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说文解字全鉴(第2版)
15612600000039

第39章 与空间方位有关的汉字(2)

【字形演变】

金文篆书楷书外

【说文解字】

外,远也。卜尚平旦,今夕卜,于事外矣。

【汉字趣谈】

“外”是个会意字,其金文字形从夕、从卜。“夕”指“黄昏时刻”,转义指“黄昏时刻农夫聚集”。“夕”与“卜”联合起来表示“就众人关心的未来事卜它一问、算它一卦”。“外”的本义是卜问未来的事、远事,引申指外面、外部。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意思是: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意思是:我唯独喜欢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被淤泥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而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空心)的,外形是挺直的,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亲近而轻慢地把玩它。

由“外”字的本义可以组成很多特殊意义的词语。如外国人长期居住在我国叫“外侨”;同外国的贸易关系叫“外贸”;用于国际贸易结算的外国货币和可以兑换外国货币的支票、汇票、期票等证券叫“外汇”;外国的货币叫“外币”;从外国来的货物叫“外货”;来自国外的祸害或侵略叫“外患”;人们在口语上还把外国人称“老外”。

“外”字还可以用来表达亲戚关系。在我国,母亲、妻子、姐妹或儿女方面的亲属也以“外”称之。如“外祖父”、“外祖母”,母亲姐妹的儿女称为“外甥”、“外甥女”,女儿的儿女称为“外孙”、“外孙女”。由此又引申为关系疏远的人,如:将没有亲友关系的人称为“外人”,不当自己人看待叫“见外”,等等。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东

【说文解字】

东,动也。从木。官簿说:从日在木中。凡东之属皆从东。

【汉字趣谈】

“东”是个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看上去像两头扎起来装了货物的一个大口袋。金文多了许多线条,就更像口袋装满了东西。许慎根据小篆的字形解释说,“东”字是“日”和“木”组合而成,表示“日”升到树木的半中腰,指东方。这个说法是不对的。“东”的本义就是代表东西(指物件)。

“东”作为“东方”讲,是假借,即假借“东西”(物)的“东”代表“东方”之“东”。因古时主人之位在东,宾客之位在西,所以主人称为“东”,如“作东”、“东家”等。而“东道主”也是指主人。《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攻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意思是: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东施效颦”的故事出自《庄子·天运》。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有心痛的毛病。犯病时手扶住胸口,皱着眉头,比平时更美丽。同村女孩东施学着西施的样子扶住胸口,皱着眉头,因其本来就长得丑,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动作,装腔作势的怪样子,让人更加厌恶,吓得邻居有的把门关上,有的慌忙逃走。古代皱眉叫颦,后人就用“东施效颦”来比喻胡乱模仿,结果更糟糕了。

还有一个成语叫“东山再起”,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东晋大名士谢安,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西

【说文解字】

西,鸟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凡西之属皆从西。

【汉字趣谈】

“西”是个象形字。甲骨文像个鸟巢的形状。金文也基本上同于甲骨文的形体,但更像鸟巢的样子。小篆反而变复杂了,上部加一条弯弯曲曲的曲线,这是代表鸟的形状,鸟落在巢上休息,也就是栖息的意思。“西”的本义就是栖(栖)。上古用“西”表“栖”之意。

“西”又假借代表方向。如李白《蜀道难》:“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意思是: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嵋山顶端。

古代人们以面朝东为尊,举行宴席时,主人将宾客都安排在西面的座位上,面向东坐,以表尊敬,所以对宾客和老师的尊称也可以称为“西席”或者“西宾”,如柳宗元《重赠刘连州》:“若道柳家无子弟,往年何事乞西宾。”这里的“西宾”就是对家塾教师的敬称。

汉·应劭《风俗通·两袒》里记载了一则讽刺人的贪心的笑话。说齐国有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东西两家公子同时来求婚,东家公子很富有但相貌丑陋,西家公子是一个英俊的穷书生,这可让她的父母为难了,便让女儿自己去决定,女儿说:“欲东家食西家宿。”话中含义是她想兼得两方面的好处。以后人们就用“东食西宿”来形容贪心的人。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南

【说文解字】

南,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从,声。

【汉字趣谈】

“南”是个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是瓦制的乐器之形,可以手执小槌敲打。“南”的本义是一种敲打乐器,后来,引申为乐舞名,如《诗经·小雅·鼓钟》:“以雅以南。”这是说:无论乐舞是《雅》是《南》。

“南”后来作南方解,是“南”字的假借义,如宋之问《经梧州》:“南国无霜霰。”《墨子·贵义》:“南之人不得北,北之人不得南。”

古代帝王的座位面朝南,所以称居帝位为“南面”,如《论语·雍也》:“雍也,可使南面。”这是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做首领。

“南柯一梦”这个成语来源于唐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写淳于棼醉后梦入大槐安国,官任南柯太守,二十年享尽荣华富贵,醒后发觉原是一梦,一切全属虚幻。后人因此用“南柯一梦”借喻世间荣华富贵不过是一场空梦。现在常比喻为一场空欢喜。

“南郭”是中国的一个复姓。战国时期,齐国的国王非常喜欢听吹竽合奏,有一位好吃懒做的“南郭先生”想办法混进了乐队,他不懂装懂、摇头晃脑,装出一副行家的样子。不久老国王死了,新国王喜欢听吹竽独奏,“南郭先生”这下心虚了,害怕会露馅,就连夜逃出了皇宫。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北

【说文解字】

北,乖也。从二人相背。凡北之属皆从北。

【汉字趣谈】

“北”是个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像是两个人背靠背的样子。甲骨文的“北”字,与“从”字有相同之处,都是由两个“人”字组成的。人的形状也相同,都是弓着背,在急匆匆行走的样子。但“从”是二人一前一后,向着同一个方向。而“北”字则是一左一右,背对着背,向着不同的方向。

“北”的本义是背靠背,有“违背”的意思。如《战国策·齐策六》:“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这里的“北”字就是背的意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吃人肉果腹,烧人骨取火,而士兵没有反叛背离之心。

军队打了败仗逃跑的时候总是以背对着敌人,所以“北”引申指败、败逃。《孙子兵法·军争》:“佯北勿从。”意思是,敌人假装败回,则不能盲目追赶。《韩非子·五蠹》:“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意思是:鲁国有人随着君主打仗,三次去三次败逃。孔子问他的原因,他回答说:“我有一个老父亲,我若是死了就没人养活他了。”

“南辕北辙”寓言故事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魏王想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立刻去拜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太行山上遇见一个人,正驾着他的车往北面赶,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你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这几样越好,反而会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吗?”南辕北辙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中

【说文解字】

中,内也。从口。丨,上下通。

【汉字趣谈】

“中”是个象形字,其甲骨文字形是一面直立的旗帜的样子,中间的一竖是旗杆,向右弯曲的四条线是旗帜上的飘带(旗游),而中间的“口”形就表示“中间”之意。“中”的本义为内、里。柳宗元《笼鹰词》:“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意思是:草里狸鼠之类足以成为祸害,一夜之中不断受到惊吓。

由内、里之义引申指内心。曹操《短歌行》:“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诗句的大意就是内心泛起忧伤,一直不曾断绝。

由内、里之义又可引申为中间。如傅玄《短歌行》:“蟋蟀何感,中夜哀鸣。”这里的“中”字,是半、一半的意思。所谓“中夜”就是半夜。

由“中间”之义又引申为不偏不倚、适合等意思,如“百发百中”,形容射箭或射击非常准,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办事成功,绝不落空。成语出自《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其中的“中”也就是动词射中之义,读“zhòng”。

“中饱私囊”的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春秋后期,晋国的执政大臣赵简子(赵国君王的先人),派税官去收赋税。临行前,税官问赵简子:“这次收税的税率是多少?”赵简子回答道:“不轻不重最好。税收重了,国家富了,但老百姓穷了;税收轻了,老百姓富了,但国家穷了。你们如果没有私心,这件事就可以做得很好。”这时,有个叫薄疑的人对赵简子说:“依我看,您的国家实际上是中饱。”赵简子还以为薄疑说自己的国家很富呢,十分高兴,还故意问他是什么意思。薄疑直截了当地说:“您的国家上面国库是空的,下面百姓是穷的,而中间那些贪官污吏都富了。”赵简子听了这话十分吃惊。

“中”字还有受到、遭受的意思,也读“zhòng”,如:中毒、中暑、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