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高标处世 低调做人
15328000000027

第27章 低调做人是最绝妙的明哲保身术(3)

2.在言辞上低调:话到嘴边留半截

在言辞上低调是做人的另一重要品质,与人谈话切不可让人听出你有傲气、瞧不起人、教训人、挖苦人的感觉。当你非要阐明问题时,也不可把话说尽说绝。在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许多言辞并不是我们非说不可的,因而没有必要唇枪舌剑或信口开河,有些话,说得好未见得能获得好处,弄不好还会有许多是是非非接踵而来。

心不存傲气,口不出狂言

“满招损,谦受益”,这是人人都应引以为戒的道理。然而有许多自以为有点资历的人总是管不住自己,常常口出狂言,自取其辱。只要有众人的地方,这类人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鹤立鸡群之感,他们总是不失时机地张着“大嘴”卖弄自己的所谓本事;他们不因为自己缺乏内敛或丢人现眼而感到羞耻,反而为能博得一些和他们同样缺乏内敛的人的浅薄喝彩而沾沾自喜。更要命的是,他们说话不分轻重,经常忽略了说话的分寸,经常忽略了说话应该给自己留些余地的道理,只要嘴巴一张,便是狂言乱飞,甚至不惜以贬低他人的手段,来抬高自己伶牙俐齿的“嘴功”。而恰恰正是这种所谓的“嘴功”,在关键时刻最易暴露出力不从心的低能,以至误事误人也误己。

2002赛季的NBA刚开打不久,对新加盟火箭队的中国队员姚明十分瞧不起的原NBA球星巴克利在TNT电视台的“NBA内部秀”节目上滔滔不绝,并口出狂言地说,如果姚明能够在本年度的任何一场常规赛上得到19分,他就会去“亲吻”同事——-当年火箭队夺冠的功臣肯尼·史密斯的屁股。这句话经过若干次“误传”后,到姚明的耳朵时就成了“如果姚明得到19分,巴克利就会亲吻姚明的屁股”。姚明听了后就笑着说:“那好,我就拿18分算了。”结果火箭队在客场挑战湖人队时,姚明攻下了20分,在为自己赢得尊重的同时,也把巴克利逼入了“绝境”。而肯尼·史密斯在得知姚明得了20分后欣喜若狂,表示一定要让巴克利履行诺言。巴克利要非常难堪地去应付他的“赌债”。不日,镜头聚焦、强光灯灯光闪耀,在周围发出的一阵狂笑声中,巴克利一脸难堪地蹲下身去,无奈地、痛苦地朝肯尼·史密斯的屁股啃去……上述场面并非虚构,而是全世界从NBA球星到球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吻屁股佳话”。然而人们在评、传“吻屁股”故事之余,感想更多的并不是“吻屁股”本身,而是妄自尊大、口出狂言之祸!

我们应该很清楚《三国演义》中蜀军失街亭事件,那正是好大喜功的马谡口出狂言所致。

马谡系谋士马良之弟。自幼熟读兵书,但却摄入的多、消化的少。在得到诸葛亮的赏识后,却养成了自高自大、动辄口出狂言的脾气。建兴六年,诸葛亮出师北伐,想到了咽喉之地街亭必须派重兵留守,便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言未毕,马谡毫不犹豫地抢言:“某愿往。”可见其心性浮躁,好大喜功。当孔明指出街亭要地易攻难守时,马谡却不屑地说:“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其狂妄自大、骄傲轻敌的思想已暴露无遗。当诸葛亮委婉地指出对手非同小可,难以胜之时,马谡更是口出狂言,不仅把对手贬得一钱不值,还以全家性命为担保立军令状,狂妄得已经失去了理智。结果呢?他还是因为指挥无方,致使蜀军溃败。

无疑,马谡是个人才,并不是纯粹的庸才,他的失败是太自傲太自恃,太瞧不起人,又太教条了,以至不但毁了自己也毁了蜀国。现实生活中,像马谡这样的狂人又有多少呢?恐怕没人去统计,也没有人能统计得出来。比如A君:“有事你言语,在这一带,没有哥们儿办不到的事!”比如B君:“牛什么牛?我只要一个电话,想卸掉他哪只胳膊就卸掉他哪只胳膊!”又比如C君:“别跟我提什么风险,我的字典里永远没有‘失败’二字!”不得不承认,这几位仁兄都不同程度地享受过浮华,可是如今,那些原属于他们的浮华已散尽,个个无不落得个英雄气短、满目苍凉。

口出狂言只能给自己惹下祸端,个人不可能从中获得真正的“利好”,还是低调一些,让自己的嘴巴清静一点为好。

收起脸子,放下架子

不管多么高的职位,都不要摆着脸子打官腔,放下架子谈话,丝毫降低不了你的身份;相反,你会赢得更多的好人缘。有的时候,谈话还要讲究分寸,不必一针见血,有意把话留给别人去想象,以免给别人造成难堪,而迁怒于你。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夕的一次进攻战役期间,美军将领艾森豪威尔在莱茵河畔散步,这时有一个神情沮丧的士兵迎面走来。士兵见到将军,一时紧张得不知所措。艾森豪威尔笑容可掬地问他:“你的感觉怎么样,孩子?”士兵直言相告:“将军,我特别紧张。”“噢!”艾森豪威尔说,“那我们可是一对儿了,我也同样如此。”几句话,便把那个士兵精神放松下来,很自然地同将军聊起天来。

很明显艾森豪威尔达到了与士兵闲聊的目的,又树立了自己良好的形象。

有一次,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率代表团到南斯拉夫参观访问,随行的有前苏联政府部长会议副主席米高扬和前苏联代表团成员以及一大群各国记者。一行人乘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着。突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赫鲁晓夫乘坐的那辆汽车的一个轮胎放了炮,汽车顿时停了下来。主宾的车一瘫痪,前后所有的汽车或堵或停,都横在了路边。

在如此重大的国事活动中出了这样的事,可谓爆炸性新闻。记者们兴奋地抓住这个消息,都准备尽快发出去。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派来的随行人员见此情景急得满头大汗,因为汽车是东道国特意为赫鲁晓夫准备的。他们急忙七手八脚抢修汽车。一行人都站在路边,等着汽车修好。苏联国家元首和各国众多记者静静地干等着坏了的汽车,这使南斯拉夫主人更加难堪。

赫鲁晓夫站在一旁,心里非常清楚,如果就这样等着,再让记者们把这件事报道出去,不但会使主人铁托和南斯拉夫政府极为难堪,而且自己也觉得尴尬。于是,他灵机一动,转过身去,笑嘻嘻地向一旁的米高扬挑战,问米高扬敢不敢在路边和自己比赛摔跤。总书记叫阵,米高扬欣然而从。顿时,两人就在路边众目睽睽之下较起劲来。两人各显绝技,拼力角逐,摔得不可开交。世界闻名的苏联领导在马路上像普通人一样摔跤较劲,这可是闻所未闻的事,人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

记者们一拥而上争相抢拍镜头。南斯拉夫的工作人员乘机从容迅速地修好了汽车。一行人顺利上路,访问也没耽误。

转天,各国新闻记者向外发出了一系列描述两位共产党领导人“重量级运动员”在路边进行体育比赛的消息。而那件令人难堪的汽车放炮事件,早被记者们忽略,没有在报纸上出现。

发生了难堪的事情是难免的,但不能陷于慌乱,更不能胡乱掩盖,那样会欲盖弥彰。这时应沉着冷静,想办法转移人们的注意力和兴奋点,使人们忽略和忘却刚才的难堪才对。这不单单是为主人解围,其实也是一种礼节,作为客人,遇到主人有难堪的事情发生,如果能主动为主人解围,主人一定会对你更加尊敬。像赫鲁晓夫的举动一样,他不单单解了主人的围,也解了自己的围,更重要的是解了主人的服务人员的围。像这样的事情,弄不好服务人员是一定要受到处分的。所以,这无形中也为自己在主人那里讨得了服务人员的尊敬。作为客人,反正事情已经出现了,不费吹灰之力便一举两得,又何乐而不为呢?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前苏联。有一次在苏联机场,飞机正准备起飞,一个引擎却突然失灵。当时送行的前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十分着急、恼火。在外国政界要人面前出现这种事是很丢面子的。因此他指着一旁站立的民航局长问尼克松总统:“我应该怎么处分他?”这等于说是给尼克松出了一道不大不小的难题,如果尼克松答得不妙,苏联人也可能借机让尼克松出点丑。“提升他,”尼克松很轻松地说,“因为在地面上发生故障总比在空中发生故障好。”尼克松的话一出,大家都笑了。巧妙得体地回答既保全了面子,又消除了尴尬。

在总统的座机或者汽车身上发生故障,总统恼火发脾气也是正常的,因为总统的身份已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国家。即便是在这样重大的问题上,总统还是能凭借自身的修养,利用言辞来平和事态,不能不让人们佩服其高超的处世技巧和做人艺术。

宁吃过火饭,不说过头话

饭食的火候大了,有时吃了也无妨,但如果把话说过了头,就会伤了人家的尊严,甚至会因此而惹出祸端。

即便自己在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或者有了一些特殊的优势,也千万不要傲气十足,牛气冲天,自以为高人一等,处处唱高调,时时摆身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只图自己痛快,不顾别人感受,迟早会因失语于人而殃及己身。

在一所大学中就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同住一个宿舍的两名大学生,一个家长是一家公司的经理,他也跟着养成了说一不二、言必压人一头的脾气,另一个性格内向,自尊心很强,家长只是个一般的工人。当这个性格内向、自尊心很强的同学不幸患上了轻度的肺结核时,同学们都积极地关心他、照顾他,而那个高傲的同学却扬言要把他撵出这个宿舍,以免传染。这话严重伤害了患病同学的自尊心。后来,他们又因晚上睡觉熄灯问题发生争吵,那位高傲的同学本来没理,却蛮横地叫喊:“你得给我跪下求饶,否则,你在这寝室住一天,我就欺负你一天!”骂完后,他没事一般地去休息了。那位性格内向的同学,被劝到别的寝室住了一宿。古人说:“刀疮易受,恶语难消。”这位被骂的同学再也忍不下去了,他从别处借了一把锤子,在一天深夜,趁那位出口伤人的同学熟睡之际,用锤子向他头部猛击十多下,将他打死,自己也被法律判处了死刑。两个不满二十岁、入学不到一年的大学生,就这样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是什么害了他们呢?就是盛气凌人的言辞,当然也还有不成熟的性格。这教训不是很惨痛吗?

还有一位大学生毕业分到一家工厂,起初很得领导赏识,但好景不长,不到一个月,车间主任就对他越来越冷淡。他怎么也弄不明白其中的原委。经一位好心师傅点拨,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刚走出学校,讲话爱用术语。什么“程序化”、“控制论”、“结构定向”等。而车间主任是中专毕业生,最烦别人在他面前咬文嚼字,卖弄学识。这位大学生无形中触到了领导的“自卑感”,而致使自己处于不利位置。

平心而论,这位大学生不是要摆架子,卖弄学识,而是一副学生腔,满口的专业术语引起了别人的反感。这也是某些年轻人的通病,不能不引起注意。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说话也应考虑适应环境和对象。

少出头不刺人眼,少说话不讨人嫌

沉默也是一种“伏藏”,从表面上看好像显得愚钝木讷,其实不然,沉默是一种修行,是为自己镀上一个保护层。沉默是福,是无声中的有声,是上帝赐予纷繁尘世上的福音。

孔子观于后稷之庙,有三座金铸的人像,几次闭口不说话,就在它的背上铭刻了几句名言:“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无多事。多言多败,多事多害。”孔子铭刻“无多言,无多事”,就是劝诫人们:为人宁可保持沉默寡言的态度,不显不露,不骄不躁,即便显得笨拙一些,也绝对不可以自作聪明,喜形于色,溢于言表。

有这样一首诗写道:“缄口金人训,兢兢恐惧身。出言刀剑利,积怨鬼神嗔。缄默应多福,吹嘘总是蠢。”善装糊涂,善于掩饰自己,伏藏自己,从而不让他人集中心思与力量来对付你。这便是“沉默是金”的道理。

人不可无缄口之铭!

《法句经》曰:“言多语失。”说话应谨慎,舍弃那些不可说的话,而只说应说的话。

日莲和尚在给其信徒的一封信中写道:“祸从口出而使人身败名裂,福从心出而使人生色增光。”它的意思是:有时说话的人并无恶意,但对听者而言,却可能伤及他的自尊心。所以劝诫人们,说话应谨慎,只说该说的话。

话说得体,则让人高兴;反之,只会让人伤心。就是同一个意思的话,出自两个人之口,听起来也有区别。你自己信口开河,根本意识不到会伤害人,但别人却认为你是有意的。

不爱多说话的人,他内心并不是糊涂得无话可说,而是他明白话说多了鲜有不败事的道理。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有道德学问之人,说话谨慎,工作勤勉,这句话强调了实际行动的重要,为人处世应少说话多做事。

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光说不做或只会说话不能付诸行动,久而久之,只会让人生厌。多说话比起多做事往往给人以华而不实的印象,倒不如少说话,踏踏实实地多做实事则让人感觉勤奋踏实,值得信任。一个人只有做行动上的巨人,少言多思,才能取得成就。

司马迁作为一代伟大的历史学家,他在《史记》中这样评价汉代名将李广:“《论语》上说过位居于上的人行为端正,不发命令,下属也会效法他的行为去做;位居于上的人行为不端正,即使下了命令,也不会有人遵照去做。这说的就是李广将军这类人。我见过李广将军,他诚信忠厚,简直像个乡下人,不善于谈吐。可是当他逝世的时候,天下无论是认识或不认识他的人,都为他的死而哀痛不已。这是他忠诚笃实的品质取得了人们对他的信赖的缘故!”生活中确乎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不管知道多少,都喜欢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爱下结论,爱指点别人,这些语言行为都有过分张扬之憾,于明哲保身不利。聪明人应引以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