海上漂泊习惯了,于是成天收拾珍宝,打造船只,作好了航海准备。
朱元璋消灭了张士诚以后,就派兵攻占了台州、温州,方国珍走投无路,只好逃到海岛上去。结果海岛也守不住,部下相继投降,方国珍只好上书请降。那份投降书出自他手下的一位名士,写得十分精彩感人,据说朱元璋看了以后也被感动了,因此答应了方国珍的投降请求,让他入朝,给了个广西行省左丞的高官,只食禄不理事。又过了几年,方国珍病死在了南京,他的几个儿子,都在明朝当了官,有些生活得还不错。方国珍这一投降,不仅自己得了善终,家人也受益不小。
其实朱元璋放过方国珍的主要原因是他跟方国珍过去没有过直接冲突,而且当初朱元璋的部下叛变,去投靠方国珍的时候,遭到方国珍拒绝,后来跑到方国珍哥哥方国璋那里,方国璋不但不接受,还打了一仗,结果方国璋被杀。朱元璋得知后派人前往吊唁一番。要说起来,当初双方的关系还行。不过后来朱元璋要统一天下,方国珍就只能在降与战之间选择一条路了,他先战再逃,再降,最终总算是投降了,所以朱元璋便放他一马,给了他一条活路。
朱元璋这个人,别看他只是农民出身,没有读过多少书,可是他的心智远远超过当时群雄。平心而论,他心胸还是够宽广的,对于曾经的敌人,只要放下武器投降了,就都能接受。当初如果张士诚投降,我看他也能接受。以智而论,古人早已有所评论:“然究竟友谅凶强,士诚给富,无不先期殄灭,而国珍以弹丸之地,乃更支离后亡者,非国珍之善守御,而太祖之善用兵也。太祖之意,以用兵如攻木,先其坚者,后其节目。故先平吴、汉,后议国珍,缓急之势所不得混也。”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五《方国珍降》)
朱元璋这个大明开国皇帝,可不像陈友谅,也不像韩林儿那样占了一块地方就自称皇帝,他要当的是一统天下的中华皇帝。他的心胸宽广可不只是对敌人,更是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所以他抓住时机即了皇帝位,统一天下的战争也就一直打了下去,直到天下一统为止。
在派徐达、常遇春北伐大都,推翻元朝的同时,朱元璋也派了汤和、廖永忠率军南征。南征的目标之一是仍然由元朝官员据守的福建。
福建的官员名叫陈友定,也叫陈有定,本来是福建清流的一个农民。史书中说他:“为人沉勇,喜游侠。乡里皆畏服。”
(《明史·陈友定传》)
陈友定虽然也是个起于元末乱世的农民,但是跟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他们不同,他不是造反起家的,恰恰相反,他是应官府之征,被招募“讨贼”起家的。他靠着平定地方义军,一直当上了行省参知政事,后来分设福建行省,他当上了行省平章,尽有福建八郡之地,成为行省最高官员。
一般来说,当时有不少这样被元朝官府招募的义兵,官府依靠他们去平定农民起义,他们势力强大起来以后,时附时叛,成为元朝朝廷无法控制的势力。
陈友定虽然也是“义兵”出身,可是他不同于那些时叛时附的“义兵”,他不但沉勇善战,而且一直忠于元朝朝廷。
朱元璋兵下婺州后,就曾经与陈友定之间发生战事,竟然为陈友定所败。那时候方国珍未平,朱元璋顾不上对付陈友定,等到平定方国珍以后,便派汤和等人率军征讨。
大兵压境,陈友定杀了朱元璋派来的劝降使臣,与诸将饮酒立誓,不肯归降。这时候朱元璋已经统一了大江南北,陈友定以一隅之地,无法对抗,最后兵败自尽。但是他自尽未死,被俘至应天,由朱元璋亲自审问,仍然不肯归降,父子同时被杀。因为陈友定始终忠于元朝,死后被人称为“闽中三忠”之一,也算得上是元朝灭亡之刻为数不多的殉国忠臣之一。
攻取了福建之后,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就率领大军进取广东。元朝守广东的官员名叫何真,因为治理地方很有办法,颇受朝廷重视,在当地也有较大的影响力。关于他有个小故事流传很广。广东有一支义军,为首的名叫王成。何真屡攻不下,悬赏谁能将王成捉来,赏钞十千。结果王成的家仆图赏钱,把王成捉起来,送到何真这里。何真如数给了仆人钱钞,然后在一辆车上放了一口大锅,架火把锅里水烧开。王成以为何真要把他烹煮了呢。谁知道何真让人把那个出卖王成的仆人捆了起来,放到锅上,让仆妇烧火,一边鸣锣开道,说:“奴叛主者视此!”大家看出来了吧,何真是典型的官府立场。就算现在朱元璋取代元朝建立了新朝,何真照样能接受并且当好他的官。他虽然没有出卖元顺帝,但也差不了多少。李文忠兵临两广,何真就举地投降了。他后来在朱元璋那里还混得不错,先后立了不少战功,后来当过浙江省和湖南、湖北两任省长,当时叫布政使。退休的时候还被封了东莞伯的爵位。
常言说:乱世出英雄。要说元朝末年这个乱世,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可是我们看看元末群雄,真正称得上是英雄的还就是朱元璋,其他的应该算是枭雄,所以他们都先后败在朱元璋手下了。
平定了福建、两广,天下已初现统一,朱元璋真的当了一个统一朝代的开国皇帝。可是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直到这时候,朱元璋这位开国皇帝却还有一件大事没有做。这件大事不做,这个国家还就有点问题。
究竟是一件什么大事呢?我们下一次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