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有一个叫开方的大夫,也是竖刁的好朋友。为了得到美女,竖刁就和开方计议要把卫额公的女儿荐给桓公,果然,桓公得到这个美女后非常高兴。竖刁就是通过这些手段博得了桓公的宠信,在宫中身价日增。
无独有偶,北齐天统四年(568年),太上皇高湛驾崩,时年32岁。在他弥留之际,“谓士开有伊、霍之才,殷勤属以后事”,临崩握着士开之手说:“勿负我也!”言后握着和士开的手而死去。
武成帝退位及死去,和士开的权势不但未受到丝毫削弱,反而更为加强。一次,士开患病,一人前往探疾问候,正值医生为和士开诊病。医生对和士开说:“大王伤害极重,应服黄龙汤。”所谓“黄龙汤”,按陶弘景之说,乃“内粪包中,久年得汁,甚黑而苦,名为黄龙汤,治湿病,垂死者皆差”。对于用惯了美味佳肴的和士开,喝这种闻而作呕的粪汁,自然“有难色”。那个探病的人见此情形则说道:“此物最易服,大人不须疑,请为尝之。”居然“一举而尽”。士开感其意,为之强服,遂得愈。这个人自然从和士开那里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一个烹子媚上,一个饮粪求荣,这哪里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反过来讲,一个人能做到这一步还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呢?
7.越是有能力的小人越不能得罪
所谓有能力的小人,在领导的周围并不鲜见,说白了也就是有才无德的人。有才无德的人在工作中既常遇到,又尤其需要防备,因为他“无德”的内容之一就是爱记仇,喜欢打击报复。对于一个才能平庸的人而言,他的心胸即使再狭窄,与你发生冲突也不会产生太大危害。有才能的人则不然,一方面他的才能会让他说话更有分量,另一方面也是至关重要的,有才能的人一旦遇到机会便会脱颖而出甚至青云直上,说不定昨天还背靠背并互相指责,今天就成了你的顶头上司。这时候他的报复心一旦发作起来,你就只有吃不了兜着走的份儿了。
西汉的主父偃未发迹时,穷困潦倒,连借钱都无处可借。世态的炎凉,自身的困顿,使他对世间的一切充满了仇恨,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报复那些羞辱他的人。他一度游历了燕、齐、赵等藩国,可始终不被任用,这更增加了他的仇恨心。万般无奈,他孤注一掷地来到首都长安,直接向汉武帝上书。这次的冒险使他大有所获,汉武帝对他竟十分赏识,立即授他以官职。一年之内,他竟连升四级,官居显位。
有了权势,主父偃便迫不及待地施展了他的报复行动。以往得罪过他的人,都加以罪名,纷纷收监治罪。哪怕只是从前对他态度冷淡的人,他也不肯放过,极尽报复,不惜致人死地。至于当初冷遇他的燕、齐、赵等藩国,他更是处心积虑地把一腔仇恨发泄在其国王身上。汉武帝的哥哥刘定国,是燕国国王,他无恶不作,臭名昭著。他先是霸占了父亲的小妾,生下一个儿子,接着又把弟弟的媳妇强行抢来,据为己有。主父偃正为如何报复燕王发愁之际,偏赶这时有人向朝廷告发了燕王的丑行。主父偃主动请缨,获准受理此案。他假公济私,不仅向武帝诉说此中实情,还添油加醋地编排了燕王其他“罪行”,最终迫使燕王自杀了事。
汉武帝的远房侄子刘次昌,为齐国国王。主父偃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却遭到齐王的拒绝,为此,主父偃怀恨在心,便对武帝进言说:“齐国物产丰饶,人口众多,商业兴旺,民多富有,这样的大国如此重要,陛下应该交由爱子掌管,才可免除后患。”主父偃的一席话打动了汉武帝那根脆弱的神经,他遂被任命为齐国丞相,监视齐王的举动。不想主父偃一待上任,便捏造罪名,对齐王严刑逼供,肆意陷害,齐王吓得自杀而亡。下一个报复目标自然是赵王了。赵王刘彭袒深知这一点,索性来个先发制人,抢先上书汉武帝,揭发主父偃贪财受贿,胁迫齐王。
主父偃这次猝不及防,陷入被动。他被收监下狱,承认了受贿之罪,却拒不承认对齐王的胁迫罪名。
汉武帝本不想杀他,主父偃的政敌公孙弘百般进谗,说他胁迫齐王,离间陛下的骨肉,非杀不可。加上主父偃树敌太多,竟无人肯为他说一句好话,终使武帝狠下心来,将主父偃灭族。
先前早有人劝戒他说:“做人不能太过霸道,不留余地。你如此行事,实在过分,我真为你担心呐!”主父偃却不以为然,振振有词回答说:“大丈夫生不能五鼎而食,死难免五鼎而烹,我求官奔波四十余年,受尽屈辱,今朝大权在手,又怎能不尽情享用?人人都有欲望,人人都有私心,穷困时连父母、兄弟、朋友都不肯认我,我又何必在意别人的说法?”
瞧,这样的人多么可怕。在他未发迹时大家平等相处,言语、行为冒犯之处自是难免,如果对这样的小人不加识别、不加防备,哪一天被他整治一番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俗话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就是这个道理。
8.千万不要低估了小人物的能量
人说人算不如天算,可在深养城府、以耍心眼儿为能事的人面前,有时老天也得让一让。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在第五次出巡的路上。此时蓄谋已久的赵高感觉到机会来了。
赵高与丞相李斯商议说:“沙丘距咸阳千里之遥,几天之内根本无法到达。万一圣上噩耗传出,诸公子或天下有变,那就坏事了,不如秘不发丧,暂将圣上棺殓放置车里,等赶回京城再说。”
李斯说:“言之有理,咱们就这么办吧。”
赵高等李斯一走,马上紧张思谋开了。他突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拿了遗诏,匆匆去找胡亥,一见面就对胡亥说:“陛下崩驾,却不分封各公子,独独给扶苏下了遗诏,让他速回咸阳接位,主持丧事。扶苏一到,你就无立足之地了。公子前途,十分堪忧呢!”
“是啊。”胡亥经他这一说,也深感问题严重,他双眉紧锁着,思索了半晌,说:“我听说:‘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父皇遗诏,没分封诸子,当儿子的岂能不遵父命?我看不应乱作议论,妄加猜测。就只有这样了。”
赵高说:“而今天下大权,全在公子与我以及李斯丞相的手里,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公子要是想即位,现在还来得及。”
“怎么能来得及?”胡亥大瞪着两眼,迷惑不解地说:“听说遗诏已经写好了。既然父皇留有遗诏,谁敢不遵呢?”
“好,那你就遵从去吧!我倒要看看你是怎样遵从你的伟大的父皇之命的!”他一边冷笑着说,一边取出了遗诏,十分生气地掷给了胡亥。
胡亥看后大惊,面无半点血色,一下瘫倒在地上,半天不得起来。稍稍思索一阵,便俯身跪下,跪行到赵高面前,悲哀地说:“老师在上,请快想一良策,搭救学生一命,以后纵为你当牛作马也心甘情愿!”
赵高则显得十分轻松,他不屑地说:“区区小事,何必犯愁?不就是在遗诏上改动几个字吗?”
胡亥早已惊得手足无措,没有半点主意,忙问:“改哪几个字?”
赵高手指着遗诏说:“如果能将你的名字与扶苏调换一下,再将‘兵属蒙恬’的属字改为诛字,不就行了吗?实际上,仅仅改得一字,大事便可成了。”
胡亥初时还反应不过来,等他依赵高所言,用毛笔将遗诏抄改了一遍之后,一看竟是:“朕将已矣!立胡亥为太子,赐扶苏以死,以兵诛蒙恬,与丧咸阳而葬。”他就止不住喜形于色了。
赵高又说:“还有一出好戏让你看呢!”一边说,一边伏案挥笔写成一道假遗诏,竟与秦始皇的笔迹不差丝毫。原来,赵高自为秦始皇近侍,日日偷仿秦始皇笔迹,以备日后所用,今日里果然有了用场。他又加盖玉玺,几乎一丝儿也看不出破绽。
胡亥又惊又喜,问道:“真假遗诏各一,如何以假乱真呢?”
“这还不容易?”赵高将真遗诏拿到灯前,付之一炬,瞬间化为灰烬,又说:“这真的一烧,那假的不就变成真的了?”你只管等着当你的皇帝就是了。
赵高出了胡亥营帐,直奔李斯住处。一见李斯,赵高先犹豫了一下,吞吞吐吐地说:“丞相,陛下给扶苏的遗诏,而今尚在我手里,还没有发出。”
李斯吓了一跳,惊讶地问:“这是为什么?”
“唉!”赵高长叹了一声说:“这事难呀!皇上噩耗,迄今为止,多数人尚不知晓,遗诏只有你我两人清楚,太子该谁当,当然也是你我说了算,不知丞相考虑谁最合适呢?”李斯深感意外,他实在搞不清赵高究竟想干什么,便说:“你怎么说这话?遗诏上写得明明白白,是要扶苏当太子呵!我们这些当臣子的,岂能胡乱来呢?”
赵高十分诡秘地一笑说:“古人说,安乐就有危险,危险才能安乐,而今丞相安危不保,徒言信义,有什么意义?”
李斯说:“我原本是上蔡闾巷布衣,蒙始皇帝器重提拔,位至丞相,声名显赫,子孙万代,不悉衣食俸禄。始皇帝临终,又将安危托付于我,而今圣上尸骨未寒,我怎能负心于他呢?你不要再说了,此事万万不可!”
赵高冷笑一声,说:“当年,丞相的车骑多了一点,被始皇帝得知,说了几句话,尚且吓得丞相胆颤心惊。扶苏对你有那么多的成见,又是你出的馊主意把他贬往上郡的,他能饶了你么?你呀,还是趁早放明白一点吧!眼下,也只有我说的这条路了。”
李斯一听,只觉脊梁骨一阵发凉,脑袋马上耷拉了下来,他呆若木鸡,老半天才长叹一声说:“我生不逢时,偏遭世乱,既不能死,又难从命!始皇帝不负我,我却要负始皇帝了。”
赵高说:“什么负不负的,始皇帝的二十几个儿子当中,难道果真挑不出一个比扶苏强的么?”
李斯见事已至此,想着自己纵有回天之力,也难以挽回让扶苏即位之事,更何况他还有赵高所言的诸多心事呢。为了摆脱窘境,他将话题一转,对赵高说:“这沙丘行宫距咸阳京城,少说也有千里之遥,车驾快行需五六日,慢行需七八日,始皇帝死讯,不可能一丝破绽不露。别人倒是无妨,只那胡亥,一旦知道遗诏内容,必然会生出事来,不如先将他诛杀。至于扶苏,即使不让他即位,也该让他出面主办丧事,因为他是长公子。”
赵高佯装大惊地说:“丞相怎的说出这番话来?什么先诛胡亥,让扶苏主丧,遗诏上哪有这些话呢?”
李斯更加吃惊,他霍地站起来道:“莫非还另有一个遗诏不成?”
“有,有,确实有另一个遗诏!”赵高说着取出那个假遗诏来,递给李斯道:“请丞相过目!”
李斯接过假遗诏一看,顿时浑身颤抖,满头冷汗,连声道:
“不,不,这是假的,这是假……”
赵高冷笑着说:“是的,是假的,的确是假的。可是,只要我说是真的,它就是真的了。实话对你说吧,那真遗诏我早已用火烧了么?”
李斯拍案而起,喊道:“这种事,难道是你当臣子的该做的赵高只是轻轻拍了一下巴掌,门外隐藏的力士立刻闯进,手持利刃逼近李斯,单等赵高发话。赵高像是视而不见,他缓缓问李斯道:“方才我已问过丞相了,丞相地位至极,但才能和功绩能比得上蒙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