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曰:辞言有五,曰病、曰怨、曰忧、曰怒、曰喜。故曰:病者,感衰气而不神也;怨者,肠绝而无主也;忧者;闭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动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无要也。此五者,精则用之,利则行之。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拙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过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是故与智者言,将以此明之;与不智者言,将以此教之。而甚难为也。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终日不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出自《鬼谷子·权篇第九》。意思是:所以说,交际言辞有五种,即病言、怨言、忧言、怒言、喜言。病言,就是指底气不足而精神委靡的言辞;怨言,就是怨天尤人而没有主意的言辞;忧言,就是关闭阻塞不能宣泄的言辞;怒言,就是草率行动而没有条理的语言;喜言,就是因松散抓不住要领的语言。这五种言辞,融会贯通后可以使用,有利可图就可实践。所以与智慧的人言谈,要依靠渊博;与笨拙的人言谈,要依靠善辩;与善辩的人言谈,要依靠提纲挈领;与高贵的人言谈,要依靠权势;与富贵的人言谈,要依据精神的高深;与贫困者言谈,要依据利害;与低贱者言谈,要依据谦卑;与勇敢者言谈,要依据果敢;与责备者言谈,要依据坚决。这是言谈的技巧,而人们却常常违背这些技巧。所以与聪明的人言谈,就用这些方法阐明;与不聪明的人言谈,就用这些方法教导,然而这种人执迷不悟,收效不大。言谈有多种方法,事物有多种变化。所以即使整日言谈,也不会失去方法,事情不会错乱。整日不交谈,不变化宗旨,所以智者的可贵之处在于不杂乱。听力要敏锐,智慧要高明,言辞要巧妙,这样才能无往而不胜。
【为人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拥,始于吉之所欲从。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故同情而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同异之分,其类一也。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出自《鬼谷子·谋篇第十》。意思是:为别人进行的各种谋略规划都有一定的规律,必须要弄清事物的根本,把握与之相关的实际情况。弄清楚实情,就可以确立三仪标准。三仪即上智、中才、下愚。三仪相辅相成,灵活运用,就能产生卓越策略。奇计是没有什么可以阻塞的,是从古代就开始了的。所以郑国的人进山采掘玉石,用安装有司南仪的车子装载就不迷失方向。度量才能,揣测实情,也是行事的指南。故心意相同而关系亲密,肯定都会很成功;有相同的欲望而又相互疏远的,肯定有一方受损害;同时受到憎恨而又相亲密,一定是都受到损害;同时受到憎恨却相疏远,那么只有一方受害。因此,相互有好处就亲近,互相有害就疏远,这是规律在发挥作用;根据这个标准判断是非,同类事物道理是一样的,所以墙有了裂隙就会造成倒塌。树木有了疤痕就会造成折断,这大概也是由于共同的规律在起作用。所以事物变化会生出事端,有事变就生计谋,有计谋就会有筹划,筹划产生议论的基础,议论产生学说,学说产生进退。进退确立规章制度,因而用来制约事物。各种事物遵循一个道理,各种道理遵循一个法则。
【夫仁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不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也;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行也】出自《鬼谷子·谋篇第十》。意思是:那些有道德的君子历来轻视财物,难以用利益相引诱,可以让他们提供资财;勇士轻视灾难,难以以祸患去恐吓,可以让他们镇守危险之地;智者通达事理,难以用谋略相欺,可以讲明道理,让他们建立功业,这是三种人才。所以愚笨的人容易被欺骗,品行不好的人容易做贼心虚,贪婪的人容易受诱惑。这要根据不同性质灵活掌握。所以强大是由弱小积聚而成;直是由曲积累而成;有余是由不足积累而成,这是道术的具体体现。
【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足谓计谋。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而无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出自《鬼谷子·谋篇第十》。意思是:所以表面亲密而内心疏远的要从根本着手进行游说,内心亲近而表面疏远的要从表象入手游说。对内心与表面无所亲近而有所疑惑时,要根据其所疑惑而改变游说方式,根据对方表现予以推测,根据对方观点予以归纳,根据对方形势予以组织,根据对方缺陷予以权衡,根据对方忧患予以排斥。经过揣摩研究施以威胁,提高到一定程度感化他,引据证实,设符验印证,蒙蔽而阻塞,扰乱而迷惑,这就是计谋。计谋的运用,公开不如隐秘,隐秘不如结党,结党不如无隙。循规律不如出其不意,奇计出则不可阻止。所以游说君主,必须要陈述奇策;游说臣子,必须要从他的切身利益入手。
【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故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既用,见可否,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道理达于此义者,则可与言。由能得此,则可与谷远近之义】出自《鬼谷子·谋篇第十》。意思是:关系很亲密而说的话却不投机就会被疏远,关系很疏远而说的话却很默契就会很危险。不要将别人所不喜欢的强加于人;不要拿别人所不知道的去教训别人。别人有所喜爱,就模仿和迎合他的兴趣;别人有所憎恶,就避而不谈,因此,要用隐秘的方法进行而公开地得到收获。要去除某事就先放纵它。放纵的目的在于寻找可乘之机。那些不露声色的人,可以将大事托付。可知心的人,就可以任用;不能知心的人,深谋远虑的人不会任用他。行事贵在控制别人,而不被别人所控制。控制别人就掌握了主动权,被人控制就是命运被人把握。所以圣德的人的行事原则隐秘属于阴,而愚笨的人的行事方法大肆张扬属于阳。智慧的人容易成事,愚笨的人很难成事。由此看来,救亡图存和转危为安是很难的事,一般人不能为,只有智者能够做到;智慧能够用于普通人所不能了解,又不能见到的地方。施展才智如果可行,选择事情去做,这是为自己去做;如果不可行,选择事情去做,这是为别人着想。所以古代君王做事贵在隐秘,有这样的说法:“天地万物的造化,在于高大精深;圣人把握道术,在于隐秘藏匿。不仅仅是忠、信、仁、义,而是合乎中庸平正之道罢了。”彻底认清这种道理的真谛的人,就可以与他交谈。如果谈得融洽,就可发展长远的和目前的关系。
【为人凡决物,必托于疑者。善其用福,恶其有患。善至于诱也,终无惑。偏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奇之所托。若有利于善者,隐托于恶。则不受矣,致疏远。故其有使失利者,其有使离害者。此事之失。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阳励于一言,阴励于二言,平素枢机以用四者,微而施之。于是度以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公王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则决之;不用费力而易成者。可则决之。用力犯阳勤苦。然不得已而为之者,可则决之;去患者,可则决之;从福者,可则决之。故夫决情定疑万事之机。以正治乱决成败,难为者。故先王乃用蓍龟者,以自决也】出自《鬼谷子·决篇第十一》。意思是:凡为他人决断事情,一定是遇到了疑惑。得到福就高兴,厌恶有祸患。灾害迫近,最终不会迷惑。决断应该从利益出发,失去利益就不会被接受,这就必须依据计谋。如果有利的决策隐藏在不利的表象下面,就不会被接受,从而导致疏远。决断作出却使人失去利益或者招致损害,这都是失败的决断。圣人之所以能成就大业有五个因素:事情将成为公开的道理,用公开道德去决断;情况隐秘言辞虚伪者,用隐秘之法决断;道术正直者,用信用诚实的方法决断;奸邪小人遇危险祸患,用藏匿之法决断;按照常理出现的,以平常之法决断。君道进取于一言,便是无为之道,臣道进取于二言,即有为之道,一言、二言和平素、枢机四者相互使用,决断必然合乎事理法则。应该根据过去的事加以揣摩,运用将来的事情进行判断,再以平常作为参考,可行就作出决断;不用劳费心力而容易成功,可行就作出决断;要劳费心力遭受辛苦,但在不得已情况下,可行就作出决断;消除祸患,可行就作出决断;追求幸福,可行就作出决断。因此,判定事情解决疑难是各种事物的关键所在,拨乱反正以决定成败,是极不容易做到的事。因而先代君主用蓍草和龟甲来帮助自己作出重大决定。
【安徐正静,其被节无不肉。善与而不争,虚心平意,以待倾损,有主位】出自《鬼谷子·符言第十二》。意思是:人的修养能够达到安详从容正直沉静,那么就能达到从容自如的境界。善于怀柔而不争,要内心谦虚,意志平和,以防备倾覆失败。以上主要讲善守其位。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辐凑并进,则明不可塞。有主明】出自《鬼谷子·符言第十二》。意思是:眼睛最重要的是明亮,耳朵最重要的是敏锐,心智最重要的是聪明。用天下人的眼光去看,那么没有什么不能看见;用天下人的耳朵去听,那么没有什么不能听见;用天下人的胸怀去思考,那么没有什么不能知晓。如果天下人心聚天于一处,像车轮聚于轴心一样,那么君主的眼光就不会被蒙蔽。所以君主首先要了解天下百姓的疾苦。
【听之术曰:勿望而许之,勿坚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位术,正静其莫之极欤!有主听】出自《鬼谷子·符言第十二》。意思是:采纳进言的方法:不要远远看见了就随便答应对方,不要固执己见而拒绝对方。采纳进言,民众就会捍卫君主;拒绝进言,就会使君主蒙蔽。山再高,也可望见顶峰;水再深,也可量出深浅。而神明的心态是静止的,是无法测量深浅的。因此,君主应该广泛采纳天下民众的意见。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赏赐贵信,必验耳目之所见闻。其所不见闻者,莫不暗化矣。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有主赏】出自《鬼谷子·符言第十二》。意思是:使用奖赏的原则重在守信,使用惩罚的原则重在公正。奖赏重在守信,一定要用耳闻目睹的事实来验证。那些不能听到或见到的,也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发生变化。真诚被人称颂,可以让百姓知晓,好像有神明保佑似的,哪还用忧虑奸邪的人冒犯君主?因此君主应该赏罚公正。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有主问】出自《鬼谷子·符言第十二》。意思是:一应该知道天时,二应该知道地利,三应该知道人和。四方上下、左右前后方位的关系也应该知道,还应该知道荧惑星运行到了何处。因此,君主提问时必须针对天时、地利和人和。
【心为九窍之治,君为五官之长。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君因其政之所以求,因与之,则不劳。圣人用之,故能赏之。因之循理,固能久长。有主因】出自《鬼谷子·符言第十二》。意思是:心是人体九窍的领袖,君王是百官的首领。做好事的,君王给予奖赏,做坏事的,君王要加以惩罚。君王根据臣民行善还是作恶,给予赐或罚,这样就不会太吃力。圣人正是运用这个方法,才能够掌握他们。依据遵循事理,所以能够久长。因此,君主关键在于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