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元曲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5372800000013

第13章 关汉卿(4)

最后〔幺〕篇和〔神仗儿煞〕这两只曲子,是写思妇祷祝的情景。“铜壶玉漏催凄切,正更阑人静也。金闺潇洒转伤嗟。”已经是夜深人静了,但思妇却仍然辗转反侧,难以入眠,那铜壶滴漏的声音使人更感到凄切。一个“催”字,形象地表明了更阑人静的冷落环境对思妇恶劣心情的巨大影响,使思妇因这索寞凄凉而更加感伤嗟叹。“莲步轻移呼侍妾,把香桌儿安排打快些!”因为是更阑人静,为了不惊动别人,所以是轻轻地移动莲步,悄悄地唤醒侍妾,叫她赶快把香桌儿安排好。“打快些”三字,用通俗的口头语言,表现了思妇情急难耐的心情。“深沉院舍,蟾光皎洁。”这是思妇祷祝的优雅环境。“整顿了霓裳,把名香谨燕。”表现了思妇祷祝的郑重与虔诚。她临祷前把衣裳又特地整顿了一番,小心翼翼、恭恭敬敬地把名香点燃。“伽伽拜罢,频频祷祝。”她深深地拜了一拜,不停地向神灵祈祷:“不求富贵豪奢,只愿得夫妻每早早圆备者!”她不求富贵豪华,其它甚么要求也没有,唯一的希望是夫妻早早团圆,充分地表达了这个思妇对丈夫的急切盼望之情,表现了她对爱情的诚挚和忠贞。

关汉卿的这套曲子,笔酣墨饱,自始至终,写得挥洒淋漓,感情真切。首曲起句“春闺院宇,柳絮飘香雪”,描写暮春景色,就非常清新、雅致。中间〔幺〕篇、〔降黄龙衮〕、〔出队子〕等五只曲子,采用了排比、夸张、形容等艺术手法,反复地、尽情地渲染思妇寂寞、冷落的生活环境和孤独、忧伤的心理状态,给人以饱满、浩荡的感觉。比如秦台玉箫、鳞鸿锦笺、铜壶玉漏、子规啼血这些常用来描写思妇幽怨的故实,更阑人静、香消烛灭、凤帏冷落、鸳衾虚设、花影自横斜、丁当风弄铁,琅玕敲瘦节等常用来表现思妇孤栖生活的环境描写,这里都一一用到了。由于切合内容,并不显得堆砌。思妇的一切思念,一切希望,最后都归结到这一句祝辞上。这是在经历了种种熬煎之后发自思妇肺腑的强烈呼告!读到这里,谁都会为思妇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并为她的诚挚和痴情所感动。

〔南吕〕一枝花

关汉卿

赠朱帘秀

轻裁虾万须,巧织珠千串。金钩光错落,绣带舞翩跹。似雾非烟,妆点就深闺院,不许那等闲人取次展。摇四壁翡翠浓阴,射万瓦琉璃色浅。

〔梁州〕富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锁春愁不放双飞燕。绮窗相近,翠户相连,雕栊相映,绣幕相牵。拂苔痕满砌榆钱,惹杨花飞点如绵。愁的是抹回廊暮雨萧萧,恨的是筛曲槛西风剪剪,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凌波殿前,碧玲珑掩映湘妃面,没福怎能够见。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

〔尾〕恰便似一池秋水通宵展,一片朝云尽日悬。你个守户的先生肯相恋,煞是可怜,则要你手掌里奇擎着耐心儿卷。

这套曲是关汉卿题赠给当时著名的戏曲女演员朱帘秀的。它构思奇绝而巧妙,感情真挚而热烈。从表面上看,曲子句句咏珠帘,实质上是处处写人——帘秀,于不尽含蓄中流露出款款真情,表达出伟大的戏曲作家对一位天才女演员的关怀与爱惜。套曲感情微妙,使人们看到了一代戏曲作家与女演员之间亲密的关系,可以说,它不仅是一套风格独特的散曲作品,而且是古代戏曲史上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

本套曲由三曲组成,首曲〔一枝花〕集中描写了朱帘秀技艺的高超和风姿的秀美。

首二句以帘卷和珠灿来比喻朱帘秀的光彩照人,并突出了她歌喉的珠圆玉润。“虾须”,是竹帘或缀珠之帘的别称,因帘幕卷曲,状似虾须卷缩,故有此称。陆畅《帘》诗云:“劳将素手卷虾须,琼室珠光更缀珠。”冯海粟赠朱帘秀的〔鹧鸪天〕亦有“虾须瘦影纤纤织,龟背香纹细细浮”句。古人又常以成串珠玉喻音乐和歌声,所以,首二句破题咏帘,又暗寓对朱帘秀姿容和嗓音的赞美。“金钩光错落”二句,明是写帘幕辉光闪烁,临风飘动,实则可以理解成是赞美朱帘秀四座皆惊的漂亮扮相和袅袅娜娜的舞姿。金钩、绣带既是帘幕的附属品,又暗寓戏曲演员行头上的装饰物,用意之巧是令人绝倒的。接下来的“似雾非烟”三句,写到了帘的飘渺轻摇,及其妆点效果、实用功能,自然地使人联想到,上场口的帘幕好似烟笼雾漫,化好妆的女演员犹如神女仙姬将飘然而出。“不许”句表面上是说不允许寻常人随意伸手卷帘,实际上是说演员在酝酿感情,蓄势待发,何时破帘而出得有个“火候”,无须旁人操心。三句写出了舞台上特定的环境,也写出了演员扮相之美丽,技艺之高超。最后两句,表面上是写珠帘乍展开来时的光彩夺目,说它摇动起来,四壁如同披上翡翠的绿阴,它的光彩使金色的琉璃瓦也黯然失色;而暗寓的却是演员出台亮相时的姿容,色艺俱绝,满堂喝采。

〔一枝花〕曲整个是对人物出场的铺垫,反复比喻,再三呼唤,终于,人物出场亮相了。有趣的是字面全是写珠写帘,未着一字写人,然又无处不是写入,所有的巧譬妙喻,都是自然地扣住了“人”来进行的。这支曲可以看作是序曲,下面还要更细致地展开描写,进一步以含蓄的手法刻画人物。

〔梁州〕是套曲的主体部分,关汉卿以特殊的手法,曲折地表达了他对朱帘秀真挚的倾慕之情,其中还夹杂着苦痛和酸楚。首二句,写帘的华美与高雅。“侯家”、“谢府”,出处未详,指的是公侯之家、高门世族却是很明显的。或以为东晋时显贵侯景欲向王、谢那样的高门世族求婚,皇帝以为侯家尚配不上王、谢,叫侯议婚于朱、张以下姓氏,“侯家”、“谢府”当指此。“紫帐”、“红莲”均指帘。“锁春愁”句承“风流”二字而来,写朱帘秀的爱情生活,“不放双飞燕”,是说帘儿拢住燕子,隐指帘秀与一男子的两情欢洽。接下去的四句都是写两人的浓情密意。这男子是谁?或许就是指关汉卿,也有可能指另外一个人。

〔尾〕曲诀别意味更为浓重。别时难分难舍,相见更是难上加难。作者仍然扣住帘来写一朝别离的苦涩。这帘像“一池秋水”,似“一片朝云”,得到它的人,应该倍加爱惜呀!元代称道士为先生,守户先生,当指娶帘秀的那个道士。关汉卿像是默念,又像是祈祷,祝愿帘秀的丈夫能对她好,将她擎在手里,保护她,怜爱她。这〔尾〕曲读来令人酸鼻。

这支套曲是关汉卿套数中的用力之作,格调恣纵、奔放,才气横溢,有酣畅淋漓之美;写法典丽而未至于浓艳,华美却不伤于雕镂。它一如关汉卿本色风格,感情上始终是诚挚而恳切的。

〔南吕〕一枝花

关汉卿

杭州景

普天下锦绣乡,环海内风流地。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水秀山奇,一到处堪游戏,这答儿忒富贵。满城中绣幕凤帘,一哄地人烟凑集。

〔梁州第七〕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阁参差,并无半答儿闲田地。松轩竹径,药圃花蹊,茶园稻陌,竹坞梅溪。一陀儿一句诗题,一步儿一扇屏帏。西盐场便似一带琼瑶,吴山色千叠翡翠。兀良,望钱塘江万顷玻璃。更有清溪、绿水,画船儿来往闲游戏。浙江亭紧相对,相对着险岭高峰长怪石,堪羡堪题。

〔尾〕家家掩映渠流水,楼阁峥嵘出翠微,遥望西湖暮山势。看了这壁,觑了那壁,纵有丹青下不得笔。

唐宋以来,对杭州风景的歌咏可以说是代有名篇,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柳永的《望海潮》等,都是脍炙人口之作。关汉卿这套散曲,充分发挥套曲这种形式适于铺叙的特点,抒发了自己对杭州景物的切身感受,笔墨饱满,兴致酣畅,显示出不同于前人的新的特色。

关汉卿是在元朝统一全国后不久来到杭州的。这座“东南第一州”,在经历过战争的创伤之后,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生于北国、长于北国的关汉卿,对于民物康阜而兼有湖山之胜的古城杭州,早已心向往之,今日一睹丰采,果然名不虚传。〔一枝花〕就写出了作者这样的感受。诗人在热情称颂杭州是饮誉海内的风流锦绣之乡的同时,还点出它是大元朝新归附的国土,刚灭亡不久的宋朝的旧日疆域(“华夷”即指疆域,因为它包括少数民族地区)。这里略有一点凭吊兴亡之感。作者对杭州的印象,分而析之,有这样两方面:一是山奇水秀,所到之处皆堪游赏;二是繁华富庶,人烟稠密,热闹非凡。以下〔梁州第七〕、〔尾〕二曲便抓住这两方面进行铺叙,但又不是截然分开,而是把湖光山色与楼影人踪交融在一起写。诗人觉得自己游踪所至,每一处(一陀儿)都值得题上清丽的诗句,每一步都变换出一扇天然的画屏。作者这样写,并非泛泛的赞叹之辞,而是抓住了杭州风景处处皆可入诗入画的特点。《西湖老人繁胜录》曾记金国使者游览杭州,“递之指点,回头看城内山上,人家层层叠叠。观宇楼台参差,如花落仙宫”,使者赞叹不已,“争说城里湖边有千个扇面”。关汉卿的感受与他们类似,但采用艺术语言加以表达,给人的印象也就更深刻了。

诗篇至此,作者已经挥洒生花妙笔,把如诗如画的杭州风光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赏心悦目。但结尾诗人却又啧啧兴叹,说可惜自己没有画笔,而纵使有画笔,也不能描绘杭州山水之美于万一。全诗便在这赞叹声中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与向往。

〔南吕〕一枝花

关汉卿

不伏老

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撷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

〔隔尾〕子弟每是个茅草冈、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踏的阵马儿熟。经了些窝弓冷箭蜡枪头,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扁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这套曲子是关汉卿散曲的代表作。由第一人称“我”直接出面,以通俗、诙谐、酣畅、滔滔若江河奔泻的语言,自我介绍,自我赞赏,自我调侃,从而塑造了一个特殊环境中的特殊人物形象,体现了“不伏老”的主题。

全套由四只曲子组成。〔一枝花〕只将“攀花”、“折柳”两件事颠来倒去,变幻出各种句式,用以表现“浪子风流”,为人物性格定下了基调。以下三只曲子,则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刻画人物性格,表现这个“浪子”怎样“风流”。

〔梁州〕一曲,纵情地自夸自赞。自夸“分茶,撷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当然很“风流”。自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又比所有“风流浪子”更“风流”。这种“浪子风流”,按常情来说,是不值得、也不好意思自夸自赞的,而作者竟然不惜用极度夸张的词句加以赞美,这就很有认真思考的必要。我们知道,在元朝统治的黑暗社会里,正直的知识分子是没有出路的。其中一部分人,便和民间艺人结合,为他们写话本、编杂剧,用自己的笔揭露黑暗,鞭打邪恶,讴歌正义,反映人民的苦难、愿望和斗争。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隔尾〕一曲,用“子弟每(们)”的未经世面作陪衬,强调“我”是饱经磨难的。“经笼罩,受索网”,“经了些窝弓冷箭蜡枪头”,却“不曾落人后”。这充分表现了“我”的身世遭遇和顽强性格。如今虽然“人到中年”,仍不肯“虚度了春秋”,于是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