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15426500000012

第12章 菩萨与人

菩萨是慈祥、慈善和救世的象征。

如果可能,人人都想像菩萨那样,救人于苦难,解人于水火。但在一般人的想象当中,菩萨又是高不可攀,想做也做不来的。

以上想法,是芸芸众生中许多人的想法。

证严法师说过,佛和菩萨原先都是人,不是神。只要你做好事,急别人之所急,你就是菩萨。起码你做好事的那个时候,你是菩萨。

证严法师在二零零三年二月六日的开示中说:二零零二年元月二十七日,雅加达下了一场暴雨,造成了水灾。许多人在这场水灾中,献爱心救助灾民;对灾民来说,救他们脱离水患,并且有求必应的这些人,就是他们的菩萨。

佛典有云:“一佛出世,万人得福。”

证严法师说:“其实只要心中有佛,人人就都是佛。”

证严法师举了印尼慈济人的例子。在印尼共有慈济人三十六位,年终时他们一起回到台湾,从台北出发,绕经中部、南部,再回到花莲,一路行走,发好心发好愿做好事,发誓从今以后,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成为慈济的“荣董”。

证严法师说:“印尼的这群企业家,不仅有钱有力,最重要的是心中有爱。”接着,证严法师夸奖了他们,建议他们继续努力,投入慈济的专案,他们都说没有问题。

证严法师高兴地说:“印尼有许多‘没问题’的师兄师姐,既然没有问题,还有什么事是做不成的呢?一定做得起来。”

佛教教义历来强调内在的因素,信奉外因可以通过内因来起作用。佛陀说:“一切唯心造。”它与哲学中的“相由心生”如出一辙。

成佛,首先要具有佛心。

佛心就是爱,就是善,就是信,就是做。

做人,尤其做好人,特别是可以成为菩萨的人,除了像那群印尼的“荣董”那样,有爱心与善心之外,还要有诚信。

证严法师在开示中引用了佛教中对于诚信的论述:“信为道元功德母。”她进一步教导我们说,修行一定要有“信”,而且是正信,有正信的修行者一定会成功;企业家也要讲究“信”,从事贸易若彼此没有信用,事业就无法开展;民众对政府也必须要有信心,社会才能安定。

诚信,是做人的根基,是社会的基础。

没有了诚信,做人就会不牢靠,社会就会不稳定。

无论爱,还是善,还是信,都要实践。

不能只说不做。佛学讲究的是做与悟。说,尤其是喋喋不休地说,与佛是相去甚远的。

圣经《路加福音》里说过一个故事——

一次,一位犹太律法师来问耶稣,怎么做才能得到永生。

耶稣表示,按照摩西律法的规定,以全部身心和力量爱上帝,又以己之心爱邻人,就会永生。

律法师又问:“那么‘邻人’指的是谁呢?”

耶稣用比喻回答:“有一位犹太人从耶路撒冷到耶利哥去,途中遭劫,强盗把他的财物洗劫一空,又把他打个半死,丢在路边,之后扬长而去。过了不久,一位祭司从这里经过,看见那人躺在地上,就绕道而行,继续赶路。之后,又有一个利未人经过,也像祭司一样绕道避开。后来,有一位历来被犹太人鄙视的撒玛利亚人经过,看见这犹太人,就连忙上前去,小心翼翼地用酒和油为他敷治伤口,又用绑带包扎好,然后把他扶上自己的坐骑,带到附近的客店,整夜照料他。次日,当他离开时,还把两个银币交给店主,说:‘请替我好好照顾这个人,如果钱不够用,我回来时会再给你。”’

讲完这个故事,耶稣问:“你认为这三个人中,谁是遭劫者的邻人呢?”

律法师说:“那个善心的撒玛利亚人。”

耶稣说:“对了,你照着去做吧!”

应该说,慈济人都与这个善心的撒玛利亚人一样,有着可歌可泣的故事。

证严法师在开示时说过的菲律宾的慈济人,也有着一样感人至深的故事。

菲律宾慈济人最突出的贡献就是义诊,十一年来他们举行过三十九次大型义诊。菲律宾是一个岛国,有七千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每次他们要去的地方,都是最边远、最困难的无医岛、无医村。菲律宾慈济人做的是最远最穷最苦的人的“邻人”。

有一次,他们到了一个海岛,那里的人患的病他们连听都没听说过,更别说看见过。有一个小孩,出生时肠子就在外面。还有一个女人全身长满了瘤子,丈夫就带着长满瘤子的妻子来就诊。丈夫是一个瞎子,大夫看了丈夫的眼睛,认为马上可以开刀治愈。这可真是因祸得福。在治疗期间,志工们就问他:“你看见过你的太太吗?”瞎子丈夫说:“年轻的时候见过,后来眼睛患了病就看不见了。”

志工们担心他看见太太现在的这个样子会不肯接受,就问他:“若是眼睛医好了,看见太太的情况会怎么样呢?”

他说:“无论怎样,总是很好的太太啊!”

丈夫的眼睛医好后,看见太太生病的样子,仍旧恩爱如初,手到心到地帮助妻子治病。

在无医岛上,每次义诊都非常辛苦,动辄就有上千名病患者。其中患牙病的人很多,一个上午,拔掉的坏牙就有一大盅,让谁看了都心颤。

人生最苦的是贫与病。能够解救贫与病的天涯人,这不是菩萨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