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官德修养读本
15333800000026

第26章 官风带动世风,官意引领民意——官德是社会公民道德的风向标(5)

9.欲正官德,须以身作则

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人类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而不只是物质享受,更高层面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官员影响带动下的精神文明境界的提高。

在封建社会,全国首富当推皇帝,他富有天下,那么,对于皇帝来说,需要过节俭的生活吗?需要。特别是皇帝们要想保证自己的国家长期稳固下去的话,则更需要。因为国家的兴亡交替,让皇帝们都明白这样的道理,治国需要德而不是钱。

南宋武帝刘裕年轻的时候,家境贫寒,为生计所迫,不得不暂别新婚的妻子到新洲收割芦苇换钱糊口。临行前,妻子送给他一件亲手缝制的粗衫短裤,并再三嘱托要好好照顾身体。在新洲,烈日炎炎,刘裕顶着酷暑辛勤地收割着芦苇,一晃十几天过去了,芦苇割了不少,可身上穿的那件新衣裳早已被磨得破烂不堪。更可悲的是,刘裕辛苦得来的血汗钱,又被赌徒拉去赌博,输个净光,并欠了不少赌债。

因为无钱偿还,赌徒将刘裕绑在马桩上当众羞辱。无奈,刘裕只好穿着这身破衣裳投入东晋北府军刘牢之的帐下,后来因为战功不断,得以晋升,官运极好。

后来,刘裕以“禅让”名义废掉东晋皇帝司马文德,改国号为宋,当了皇帝。刘裕做了皇帝之后,并没有忘记贫寒的往事。他将那身破衣裳保存了下来,并时常告诉子女,“我保存此衣,就是为了不忘当年。后世子孙如果有骄奢不俭者,必受家法的惩治!”等到他的大女儿会稽公主出嫁的时候,刘裕也只给不超过20万钱的嫁妆,并不准许置办锦绣金玉。

一次,刘裕想念会稽公主的儿子徐羡之,当时徐羡之在西州,刘裕便步出西掖门而向西州方向奔去。等到宫中知道,摆好仪仗准备跟随时,刘裕已经走出很远了。

刘裕一直都清简寡欲,崇尚俭朴。在大明年间,刘裕的寝宫年久失修,负责的官吏在原址上修建了玉烛殿为寝宫。竣工后,刘裕率领群臣前去参观。只见室内布置朴素,没有摆设古玩珠玉,床头悬着土布做的幔帐,墙壁上挂着葛麻制纂的灯笼,用的是麻绳做的尘拂。群臣对刘欲居高不奢的品行,莫不叹服。

刘欲对此感叹道:“我就是做给天下人看的啊!愿天下苍生都能够知道简朴。靠义,大则兴国,小则兴家,义的关键是正己明心。”

他的衣服没有锦绣宝玉作装饰,宫中也不允许后妃们身着纨绮丽服,使用昂贵的器皿。有一次,宁州地方官献给刘裕一个琥珀枕,色彩鲜艳,晶莹透亮,看起来非常典雅。因为琥珀可入药治疗刀剑创伤,当时正值要出兵北征,刘裕得到琥珀枕后非常高兴,马上命人捣碎分给诸位出征将领,以备药用。

由于刘裕带头节俭,以身作则,不允许天下私藏,使东晋以来嚣张的奢侈之风有所收敛。

有人视“简朴”为“贫乏”,把追求简朴的人,看作是不懂享受和缺乏情趣。事实上,“简朴”是一种严谨的生活态度,是在追求物质享受和心灵满足两者之间求取平衡。生活简朴的人,重视物质背后的意义多于其金钱价值。例如选择衣服着重舒适和和身;选择日用品,以实用为主要考虑,不被琳琅满目的名牌商品牵着鼻子走,也不会因追求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新产品而疲惫不堪。应该说,不管社会如何发展进步,但节俭生活永远是要坚持的,因为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人类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而不只是物质享受,更高层面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官员影响带动下的精神文明境界的提高。

10.为官者做好政事才是正事

老老实实把该管的事管好,勤勤恳恳为百姓谋一点福,如果还能有一点创造,比如有一点新政,那就更好。

现在干部的文化基础水涨船高,大学本科已是起码的门槛,硕研、博研比比皆是。不像解放初的工农干部,胼手胝足,只会闷头工作。于是除工作之外便有了“才艺展示”。

胡长青人人皆知,是新时期第一个因贪污而处死刑的省部级高官。他选的才艺是书法。据说他在监狱里还对牢头说:“你善待我,我出去后给你写幅字。”可惜笔未落纸,头已落地。还有一位地方官,治民无方,治地发生群体事件,他处理不了,化装逃出。

但他却会弹钢琴,常会客的宾馆里放着一架专用琴,每当酒酣之时部下就会巧妙地暗示:我们领导还会弹琴呢。客人就赶快知趣地说:真的吗?愿闻其妙。他就半推半就,走上琴台,才艺展示一番。

多才多艺没有错,关键是分清主次,才当其用。大凡一个稍有文化、中等智力的人,身上总会有数种甚至十数种以上的才,这不足为奇。据说人身上的23对染色体,只有一对管起码的体力智力,其余22对管不同的才,人人有才,人皆多才。君不见随便一个民间二人转演员,从耍手绢到吹唢呐,都能在台上玩他一个眼花缭乱。但他真要成名却不容易,一是要有一个专门的才,二是这才还得是别人没有的绝才。这就难了,这里有个角色分工问题,也有人生态度问题。如果唱旦角的不攻旦功,而旁骛丑功,则“旦不成而丑不就”,为老实人、聪明人所不为。政治舞台与演艺舞台其理同一。

干部的主要角色是什么?是理政。孙中山说政治是管理众人之事,毛泽东说是为人民报务。首先你要有行政能力。心忧天下,心系百姓,把握大势,拆难解困,卒然临之而不惊,捧之宠之而不喜。老老实实把该管的事管好,勤勤恳恳为百姓谋一点福,如果还能有一点创造,比如有一点新政,那就更好。我们常爱在官员前加“父母”二字,称父母官,暂不说其是否准确,但这却有强调责任的一面。父母者,首先解决子女的衣食等事。如果一个父母每天拿不回粮米,进门就只会给孩子唱歌,子女也实在乐不起来,要这等父母何用?其实无论是百姓还是上级,直到中央,对干部并没有什么过多要求。干部考核表上也没有“才艺展示”这一项。但是为什么有些干部喜欢频频展示其才艺呢?原来花拳绣腿比真功夫既好看又省力。

才艺对政治家有没有用?有用,但那是锦上添花。有一点,更见其彩,没有也不影响为官做人。毛泽东诗词写得好,中国人为有这样的领袖自豪;邓小平不写诗,仍不失为伟人,人们照样尊敬他。

政坛上人物的才气可分为四种。一是有政治之才又兼有艺术之才;二是只有政治之才;三是只有艺术之才,投错了胎,误入政途,如宋徽宗、李后主;四是既无政治之才又无艺术之才,阴差阳错,戴上了官帽。不管哪一类,既入政坛,就要一心务政。共产党的第一代领袖无不多才,周恩来年轻时就演话剧,张闻天写小说,海军司令肖劲光还拉得一手好二胡,但从没有听说他们“露一手”。官者管也,管好老百姓的事,同时也管好自己。有才艺可以,但不必频频展示,不要本末倒置,否则适得其反。宋徽宗好字画,李后主好诗词,明朝还有一个木匠皇帝熹宗朱由校,这些业余才艺反倒促使他们更快的人亡政息。

凡热心于小技小艺者,其心必浮,难有大成,亦难托大任。此足为戒。

11.当官千万别伤了老百姓的感情

官德的修炼只能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出来,可见这些“雷人”们恰恰是官德出了问题,是其心目中没有把老百姓放在眼里,记在心上。

近年来,某些官员说出的“雷话”时不时被曝光,在媒体上,各级官员中说不负责任的话有之,不切实际的话有之,兔死狐悲的话有之,没心没肺的话有之,事不关己的话有之,高高在上的话有之,威胁挑衅的话有之,刚愎自用的话有之,胡搅蛮缠的话有之,答非所问的话有之,不可一世的话有之,有官话、狠话、诳话、空话、胡话、套话、脏话等等,统统被网络称为“雷人雷语”,被掀起了阵阵舆论风波。从某交警队长的“我只为领导服务!”到江西宜黄某官员“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从“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到“我是不是拉屎也要告诉你?臭不臭也要告诉你?”从“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局长!”到“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从“领导就得骑马坐轿,老百姓想要公平?臭不要脸!”到江西瑞金某旅游局长酒席狂言:“我敢承认我包养情妇,你们敢吗?”等等,无一不让群众生气愤怒,让百姓心酸失望,让记者大跌眼镜,让网友群起攻之。

纵观这些爆出“雷语”的官员,都可谓是说出了内心的真实想法,是“大实话”,但这些话从官员身份口中说出,从党政领导干部口中说出,的确是不合时宜、不近人情、不该之举,尤其这些见多识广的党员领导干部们。那么记者和群众究竟问了什么样的问题,触动了这些人的敏感神经呢?这些官员又有怎样的背景和后台,让他们如此毫无顾忌,大放厥词,飞扬跋扈?他们的一句话,对于我们这些老百姓来说,是那样的尖酸刺耳、令人心痛,大大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更加拉大了党群、政群的距离,会让老百姓与官员对立起来,这些官员的“雷语”也无形中助长了社会矛盾的积累。对这些官员的牛话,老百姓完全可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每人吐他一口,足可以把他们淹死。这也是人民的权利。

俗话说“言为心声”,“雷语”频出的背后必然是党性不纯、作风不正。从这些口出“雷语”的官员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党性观念的缺失,遵旨意识的扭曲,道德伦理的败坏。在老百姓看来,他们已经忘本,他们已经不知姓甚名谁,他们早已忘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这样的领导干部怎么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真正从群众中来、把人民当主人、视百姓为父母的领导干部,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该是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的,是永远心贴着、情系着广大群众的,他们手中的权力始终是用来为党分忧、为民解困的,他们是不会给党抹黑,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

这些官员的雷人之语,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亵渎了党的执政能力,更辜负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和跟党创业的干劲。

我们应该很清楚,这些发出“雷语”的“雷人”们大都是公务员之身,说出如此伤害老百姓感情的低级话语,是缘于才不高?还是源于德不厚?估其才,这些新时期干部多半都是经过公务员招聘考试被录用的人,其才不可谓不高,但其官德的修炼却只能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出来,可见这些“雷人”们恰恰是官德出了问题,是其心目中没有把老百姓放在眼里,记在心上,偏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一些当官的与老百姓之间往往表现出某种不同。这种不同,在一些官员那里不是正面的垂范,却是负面的模板。比如他们的出行总是以豪华、高档的轿车代步,且官的大小程度总是与左右簇拥随行的人员数量成正比。倘若真有那么一位官员不是头大脖子粗,不是挺着一副将军肚,说话总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外表没有华丽的装饰、出行不见簇拥的人群,那么,人们就差不多敢说那一定是人民的好官,是和人民没有什么区别、能够和人民打成一片的清廉之官,是能够真正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好干部。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当官的与老百姓之间的差别还常常表现在其他很多方面。比如,普通老百姓不能办到和达成的心愿,他们却一个电话一个眼神一种暗示,就可以轻易办到;甚至有时也会听到:“你敢跟我斗,我黑白两道”、“跟他斗,你是准输的,他家有人在上头当官,他有后台”等等如此之类的话。再比如,有的人违反交通规则时,他的车辆总会被暂扣,而同样违规情况的别人却没事;有的人违建房总会被强行拆除,而同样有的人家的违建房,却安然无恙;有的人找工作总是那么难,而有的人却很容易找到……原因可能有很多,但也有另外一种似乎像潜规则性质的原因可能就是人家有后台、人家有关系、人家上面有人做官之类。这些太多的疑问,太多的客观现实,让人们常常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承认当官的确实与老百姓之间有着许多的不同之处。难怪乎世人一个个成天都想当官,有时就连做梦也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够升官发财——这很容易让普通老百姓产生遐想:大概只有当官才能够发财,大概当官是发财、享受荣华富贵的一个最好的捷径。

这个遐想会让老百姓很受伤,感情上怎么也想不通。这与我们党所倡导的官德、要求党员干部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何以如此别扭呢?理论与实际的不对应已经引起了老百姓的极度反感。好在我们党如今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已经高度警觉起来,并开始将官德教育工作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这让老百姓真正看到了改善官风,改善世风的希望。

细听民间疾苦声,一枝一叶总关情。“如果老百姓跑坏‘鞋子’的事都不能得以解决,这样的干部我就拿他是问!我就要摘他的‘帽子’,绝不客气!”这是衡阳市委书记张文雄在市信访局现场办公时说的话,从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中我们仿佛听到了真正同情民间疾苦、真正愿意倾听民情民意,真正乐于为民排忧解难的回声。这样的领导干部才具有“讲正气、讲政治”的崇高品德,有这样的官德才不会伤老百姓的感情,才会让老百姓大动感情,才会让老百姓真正产生热爱党、热爱国家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