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火车站,身在民国的艾艾还是被车水马龙的街道给震撼到了。同样有迎新志愿者,艾艾和孙柔、孙香两姊妹一起搭着校车来到了年轻的H大。十分巧合的是,三人都在土木系的建筑科。到达H大后,她们来到土木系的入学报到点,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艾艾的眼帘。
“你们好,都是土木系的新同学吧,我是你们的学长,我叫楚天。”
“学长你好,我叫孙柔。“
“我叫孙香,是孙柔的姐姐。”
大家都看着艾艾,只见艾艾却呆呆地看着楚天,像丢了魂似的。孙柔适宜地推了一下艾艾的肩膀,艾艾这才反应过来,说道:
“学长你好,我叫张艾艾。”
“我学的是建筑科,你们呢?”
“我们也都是,真是巧了!”孙柔激动地说。
“太好了,那现在我先带你们去宿舍楼,然后再陪你们去逛一下校园,熟悉一下这里的环境。”
楚天带着艾艾三人一起来到了一栋宿舍楼前。这是一栋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楼,同时受维也纳分离派风格影响,入口处为半圆形柱敦和挑檐,墙面上用长长的水平线条连接窗台或檐口最后绕成一个圆窗结束,更是具有他独特的风格,即整体上的静止稳定和局部的变化流动,导致了特别偏爱曲线和圆形母题的运用。
“我们把被这些圆形的设计称作柳式圆圈。”楚天介绍道。
“柳式圆圈?”
“对,这就是我们建筑科的教授柳先生的设计风格。我们H大的建筑主要是由与我们建筑科息息相关的三位先生设计的。待会儿,我带你们去看看其他几栋建筑楼。”
对不熟悉西方近现代建筑史的人来说,弧线和圆圈是这栋建筑给他们的最直观印象。墙面、窗檐、窗台,一个又一个的圆弧似乎无处不在。柳先生,似乎是想在这大大小小的圆圈里体现自己对建筑的理解和追求,他为什么钟爱圆?他要用圆圈表达什么?这或许还得追溯到他在日本留学之时的经历。
青年时候的柳先生踏上日本国土时,赶上了两个大好时机。一方面,西方近现代建筑正处在大变革时代。另一方面,日本也处于明治维新后全力学习西方的高潮中。可以想象,当时日本的建筑教育各种西方流派同时并存。
思想激进的柳先生,显然对这些前卫思潮充满了向往。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柳先生的性格中的确带着一种罕有的激进。与旧社会势不两立的决心,使得在建筑领域的柳先生同样希望来一场革命。
他说:
我刚步足建筑领域,便顺从地成为了西方建筑的俘虏。我一方面厌倦中国建筑的繁琐堆砌,另一方面也厌倦西方建筑的古典法式和宗教迷信。我倾向于西方现代建筑趋势,满脑子充塞的都是西方建筑思潮,法国自由派、立体派,德国构造派、表现派,意大利的未来派,迷惑于纷然杂陈的所谓摩登建筑。
而这些摩登建筑中,柳先生有自己最为心仪的两类风格。其中之一,便是前文提及的德国表现主义,以流动的线条表达速度的美感;另一类则是维也纳分离派,之所以被称为分离派,是因其要与保守的学院派艺术决裂,它强调直线和简单的几何形体构图。
艾艾三人将行李放在了宿舍里,便立刻走出宿舍楼,跟随学长楚天逛起了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长江以南最大的图书馆。图书馆面积1026平方米。屋顶建有八方塔,作观象台用。采用古罗马爱奥尼式花岗石柱,中央穹顶,有欧洲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这座图书馆的设计者是我们建筑科的教授蔡先生。除此之外,蔡先生还为我们H大设计了一栋科技楼,我带你们过去看看。”
科技楼为二层,北面主入口处塔楼为三层高。采用砖混结构、西洋古典风格,檐口、拱券形大门等处均为典型的古典复兴样式,具有完美的比例,均衡的体量,细腻的大样还有相得益彰的阴影效果。
蔡先生设计的图书馆和科学馆使得西洋古典主义在这里崭露头角。在蔡先生的手绘于民国二十二年六月的图纸上,可以看出,这是一座L型平面的二层小楼,北向略长,有着罗马式的拱券造型、古典式的檐口、完美的比例和精致的细部装饰,一切看起来都很古雅。若细细查看,还能见到蔡先生的匠心,那拱券上的纹饰十分优美。而如果站在实际的拱券前,会发现即便是阴影也不是随意而为之,它与纹饰相得益彰,西洋古典之美,令人叹为观止。
“还有一位刘先生,是我们建筑科的创立者,他所设计的一栋建筑,因为仅次于岳麓书院,所以被称为二院。”楚天说着,又带艾艾三人一起来到了二院所在的位置。
只见二院是一栋教学楼,有西洋式屋顶,平面呈山字形,门窗形式统一,富有特点,砖的砌法考究,并有多种预制砖。二院以中央入口的门厅为轴线,两侧完全对称,屋顶是西洋味儿十足的四坡顶,屋脊和屋角同样延续了这种风格,看上去是典型的西洋古典主义构造。且慢,在屋顶接近檐口处,那一点起翘的曲线,为何又有一丝中式风韵?再看其他的细节,如果熟悉各种建筑风格,它会给你更多的惊喜。
墙面突出的清水砖壁柱是圆角,有早期现代主义的造型特征,而下部的花岗岩墙基又是古典主义的做法。入口处的檐下有古希腊的味道,但又不那么纯粹。门廊前的四根柱子更是独特,既非西洋古典柱式也不是中国式,其手法似乎还带有早期现代主义的特征。
设计师刘先生,就像魔术师一般,胸有成竹地铺开图纸,信手拈来不同的建筑风格,揉捏到一座建筑中,此种混搭的手法在建筑学中有一个专门的称呼:折衷主义。
一九二六年为H大设计二院时,刘先生还是带着青年不拘一格的创新意识,希望能将自己在日本留学时所得运用到实际中。这一点,可以从柳先生的设计上得到印证,作为刘先生的师兄,他最初的设计风格和手法,基本上都是西洋古典和折衷主义。
楚天继续说道:
“这是刘先生刚开始从事建筑设计时的作品。现在,刘先生已经离开H大,从事建筑学的理论研究,不会有太多的建筑作品问世。因此,我们建筑科的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这栋建筑的价值将不仅在于其富有个性的设计,更多的将会是它的历史和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