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元曲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5372800000044

第44章 王实甫(7)

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王实甫

第一折

〔金盏儿〕绣球儿你寻一个心慈善、性温良、有志气、好文章。这一生事都在你这绣球儿上。夫妻相待,贫和富有何妨。贫和富,是我命福;好共歹,在你斟量。休打着那无恩情轻薄子,你寻一个知敬重画眉郎。

王实甫《破窑记》所写故事,原在民间广泛流传。剧中女主人公刘月娥系刘员外(仲实)之独生女,因“高门不答,低门不就”,年已十八,尚未许聘。于是,刘员外搭彩楼,命月娥抛绣球“凭天匹配”。抛球之日,众男子聚集楼下,有纨祷子弟,亦有贫困书生。当时,尚“一贫如洗”的寇凖与吕蒙正亦在其中。吕蒙正(《宋史》有传,太平兴国中擢进士第一,历任中书侍郎、户部尚书、平章事,咸平年间,授太子太师,封蔡国公)即剧中之男主人公,时困居城南破瓦窑中。月娥之绣球正抛在吕蒙正怀中,理应招为女婿。但刘员外嫌贫变卦,拒绝履行诺言。而月娥则与父亲断绝关系,同吕蒙正结为夫妻,同住破窑中,开始了极其艰辛的生活。不久,吕蒙正“上朝应举”,十年后,“状元及第”,为本县县令,复与月娥团圆。刘员外亦复亲近。

全剧第一折写月娥奉父母之命登楼抛球择夫,文笔细腻,颇为感人。这首〔金盏儿〕前的〔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等曲,集中表现了刘月娥站在彩楼上的所思所感。从抛球择婿的表面形式上看来,是“凭天匹配”,然而,这决非表明月娥本人对婚姻大事无所企望。面对彩楼下众男子,月娥看到了有“衣冠整齐”者,有穷酸模样者……,那么,月娥的希望是什么呢?她身边的侍女梅香似乎想到了这一点,因此问她:“你有什么言语,嘱咐这绣球儿咱?”于是,月娥接球在手,唱出了〔金盏儿〕,以表达她内心深处的希望。

这支曲子,语言恳切,饶有韵味。因为是在一个极其特殊的情境中唱出的,因而,带有某种不能确切把握命运的淡淡的哀愁和恐惧。而这种韵味,正与整个作品的色彩协调。全剧虽以大团圆为结局,但主旋律显然是悲苦哀伤的,而〔金盏儿〕一曲,正为此增加了艺术效果。

韩彩云丝竹芙蓉亭

王实甫

第一折

〔仙吕·点绛唇〕天霁云开,月华精彩,南楼外。行过庭阶,我潜立在湖山侧。

〔混江龙〕今夜个百无妨碍,洗乾坤风露净尘埃。冷清清风摇翠竹,白泠泠露滴苍苔。风力紧寒侵金缕衣,露华凉冰透绣罗鞋。轻移莲步,慢转雕栏,帘筛月影,灯晃书斋。又不敢呼名道姓,我则索蹑足潜踪,悄声儿独立在窗儿外。想着俺怀儿中受用,怕甚么脸儿上抢白。

〔油葫芦〕我着这瘦耸耸香肩将门扇儿挨,你试猜,止不过月明千里故人来。则我这后园中晚谒文章伯,你不肯秦楼夜访金钗客。外面儿模样好,就里最为事歹。我不比你穷酸般胡谝教君怪,不放参紧闭定看书斋。

〔天下乐〕却做了十谒朱门九不开。书斋,好幽哉,不曾有俗客来,将旧帏屏几扇儿窗下摆。恋蝴蝶床榻儿窄,梦梅花纸帐儿矮。秀才呵,你正是成人好不自在。

〔村里迓古〕你休教一时风火,烧了咱百年恩爱。

则为你衾寒枕冷,咱厮敬重一家无外。你这般假古,乔身分,妆些台孩。可知道死了杜甫,亡了韩愈,淹了李白,我道来你可甚贤贤易色?

〔元和令〕便有那曹子建七步才,还不了庞居士一分债。他那般气昂昂胸次卷江淮,你可、是酒肠宽似海?则想我夜深私出绣房来,实丕丕耽着利害。

〔上马娇〕一来是天地差,二来是缘分该,则你个啉宋玉自裁划,待将这无路巫娥推出门外。我为甚么来?干教我空下楚阳台!

〔游四门〕却正是蒺藜沙上野花开,可不道疑是玉人来。则为你冷清清难把长更捱,砌下乱蛩哀,口台,我特地探多才。

〔胜葫芦〕休着我倚定门儿手托腮,休将那不睹事的话儿揣,小的每天生酒量窄。道的我速速的眼跳,氲氲的耳热,忽忽的燎双腮。

〔幺篇〕你见我两朵桃花上脸来,则怕你悔后也栋梁材,哎,你个秉烛颜渊自鉴戒。兀的般月斜风细,更阑人静,天上巧安排。

〔后庭花〕保亲的论孟白,主婚的唐宋策;送女的霜毫笔,守亲的是石砚台。你既怕女裙钗,无心耽待,枉将伊厮定害。王子高不好色,周琼姬忒分外,卓文君事不谐。

〔柳叶儿〕哎,你个汉相如休怪,则要你温我的浸冷罗鞋,干教我羞答答的懒把门桯蓦。哎,你个梁山伯,不采我这祝英台,羞的我快快儿回来。

〔寄生草〕你则怕担烦恼,惹罪责,为侄儿恐怕尊姑怪,书生不好阴人爱;莫不你一家儿受了康禅戒!量这个彩云吃打有何羞,尚犹自文王下马将荆条拜。

〔尾声〕得了首有情分的断肠词,自惹下场无倒断相思债。这一个小书舍里天宽地窄,也不索对天地说盟山言誓海,咱则是常川似今夜鱼水和谐。紧栽排,怎肯教信断音乖,则要你常准备迎风户半开。来日个一更左侧,你倚门儿等待,我则等的夫人烧罢夜香来。

王实甫的杂剧作品,除《西厢记》外,比较著名的当推《韩彩云丝竹芙蓉亭》。此剧直至明后期都还很有影响,故明万历年间王骥德作曲学专著《曲律》时犹称道:“王(实甫)于《西厢》、《丝竹芙蓉亭》之外,作他剧多草草不称”,颇有并誉《西厢》《丝竹芙蓉亭》之意。王骥德所编撰的《校注古本西厢记》是《西厢记》研究历史上很有名的著作,就在这本书后即附录了《丝竹芙蓉亭》的整套〔仙吕·点绛唇〕曲,足见他对此套曲之推重。这里抄录的曲文以赵景深《元人杂剧的钩沉》本为基础,个别字词则据王骥德本校订。

这一套〔仙吕·点绛唇〕曲当属全剧的第一折,是由韩彩云唱的。从曲文中可知,韩崔的爱情是由女主角的主动追求开始的。韩彩云夜奔崔伯英的书斋求爱,起初遇到崔的拒绝,后来终成山盟海誓。全套曲又可分为三个部分:从首曲〔点绛唇〕至〔天下乐〕共四曲为第一部分,可称之为“夜访书斋”;从〔村里迓古〕至〔寄生草〕共九曲为第二部分,可称之为“三劝秀才”;〔尾声〕为第三部分,可称之为“鱼水和谐”。

先读第一部分。首曲〔点绛唇〕指明这是一个清爽的月夜,韩彩云向崔伯英住处走去,行经花园时,在湖山之侧暗暗地停歇,再细想下一步该如何走法。次曲〔混江龙〕写出她继续向书房走去时的心理活动。她觉得整个世界都十分清静爽洁,因而自信今夜的行动将“百无妨碍”。这是一个深秋的夜半。风很紧,摇动翠竹,也寒侵人衣,加深冷清清的感觉;露亦凉,滴湿苍苔,更冰透双鞋,闪动白冷冷的寒光。她走近书房,只见“帘筛月影,灯晃书斋”。此刻,她的心也如灯影般游移不定。她不敢贸然直呼其名,只得(“则索”)静悄悄地独立在窗外以观动静。她想今夜如此大胆行动,可能要受到各种讥刺或斥责(“抢白”),但是,当她幻想着两人相见的亲热甜美时,也就不怕可能出现的难堪局面。决心就这样下定了:“想着俺怀儿中受用,怕甚么脸儿上抢白。”〔油葫芦〕写她在书斋门外时所想。她让(“着”)香肩轻倚在门扇上,对他作一番心中的自白:你一定猜作是“月明千里故人来”,你一定想不到是我夜访你这个“文章伯”。我为什么要先来找你呢,因为我知道你这个人外貌儿虽好看,但内里最不中用,你这穷酸自负的秀才是不肯“秦楼夜访金钗客”的。你这样紧闭着书斋,不就是拒绝接见客人(“不放参”)的意思么?“秦楼”指歌榭妓院场所,“金钗客”指女子。韩彩云此处自喻“秦楼金钗客”,正是歌女艺伎的口吻。〔天下乐〕曲写她终而叫开了书斋之门。“十谒朱门九不开”,是宋代吕蒙正的诗句,原意为无能叩开富家之门的困窘状,此处借用成句,意谓好容易才叫开秀才的门。

〔村里迓古〕等四曲是“一劝”。从双方的利害处着眼,说明秀才应该接受她的请求。〔村里迓古〕曲说,我今夜之所以来访,一则是怜你“衾寒枕冷”,二则是敬重你,故而如一家人般毫不见外。你可别太固执,不要摆身份、故作高傲(“妆些台孩”),辜负了我的恩爱。你看,你们崇拜的杜甫、韩愈、李白等偶像还不是都离开了人世?还是尝尝生活的乐趣吧,何必尊奉“贤贤易色”这一套呢?贤贤易色,语见《论语·学而》,意思是说以好贤之心改易其好色之心。〔元和令〕曲说,我今晚来此实实在在(“实丕丕”)地担(耽)着利害,你如果误了我的好意,纵有曹子建七步成诗之大才,也永世还不了这一片情债。“庞居士一分债”指今生还不清的债。元无名氏有《庞居士误放来生债》敷演这个故事,可参阅。“他那般气昂昂胸次卷江淮,你可是酒肠宽似海”两句带有讥刺的意思,讥刺秀才那种气壮如海的样子。“酒肠宽似海”是唐人刘叉《自嘲》中的诗句,下句则是“色胆大于天”。这里单用上句,似隐含有“你虽有‘酒肠’而无‘色胆’的语意。”〔上马娇〕曲是说自己的夜访一来是天地所差使,二来也是缘分所应有,你可不能使我失望。这里用了宋玉《高唐赋》所咏楚王与巫山神女在阳台之下相会的故事,自比巫娥,以明心迹。〔游四门〕曲是再表心迹,说明自己是特意来慰解秀才的寂寞的。“蒺藜沙上路花开”意谓徒然的企盼。“疑是玉人来”意谓想像着情人的到来,此句原系《西厢记》中莺莺寄张生的诗句,原诗云:“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第三本第二折)两支〔胜葫芦〕曲是“二劝”。着重说明今夜是成就好事的难得机会,不可轻易错失。前曲是说再不要让我倚门空等待,再不要将那些不近情理(“不睹事”)的话儿强加与我,说得我十分难堪。后曲是说你这个秉烛夜读的儒生何必自作鉴戒,错过今夜的良机你是要后悔的。你看,像这样“月斜风细,更阑人静”,不正是上天的巧妙安排么?这两曲之间大概插白不多,情绪比较舒缓,与前后形成对比,显得有起伏变化。

经过了这样多次的劝说、表白,秀才终于为之所动,两人得以“鱼水和谐”。这就是套曲的第三部分〔尾声〕的内容。“得了首有情分的断肠词,自惹场无倒断相思债”,两句是对剧情的回顾,原来秀才以前曾赠过彩云这个艺伎一首有感情的“断肠词”,故而才有了这一场无了结(“倒断”)的相思深情。〔尾声〕还唱出了彩云的心里话,她并不希罕秀才的什么盟山誓海,而只要像今夜的生活连续不断(“常川”)地继续下去。

这一套曲子表现了一个风尘女子何等大胆执着的感情生活。同《西厢记》相比,她比莺莺果敢,她的光彩远远盖过了剧中男主人公的形象。她的泼辣与坚韧的追求,在古代戏曲中是不多见的。

全套曲的内容都是写女子对男子的求爱,十分明爽快捷,并无故作宛曲之态,但是曲文用语却全不着色相,也并不刻意求深,故而显得清新妙丽。明代何良俊曾特别激赏这套曲,把它看作是“本色词”的典范,他在《四友斋丛说》中写道:“王实甫《丝竹芙蓉亭》杂剧仙吕一套,通篇皆本色词,殊简淡可喜。其间如〔混江龙〕内‘想着我怀儿中受用,怕什么脸儿上抢白’,〔元和令〕内‘他有曹子建七步才,还不了庞居士一分债’,〔胜葫芦〕内‘兀的般月斜风细,更阑人静,天上巧安排’,〔寄生草〕内‘你莫不一家儿受了康禅戒’:此等皆俊语也。夫语关闺阁,已是秾艳,须得以冷言剩句出之,杂以讪笑,方才有趣;若既着相,辞复浓艳,则岂画家所谓‘浓盐赤酱’者乎?画家以重设色为‘浓盐赤酱’,若女子施朱傅粉,刻画太过,岂如靓妆素服,天然妙丽者之为胜耶!”这套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大量采用当时民间流行的一些熟语(其中有些是古人语,但都已变成熟语),如“月明千里故人来”、“秦楼夜访金钗客”、“十谒朱门九不开”、“蒺藜沙上野花开”、“成人好不自在”、“酒肠宽似海”、“贤贤易色”等等,使曲文显得灵活多变,姿态丰富。有些熟语因王实甫的采用,此后在许多元杂剧中反复出现,成为元曲的特色语汇之一。曲文还引用许多当时人十分熟悉的爱情故事中人物来作比喻,如宋玉与巫娥、王子高与周琼姬、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另外,曲文还喜欢引用董解元诸宫调《西厢记》中情语,如“倚定门儿手托腮”、“疑是玉人来”等,特别是〔尾声〕曲“则要你常准备迎风户半开”至最后“我则等的夫人烧罢夜香来”,全是化用“董西厢”中语意。作为《西厢记》杂剧的作者,特别喜爱、熟悉这些曲语,因而随手拈来,毫不费力,却又自然妥帖,妙语惊人。这些方法,都为套曲增加了色彩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