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喝茶聊天经济学
15325800000010

第10章 其实你不懂成本(4)

我认识的网友很多,并且遍布国内以及国外。当年,我有一些事情去了北大。那是我第一次去北大,对北大环境不是很熟悉。突然,我想到自己有一个网友是北大的,于是我打电话叫他出来帮忙。要是没有他的帮忙,或许我的事情就不会解决这么顺利。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就是我的成本降低了。

我在网上认识一位在珠海的网友。我和她说,如果我上去广州一趟,就顺便过来珠海和她见面。以货币成本来计算,广州到湛江直达车是165元,广州到珠海65元或者70元,珠海到湛江直达车是135元左右。因此,如果我到时来广州成为事实,那么去珠海见她的成本就变得很低。同时,我还可以见在珠海的其他朋友。

如果我刻意跑去珠海和她见面,成本就变得非常高。但是我如果有事到广州,那么再去见她,成本就降低很多。那晚,我和一个朋友一起见了一位北大老师。这位北大老师和我们说,这次有机会出差广东湛江,所以我们见面成本降低了。

20世纪90年代之前,补鞋非常流行。拖鞋坏了,就拿给人家补鞋。后来,补鞋的人越来越少。他们发现拖鞋或者凉鞋坏了,补鞋不是很合算了,所以干脆买新的。我初中同学的大伯,曾经从事这个补鞋职业,但是90年代中期之后,他不再补鞋了。现在,补鞋的人还有,但是他们都是补皮鞋或者价格比较贵的凉鞋。那种点着火进行补鞋的,已经失业了10多年。赚钱艰难,所以我们要学会省钱,尽量以较小的代价获取较大的效用。

为什么古人喜欢用文言文

文言文的特点就是追求文字上的简洁,词语晦涩难懂。用白话文写作起来,表达出来更容易理解,读者也容易明白。为何就不用浅显易懂的白话文呢?其实,并不是古人偏好文言文,而是成本决定的。要知道,古人写字,用刀把字刻在竹简上。尽管后来有了纸和笔,但是造纸的成本还是非常高,所以他们不得不用最少的字和词表达出来。

古人发明文言文,这是当时局限决定的。20世纪90年代之前,那时电话没有普及,人们有急事的话,就选择打电报。电报是按照字数收费的,所以人们都是想尽一切方法减少字数。从语法角度来看,电报内容都有病句。发电报的人并不是喜欢用病句,而是出于成本的考虑。

约束条件发生变化,人的行为也会发生变化。现在,人们不会选择用文言文来写作了。这和人们表达的成本有关系,所以就不会约束自己的字数。明清之后,造纸成本降低之后,就开始兴起白话文写作了。特别是20世纪以来,人们更是普遍采取白话文写作。21世纪以来,人们普及用电脑,打字速度提高了,更是废话连篇。

尽管文言文有简练的方面,但是要读懂其中意思,非要下功夫不可。可以说,很多人都不喜欢文言文。毕竟,我们要搞懂其中意思,花费时间成本太高了。同时,对语境理解的偏差,可能还会造成很多没有必要的误会。

现在,语文教学之中,对文言文还是相当重视。其实,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既然文言文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那么就不能以保护文化的名义,强制人们去学习文言文。可以说,对于很多人来说,文言文是没有作用的。花时间去研究文言文,还不如让他们学习一些生存技能。

当然,把文章写得精练是必要的,但是精练的前提是让读者看得明白。文言文也有精练的好处,可是也让读者读得很吃力。因此,文言文已经被市场淘汰了。文字在于传递信息,相对文言文来说,白话文传递的成本更低。

文字只是传递、交流的载体而已,但是有的人故意出口文言文,从而显示自己高深。实际上,这样做只能增加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困难,增加交流的成本。因此,并不是古人喜欢用文言文,而是当时成本决定他们只能这样做。

为何农村生活成本比城市更高

表面看来,农村生活成本比城市要低。人们之所以觉得农村生活成本比较低,那是他们只是看到消费支出的比较,却忽略了生活的质量比较。也就是说,一个月2000元在农村里消费获得收益远远低于城市。人们通常说,在农村里生活不方便,这个“不方便”就是高成本的体现。

可以说,农村里很多东西都卖得比城市里贵。就拿猪肉来说,农村价格通常比城市要贵,一般一斤都贵好几元,甚至贵10元都有。价格贵是一方面,同时质量也是比城市里要差。很多东西,农村价格都比城市贵出20%左右。生活在城市里,出去买东西也很方便,但是在农村就很麻烦,要是这些成本都算进去,更是高得惊人。

现在农村也可以上网,但是如果电脑坏了,出去维修的话,那是相当麻烦的事情。农村里没有维修店,要拿到镇上,这一趟是多么不容易。要是以前,镇上都没有维修店,还跑到市区去维修。把这些货币成本和时间成本加起来,我们就知道这个成本是多么高。要是在城市里,这个成本就低很多了。

很多人都习惯在网上买书,价格一般都比实体书店便宜一两折,并且还可以送货上门。要是生活在农村里,就无法享受这项服务。一些农村教师,他们为了买几本书,有时还要跑到城市里。要是他们生活在城市里,这个成本是可以避免的。

我有一个朋友在农村教书,深刻体会到农村生活各种不方便。有一次,她的同事和她开摩托车到20多公里县城里吃消夜。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或许就是几分钟的行程。就算在农村有东西卖,但是时间却有限制的。在农村的菜市,下午就没有东西买了,但是在城市超市里,晚上也可以买到猪肉的。

农村生活成本比小城市要高,小城市比大城市要高。或许,大城市生活成本看起来是惊人的,但是附带各种福利也是很多的。北京房价高得惊人,但是北京交通价格也惊人便宜,同时还有很多资源可以免费使用。北京有国家图书馆,并且免费开放的。图书馆里有很多图书和资料,免费提供开水,还可以躺在沙发里睡觉。在北京生活,还可以免费听很多讲座。同时,北京治安也相当好,这也降低人们出门提心吊胆的成本。

我一个朋友在云南芒市买一台惠普笔记本电脑,价格是14000元,但是他到深圳去转了一圈,发现只要2/3的价格就可以买到。他说,一双耐克鞋,在云南德宏600多元,而在杭州,同样款式的鞋子,430块钱就搞定了。

在农村里生活有各种不便,这就是一种成本。农村市场的产品质量比城市要差得多,优质的产品都是卖到城市里,剩下的劣质产品就往农村里卖。因此,他们要承受着食品对身体伤害的成本。或许,有一些水果卖得比城市便宜,但是这些水果往往都是质量很差。要知道,这些劣质水果,在城市里可能免费都没人要。

或许,人们总是觉得农村生活成本比城市要低,但是这两者真正比较起来,就发现农村生活成本高得惊人的。虽然农村居住成本很低,但是房子附带价值却很低。城市房子可能附带户口、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福利,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