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千年鬼府:我和亡灵有个约会
15891900000026

第26章 三位先生

“学长,我觉得那三位先生真是太了不起了,你跟我们讲讲他们的故事吧。”孙柔说道。

“其实我对这三位先生也不是都非常了解,就比如蔡先生,为人低调,很少有关他的故事在我们学生中流传。我就主要为你们说说,其他两位先生的故事吧。”楚天说着,把三位先生与这所大学的故事娓娓道来了。

那是一九二五年初夏的长沙,天气已经十分炎热。

一位青年身着长袍,手提行李,从刚靠岸的渡船上跳下来。他年岁不大,不过二十六七,满脸英气。尤其是那双眼睛,炯炯有神。他抬头看了一眼前方,是一座娟秀而郁郁苍苍的山,山脚下隐约露出一两角墨色的飞檐—就是那儿吧,他此行的目的地:岳麓书院。不过此时,经过清末的学校改制,它更名为湖南高等学堂。尽管仍然沿用古色古香的院落办学,但已然是一所现代大学。

他就是刘先生,十六岁时,他没有像自己的两个哥哥那样,或为革命奔走,或投笔从戎,而是选择了科学救国,考取了官费留学日本。三年后,他又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科,由于发现建筑对自己更有吸引力,后改学建筑。九年的旅日生活,刘先生为了适应日本的生活,他爱上了田径、游泳、足球,还逼着自己吞食半生不熟的鱼虾。

一九二五年,他出现在长沙湖南高等学堂时,已回国三年。这三年,他先是在上海工作了一段时间,又在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科担任讲师。而此次,是接受湖南高等学堂的聘用来长沙。

刘先生在岳麓书院的门口略作停留,看了看门前的楹联,上书八个大字: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抬脚跨了进去,他这一跨,几乎奠定了这所大学未来的面貌。

一九二六年,湖南高等学堂再次更名为省立H大,而此时,属于它的第一栋现代建筑也在刘先生的设计图稿中初现雏形。因岳麓书院同为教学所用,所以刘先生设计的建筑被称为二院。三年后,二院落成,与此同时,刘先生也在任教的H大土木系中创建了建筑组,这是H大建筑学科的起始,也是目前已知内地最早的建筑学科之一。

来到岳麓山下不久,他便坠入了爱河。他所钟情的长沙妹子也就读于H大,面庞圆润,有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一九三零年,两人在长沙基督青年会举行了时尚的婚礼,刘先生长袍马褂,新娘则身披西式的婚纱,向长辈行鞠躬礼。这一年,三十三岁的刘先生在人生道路上翻开了新的一页,他带着新婚妻子离开了H大,加入了中国第一个建筑学研究团体中国营造学社,自此开启了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

之后,刘先生向H大推荐了另一位人物——柳先生,来接替自己的教师职位。柳先生沉静笃厚,与刘先生的关系非比寻常。他是在日本留学时的师兄,二人学成归国后更是一起创业打拼。这次创业不仅对柳、刘二人,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对H大也意义重大。

当时的上海,正经历着一场外滩重建运动。一批深受欧洲影响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在外滩出现,尤以五十四米高的汇丰银行大厦最引人瞩目。尔后,各式风格的新建筑轮番登场。一时间,外滩日新月异。刚从日本回国不久的柳先生,看到这个大好时机很是兴奋,便与师弟刘先生商量,要在上海创办新式的建筑事务所,以改变当时洋人在中国设计界一统天下的局面。于是,一群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准备捋起袖子大干一场。

一九二二年,在上海九江路和江西路转角处,柳先生和刘先生亲手将“华海建筑事务所”的招牌挂上。可是,在那时创业并没有那么简单。柳先生说:

“留学归来,自以为学有所长,可以得到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欢迎,谁知道我国当时的普遍现象是:毕业就是失业。后来我只得靠自我奋斗,自营建筑事务所。满以为只要凭自己两只手就可以自由生活,但在当时外国人横行的国土上,究竟是谁的自由呢?”

在当时的上海租界内,从事建筑设计,必须受租界工程局的管辖。从申请设计许可到检验工程证,华人建筑事务所往往受尽刁难:许可证一拖再拖,工程进行中干扰频仍,检验建筑构件时吹毛求疵……在这一片为外国建筑师垄断的土地上,柳先生和他的事务所举步维艰,终至夭折。

在事务所遇挫之时,柳先生和刘先生便开始转向教学,在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创办了建筑科。与刘先生回家兼职同时,柳先生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苏州,担任苏州城建局长,主持苏州的城市规划。由于城市规划触犯了权贵阶层的利益,苏州市在根本上被撤销了,建市规划也付诸东流。柳先生称,这是一件痛心已极的事。为了生计,他开始疲于奔命,在上海、苏州、南京的不同学校兼职,加之心情苦闷,身体状况一落千丈,甚至得了贫血症。正在此时,他想起了挚友刘先生之邀。或许,可以去H大试一试。

历史总是这样耐人寻味。湖南人刘先生,短暂地任教H大后,便回到了苏州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而苏州人柳先生,却因为刘先生的机缘来到H大。

事实上,还有一位与H大建筑息息相关的人物蔡先生。他几乎走过了与前两位同样的轨迹——考取官费留学扶桑,又很凑巧地在一九二八年到H大任教。一九三五年,由他设计的图书馆落成,尔后他又设计了科学馆。

三位先生于不同的时间与H大邂逅,柳先生尤爱简洁明了的早期现代主义,而早年的刘先生喜欢混合各种西洋建筑元素的折衷主义,蔡先生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西方古典主义推崇者。三人的不同追求,共同构建了这些特别的H大建筑群。

关于三位先生与H大的故事,楚天说得意气风发,艾艾和孙柔、孙香姊妹听得津津有味。

最后,四人一起来到了书院。树影与其间漏下的金光,在岳麓书院朱红色的外墙上,洒下了一片斑驳。

“创建于北宋开宝年间的岳麓书院,是我们H大最早的建筑,现存主要建筑是清朝遗构。”楚天介绍说。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这是这所大学校园的总体形态特征。

校园沿山麓逶迤展开,与城市有机融合,形成特有的开放型校园。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东侧名曰清风峡的山谷之中,与长沙城隔湘江而望。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其建筑可分为讲学、藏书、供祀、园林四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是一座庭院式砖木结构建筑。

书院的空间秩序蕴涵着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营造出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等集中于中轴线上,讲堂位于中轴线之中央。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整个书院建筑群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建筑的儒雅气质。

中国书院的选址通常避开纷繁芜杂的城市,择清静优美山野之地,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和自然环境的心理教育启迪作用,其教育观与儒家理学一脉相承,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意于物,以物比德。

游过书院,楚天带着三位新同学准备一路返回。就在此时,一个急促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楚天,我可找到你了,校长要求学生会召开紧急会议,他有要紧的事情跟大家说,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