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评范文点评
16036800000025

第25章 家庭伦理片影评范文点评(1)

遥远的回响——《天上草原》的文化解读

我国学者冯天瑜在《中国文化史》中认为“文化是主体与客体在人类社会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并在结构层面上将其分为技术体系和价值体系两个方面,其价值体系是指“与特定的民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适应构成的以语言为符号传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影片《天上草原》就是通过描绘腾格里塔拉草原中全景似的田园生活和悲喜交加的情感纠葛,向我们展示了草原人民朴素自然的价值观念和特殊的行为准则,从而使我们深刻地领略了草原文化千百年来深厚的文明积淀,认识到了草原文化的特殊本质和深厚内涵。关于这一点,本文将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并在内容上有所侧重。

一、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从内容上来说,不同文化间的冲突与融合在影片主体叙事结构中占据了很大的篇幅。作为被雪日干带进“天上草原”的外来者,虎子是一种外来文化的象征,代表了都市文化的非主流方面,而雪日干和宝日玛等土生土长的腾格里塔拉人,毫无疑问地成为草原文化的符号寓意。二者之间的对抗与隔阂从一开始便存在着。虎子被绑住双脚带入腾格里塔拉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了两种文化间的对抗与隔膜,更深刻地体现出了都市文化的非主流方面在与草原文化对抗中的相对弱势地位和最终将被同化的趋势。影片在为我们展示都市文化的非主流方面的同时,也赋予了雪日干和宝日玛不同的文化寓意,他们代表了草原文化的不同层面。雪日干的性格同腾格里塔拉草原一样,博大而深沉,充满了阳刚和野性,代表了草原文化粗犷、豪放的外向性的一面。它强调以外力去进行文化的强势认同和文化征服,体现了文化的强势认同法则。宝日玛则像达里湖一样,纯洁而美丽,充满着母性的温柔和慈爱的光辉。她代表了草原文化含蓄、内敛的另一面,用儒家思想的说法便是“仁”。履仁的方法是笃信力行、推己及人,也就是忠恕之道。忠在尽己,即要求通过自身人格的进步为别人树立榜样;恕在推己,即以高尚的人格去感化他人。

都市文化的非主流方面与草原文化的两个层面之间的冲突虽然同时存在,但其激烈的程度和对抗的方式不尽相同。对于刚进入草原的虎子来说,一切外在的东西与自身的文化特质都是相互敌视、相互排斥的。因而,不论是雪日干的捆绑、责罚,还是宝日玛的温情照顾,对虎子来说都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和对自己原先生活环境的破坏(不论其以前的生活境遇如何)。所以,他对他们的态度都是沉默的反抗。但是,他对他们所采取的对抗方式却是截然不同的。面对雪日干的武力责罚,虎子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一有机会,便选择逃走,即逃离草原文化圈,去寻找适合自己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其与草原文化外向性层面的对抗可以说是非常激烈的,是一种主动出击,体现出一种文化的弱势生存定律。而面对宝日玛的温情抚慰,虎子表面仍采取不合作的方式来保持自身文化特质的完整性,其内心却不可避免地产生出一种母爱缺失的失落感和渴望得到补偿的强烈愿望。因而,其对宝日玛采取了一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这是一种消极自保的手段,同时也是不同文化渗透过程中的普遍规律。虎子与宝日玛之间虽有默契,但也存在着隔阂,其一直沉默的行为便表现出这一点。这一方面是由于虎子自身的成长经历所形成的隐忍、刚强的性格所致,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其自身文化属性的不同所造成的文化间冲突过程中的必然反应。

影片通过雪日干和宝日玛对虎子的不同态度和虎子对他们的不同反应,含蓄地表达出了对富含文化寓意的三股力量的价值评判,及其在价值体系中对草原文化内向层面的倾向性偏移。

虽然虎子与雪日干的接触大部分都是不愉快的,但是,在几次标志性的事件中,虎子开始重新认识雪日干并在心理上对其趋于认同。这里首先要提的便是打狼这个情节。面对凶狠的野狼,一向英勇彪悍的雪日干在尽情玩弄其于股掌之上后却出乎意料地将其放走。这种所谓的草原上的特殊生存规律,使虎子开始感受到雪日干身上所体现出的豪放、磊落的气概之后一种朴素、原始的自然情趣——对善的崇拜和对生命的敬仰。这是深藏于草原文化之中的一种核心理念,即崇拜生命,崇拜自然,相信万物有灵。这种理念表现在雪日干身上便是对狼的“善”,表现在宝日玛身上则是对鸿雁的祈祷及其对虎子的爱怜。这是一种在近乎原始的生存状态下形成并传承下来的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一种思维模式,而这种思维模式是以生存为目的和前提的。因而,可以容忍狼的暴行的雪日干对羊却决不手软,这也是为了生存。

正是由于初步接触了草原文化的核心内涵,虎子在经历了炼狱般的打骂之后,开始与雪日干和宝日玛和谐相处。如果说打狼的经历使虎子开始接触古老而又神秘的草原文明,那么宝日玛对鸿雁的祈祷及其对虎子的爱怜则使其在经由外向性层面之后,又从草原文化的内向性层面上探究草原文化的本质,并进一步感受到了草原文化的博大胸襟和深厚情怀。

由于虎子所代表的并不是都市文化的主流方面,因而其自身的文化结构是极其疏松的,他并没有接触到都市文化的核心内涵和本质特征。因而,在初步接触包藏于人性真善美深处的草原文化的核心之后,他便开始被神秘而又古老、朴素而又自然的草原文化所吸引。同时,由于其自身成长经历的不同寻常,也使其成为草原文化所要抚慰的对象,不自觉地实现了文化属性的转移和文化角色的易换。这也就鲜明地体现出了草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所具有的强大的亲和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二、婚姻关系的裂变与复合

草原文化不仅对外来文化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和同化力,对自身内部所产生的矛盾也同样有着弥补、协调的作用。这一点在雪日干与宝日玛的婚姻关系的变化上,可以明显地表现出来。

虽然同为草原文化的构成部分,雪日干和宝日玛却属于不同的文化层面,因而,他们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矛盾。

雪日干身上体现着草原男人的共同特点:喜欢纵马驰骋、醉酒当歌,而且为人豪爽、光明磊落。但是过犹不及最终他输掉了家产并且锒铛入狱,家庭、婚姻也随之土崩瓦解。因此,外向性层面的草原文化在一开始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其粗暴、野蛮的一面。随着剧情的展开,我们也逐步地感受到深藏于雪日干心中的一种柔情和爱意。然而,正是由于这种柔情和爱意深藏于粗犷的外表下,因而更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宝日玛对他总是不冷不淡。这种态度,一方面是由于宝日玛自身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种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使她不敢也不能够轻易地忘掉前车之鉴。

宝日玛作为草原文化内向性层面的代表,虽然也具有草原人的豪爽和大气,但其身上所体现出的更多的是一种内敛的含蓄和顾忌。因而,她不会也不可能一开始便向雪日干吐露心扉。尽管如此,草原文化的共同属性使二人具有破镜重圆的理论上的可能,其最终的结局也同样是在意料之中、情理之内。而两人得以重新结合的背景——婚礼也颇具深意。婚礼作为草原文化的一个表现方面来说,本身便具有一种文化寓意,象征了美好甜蜜的草原生活。同样,正是这样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表现形式,为雪日干和宝日玛的和好如初搭建起了一座可以直接沟通的情感平台,从而使我们看到,草原文化不仅可以抚慰外来文化在全新的文化语境中的孤寂和失落,也同样可以疗慰内部成员的心灵创伤,弥补其感情裂痕和心灵缺憾。

三、文化特质与草原情结

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空间体系和时间体系来完成文明成果的继承和传播,实现文明结构的完善和发展。这个必需的空间体系即文化生态环境,是指作为文化主体的人所处的生活空间和地理环境。在影片中,这个空间体系是指腾格里塔拉草原。

草原上的游牧生活和地广人稀的生活环境,为草原文化精神特质的形成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温床。而形成的这种特质便表现为文化主体所遵循的特殊的生存规律和行为准则。在打狼时,雪日干的放生是这种特质的表现;在虎子打破鸿雁蛋时,宝日玛忐忑不安的祈祷也同样是这种特质的表现;而他们在大年夜对火神的祭祀,更是明显地体现出了草原牧民所遵循的一种原始的思维方式和朴素的自然情怀。这种思维方式和情怀表现在精神层面上,便是传承数千年的万物有灵、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信仰和关爱生命、容忍一切的善的本质。

正是草原这种特殊的生存环境形成了草原文化的特质,并使其在实践生活中衍化成为一种博爱四方的思想和容忍一切的理念,用佛家的话说便是“众生皆可度化”。而正是这种思想的作用,使雪日干和宝日玛相信而且坚信虎子这种城市文化的非主流方面可以融入草原文化博大的胸怀中去。影片也证实了这一点。当虎子在赛马场上驰骋及在得胜后高呼“腾格里”的时候,我们不难看出,虎子已完全融入草原文化之中。现代都市文化的非主流方面在与草原文化的敌视和对抗过程中,开始初步接触到草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博大外延,并与之相互渗透以至于在其强大的亲和力的同化下最终融入草原文化之中。而这一切,都是以草原文化的本身特质为直接动因和最终推动力的。

由于人们长期生于草原,长于草原,并在草原上寻找衣食住行。因而,作为文化产生根源的草原对牧民来说,本身便具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和强烈的亲近感。正是由于这种亲和力和亲近感使人们对草原自然会产生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作为土生土长的草原牧民,雪日干的弟弟腾格里始终眷恋着草原。虽然他最终离开了草原,但他离开的只是物质世界中的现实草原,而其精神中的虚拟草原即草原情结始终是难以割舍的。他在受伤后赶回家与兄嫂团聚,虽然这是由于他与兄嫂之间复杂而深厚的感情和对嫂子难以割舍的微妙情谊所致。然而,我们也很难说这不是草原情结所起作用的结果。毕竟,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家的眷恋本身便包含在文化学上所谓的“乡土情结”之中,而这种“乡土情结”在影片中便具体地表现为草原情结。不唯有土生土长的草原人有这种情结,就是连被同化了的“外来文化携带者”也同样具有这种情结。虎子最终是被绑住双脚带出天上草原的,明显地体现出其对草原的一种依依不舍的眷恋和难以割舍的情怀。影片用这种重复的情节结构,巧妙地向我们表达了对草原文化的高度赞扬和歌颂。这一切,都是源于对草原文化自身魅力的一种崇拜和敬仰。而草原文化的这种魅力得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其本身的文化特质和根本内涵——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生命的敬仰。

《天上草原》让我们看到了广袤的草原、无垠的天地、成群的牛羊和驰骋的野马,也同样使我们看到了草原牧民田园牧歌般的生活场景以及他们所遵循的特殊生存规律和行为准则。贯穿始终的草原人所具有的那种独特的文化观念、生存状态和人性关怀,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草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博大外延,使我们对古老而又神秘的草原文化不得不进行重新审视和再认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也许,我们所看到的不仅只是牛羊,还有牛羊脚下沉淀了千百年的古老土地——草原。

这是一篇从文化批评的视角对电影进行解读的影评,注重对文化冲突和融合的解读。在这里,主要是从草原文明与都市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进行解读。作者的观察是比较专业、敏锐的,视野也是比较开阔的。比如,作者指出,小虎代表了城市文明的非主流方面,而雪日干和宝日玛则代表了草原文明的不同的精神层面,即阳刚的征服气质和母性的宽容气质。其实,小虎代表的不仅是城市文明,更是汉族现代城市文明。小虎是作为汉族的现代城市文明的弱势群体、受到伤害的群体而存在的。在这里,之所以选择这样的角色设计,其实也蕴涵着导演塞夫对现代汉族城市文明的某种反思。现代城市文明对小虎的伤害,首先就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缺乏起码的信任和交流,它甚至剥夺了小虎的语言能力。而只有在与草原文明的交流过程中,小虎才能重获语言能力,重获信任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爱的能力。从文化冲突的视角进行电影叙事,是电影题材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有的是借着落后文明,反思现代文明,例如《与狼共舞》、《阿凡达》;有的则是反映古老文明的艰难的现代转型,例如《蒙古马》;有的则是揭示一种文明形态的逝去,寻找一种优雅的记忆的化石《茶马古道》;有的则是揭示不同种族文化之间的文化观念冲突,例如《黄河绝恋》。

当然,这篇影评写得稍显匆忙,有些地方展开得还不够细致准确。例如,宝日玛的宽容和韧性,是草原人对生命的特殊的敬畏,不能等同于儒家文化的“仁”,而雪日干和宝日玛之间的婚恋关系分析得也比较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