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读本
16039100000012

第12章 婚恋心理篇(1)

谈婚论嫁,你在心里准备好了吗

问题呈现

结婚是爱情的归宿和升华,又是生活上和心理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在婚前,每一对情侣都充满了对婚后家庭生活美妙的憧憬,同时也为结婚做着必要的物质准备。然而,不少人却忽视了另一项更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对婚后家庭生活的心理准备。婚后生活中会出现许多新的矛盾,心理上也会产生许多过去没有的冲突,这些可能导致婚后出现焦虑、烦躁、矛盾的心理状态,不仅会造成家庭不睦,而且对家庭其他成员的心理健康大为不利。因此,婚前应该对婚后的家庭生活有着充分的心理准备。

心理感悟

1.不要期望太高。通常,家庭生活并不总是和谐美满、一帆风顺的。婚前那种动人心弦的吸引不会没有改变,新婚燕尔那种令人沉醉的生活也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紧接着的大多是繁杂琐碎的家务事充斥着日常生活,会使人厌烦。何况,夫妻双方有着不同的需要、愿望和观点,不可能完全满足对方。并且,婚姻生活一旦开始,遮在婚姻对象身上的轻纱便被撩开,从亲密无间的接触中,从早到晚长时间的相处中,也许对方不像婚前所见的那样完美,缺点会日益暴露出来。再说,婚后的家庭生活将要伴随着自己走过整个人生的道路,在这漫长的生活历程中,将会品尝酸、甜、苦、辣各种味道,体会到家庭生活的劳累和艰辛、荆棘和坎坷。面对这样的现实,如果没有切合实际的认识或期望太高,就很容易导致失望、茫然、悲观和怨天尤人,进而影响家庭的幸福和稳固。因此,宁可期望低一点,这样才能处变不惊,并能和谐地与家人共同生活。

2.准备承担责任。婚姻不仅是两性的结合,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不但夫妻双方互有责任和义务,而且对社会也负有责任和义务。婚姻还会产生下一代,孩子教育的好坏,将对社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对婚后家庭生活承担责任,这也是促使夫妻建立幸福和睦家庭的内在动机。只有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才能珍惜家庭生活,才能更好地尊重、体贴自己的终生伴侣,教育培养好自己的后代,才能更主动地去维护家庭的团结,安排家庭的生活,创造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气氛。

选择伴侣,有哪些误区

案例分析

春燕是一个漂亮的农村女孩,从小就在大家的夸赞中长大,自己也因此很骄傲。由于成绩不好,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了,在城里见的世面广了,就下定决心在城里找婆家,因为她觉得在城里生活安逸,如果回农村,说不定几年就熬成黄脸婆了。再看看一些长得不如自己的同学考上大学,以后可能就要生活在城市了,既羡慕又嫉妒。她心想:要凭着自己的容貌嫁一个城里人,可是事情并不如她想象的那么顺利,几次相亲都以失败告终。春燕为此很苦恼。

心理感悟

青年人在择偶中存在很多误区,像上例中的春燕很明显就是想把自己的青春美貌当做婚姻的筹码,当然我们也不排除一些男性就是喜欢漂亮的女人,但是如果一点都不注重对方的内在素质,这些男性还是相当幼稚的。除了上述过分注重外表的心理误区,还有一些常见的择偶心理误区:

1.攀比虚荣心理——择偶时特别看重别人的评价和外在舆论,没有自己的主见,因而常常面对众多的异性朋友举棋不定。他们常以与自己同层次人的恋人或配偶为镜子,要找一个不比别人差的人。人各有长,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结果,有这种择偶心理的人,很容易落下“顾了面子,误了青春”的结局。

2.一见钟情——男子口若悬河,才华出众,女人美丽可爱,楚楚动人,互相吸引,一见倾心,随即结为伉俪,既风情又浪漫。这种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模式,现实生活中亦屡见不鲜。所不同的是,悲剧为多,喜剧见少。这是因为,一见钟情仅仅是为对方的某一优点所吸引,彼此缺乏了解,当缺点和弱点在婚后逐渐暴露出来时,就会感到非常失望和难以忍耐。

3.过分注重金钱和地位——在农村,大部分父母在考虑女儿婚事的时候,都认为如果能给女儿找一个有钱或有家庭背景的婆家,是他们最大的成功。以后女儿不受苦,自己也跟着沾光。我们可以理解父母为儿女的苦心,但是幸福不能只用金钱和地位来衡量,假如女儿嫁过去,整天过得不开心,与婆家矛盾重重,这还算幸福吗?家庭的富有是家人不断奋斗得来的,但也不能保证一直富有,不富裕的家庭也不能说这辈子就没有机会富裕了。总之金钱和地位都是身外之物,一份真正的爱情才是无价之宝。所以在择偶时,我们应该把金钱和地位看得淡一些,重要的是找一个在性格方面适合你的人。也许他是一个穷小子,但是只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改变现状。

单相思的烦恼,如何摆脱

问题呈现

青年在恋爱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就是单相思,这种由单方面产生对异性的倾心仰慕之情,通常是由所谓的期望效应所造成的,也就是由于自己喜欢对方,进而毫无根据地错以为对方也喜欢自己,并把“落花无意”看成是“落花有意”。或由“耽于幻想”所产生,即迷恋名人、迷恋才貌出众的人,事实明摆着不可能与对方建立恋爱关系,但自己陷落在幻想的海洋中不能自拔。由于这种期望和幻想并不等于事实,于是一旦发现对方并无此意时,自己便会陷入极其难堪、苦闷和烦恼的境地。有人甚至久久地沉溺于单相思的苦海中不能自拔,昼思夜想,神魂颠倒,痛苦不堪,导致心理失常,即所谓的相思病。那么这又该如何摆脱呢?

应对技巧

1.应该认识正常的恋爱是男女之间感情积累,两相情愿的过程。同时,冷静地观察、分析一下对方的言行举止,不要自以为是,如果发现过去的感觉并不真实时,就说明自己确实产生了期望效应。此时,应该努力克服这种效应,及时斩断情丝,收回自己的爱,以免越陷越深,自寻烦恼。

2.应增强理智,面对现实,冷静地思考一下自己在文化水平、性格、志趣、修养等方面与对方是否相适应,甚至对自己的相貌、年龄、风度等方面也应有一个合乎实际的正确评价。如果差距甚远,就不要对不切实际的事情作非分之想,应该拿出勇气和信心,去拆除那“海市蜃楼”,挣脱虚幻的爱情罗网。同时,还可采用让自己跳出来的方法,即把自己当做局外的旁观者,并设想是另一个人处于自己的位置,产生了自己这种奇特的感情。这时,便很容易发现,自己的单相思念头是多么的不切实际,是多么的幼稚可笑。这样,单相思也就化为乌有了。

3.此外,可以有意识地多参加集体活动,尤其是多参加娱乐活动,借以转移自己的情感和注意力,或是真的动动肝火,生一场气。祖国医学中有“怒胜思”的心理治疗方法,不妨试一试,也许一场怒火会把单相思烧光,但发怒时切记要注意场合,要有限度。

他(她)真的喜欢我吗

问题呈现

恋人之间均想确切知道对方是否真心喜欢自己,特别是相处时间不长,彼此还了解不深之际,常通过自己的观察,或采取一些方式探测,对对方的内心活动加以分析,做出对爱的判定。那么怎样判定对方是否喜欢你呢?

应对技巧

有一些日常相处中发生的情况,可作为判断的依据:

1.对方是否很喜欢与你在一起,寻找理由与你接触,每次相聚分手时是否总是依依不舍?

2.对方是否很关心你的生活、工作?是否想了解你的一切愿望,并给以最大可能的满足?是否关心你的困难,并发自内心地帮助你?

3.当你谈及自己的理想、兴趣、爱好以及对美满生活的追求时,对方是否感兴趣,并引起共鸣?

4.你的情绪、衣饰外表等有变化时,对方的反应是否敏感?是关怀、询问、大加赞赏,还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5.相处之中,你的思想、品德、气质、性格、能力,对方是否真的赞许或认同,还是常加指责或尽是宣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6.对方是否接受你提出的要求,想方设法把事情办得完美,还是对你的合理要求不屑一顾,或是口头答应,实际不干?

当然在做判断的时候,还必须全面权衡、综合分析,不能抓住一点论断全局。有些人个性内向腼腆,不善言谈交往,内心热、外表冷,不能只抓住表面现象,不看内在本质。这种情况在相处较久之后都能迎刃而解,一般都不会庸人自扰地老怀疑对方是否爱你。

爱与喜欢,区别在哪里

案例分析

芳芳与小庆是邻村,从小就在一起上学,一直到初中毕业,两人关系都很好,初中毕业后,两人就退学了。因为两家父母彼此都很熟悉,所以就开始张罗着撮合他俩,芳芳知道后,很是苦恼,因为觉得对小庆从来就没那种想法,但是论家庭条件还有两人的交情,在外人看来是完全般配的。这到底算不算爱情呢?

心理感悟

爱与喜欢能不能区分?有的人说不能区分,因为爱就是喜欢的加强,程度要靠个人把握。但心理学家认为,爱与喜欢是完全不同的感情。女性更能划清爱情与友情的界限。上例中,芳芳的苦恼正是在说明,她对友情和爱情还是划分得很清楚的。那到底具备了哪些条件才算是爱情呢?某著名心理学家提出了一套“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由情绪层次的亲密,动机层次的激情,以及认知层次的承诺所组成。三个层次各占一方,结合而成一个三角形。现在我们来解释一下这三个层次:亲密——是指接近、分享、沟通、支持。通俗地说,就是恋人之间要有共同语言,彼此相互支持,能够感受到对方存在的重要性。激情——是一种具有生理刺激性的动机。它使人充满渴望和强烈冲动,恨不得与恋人合为一体。承诺——是一种理性的决定,谈恋爱的目的就应该是为了结婚,如果对方只是跟你玩玩,你觉得他(她)是真的爱你吗?如果真的爱对方就要为对方负责。只有具备这三个方面才算是真正的爱情。

其实,根据爱情的三个层次,男女之间的交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态:

1.三者全无。普通的人际关系,泛泛之交。

2.只有亲密。此所谓“喜欢”,彼此可分享感受,互相支持,沟通了解,但却无爱情可言。上例中的芳芳跟小庆就属这种类型。

3.只有激情。即“一见钟情”,具有高度的生理冲动和刺激,却不顾后来发展的可能性。

4.只有承诺。即“死去的爱”,彼此之间只剩下责任。

5.亲密加激情。两人相处一段日子,但却不谈长期承诺。

6.承诺加激情。即“迷茫的爱”,两人因为激情闪电结婚,后来因为彼此缺乏了解,又闪电离婚。

7.承诺加亲密。这种多为中年人婚姻的形态。

8.三者俱备。这就是完整的爱。我们都应该争取这种爱情。但要注意获得之后如何保护和滋养,使之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