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官德修养读本
15333800000025

第25章 官风带动世风,官意引领民意——官德是社会公民道德的风向标(4)

其三,戒“怪异之政”,就是要戒官巫合流、正“公侯之职”。这里的风化意义,《为政九要》挑明有三:第一,可促进官吏从政之俭易,不取巫术“乐戏排场”之“奢侈”。所谓“公侯之职,当教文武医卜,士工农商,道释九流,衣服不得过越,奢侈僭易”,讲的就是从政需要节俭的道理,也要教育“文武医卜,士工农商,道释九流”,生活不要奢侈。这里也包含了这样的意义,即当官从政,不应以“医卜”、“道释九流”一类迷信佐其政,坚决杜绝“奢侈僭易”,坚定崇尚勤、俭、廉、节。第二,可促进官吏从政之公正,不取巫术“诈伪好邪”之“怪异”。所谓“公侯之职,当求公正大,忌求异政,沽名钓誉,败众而成己。要忠名者好讦告,要高名者好诈伪,要廉名者好聚敛,要清名者好怪异。不知重己者不仁也,好自大者不义也,贪名誉者不智也,是以君子不求异政也”。讲的就是从政不与“异色人”为伍、不与“异政”合流,唯此才能为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树立官德正气。第三,可促进官吏从政之敬德,不取巫术“探人异物”之“祸危”。所谓“公侯之职,在上不骄。骄者倨傲,官吏贤善去矣,不知君使臣以礼焉。敬者,敬重民也。高而不危,危者,夺人妻女,并人名位,侵人田宅,探人异物,祸必危矣。满而不溢,溢者,遗逸政事,沉湎酒色,盘游飞放,奢侈宅园,职必流矣,富贵去矣,身必贱矣,悔必及矣。”讲的就是从政必须坚持德性,不尚巫性,否则便是身败名裂,难保全节。三点集中到一点,《为政九要》就是要阐明:当官的,不取“怪异之政”,风化即便自兴!

发挥一下《为政九要》所倡“犯之勿恕,风化自兴”,还可看出其中颇有一番治官境界,即社会正气的“风化自兴”与为官从政要戒巫,是相为彰显的。再看其他官箴,发现对于这一观点还是有共识的。一方面,为官的应对巫者巫术采取“一概摒去”的立场,“如有妄书,取而火之”,“如有妄人,重而刑之”;另一方面,社会风气的好转,也会促进戒巫官德的蔚然成风。再者,这种“风化自兴”的形成离不开官员的自身努力。以上我们援引的《为政九要》的一些内容实际上就是一种官鉴,当今社会的为官者也有必要以此自勉自鉴。

7.做官要常修为政之德

把官员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建设一支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首先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要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

实现这一要求,必须大力加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道德素养,使其真正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这是因为:加强官员道德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

把官员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我们党历来重视领导者的道德建设。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则被人们誉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经”,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新型道德观。邓小平同志也非常重视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改革开放不久,他就告诫全党:“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江泽民同志曾反复强调,对领导干部来说,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筑严思想政治防线,最根本的就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多次向全党强调,要牢记“两个务必”,努力实践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带头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正是由于我们党一贯把党领导下的干部道德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才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为政必以德,勿忘所以立。”对党领导下的干部而言,道德不仅是做人之本、为官之基,而且是治世之策。作为执政主体,干部的道德素质,不仅关系着政策制定、制度安排和决策取向的合理性,还关系着路线贯彻、决策执行与程序履行的公正性;不仅关系着权力运行、用人办事的正当性,更关系着执政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不仅关系着自身执政能力的提高,还关系着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实现。此外,由于干部在社会公共事务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职责,其言行举止、道德取向不仅为社会各界所瞩目,而且很容易成为社会成员效仿的目标。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干部的道德修养对社会道德的建设与进步,具有示范、导向与辐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社会的道德风尚。如果干部的道德品质高尚,就能为其充分发挥执政能力、把握执政规律、巩固执政地位、更好地保持先进性奠定坚实的基础;相反,如果干部缺乏相应的道德修养,不仅会影响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的发挥,还可能会贻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此可见,干部的道德建设与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加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要求,是做好各项工作、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要前提,还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保证。

为保证广大领导干部能切实完成修德目标,需要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的相互督促和教育。

第一,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这是加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最基本的途径。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与坚定性。要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第二,要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进行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说到底是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的问题。党员干部更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深入学习探讨如何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用党章的要求规范言行,从理论上、思想上真正分清重大原则问题上的是非界限,增强抵御各种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侵蚀的能力。此外,还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要的就是“修身”。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修身”主要体现为一种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通过这种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不断提高道德水平、陶冶道德情操、养成道德习惯,使自身思想道德境界实现新的升华。

第三,要健全和完善党员干部道德立法。道德是软约束,制度、法律是硬约束,道德要发挥应有的作用,离不开制度的规范和法律的协助。应借助相应的制度和法律的作用,依靠强制性措施,大力推动道德准则作用的发挥,使党员干部逐渐养成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切实提升道德境界,完善道德修养。

第四,要建立正确的干部选拔任用导向机制。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一用人标准,是我国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导向。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党员干部德的评价标准,重点看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这一要求,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并把党员干部的道德表现作为对其进行素质考察、政绩考核与提拔任用的主要标准,以此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地不断提高道德品行和个人修养,使干部道德建设取得实效。

8.律人先律己,正己而及人

党员干部应常怀律己之意,常排非分之欲,常修为官之道,时时警醒自己,处处把握自己,正确使用权力,解决好掌权为什么、用权干什么、当官图什么的问题。

1871年,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府,巴黎公社在法国巴黎建立,尽管其寿命不足百天,但巴黎公社却决定,把领导人的工资降到中等工人工资水平,以切实做到“升官”而不发财。而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为贯彻巴黎公社原则,起草一个法令:人民委员会委员每月工资为500卢布,办公厅主任每月为800卢布,秘书为700卢布。而作为人民委员会主席的列宁,每月工资500卢布。办公厅主任认为列宁工资太低,就“擅自”将列宁的工资提高到800卢布。列宁发现后,就发出一份指令,严肃指出这是“违法行为”,“我宣布给您以严重警告的处分”。列宁如此严格要求自己,无私到“除了国家,其心底再也没有别的了”的地步。

严以律己,就要以公律心,以事业为重,不利用职权搞特殊化,牟取私利。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公”的含义不同。以往历史中任何阶级的“公”,至多不过是为了本阶级的整体利益罢了。无产阶级的“公”较之其他阶级的“公”,要宽广、深刻得多。我们共产党人的以公律心。公而忘私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本质特征,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种最高层次的道德境界。

党的干部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公众舆论的注意,因而做到以公律己,公而忘私,群众就会心悦诚服地跟着你干事业。如果党员干部也用普通群众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么他们在群众心中就没有威信,而且很可能沦落到连普通群众都不如的地步,无论制定出多少政策、措施也难以落实好。因此,党员干部无论是受到监督时,还是缺少监督时,都要坚持以公律己;无论在党风比较正的环境里,还是在队伍风气不够好的单位中,都要坚持以公律己。

要做到严以律己,就应勇于无情地解剖自己,胜于解剖别人,像秋风扫落叶一样不断地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而现实是,有的同志职务提升了,权力增大了,直接监督他的人少了,一味顺从的人多了,为他“抬轿子”、“吹喇叭”的人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官升脾气长”,总认为自己什么都正确,唯我独尊,舍我其谁也。譬如,在得意时,容易显示、表白自己,给人以“张狂”之感;在失意时,便放纵自己的不满情绪,显得很焦躁;在心理失衡时,便放纵自己的私欲,让人感到素质不高。出现这种不好的苗头,应常自问一句:我是谁?应及时自省、自警,坚持严格自律,康健肌体,多一些平常心。

河北省检察院检察长侯磊说:“世界上最可靠、最管用、也最难的是把握自己、管好自己。管好自己,安全无虞;放纵自己,危险境地。”应始终不忘自己的身份,时时注意克制自己、调整自己。

美国西部有一位叫康农的议员刚上任时,曾受到另一位代表的嘲笑:“这位从伊利诺伊州来的先生,口袋里恐怕还装着燕麦呢!”这时康农从容答道:“我不仅在口袋里装有燕麦,而且头发里还藏着草屑。我是西部人,难免有些乡村气,可是我们的燕麦和草屑,却能生长出最好的苗来。”康农遇到突如其来的讥讽,既没有窘态毕露、无地自容,更没有声色俱厉、反唇相讥,而是心平气和地做了回答,自身没受到损失,反而从此闻名全国,被人们誉为“伊利诺伊州最好的草屑议员”。在革命战争年代,有一次,刘志丹在看墙形的时候,他的马吃了群众的麦子。部队宿营时,他主动把大家召集到一起,痛心地要求大家处罚他。一听这话,马夫急忙站起来解释:“这事不怪志丹,那马是我没有看好,应该处分我。”有的战士说:“就吃这么十多棵麦子,检讨一下算了。”“那可不行。”刘志丹不能宽恕自己。后来,大家只好提议罚他给老乡挑水。刘志丹进村后,一担一担不停地挑水,一直挑了十多家。这种严于律己的精神,令人钦佩。

严以律己,正己及人,是党员干部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是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的重要方面。历史上有这样一段箴言:“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上贪则下赃,上廉则下洁,上行则下效。”党员干部本身来源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权力的基础是人民,因此,永远不能忘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绝不能用手中的权力捞取私利,这对于掌握大大小小权力的党员干部来说,是一个永恒主题。

邓小平早在1962年就指出:“……我们拿到这个权力以后,就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成功的峰巅和失落的低谷并不遥远。攀登上去往往要付出千般苦辛,而跌落下来常常缘于一念之差。因此,党员干部应常怀律己之意,常排非分之欲,常修为官之道,时时警醒自己,处处把握自己,正确使用权力,解决好掌权为什么、用权干什么、当官图什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