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职场心疗: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16038000000014

第14章 职场新人的成熟之路(3)

那么,如何克服职场中的依赖心理呢?

1.变求助为求教。工作中如果需要别人提供帮助时,可以在语言上首先进行改变,把“帮”改为“教”!当你遇到困难,需要他人帮助时,请把“×××,请帮我……”改为“×××,请教我……”,一字之差,其意甚远。

只有明确自己是去求教的,而不是简单地求助,在经过别人教导后,问题还是要自己去解决,困难还是要自己去克服。这样拥有独立自主的心态,就会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逐渐克服掉依赖心理。另外,在对职场中的权威人士求教时,不要一味听从认同,而是要多方提问,积极讨论。在尊重对方的前提下,学会适度发问质疑,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

2.变求结果为求方法。和上一条方法类似的,作为职场人一定会遇到自己不会、不擅长的,此时借助他人的帮助是无可厚非的,不过你不能将目标放在让他帮你完成这么简单,而是在他帮你完成的过程中,学到他的方法,甚至可以请他来教会你。

不要一味简单地追求一事的解决,而是通过求教的过程,学会解决事务的方式方法,以激发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提升自己举一反三的思考能力。只要你所需要的与他没有利益冲突,那他一定会乐意相授的。要知道,不依赖他人的办法只有两个:无欲则刚,什么都不想要;或者学会他的本领!

3.让别人看到你的进步,继续向他人请教。如果你被认为有依赖心理,而症结却不在你这里,而在别人心中。那么你就就需要找到这些人是谁,有的放矢地消除阴影。一般来说,这些人包括你的上司、同办公室的同事,以及经常帮助你的人。你要告诉对方你的进步,由于别人的帮助,你会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此时千万不要让你的进步悄无声息,而是选择恰当的方式告诉对方,比如你可以装作很随意的样子说:“我昨天修了一下自己的照片,发给你看看给点意见啊”,可想而知,之前总被你麻烦帮你改图片的他,心中会起怎样的波澜?

即使你有了进步,也不要停止向他人继续请教。千万不要矫枉过正,变得万事不求人,那样只会给你带来“小心眼”的外号。只要不出现一件事情重复求人的情况就行。

4.开始主动帮助别人。对于经常依赖他人的职场新人来说,去帮助别人似乎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实际上,在职场中,不仅要积极请教别人,也要尝试去帮助别人,以此获得自我价值的平衡感,也有利于树立自身的独立形象,摆脱依赖他人的印象。

帮助别人,不是去帮他们的强项,而是解决他们的弱项。没有人能够凡事都强,即便都很强,他也会有时间冲突,应接不暇的时候,哪怕是很小的事情,也能有效地帮你摆脱“依赖鬼”的形象。

职场中的依赖心理,除了体现在对人的依赖上,现在开始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情况,那就是对物的依赖,比如网络依赖症、手机依赖症,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职场人的通病。

随着电脑和网络以及手机的普及,人们办公也越来越便捷,速度也越来越快,在享受着方便的同时,又被这些东西制约着。职场中人更是如此,手机、电脑、网络是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必需品,一旦离开了这些东西,很多人常常是不知所措。数码信息产品的魅力无处不在,然而过分的依赖又对人们的身心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你是上班族吗?你习惯于网络聊天吗?你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网上聊天挺起劲,一见面却不知说什么好。这是病啊!专家指出,上班族过分依赖网络聊天,就会出现“网聊依赖症”,长期下去,会对心理调节和人际交往产生不良影响。

孙先生在一家地产公司上班,上班性质决定他要在QQ和MSN上与全国各地的客户交流,闲暇之余,他也将这两种即时聊天工具当成了和外界交流的主要方式。有人打过来电话,他的直接反应竟然是挂掉电话,在网上聊。孙先生这样说道:“反正大家都有电脑,何必用电话聊呢,浪费电话费。”但是,孙先生挂掉电话,而选择网聊真的是为了省电话费吗?其实不是的,孙先生主要是对网聊已经形成了依赖,怕通电话尴尬。他觉得,和人家在网上聊天什么话都能说,如果一时想不起话题也没关系,但要是打电话或者当面聊,一旦冷场,双方都会觉得很不自在。几次尝试后,他更加反感话聊,而尽量用网络与朋友沟通。

现在大多数的职场中人,电脑都是必备的工作工具,大多数上班族也都有这样的习惯:有事没事都把MSN和QQ在网上挂着,要找人时,第一个念头就是上网或者网上留言;即使是最亲密的朋友,也只是在网络中交流,很少当面交谈。

从事媒体工作的白小姐介绍,同事都在一个大办公室工作,大声说几句话就可以交流,但大家却宁愿选择群聊。“中午吃个饭,也是互相在QQ群里打招呼。坐在我对面的同事邀我去逛街,也绝不肯把头探过来直接说,都觉得网上说比较好。要是话题讨论就更不用说了。”

上班族因过分依赖网络聊天,出现“网聊依赖症”现象很普遍。专家指出,出现这种症状的人大部分都存在信任危机和社交恐惧心理。人的情感是需要宣泄的,有些人不懂得用肢体或语言沟通问题,只好选择文字沟通,长期下去情况越来越严重,变得依赖网络。经常用网络与人交流,没有眼神、动作,这不是真正的人际交往,只是思维和键盘的交流,当事人可能自我封闭,不利于心理健康。

因此,职场中人要克服对网络这种物的依赖心理,但并不是说要杜绝使用这些工具,毕竟网络有其快捷方便的一面,但同时要看到它的弊的一面,即容易让人脱离现实,人际交往、沟通都会逐渐淡漠。因此,对物的依赖心理的克服,关键是把握趋利避害的原则。

第五节 成熟必经之路——摒弃抱怨

生活中有很多人喜欢抱怨,他们抱怨家人、抱怨朋友、抱怨上司、抱怨同事,仿佛只要与他有接触的事或人他都无一例外地抱怨,尤其是职场中的抱怨更是随处可见,并且因此而在图书市场上出现了一本又一本的劝诫职场中人不抱怨的图书。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抱怨从未停止过,尤其是来自职场新人的抱怨,更是分外地多。

“他跟我干一样的工作,而且干得没我出色,凭什么比我挣得还多。”

“太不公平了,她各方面都不如我,要长相没长相,要能力没能力,为什么提她做经理,我就是不服气。”

在职场中,这样的话大家可能经常听到,一般我们把它称为抱怨或牢骚。有的人认为发发牢骚,是对不满情绪的发泄,有易于身心健康,其实不然,抱怨不仅不会给我们带来健康,而且还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多麻烦。曾经有一位好发牢骚的员工愤然离开了好几个老板,抱怨老板的种种不是,三年后,当他在自己最喜欢的事业上被老板辞退的时候,他终于明白是自己一直欠缺必备的能力,而不是原先的老板没有赏识他。

抱怨会让职场中人每天都在灰暗的心情下度过,抱怨不仅给伤害自身,还是伤害他人,在抱怨的天空下,每个人都不再轻松。

抱怨心理是职场中一种很普遍的心理,它很容易发生传染,而且让别人感染上这种心理的时候根本没有丝毫察觉。人似乎天生就有一种抑强扶弱、劫富济贫的心态,对那些超越我们、管理我们的人天生有一种抵触情绪。很多人会不自觉地认为,富有之所以富有,是源于对穷人的剥削。直到今天,这种财富的原罪始终没有从人们的头脑中消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关于为富不仁的报道,内容不过是对“血汗工厂”的揭露,以及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情。

那些落魄的人的确值得同情,但是你想过没有,他们今天的落魄境况完全是由于社会或者其他人造成的吗?他们自己就没有责任吗?同样,当他们抱怨老板的时候,没想到自己也有责任吗?

从表面看,老板们拥有巨大的可支配的财富,但是他们能享受和消费的并不比我们多,相反,他们却付出了比普通人多得多的心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更值得我们同情的人——同情他们即使下班铃声响过很久也无法放下手上的工作;同情他们为改变员工而付出的努力;同情他们忍受社会及员工不公正的评价和言论。那些指责老板的人并没有意识到,如果没有老板的辛勤努力,许多人的命运会更为悲惨。

不少员工总是在想着“我应该得到什么”,抱怨公司或领导“没有给我什么”,却没有反躬自问:“为了希望从事的职业我还缺乏什么,可能要付出什么,做得够不够?”抱怨别人者总是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抱怨成了不负责任和不够忠诚的借口。这样下去,他们在抱怨中会丧失许许多多的机会,落在别人的后面。

长期的抱怨可能会导致一个人对企业失去忠诚,陷在一种无法自拔的低迷情绪中。因为抱怨,一个人可能会抵不住其他机会的诱惑,或者不能承受企业暂时的困境,所以消极对抗或者另谋出路。

比如一个技术人员,刚到一个小工厂,在发展的初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战略不清晰、管理混乱、老板经常变换思路等特点,这时候他会抱怨:你是请我来干事业的,不是来和你们变来变去的。他认为这样的企业和老板不值得为之效力,准备跳槽。其实那个抱怨的员工可能不明白,这是很多小工厂必须渡过的一个难关,而一个员工在这种时候不仅要做事,还要学会应对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并且与老板共渡难关。

抱怨是一种心理不平衡的感觉,是一种追求不切实际的完美的心理,是一种情绪化的心态。“不满”和“抱怨”是最流行的一种情绪,也是最容易被善于寻找借口的人利用的。那么抱怨会对我们的身心、工作和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1.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比如,当你在工作中受到不公正对待时,如果能通过恰当的方式提出来,本来有可能得到合情合理的解决,但如果你不分场合、不顾及影响,大发牢骚,就会使本来有理的事变成无理取闹,失去别人的同情。

2.让人认为你是一个没有修养的人。修养有素的人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不满情绪不分场合地倾泻出来。而缺乏修养的人不懂得珍重自己,也不情愿克制自己,一有不高兴,马上就以抱怨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会使你的同事和家人觉得你是个没有修养的人,你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马上就会一落千丈。

3.反映出一个人心地狭窄,度量有限,喜欢计较小事。爱占小便宜的人,抱怨特别多,因为他常常会感到自己吃亏=分任务,他希望比别人轻一些;有好处,他希望比别人多一些。而让一个人在每件事上总占便宜是不可能的,于是心地狭窄的人每天都能看到自己吃亏的地方,就每天都会有发不完的牢骚。

4.表现一个人的怯弱无能。凡是具有很强工作能力的人,无论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难,还是自己陷入不利境遇,他都能够冷静地考虑对策,依靠自己的努力征服困难,扭转被动局面;而懦弱无能的人,碰到这种局面,就会显得束手无策。他们既然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战胜困难,于是就免不了怨天尤人,牢骚满腹。

5.抱怨还会加剧不良情绪,使人失去和困难作斗争的决心、信心和勇气。总之,抱怨是一种不良心理现象,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对身心健康无益。

所以,职场中人要摒弃掉抱怨心理,我们要把不满的情绪、抱怨的语言在心中化解,我们要明白生活不仅有苦难、残缺,还有幸福和美好。要摒弃掉抱怨心理,职场中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纠正自己某些错误的信念和观点。其实,我们任何人都不能对别人有过分的要求,哪怕是对自己最亲近的人,他们也没有责任和义务来满足你的一切要求。生活的真谛不在于求得回报,别人不欠我们任何东西。因为别人不可能按照我们的意志、喜好来行事,我们不可能主宰环境和他人,所以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情感、生活负责。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命运、情感交给环境、交给运气或交给他人,那么,他时时都有受到伤害和产生怨恨的可能。

2.要学会自我消解,即通过自我劝慰、自我开导、自我调适,使自己冷静下来,把问题想通、想透,这是克服抱怨心理的最好的办法。之所以会产生抱怨,固然与身边的不公正现象有关,但也与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和认知方式有关。想一想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是否对头,是否只从个人意愿出发;想一想自己考虑问题是否全面,有没有偏激;想一想还有没有比抱怨更能解决问题的办法。

3.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工作中的琐事侵扰。有的职场中人的抱怨常常来自工作中的琐碎之事,凡事过于较真儿,斤斤计较,常常搞得自己疲惫不堪。对于这些琐碎之事,我们还是置之不理为佳。遇事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这样才能生活得更加理智,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抱怨和牢骚。

4.用努力工作代替牢骚满腹。如果你还有时间进行抱怨,那么你就有时间把工作做得更好;如果你已觉得抱怨无济于事,你就应该去寻找克服困难、改变环境的办法;如果你认为抱怨是一种坏习惯,你就应该化抱怨为抱负,变怨气为志气。

5.让自己成为职场中的“圣人”,过不抱怨的职场生活。没有任何抱怨,不仅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更是一种非凡的气度,一种超俗的境界。工作不仅需要我们有一双睿智的眼,也需要我们有一副矫健的身手,更需要我们有一颗热忱的心灵。时刻记住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自己,如此,我们就会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更宽的胸怀来对待别人,以更高的激情来对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