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元曲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5372800000112

第112章 查德卿(2)

开头三句:“临故国,认残碑,伤心六朝如逝水。”紧扣题目,拈出“故国”(指六朝旧都遗址)、“残碑”作为兴感之由。繁华的六代旧都,如今唯余残碑断碣供人辨认凭吊,令人不由得对逝水般消失的六朝产生无限伤怀感怆。这几句大处落墨,挑明怀古之意。由“临”而“认”而“伤心”,从访古到怀古到伤古,次第井然。“物换星移,城是人非,今古一枰棋。”“物换星移”语出王勃《滕王阁诗》:“物换星移几度秋。”喻时世景物的变化。“城是人非”,语出《搜神后记》,丁令威学道化鹤归故乡辽东,徘徊空中言道:“城郭如旧人民非。”这三句直抒怀古之慨。斗转星移,景物变迁。金陵故址犹存,但人事全非,朝代更迭,早已是“几回伤往事”了。

以下两句,以议论的方式进一步敷演这个旨意,历史的沧桑变幻就像一场南柯梦,一觉梦醒,方悟一切兴衰成败全属虚幻,到头来忠奸贤愚、贵戚王公,统统逃脱不了北邙山上,荒坟三尺的结局。这种不问成败贤愚,一概否定的态度,散发着浓厚的历史虚无主义气息。正如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所慨叹的:“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作了土;输,都变作了土。”在这些作者意识的深层,正萌发着对封建统治的历史的否定情绪。

“四围山护绕,几处树高低。”两句由议论收归现境,进一步抒写“物换星移,城是人非”之慨。系从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与许浑《金陵怀古》“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之句分别化出,而化诗之感慨苍凉为曲之明快直截。结尾独出心裁,以冷语作收。

从凭吊故址开始,到否定黍离之悲结束,这首小令自始至终渗透着一种历史的空幻感、虚无感。朝代的更迭,历史的兴衰在作者心中引不起任何严肃的思考,有的只是冷眼旁观。这种情绪,正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一部分士人对封建统治深深的失望。

〔越调〕柳营曲

查德卿

江上

烟艇闲,雨蓑干,渔翁醉醒江上晚。啼乌关关,流水潺潺,乐似富春山。数声柔橹江湾,一钩香饵波寒。回头观兔魄,失意放渔竿。看,流下蓼花滩。

此曲中所写的“渔翁”,实际上是个科场失意的文人。失意后,他退隐江滨,但却不能割断蟾宫折桂的欲念,因而在强作闲适的同时,心灵上又积压着沉重的苦闷。

首句勾画了一幅渔翁孤舟闲漂图。小船自在消闲,蓑衣雨湿风干,渔翁饮醉睡醒,表面看来确是一派悠然自得的气象。但仔细体味,渔翁冒雨自炊,饮酒就醉,醉则昏睡,醒则漂归,既无渔钓之意,又无赏景之心,这就不能不令人感到他胸中凝聚着难以解脱的苦衷,不然,为什么要独自借酒浇愁、整天沉湎醉乡呢?

忽然间,“数声柔橹”从远处的江湾中传来,一下子惊破了他的隐逸梦。他循着橹声望去,看到数条渔船正满载着奔波的劳顿和收获的喜悦停橹拢岸,而自己这里,却是“一钩香饵”孤寂地漂浮在寒光鳞鳞的波流上。这一热一冷仿佛两个世界的鲜明对比,不禁使他产生一种失落感,唤起他留恋世事的衷情,勾起他科场失意的隐痛。

于是,他忍不住又“回头观兔魄”。兔魄指月亮,月宫又称蟾宫。“渔翁”望月,显然是折桂之心未冷。但蟾宫可望不可及,桂枝虽香而难折,面对落第失意、寒江独钓的冷峻现实,他不免心神摇荡,感慨万端,以至于放下渔竿,兀坐冥思,连半点垂钓的兴味也没有了。

此曲透过叙事、状物、写景,清晰地显现出“渔翁”“江上晚”时感情流动的轨迹。如果说开首还是以隐逸之乐为主、而将失意之痛压在心底的话,那么后来则是失意之痛转居上风,并取得了压倒优势。纵观全曲,从醉醒起笔,到山水之乐,再到“柔橹”之警,然后到望月失神,最后以人生慨叹作结,其间触景生情,因情写意,起、承、转、合,一环扣一环,十分合乎感情变化的规律和心理活动的逻辑。一篇短短的小令,能从容地表现出如此婉转曲折、起伏迭宕的情致,是颇见艺术匠心的。

李中《送黄秀才》诗有云:“蟾宫须展志,渔艇莫牵心。”这两句诗,可作为该曲的注脚。事实上,失意文人真正被渔艇牵住心,从而忘怀世事功名的并不多。此曲揭开一般闲适小令一味沉醉山水之乐的纱幕,真实地表现出科场失意文人在不得不隐逸山水时内心所压抑着的痛楚,坦诚深切,读来确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

〔双调〕蟾宫曲

查德卿

怀古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风。

怀古咏史,自汉魏以降,代有所作。当诗人将冷峻的目光投向历史的时候,无不拥载着对现实的深切体认。因此,作为历史与现实联系思考的产物,它们不可避免地带有各自的时代印记。元代士人困扰于贤愚颠倒的昏暗统治与沉沦底层的卑微地位这一双重桎梏之中,元散曲中的怀古咏史之作,显示了他们的特殊心态。这种特殊心态,既集中表现为历史评判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也促使他们将怀古与叹世空前紧密而直接地绾结起来。

起首三句即点明怀古对象,同时作出评价。三国时的诸葛亮,早年避难荆州,躬耕陇亩。周初时人姜太公吕尚,相传曾垂钓于渭水之滨。故称之为“一个农夫”、“一个渔翁”。四、五两句,分承“农夫”“渔翁”。“一举成功”是总收,也是折进。“八阵图”、“六韬书”两句则是其具体内容的展衍。卧龙,指诸葛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又,诸葛亮《出师表》云:“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且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南阳,《三国志·蜀志》引《汉晋春秋》:“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晦迹,隐居不出。八阵图系诸葛亮所创造,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战斗队形及兵力部署的阵图,后人常用以代指其军事才能。非熊,指吕尚。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周文王出猎时占卜,卜辞说“所获非龙非骊,非虎非熊,所获霸王之辅”,果然遇吕尚于渭水之阳,与语大悦,同载而归。后吕尚辅佐武王灭殷。《六韬》,兵书。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个部分,故名。旧传吕尚所撰。“霸业成空”以下,由追寻历史的足迹转入对历史的凭吊。吕尚、诸葛亮辅成的王霸之业,早已成为过眼云烟,往昔君臣际会、搬演过一幕幕历史活剧的舞台,而今唯余压天寒云、肃杀秋风。“霸业成空”句,《北曲拾遗》作“伯(按:通”霸“)业成功”,字面有异,但其在全篇历史感受的表述中并无二致。“霸业”虽成,但终归于空无、幻灭,一切都消失在永恒的时间之中。吕尚和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但突兀眼前的却首先是他们出山之前的形象。“农夫”、“渔翁”固是指代,但不宜仅以指代视之。其中当另有耐人寻味的深意。“遗恨无穷”,并不排除龙蛇不辨、不得再遇明主的慨叹,这正是作者所认识到的“如今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关,长安道一步一个连云栈。”(〔寄生草〕《感叹》)的现实投影。更包含着参透一切的绝望:事业有成,也不过是白费心机。然而,这种直觉和顿悟,主要凭借了“用景写意”的表现手法,而没有诉诸习见的调侃和冷嘲。

〔双调〕蟾宫曲

查德卿

层接有感

倚西风百尺层楼,一道秦淮,九点齐州。塞雁南来,夕阳西下,江水东流。愁极处消除是酒,酒醒时依旧多愁。山岳糟丘,湖海杯瓯。醉了方休,醒后从头。

登高远眺,目接苍茫,极易牵动情思。此类抒慨之作,可谓车载斗量。因景兴感,是其一般的思维流向。这支小令亦然。起句即由“倚西风”三字推出抒情主体,“百尺”形容层楼之高。“一道秦淮”五句,全是写景。“愁极”以下所述,即系题中之“有感”:但愿长卧糟丘、昏醉不醒,极言愁绪之深广沉重、无计排遣。按照常规,登楼即景,多系写实。这支小令,却是虚实并到,既有收入视野的所见之景,也有神思浮游的悬想之景。层楼极目,秦淮河好像一条细长的带子,中国大地犹如九点细小的烟尘,南来的大雁横空而过,一轮夕阳缓缓西沉,不尽江水滚滚东去。境界极为开阔。但“九点齐州”显非实景。由于作者生平不详,其“愁极”的缘由与内涵难以指实。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它虽然仅是有良知的弱者的抗议,但决不是醉生梦死的软骨者的颓放。至于写作技巧,除“九点齐州”外,“山岳糟丘,湖海杯瓯”也暗用了李白“此江若变作春酒,垒麴便筑糟丘台”(《襄阳歌》)的诗意。“塞雁”三句,则采用了鼎足对的形式。抒慨部分,用笔往复回折,淋漓尽致而不注波直泻,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