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元曲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5372800000111

第111章 查德卿(1)

〔仙吕〕寄生草

查德卿

感叹

姜太公贱卖了磻溪岸,韩元帅命博得拜将坛。羡傅说守定岩前版,叹灵辄吃了桑间饭,劝豫让吐出喉中炭。如今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关,长安道一步一个连云栈。

慨叹宦途险恶,否定功名富贵,是元人散曲中最常见的主题。这首〔寄生草〕在表达这一主题时,不但感情较一般同类作品更为愤激,批判精神更为彻底,而且表现手法也更为淋漓恣肆,体现出曲的典型风格。

首起一二句就突兀而起,似双峰壁立。传说吕尚(即姜太公)年老未遇,隐居在渭水边的磻溪垂钓。后被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车载而归,尊为师。他辅佐武王伐纣,为周朝开国元勋。接下来,是三个鼎足对句,讲到了三个历史人物。商朝的傅说,曾在傅岩从事版筑,后被商王武丁任为大臣。“守定岩前版”,是说他坚守傅岩版筑的营生,不去做官。这实际上是对他出仕行为的一种隐讽,名为“羡”之,实为刺之。灵辄是春秋时晋人。晋灵公的大臣赵宣子(盾)曾给饿饭的灵辄东西吃。后来晋灵公派灵辄刺杀赵宣子;灵辄倒戈救了赵宣子。灵辄这一行动,历来被视为以死报恩的义举,作者却叹惜灵辄为了报一饭之恩而豁出性命实在不值得。最后两句是全篇感情发展的高潮,也是作者思想认识的凝聚点。唐太宗曾将开国功臣二十四人的图像画在凌烟阁上。凌烟图像,从此成为士人追求功名的最高目标。这里却将通向凌烟阁的道路描绘得十分阴森恐怖:“一层一个鬼门关!”崇高神圣的殿阁与阴惨黑暗的地狱为邻,万世不朽的偶像与万劫不复的冤鬼为伴,令人怵目惊心。曲的“豪辣灏烂”(贯云石序《阳春白雪》)风格,在这首小令中有充分的体现。这不仅由于内容方面的诸种因素(如批判精神的彻底,感情的愤激,讽刺的辛辣),而且与形式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全篇虽有三个小的层次,但蝉联紧接,略无停顿。开头突兀而起,接着三个鼎足对句,如连珠炮,倾泄而出,最后是两个长达十字的对句,将愤懑之情推向顶端。曲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多用衬字。〔寄生草〕这支曲子的句式为三三、七七七、七七。可以看出,本篇首尾四句都用了大量衬字。它们对淋漓恣肆地表达感情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结尾两句,由于加上了“如今”、“一层”、“一步”等衬字,不仅造成了一波三折的节奏,而且更加强了全句浑浩流转的气势,使得揭露与批判更富于力度了。

〔仙吕〕一半儿

查德卿

春妆

自将杨柳品题人,笑拈花枝比较春,输与海棠三四分。再偷匀,一半儿胭脂一半儿粉。

春绣

绿窗时有唾茸粘,银甲频将彩线捋,绣到凤凰心自嫌。按春纤,一半儿端相一半儿掩。

查德卿的〔一半儿〕小令,共有八首,总题目是《拟美人八咏》,分写“春梦”、“春困”、“春妆”、“春愁”、“春醉”、“春绣”、“春夜”、“春情”。这里选录了其中两首。“春”这个词在汉语中含意很丰富,既指春天这个季节,又可隐指男女风情;大概春风送暖之时,青年男女容易春心萌动吧?查德卿这些小令都以春天为背景,又首首关男女之情,可说兼有两义。在元人散曲中,属于写闺情的“香奁体”。

先看“春妆”。这支曲,写一个春日的早晨,有个闺中女子在对镜理红妆。古人形容女子之美,常以杨柳喻其体态婀娜,以海棠喻其容貌艳丽。查德卿在另一首小令“春醉”中就这样描绘女子:“海棠红晕润初妍,杨柳纤腰舞自偏”。

明代大画家唐寅可能是受了这首散曲的启发,作画一幅,并将曲意敷衍成一首《题拈花微笑图》的七言古诗。诗云:“昨夜海棠初着雨,数朵轻盈娇欲语。佳人晓起出兰房,将(拿)来对镜比红妆。问郎花好侬(我)颜好?郎道不如花窈窕。佳人见语发娇嗔,不信死花胜活人。将花揉碎掷郎前,请郎今夜伴花眠。”叙述可谓详尽,还把“郎”请了出来,两人当面锣对面鼓地一问一答,实在有点肉麻当有趣。两相比较,查德卿曲善于虚处藏神,唐伯虎诗却直露无余。

再看“春绣”。这支曲开头两句也只是平铺直叙:“绿窗时有唾茸粘,银甲频将彩线捋。”“绿窗”,点明了闺房的环境,“银甲”,即青年女子的指甲,点明了少女的身份。两句展现了春天闺中刺绣的日常生活场景;绿窗纱上粘着口中唾出的丝缕,纤纤玉指牵引着绣花的彩线。虽然并没有直接描绘人物,但我们可以想见女主人公的神态是安详的,心境是平静的。下面却波澜陡起:“绣到凤凰心自嫌”。她的心情骤然变恶,原来是绣到了凤凰的图案。雄凤雌凰,比翼和鸣,在中国古代传统意识中象征着夫妻关系的和谐美好。正是图案的象征意义触动了女主人公的心思,掀起了情感的波澜。这两首小令,在艺术上都有平中出奇的特点。前两句出语平平,貌不惊人;至第三句,如前一首的“输与海棠三四分”、后一首的“绣到凤凰心自嫌”,预作铺垫,呈盘马弯弓之势;束句突然翻空出奇,妙趣横生。〔一半儿〕这个调子的末句,正是曲家用力之处,在全篇中最有光彩。作者运笔到此,突然“定格”,人物在一刹那间的思想活动和情感波澜被隐蔽起来,作者选择了能暗示人物心态的一个特征性动作,作诗意的凝固,而读者的注意也被集中到了这个最佳点上,由此而产生出丰富的联想。打一个也嫌熟滥的比方,似啖橄榄,咀嚼到末了方觉甘味无穷,这正是两首〔一半儿〕的艺术魅力所在。

〔中吕〕普天乐

查德卿

别情

鹧鸪词,鸳鸯帕,青楼梦断,锦字书乏。后会绝,前盟罢。淡月香风秋千下,倚阑干人比梨花。如今那里?依栖何处?流落谁家?

这是一首抒写离别相思之情的小令。所怀对象,据“青楼”、“依栖”、“流落”等语,可能是一位寄人篱下的歌伎。

开头两句,由“鸳鸯帕”勾起回忆。鹧鸪词,当指用〔鹧鸪天〕或〔瑞鹧鸪〕曲调填的词。这里与“鸳鸯帕”对举,似兼有象喻爱情的意味。唐、宋歌伎每于罗衫上绣双鹧鸪,作为爱情的象征;晏畿道的〔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锺”篇抒写离合之情,流传众口。这些都赋予“鹧鸪词”以丰富的联想。这“鸳鸯帕”上题写的“鹧鸪词”,记录了双方往日爱情生活中的温馨旖旎,而现在却只成了重温旧梦的凭藉了。

以下“青楼梦断,锦字书乏”两句由面对旧物引起的追忆回到现实。“青楼”,点出对方身份;锦字,用前秦苏蕙织锦回文诗寄丈夫窦滔的故事(见《晋书·列女传》),指代书信。离别之后,对方信息杳然,不仅无缘重逢,连形影也不曾入梦。两句相互对衬,加强了相思离别之苦。“梦断”、“书乏”,隐逗结尾。

“后会绝,前盟罢。”这两句重笔作一收束。梦断书乏,不只意味着后会无期,连先前订立的盟誓也都成为空言了。这里有沉痛,却无怨恨。断、乏、绝、罢,这四个缀于句末带有强烈沉重感的字眼一路蝉联而下,突出了感情的强度。

写到这里,似乎已无话可说。但刻骨铭心的爱情却使诗人欲罢不能,从沉重的叹息转为深情的追忆。“淡月香风秋千下,倚阑干人比梨花。”仿佛是一幅清淡素雅的水墨画:朦胧的月光下,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梨花幽香。秋千架下,阑干旁边,那人一身素雅的衣裳,正如洁白的梨花。尽管那人只有一个朦胧的剪影,但由于环境气氛的烘托,她的精神风采却鲜明可触。结尾三句,又从深情的追忆回到现实:“如今那里?依栖何处?流落谁家?”由于音讯杳然,如今对方究竟身在何方亦不得而知。“依栖”、“流落”,暗示了对方不由自主的命运和依人流转的处境。这一个鼎足对,句面对偶,句意递进,调虽轻缓,情则深长。深情的追忆转为无尽的追踪,深刻的怀念变为真挚的同情。“那里”、“何处”、“谁家”,一意贯串,表现了诗人那种思而不见,渺茫无着的情思,有语尽而情不尽的绵绵情致。

〔越调〕柳营曲

查德卿

金陵故址

临故国,认残碑,伤心六朝如逝水。物换星移,城是人非,今古一枰棋。南柯梦一觉初回,北邙坟三尺荒堆。四围山护绕,几处树高低。谁,曾赋黍离?

元曲作家中,除卢挚、张养浩、张可久、汤式有一部分怀古之作外,其他作者寥寥。这可能是因为,怀古诗词历来贵含蓄蕴藉,而且抒写的感情偏于沉重,这种传统风格与“豪辣灏烂”、“尖新倩意”的曲有较大距离。这首〔柳营曲〕《金陵故址》,无论内容、风格,都与传统怀古诗词有明显区别,从中略可窥见怀古题材的散曲的独特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