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三国演义语典
16041600000051

第51章 十六画

整备窝弓射猛虎,安排香饵钓鳌鱼

原著

《三国演义》第24回:“某有一计,使此人进退无路,然后用文远说之,彼必归丞相矣。正是:整备窝弓射猛虎,安排香饵钓鳌鱼。”《三国演义》第56回:“主公宽心,只顾准备窝弓以擒猛虎,安排香饵以钓鳌鱼。”

释义

又作“准备窝弓以擒猛虎,安排香饵以钓鳌鱼”。埋伏窝弓准备捕获猛虎,抛出香饵准备钓取鳌鱼。意指采取有效手段,达到某种目的。

出典

战国·列御寇《列子·汤问》:“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

例句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2折:“他安排着香饵把鳌鱼钓,准备着窝弓将虎豹射。”元·无名氏《薛仁贵征辽事略》:“仁贵一骑稍出在前,飞到瓮城门,迎头见了,叫苦不迭,怎见得?诗曰:安排香饵鱼还至,准备窠弓虎到来。”明·汪廷讷《天书记》第33出:“各遵号令,不得有违。[众应介]收拾雕弓射猛虎,安排香饵钓鳌鱼。”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前面的人横定篙,口里唱着山歌道:‘生来不会读诗书,且就梁山泊内居。准备窝弓射猛虎,安排香饵钓鳌鱼。’”明·无名氏《征播奏捷传》御卷:“朝栋大悦,令众军预备抵敌,安宣尉分付军卒前来助战。正是:整备窝弓射猛虎,安排香饵钓鳌鱼。”清·曹去晶《姑妄言》第18回:“出来吩咐家人,买了上好干烧酒熏鸡白煮蛋,又叫家人都吩咐了。正是:准备窝弓擒猛虎,安排酒食弄妖狐。”清·无名氏《雷峰塔奇传》第1回:“白氏收下,遂令五鬼散去。二妖打点停当不提。正是:准备雕弓射猛虎,安排香饵钓鳌鱼。”清·无名氏《云钟雁三闹太平庄》第33回:“员外家眷都躲在别处,只须如此如此,就拿住了。正是:准备窝弓擒猛虎,安排香饵钓金鳌。”清·无名氏《双凤奇缘》第24回:“又差土金浑带领三千番兵,前去讨战,只许败不许胜。土金浑领令而去。整顿窝弓擒猛虎,安排香饵钓金鳌。”清·无名氏《后三国石珠演义》第26回:“众军领计去讫,有方自同弘祖退入厅宫。正是:整备窝弓射猛虎,安排香饵钓鳌鱼。”清·无名氏《彭公案》第241回:“金清惟恐儿子有失,眼珠一转,对手下人如此这般一说。正是:安排香饵钓金鳌,预备窝弓擒猛虎。”清·无名氏《岭南逸史》第26回:“自与李公主部兵五万,专候初八日进攻磜头,不题。正是:安排陷阱擒猛虎,预设金钩钓巨鳌。”清·无名氏《英雄泪》第21回:“本良将炸弹做成了,交与岳公,这岳公得了炸弹,就想上汉城刺伊藤去。正是:准备云弓射猛虎,安排香饵钓鳌鱼。”

燕雀处堂,不知大厦之将焚

原著

《三国演义》第113回:“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有菜色。所谓燕雀处堂,不知大厦之将焚者也。”

释义

燕雀在人家堂上筑巢栖居,自以为安全无忧,却不知道房屋可能毁于大火。喻指居安不知思危,不了解处境危险。

出典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谕大》:“季子曰:燕雀争善处于一室之下,子母相哺也,姁姁焉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决则火上焚栋,燕雀颜色不变,是何也?乃不知祸之将及己也。”

例句

汉·孔鲋《孔丛子·论势》:“先人有言,燕雀处屋,子母相哺,姁姁焉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之将及己也。”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22:“元礼道:‘这是你令堂恻隐之心,留我借宿。’女子道:‘这叫做:燕雀处堂,不知祸之将及。’”清·云中道人《平鬼传》第14回:“倘然余河关一破,我们是燕雀处堂,死亡立至。”清·陈忱《水浒后传》第13回:“燕雀处堂,不知祸到。君臣只知宴乐,严刑重赋,上下欺蔽。是以天灾叠见,人心思乱,各处盗贼窃发。”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34回:“只到了这时,见周庸佑总舍不得钱钞斡旋,但天天打算赴京莅任,正如燕巢危幕,不知大厦之将倾。”清·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6回:“公此言正是:燕巢危幕,恬不知大厦将倾。今明公株守此地,自谓英雄,须知骑虎之势,不进而勇图大事,必至坐待危亡,此自然之理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原著

《三国演义》第4回:“(曹)操曰:‘燕雀安知鸿鹄志哉!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

释义

在低处飞翔的燕雀,不可能知道鸿鹄高飞长空的远大志向。慨叹那些平庸的凡夫俗子,不理解英雄豪杰的远大志向。鸿鹄,天鹅。

出典

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卷48:“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例句

汉·班固《汉书·陈胜传》卷31:“胜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然甚久,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胜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汉·刘邦《鸿鹄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唐·钱起《南中春意》诗:“惜无鸿鹄翅,安得凌苍昊。”唐·方干《赠赵崇侍御》诗:“云鸿别有回翔便,应笑啁啾燕雀卑。”宋·辛弃疾《破阵子·为范南伯寿》词:“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宋·范成大《贺陈察院》:“虽志高鸿鹄,惭燕雀之安知;然路有豺狼,谅狐狸之不问。”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3折:“磨穿铁砚汝非强,止可描鸾守绣房。燕鹊岂知雕鹗志,红裙休笑状元郎。”元·无名氏《玩江亭》第2折:“燕雀岂知雕鹗志,顽童不解老仙机。牛璘那,你怎生瞒的过贫道?”元·无名氏《冻苏秦》第1折:“肉眼愚民,不识高贤,正所谓燕雀岂知鸿鹄之志,无足怪也。”明·汪廷讷《天书记》第12出:“功名岂不愿,行藏各有时。与其近小就,无宁远大期。卓哉鸿鹄志,燕雀安能知。”明·徐阳辉《脱囊颖》第1折:“十年来博得一贫彻骨,竟无知己。燕雀那知鸿鹄志,蛟龙恰被鱼虾戏。”明·耿定向《先进遗风》卷上:“公大恚,即拂衣起,不答而出。吁,燕雀安知鸿鹄志也!”明·西湖浪子《三刻拍案惊奇》第10回:“何如我或笑,或歌,或行,或住,都得自快?这便是燕雀不知鸿鹄志了。”清·华琴珊《续镜花缘》第40回:“玉簪花仙子道:‘蜻蜓飞上玉搔头。’金雀花仙子道:‘燕雀安知鸿鹄志?’”清·上谷蓉江氏《西湖小史》第4回:“弟尝狂言,宇宙虽大欲寻有弟之才者甚属难事,今遇仁兄,真是燕雀不知鸿鹄志耳。”清·陈球《燕山外史》卷6:“独是窦生,名重骅骝,驽骀莫及,志存鸿鹄,燕雀安知?”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0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待老臣试展钓鳌之手,钓一个金色鲤鱼,为陛下称万年之觞何如?”清·无名氏《缀白裘·衣珠记》:“前日哥哥冒雪而来,我父母白眼相看,真乃燕雀不知鸿鹄之志,使奴负罪多矣!”清·无名氏《平山冷燕》第7回:“冷绛雪视相府如跃渊,故五年十年先有成算。至于笑者笑,哭者哭,所谓黄雀不知鸿鹄之志也。”民国·蔡东藩《前汉通俗演义》第9回:“陈胜长叹道:‘咄,咄!燕雀怎知鸿鹄志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