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三国演义语典
16041600000048

第48章 十三画

数黑论黄,舞文弄墨

原著

《三国演义》第43回:“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释义

说长道短,玩弄文辞,正是文人儒士的所作所为。表明对某些文人儒士只知说、不会做的轻视之意。数黑论黄,意为说长道短,评头品足。

例句

元·刘时中《端正好·上高监司》曲:“不是我论黄数黑,怎禁他恶紫夺朱?”元·张国宾《薛仁贵》第1折:“我待要叩金阶款款的明开去。着甚来论黄数黑,也则是恶紫夺朱!”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1折:“有那等酸也波寒,可着我怎挂眼!只待要论黄数黑在笔砚间。”元·高茂卿《两团圆》第1折:“你入门来便闹起,有甚的论黄数黑?街坊每都听知,谁敲牙波料嘴?”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4折:“他那里说短论长,数黑论黄,断不了村沙莽撞,你心中自忖量。”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1折:“你达时腰金佩紫掌丝纶,不达时论黄数黑寻章句。”明·朱有燉《复落娼》:“他都待将无作有,说短言长,听风是雨,数黑论黄。”明·康海《中山狼》第2折:“非是俺巧言令色,索与你数黑论白。这囊呵,有个图书万卷收,只青毡一片来。”清·沈谦《南正宫·白练序·寄情》曲:“念前情美满,那忍分张?你将人劈面抢,恁叨叨,数黑论黄。”清·丁耀亢《西湖扇》第7出:“笑他无知寒士,说白论黄,沽名钓誉。”

罪恶贯盈,人神共愤

原著

《三国演义》第9回:“昔日公说布使杀丁建阳而投董卓,今卓上欺天子,下虐生灵,罪恶贯盈,人神共愤。”

释义

犯下了许多罪恶,无论凡人或天神都极为愤怒。意指罪恶深重,必遭惩处,不容姑息。

出典

《尚书·泰誓上》:“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北朝·北齐·魏收《魏书·道武七王列传》卷16:“曾不怀音,公行反噬,肆兹悖逆,人神共愤。”

例句

唐·李百药《北齐书·高乾传》卷21:“今社稷阽危,人神愤怨,破家报国,在此时也。”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

“百姓怨嗟,如出一口中。阳旻行立,相继身亡,实由自邀功赏,造作兵端,人神共嫉,以致殃咎。”唐·齐映《贺破土蕃表》:“蠢兹犬戎,敢肆凶戾,久稽天讨,时动边尘,人神共仇,夷夏同愤。”唐·樊衡《河西破蕃贼露布》:“臣闻背施怒邻、恶贯以满者,天诛之;行废布泽、德政以顺者,人从之。”五代·后晋·刘昫等《旧唐书·于传》卷156:“(于)顷拥节旄,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1回:“自今以后,若是各人存心不仁,削绝大义,万望天地行诛,人神共戮,万世不得人身,亿载永沉末劫。”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原著

《三国演义》第33回:“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谋如范蠡,决策似陈平。可惜身先丧,中原梁栋倾。”

释义

饱读诗书有文才,智慧过人有谋略。称赞郭嘉文才出众,善于用兵,文武双全,人才难得。

出典

北朝·北齐·魏收《魏书·崔浩传》卷35:“汝曹视此人,尪纤懦弱,手不能弯弓持矛,其胸中所怀,乃逾于甲兵。”

例句

宋·唐庚《会饮尉厅效八仙体》诗:“法曹静如不能鸣,胸中自有百万兵。”宋·杨万里《送广帅秩满之官丹阳》诗:“北门卧护要耆英,小试胸中十万兵。”宋·梅坡《水调歌头》词:“席方温,边报警,塞飞尘。腹中数万兵甲,笑却狄人兵。”宋·刘省斋《沁园春》词:“况平生慷慨,胸襟磊落,弛张洞晓,经艺该通。笔扫云烟,腹储兵甲,志气天边万丈虹。”元·王实甫《西厢记》第2本第2折:“为甚俺莺娘心下十分顺,都只为君瑞胸中百万兵,越显得文风盛。”明·袁中道《太保蹇令公一见辱以国士知……八首之一》诗:“三朝元老帝长城,胸贮雄边百万兵。”明·姚夔《送韩都宪永熙出大同》诗:“韩公负奇骨,才器畴能匹。都台饱风霜,中外多扬历。胸藏百万甲,变化不可测。”明·李日华《南西厢记》第18出:“凭着你灭寇功勋举将能,却不道两字功名未有成。为什么莺莺心下十分顺,只为君瑞胸藏百万兵。”明·罗懋登《西洋记》第15回:“圣上道:‘原来国师是个法演三千界,胸藏百万兵。’”明·无名氏《戚南塘剿平倭寇志传》:“勇绝长淮胆气雄,甲兵数万列胸中。宣尼俎豆昭文事,却教诗书出武功。”清·徐述夔《快士传》卷2:“何止韬略在胸中,谩说能藏十万甲。岂但锋芒走笔下,虚夸横扫五千人。”清·徐震《灯月缘》第7回:“即使老臣宿士,所谋不过如此,孰谓子方妙年,胸中便有数万甲兵,真经济之材也。”清·无名氏《萤窗清玩·游春梦》:“小姐,何不出胸中百万甲兵,决一死战耶!”

魂飞天外,魄散九霄

原著

《三国演义》第109回:“芳魂飞天外,魄散九霄,战栗而答曰:‘此皆为他人所逼故也。朕岂敢兴此心?’”

释义

魂魄离开身体,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喻指极其恐惧,不知所措。

出典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例句

宋·无名氏《大宋宣和遗事》前集:“贾奕吓得魂飞天外,魄散九霄,俯伏在地,称:‘臣死罪!’”元·高文秀《啄木儿》曲:“平白地将人勾引,魂飞魄散,使我战战兢兢,觅尽天涯不见形。”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当夜月明星光之下,主仆二人,前无客店,后无人家,惊得魂飞天外,魄散九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20:“当夜月明,星光之下,主仆二人,前无客店,后无人家,惊得魂飞天外,魄散九霄。”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8:“灯下偷眼看去,真个个个如嫦娥出世,丰姿态度,目中所罕见。不觉魂飞天外,魄散九霄,看得目不转睛,顽涎乱吐。”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37:“程宰客中荒凉,不意得了此味,真个魂飞天外,魄散九霄,实出望外,喜之如狂。”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回:“(妲己)口称:‘犯臣女妲己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只这几句,就把纣王叫的魂游天外,魄散九霄,骨软筋酥,耳热眼跳,不知如何是好。”明·杨尔曾《韩湘子全传》第19回:“退之听得声音似莺啭乔林,忙忙抬头看时,不觉魂飞天外,魄散九霄,左回右顾,注目凝睛。”明·罗懋登《西洋记》第57回:“这一声喝不至紧,就把四个公公吓得魂飞天外,魄散云中,只说又是那个三头六臂,青脸獠牙的鬼打将来。”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次日,城里城外报说将来,收得梁山泊没头帖子数十张,不敢隐瞒,只得呈上。梁中书看了,吓得魂飞天外,魄散九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8回:“这西门庆不见则已,一见魂飞天外,魄丧九霄,未曾体交,精魄先失。”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9回:“秋菊悉把西门庆梳头,头晕跌倒之事,告诉一遍。月娘不听便了,听了魂飞天外,魄散九霄。一面分付雪娥快熬粥,一面走来金莲房中看视。”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这敬济正在家里乱丧事,听见月娘告下状来,县中差公人发牌来拿他,吓的魂飞天外,魄丧九霄。”明·无名氏《梼杌闲评》第23回:“众官看了,一个个吓得魂飞天外,魄散九霄。正是:劈开八片顶梁骨,倾下半天冰雪来。”明·无名氏《详刑公案》第2则:“学礼见魁室门半掩,于门隙间见魁妻喻氏花容月貌赛过当年西子,堪比往昔潘妃,手纤纤若兰芽新发,眉弯弯似柳叶初垂。学礼见之魂飞天外,魄散九霄,心猿意马,莫能把持。”明·无名氏《前七国志》第16回:“庞涓魂飞天外,魄散九霄,道:‘古怪!花园中谁人进来?前后门俱是封锁好的,什么人把这物件通烧毁了,这事怎好?’”明·无名氏《春灯迷史》第1回:“他却不觉羞耻,反做出多少动情的款儿,魂飞天外,魄散九霄,就如做了一个梦的一样。”清·徐震《珍珠舶》卷6第3回:“吓得飞天外,魄散九霄,就在人队里,抢了那五岁的儿子,向外便走。”清·杜纲《北史演义》卷5:“揭帐一看,不觉魂飞天外,魄散九霄,哎哟一声,弃剑于地,往外飞走。”清·俞万春《荡寇志》第78回:“不到一二日,忽然接到河北天津府一角公文,上面插着鸡毛,蔡京拆天观看。不看万事全休,一看把那蔡京吓得魂飞天外,魄散九霄。”清·陈飞霞《阴阳斗》第7回:“呀,自古蝼蚁尚且贪生。那彭剪一闻周公之言,直吓得魂飞天外,魄散九霄。”清·崔象川《白圭志》第2回:“此必才女所作也。且其娇声雅韵,真使我魂飞天外,魄散九霄。”清·吴沃尧《恨海》第8回:“却说仲蔼出来打探了一回。及至回家,见重门洞开,已是吃了一惊。及至走到里面,只见满地血迹,父母俱被杀死,这一惊非同小可,直吓到魂飞天外,魄散九州岛。”清·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12回:“这时洪秀全不听万事皆休,听了正是魂飞天外,魄散九霄,叫一声痛哉痛哉,登时昏倒在地。”清·无名氏《金云翘传》第15回:“束生一眼看去,惊得魂飞天外,魄散九霄,目瞪心呆。”清·无名氏《混元盒》第4回:“只谢相公不见犹可,忽见一吓,非同小可。只吓得:魂飞天外渺,魄散九霄天。”清·无名氏《后宋慈云走国全传》第34回:“当时国丈闻报,吓得魂飞天外,魄散九霄。”清·无名氏《巫梦缘》第1回:“王嵩本是多情种子,见了这般美貌,魂飞天外,魄散九霄,心上想道:‘怎得表妹这样女儿为妻,也不枉了人生一世。’”清·无名氏《聚仙亭》第2回:“只吓得谢白春面如土色,跌倒在地。正是:魂飞天外渺,魄散九霄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