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元曲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5372800000045

第45章 冯子振

〔正宫〕鹦鹉曲

冯子振

城南秋思

新凉时节城南住,灯火诵鲁国尼父。到秋来宋玉生悲,不赋高唐云雨。〔幺〕一声声只在芭蕉,断送别离人去。甚河桥柳树全疏,恨正在长亭短处。

唐代国都长安城的南郊是贵族的避暑胜地,多建有别墅。韩愈《符读书城南诗》注云:“城南,愈别墅。”其诗云:“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此后,新凉灯火、城南读书,便成了常用的典故。本曲也用此典,但不以读书命意,而用秋思为题,写一位读书人,心思并不在书本上,而在对于意中人的思念上。

酷暑过后,雨霁新凉,他来到城南别墅,夜以继日,在灯火下诵读着孔子的书。鲁国尼父,即孔子。此处以人名代书名。这位读书人口中诵读的是儒家的书,心中想的却是意中人,满心是离愁别恨的悲秋之感。

此曲运用了倒叙手法,作者先写离别后之情,复叙离别时难分难舍之场面,其间以一咏情丝贯穿。曲以“新凉”开首,点出题面“秋思”,由“秋思”引出“宋玉悲秋”与“高唐云雨”之典,然后由“雨”字过渡,引出“芭蕉雨”,而由“芭蕉雨”之内涵典意自然引出对离别时心态的描写,行文既跳跃而又流畅,颇见作者的匠心。

〔正宫〕鹦鹉曲

冯子振

赤壁怀古

茅庐诸葛亲曾住,早赚出抱膝梁父。笑谈间汉鼎三分,不记得南阳耕雨。〔幺〕叹西风卷尽豪华,往事大江东去。彻如今话说渔樵,算也是英雄了处。

历代以“赤壁怀古”为题的作品,多以周瑜为歌颂对象,并且总要正面写到赤壁战争。譬如杜牧的《赤壁》诗、苏东坡的〔念奴娇〕词等。而冯子振这支散曲则立意翻新,他撇开周瑜,而以诸葛亮为追怀对象;他并不去写赤壁战争,而只着重评价诸葛亮的出处行藏。

作者对诸葛亮的非议之意表现出了崇道非儒的思想。尽管他对于诸葛亮的才智功业不予否定,仍然赞叹诸葛亮作为政治家、战略家的“谈笑间汉鼎三分”的伟大风度,但是对于诸葛亮“不记得南阳耕雨”的思想境界却不以为然。诸葛亮的全副精力卷入了政治斗争,忘记了好雨时节躬耕南阳的隐士生涯,忘记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隐士初衷,作者对此,不无婉惜之情,这与前句的“赚”字一对照,就更为清楚。

〔幺〕篇则拓展视野,从前面叙评诸葛亮推而广之,对历史长河中一切英雄人物发感慨:“叹西风卷尽豪华,往事大江东去。”岁月无情,青春易逝,一切似锦鲜花,如烟绿树,都要被肃杀的西风扫尽;一切英雄豪举,锦绣功名,都将被时间的浪花淘尽,被历史的波涛吞没。诸葛亮纵使豪雄伟大,在历史的长河中又算得了什么呢?“彻如今话说渔樵,算也是英雄了处。”彻,贯也,从头贯串到底之谓也。诸葛亮的功名业绩及其处世为人,自从他初出茅庐开始,便流传到如今,一直成为渔夫、樵夫谈论的话题。往日的英雄豪举,能被历代的渔夫樵夫传为佳话,说明英雄还没有被历史所忘怀,还能在人类前进的脚步声中留下一点余响,这也可以算是英雄们所应得的结局和报偿吧!这里既有对诸葛亮悲剧性的一生充满同情,又有对历代兴亡、功名成败总归虚幻的感喟。

〔正宫〕鹦鹉曲

冯子振

别意

花骢嘶断留侬住,满酌酒劝据鞍父。柳青青万里初程,点染阳关朝雨。〔幺〕怨春风雁不回头,一个个背人飞去。望河桥敛衽频啼,早蓦到长亭短处。

这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感的抒情散曲。这位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并未明确交代,只点明是“据鞍父”,即骑马将去的男子。也许是羁旅天涯的游子,也许是即待远征的将军,也许是奉命出塞的使者,——这都无关重要,这里所表现的,是男主人公与他情侣分手时恋恋不舍、内心充满痛苦的离别之情。

离情别绪总是一种双方情感的呼应,作者的笔锋既要描述告别的一方,又要描述送别的一方。一二句写情人对男主人公的挽留劝酒,三四句写男主人公对送别场面的感受,〔幺〕篇下数句则又回到对情人的心理描画。作者用一种奇特的方法描写情人内心的自白:“怨春风雁不回头,一个个背人飞去。”春天本是美好的,它应给人带来欢乐,然而眼前的人就像秋来春去的鸿雁一样,恰恰在这美好的春天便要离去,女主人公怎能不怨恨诅咒这无情的春风!甚至迁怒于大雁,仿佛它就是无情的化身,直上青天,不会回头返顾。

女主人公的惜别情态,全在男主人公的观照之中,而此时他内心的离愁别恨,在不写之中得到表现,是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正如司空图所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诗品》)本篇是明笔写女主人公的别恨,暗笔写男主人公的离愁,双方的离愁别恨都在送别的场面中得到了充分而集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