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三国演义语典
16041600000017

第17章 五画(2)

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原著

《三国演义》第50回:“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释义

感念昔日所受到的恩情重义,私自打开金锁让蛟龙自由飞腾。意指关羽私自放走曹操,使曹操逃离险境,获得生路。

例句

元·施惠《幽闺记》第7出:“休赶,休赶,拆碎玉笼飞彩凤,断开金锁走蛟龙。”元·无名氏《抱妆盒》第4折:“恰便似顿开金锁飞龙子,摔碎雕笼放凤雏。”元·无名氏《锁魔镜》第1折:“这一箭恰便似摔碎玉笼,飞腾彩凤,早则么顿开金锁走蛟龙。”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3折:“不知就里伏神通,孔明令我到江东。几时得摔破玉笼飞彩凤,顿开金锁走蛟龙?”明·沈璟《义侠记》第32出:“正是:终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下生急上]打破玉笼飞彩凤,顿开金锁走蛟龙。”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11:“徐用身边取出十两银子,付与朱婆做盘缠,引二人出后门,又送了他出了大街,嘱咐小心在意。说罢,自去了。好似:捶碎玉笼飞彩凤,掣开金锁走蛟龙。”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30:“放开丝缰,二十个马蹄,如撒钹相似,循着大道,望常山一路飞奔去了。正是:拆破玉笼飞彩凤,顿开金锁走蛟龙。”明·天然痴叟《石点头》卷2:“到了河心中,方才着力望着座船飞也似划来。盐船上人正当睡熟,更无一人知觉。这才是:拆破玉笼飞彩凤,掣开金锁走蛟龙。”明·罗懋登《西洋记》第40回:“王神姑得命,好似踹碎玉笼飞彩凤,透开金锁走蛟龙,出了辕门,照着本国抱头鼠窜而去。”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4回:“只说要买孝绢,径出城外,雇了长行头口,到码头上,搭在乡里船上,往苏州原籍家去了。正是:撞碎玉笼飞彩凤,顿开金锁走蛟龙。”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9回:“众人得了个性命,往外飞跑。正是:敲碎玉笼飞彩凤,顿开金锁走蛟龙。”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1回:“这韩道国就把王汉小郎并两个丫头,也跟他带上东京去。雇了二大辆车,把箱笼细软之物都装在车上,投天明,出西门,径上东京去了。正是:撞碎玉笼飞彩凤,顿开金锁走蛟龙。”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2回:“连忙上马,开了山门,找路而去。这一去,正所谓:暗放玉笼飞彩凤,私开金锁走蛟龙。”明·无名氏《梼杌闲评》第5回:“拜毕,便抱了孩子,跳上马夹一夹,那马如风似电的向北去了。正是:摔碎玉笼飞彩凤,掣开金锁走蛟龙。”明·无名氏《征播奏捷传》乐卷:“应龙接旨,叩首望阙谢恩,即回播州而去。正是:打破玉笼飞彩凤,顿开金锁走蛟龙。”明·无名氏《玉闺红》第7回:“此时不走等待何时,无奈挣扎着起身,轻轻摸了柴门,拔关起插,溜出门来。正是:打开樊笼飞彩凤,扭断金锁走蛟龙。”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4回:“那秀才迭两个指头,言无数句,话不一席,有分教:打碎玉笼飞彩凤,顿开金锁走蛟龙。”清·吴璇《飞龙全传》第5回:“桂英又磕了一个头,立起身来,跟着喽罗下山去了。正是:劈破玉笼飞彩凤,顿开金锁走蛟龙。”清·无名氏《粉妆楼全传》第10回:“二人关会明白,章宏悄悄起身,出了宅门,一溜烟直往罗府去了。正是:打破玉笼飞彩凤,顿开金锁走蛟龙。”清·无名氏《春秋配》第6回:“看看天色将明,只得再奔前走,寻个安身所在便了。正是:劈破玉笼飞彩凤,顿开金锁走蛟龙。”清·无名氏《二度梅全传》第8回:“梅芳接住,迎入舟中。即刻开船,往山东而去。正是:劈开玉笼飞彩凤,挣脱金锁走蛟龙。”清·无名氏《三春梦》第10回:“吴杰悄悄下了榻,密密出了衙门外,忙忙走至总镇府内报信。正是:打破玉笼飞彩凤,顿开金锁走蛇龙。”清·无名氏《云钟雁三闹太平庄》第20回:“遂同红元豹收拾了行李、衣服,雇了牲口,晓行夜宿,一直奔走杭州西湖云了。正是:打破玉笼飞彩凤,遁开金锁走蛟龙。”清·无名氏《说唐演义全传》第43回:“秦王十分感激,提刀上马,即回牢口关去。正是:踏碎玉笼飞彩凤,放开金锁走蛟龙。”清·无名氏《好逑传》第2回:“狱官不敢推辞,只得领命,到通政司去达上。只因这本一上,有分教:打碎玉笼,顿开金锁。”清·无名氏《情梦柝》第11回:“若素即与采绿扮起男妆,将行李搬至舟中,拜别卜氏,从后门走了。正是:劈破玉龙飞彩凤,顿开金锁走蛟龙。”清·无名氏《蜜蜂计》第1回:“遂站起身向外而行,犹如丧家之犬,漏网之鱼。正是:打开玉笼飞彩凤,顿断金索走蛟龙。”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原著

《三国演义》第15回:“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释义

古人认为,兄弟情谊深厚,关系亲密得像手足那样不可分离,而妻子却像身上穿的衣服那样可以更换新装。表现了男权社会对妇女不尊重、不文明的世俗观念。

出典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谁无兄弟,如手如足。”

例句

元·脱脱等《宋史·张存传》卷320:“常曰:‘兄弟手足也,妻妾外舍人耳,何先外人而后手足乎?’”元·孟汉卿《魔合罗》第4折:“想兄弟情亲如手足,怎下的生心将兄命亏。”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2折:“他是我一父母的亲兄弟,兄弟有难,要我做什么?可不道兄弟如同手足,手足断了难续。”元·无名氏《冻苏秦》第2折:“大的儿你来,可不道兄弟如同手足,手足断了再难续。你和苏秦两个指头儿般弟兄,你怎便忍的看他去了!”明·徐眶《杀狗记》第17出:“官人,兄弟乃同胞之亲,手足之义。自古道亲无怨心,官人早早回心,二官人必然感激。”明·冯梦龙《双雄记》第35折:“俗谚道:兄弟是手足,妻子是衣服。如今兄弟荣归,幸得手足安宁也。”明·孟称舜《二胥记》第17出:“古云:妻子如衣服,论衣服坏时可补;兄弟乃手足,论手足断者难再。”清·刘省三《跻春台·十年鸡》:“各位,人生在世惟淫孽是造不得的,骨肉是残不得的。古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烂,尚可缝;手足断,不可续。”清·杜纲《娱目醒心编》卷13:“从来说:兄弟如同手足。手足在身,自宜互相爱护。”清·无名氏《警寤钟》第1回:“兄弟是五伦之一。俗话说,就如手足一般,相帮相扶是决不可少的。”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原著

《三国演义》第60回:“文有相如之赋,武有伏波之才,医有仲景之能,卜有君平之隐。九流三教,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不可胜记,岂能尽数!”

释义

即如“出类拔萃”的意思。喻指才能出众,超出于常人。萃,聚在一起的人或事物。

出典

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有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例句

汉·蔡邕《彭城姜肱碑》:“拔乎其萃,出乎其类,生民之杰也。”汉·蔡邕《释诲》:“曾不能拔萃出群,扬芳飞文,登天庭,序彝伦,扫六合之秽。”晋·陈寿《三国志·吴书·程普传》卷55:“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元·马致远《哨遍·张玉岩草书》曲:“写的来狂又古,颠又实,出乎其类拔其萃。”元·汤舜民《一枝花·咏素蟾》曲:“将《山海经》穷推,出乎类拔乎萃,不在山不在水。”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2回:“不为习俗所移,不为贫穷所诎,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6:“徐树人观察有泰山孔子崖集句石刻云: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

壮士临阵,不死带伤

原著

《三国演义》第63回:“壮士临阵,不死带伤,理之自然也。何故以梦寐之事疑心乎?”

释义

英勇将士走上战场,即使不壮烈牺牲,也可能身受创伤。意指冲锋陷阵,不畏牺牲,勇往直前。

例句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7回:“壮士临阵,不死即伤,此何足惜。请大王不必悲伤。”清·袁于令《隋史遗文》第51回:“那宣花斧却来得快,齐腰砍来,早已将淳于单胁下砍着,跌下马来。程知节又复上一斧,早已不得活了。这便是:壮士临战场,不死定然伤。”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2回:“这话也说得是。自古道:壮士临阵,不死也要带伤。那里保得定?柴桂你愿不愿呢?”

北斗注死,南斗注生

原著

《三国演义》第69回:“北斗注死,南斗注生。今已添注寿算,子复何忧?”

释义

道教认为,北斗星掌管人的死亡,南斗星掌管人的生寿。

例句

明·杨尔曾《韩湘子全传》第16回:“六道轮回,天有神而地有鬼;五行变化,生有死而死有生。因阴阳以分男女,合聚散而别彭殇。故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清·翁桂《明月台》第9回:“即命南斗星君查簿一看——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南斗星君忙将生簿取来,乃天地神人鬼,昆虫毛羽鳞。”清·兰沚《绮楼重梦》第1回:“南斗掌生,北斗掌死。这不是南极星君么?偏你刚才不该得罪了他,如今怎么好?”清·无名氏《十把穿金扇》第5回:“古语云:人生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凡生死而不能强求。南斗注生,未生而定;北斗注死,未死而注。”

归师勿掩,穷寇莫追

原著

《三国演义》第95回:“兵法云:归师勿掩,穷寇莫追。汝可从小路抄箕谷退兵,吾自引兵当斜谷之兵。”

释义

对撤退的敌军不要逼入绝境,对走投无路的败军不要猛烈攻击,防止其拼命反扑,垂死挣扎,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掩,乘势袭击。穷寇,濒临绝境的敌军。

出典

春秋·孙武《孙子·军争篇》:“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甫嵩传》卷71:“兵法:穷寇勿追,归众勿迫。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在众乎!”宋·苏轼《大臣论下》:“古之为兵者,围师勿遏,穷寇勿追,诚恐其知死而致力。”元·无名氏《马陵道》第4折:“庞涓,你岂不知归师勿掩,穷寇勿追。你苦苦赶我做什么?”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7回:“兵书云:归师勿掩,穷寇莫追。倘若赶之太急,蛮贼拼死杀来,吾军可保无虞?此所以欲擒之,必故纵之。”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92回:“俗云:归师勿掩,穷寇莫追。如今小侠真是初生的犊儿不怕虎,又仗着自己的本领,那把这一众山贼放在眼里。”清·曹去晶《姑妄言》第22回:“我见他人多势众,兵法云:归师莫掩,穷寇勿追。只得放了他一条生路。”清·吴璇《飞龙全传》第51回:“兵法云:归师勿掩,穷寇莫追。吾观周将知识者多,彼军虽退,必有强将断后。汝若追之,反遭其算矣。”清·陈忱《水浒后传》第27回:“归师莫掩,穷寇勿追。他孤军到这里,利在速战;我这里深沟高垒,不与交锋,过几时他必然粮尽力疲。”

正如龙虎风云会

原著

《三国演义》第28回:“当时手足似瓜分,信断音稀杳不闻。今日君臣重聚义,正如龙虎风云会。”

释义

古代社会,人们常以龙虎风云会喻指君主与贤臣相会。意指英雄人物在风云变幻时代,相互知遇,相互信任,相互合作。

出典

《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