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苏丝黄的世界
15322300000027

第27章 文化的病(5)

新人类

2010-11-18

苏丝黄前阵子去参加一对80后朋友的婚礼,北京文化名人都来了,微博上还是个大事儿,不少人现场直播刷屏。

苏丝印象深刻,这对新人真是多才多艺——环节设计、主持人、礼宾、流程控制,啥都干了。小时候哪里见过这样的婚礼?一开场,大家先在餐馆楼顶吃糖果,新娘穿着设计师的婚纱上来——婚纱整个是白色蕾丝做的,头上还有一片蕾丝,不遮面,眼睛威武地全场扫视:“哎,XXX,你过来,跟我们照相!”这一比衬,在场嘉宾个个显得无比娇羞,低着头被轮流点名上去合影。

拍完照,下楼入席,新郎马上换下西服,穿上平时的便装。这俩新人不忙慌,指挥现场播放音乐、视频(里面各路名人,包括韩寒显摆幸福的镜头)、给爹妈跪茶,起身就拿着话筒身后带着摄像师什么的,从几排长桌子一头走到另一头,逼着嘉宾给致辞。嘉宾要是推辞,他俩就大方地催人家:“说两句嘛!没事。”

轮到苏丝了,她起身来很感慨地、像个老一辈那样说:“我想谈谈现在的孩子早婚的问题……”大家都很高兴。

苏丝小时候参加过的婚礼可不是这样,那时候新娘都脸上刷厚厚的粉,低着头生怕人看见(考虑到她就是当日活动的中心,这种努力实在匪夷所思),旁边的人使劲讲黄色笑话,拼命灌酒,占新娘子和伴娘的便宜,新闻里还报道过有占便宜过分把新娘肋骨挤断的事儿。

“对啊?”苏丝后来问闪闪,“我才想起来,以前结婚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害羞呢?”

“可能以前性禁锢多,所以一提结婚就想到上床,一提上床大家就脸红吧。”闪闪说。

在一个假装无性、或者把性当成羞耻的地界里,婚礼就会很让当事人难堪——就好象俩人马上要干见不得人的事儿了,还非得让大家来取笑他们不可,那全场感觉是相当猥琐。

所以这对新人的婚礼,真是一缕小清新。

因为变化太快,中国不光盛产GDP,还盛产“新人类”。过去几十年本国文化如此狗血,从各个角度反人性,新人类的成长颇让人欣喜,们自己好像也挺欣喜。10月里有个《小康》杂志社发布一个调查结果“中国人婚姻及性幸福”,说80后婚姻幸福感最强,有81.2%的人很幸福。在婚姻里,大多数人把收入、孩子、性生活排在前三位,80后的排序则是:收入、性生活、孩子——他们有66%的人对性生活满意,满意度最高。老一辈老抨击80后的性生活“随便”,谁敢说里面没有嫉妒的成分?

调查里也发现,80后的婚姻稳定性不高。不过这也可以理解,他们生长在一个不稳定的世界里,每天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变化,可能食物中毒,可能高楼起火,累死累活买房买车,出不起维稳费,可以理解。

再说,稳定而不幸福的婚姻,跟幸福而不稳定的婚姻,谁更好呢?

大家可能都见过这样的新人类:他们知道要用避孕套;不觉得人的身体或者性玩具有什么好羞耻的;男人不会拿女人身体当物品;不会有双重标准和处女情结;言辞上可以开任何玩笑,行动上却慎重……其实就是文明社会的健康人。

如果你是个年轻姑娘,判断新人类有一个简单标准:在床上关键时刻开他一个小玩笑,如果他能够自嘲地哈哈大笑,继续前进,就是新人类;如果顿时生气,或者尴尬不举的,就不是。不是新人类的话,反应是很复杂的:嗯?你怎么可以开男人的玩笑?你开我的玩笑是不是看不起我?你看不起我为什么还跟我上床?真是不要脸……等等。内心十分纠结呢,而人家不过是开个玩笑而已。

新人类当然不是理想人类,他们也有自己的问题,因为多年受压抑,反抗力弱,容易伤感,不过跟以前的人类比起来,他们至少私人生活质量较高。

苏丝给闪闪转了个微博,上面是个QQ对话的截屏,一个乳臭未干的小男生瞪着一对小眼睛的面部照片,下面是该男生跟女友的对话,大意是:

女友:我把你的照片给我姐看了,她说不错。

男生表示高兴。

女友:就是阴茎太小。

男生:啊,这也能看出来?

女友:汗,打错了,是眼睛太小。

男生发了个泪眼盈盈的黑煤球表情。

她们哈哈大笑,这不是很可爱吗?

饥不择食

2010-12-9

微博害死人。

苏丝黄打出这几个字,想了两秒钟,又打开另一个窗口看微博去了,看着看着,她在上面打了一句话:“求戒微博药方,崩溃中……”

苏丝一直是个谨慎的人,不抽烟,极少喝酒,不喝咖啡,能喝水就不喝茶,不玩网游——不是因为自制力强,正好相反,是因为知道自己自制力极弱,所以要避开诱惑。

所以,一不小心沾上微博之后,从偶尔的潜水员变成了刷屏狂,大约是在两周之内。现在只要坐在电脑前面,如果每隔半小时不查一下微博,就有类似心脏早搏的症状,心里忽悠忽悠的。

要是有人能算出微博对GDP的贡献就好了——目前是看不出来,除了增加颈椎病和聊天资本之外——或许能减轻心里的罪恶感。

正写着,看到一条微博:@猪蹄蹄beta :如果你曾经有过,或现在正有一个sex partner(注:性伴侣),真是应该感谢TA,防止了你在性欲驱使下谈一段饥不择食的恋爱。

饥不择食的恋爱……大概是说为了正常和安全的性需求(加上心灵孤寂),找了个对象,但是其实并不相爱,只是因为道德压力或者两人的面子而假装恋爱。

这难道不是好多人的现实状况吗?苏丝记得小米以前的故事。小米爱帅哥,也爱文学,但这二者能结合者十分稀缺,为此费了好多周折。

周折来周折去,好不容易遇到个能谈文学的,长得又不怎么样,如果只能二选一,那还是选吧,不然不是太挑剔了?两人刚熟络一点儿,对方就开始一个个诅咒他的前女友,犹如秋风扫落叶,把她仅存的一点幻想吓得跑光光,后来再也不敢跟他出门约会。那些女友各有千秋,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跟他谈了恋爱,以小米即便被无性生活损害的判断力,也很清楚如果再约会下去是个什么下场。

另一次遇到了一个帅哥,不谈文学只谈风月,虽说精神交往更为持久,但一开始,还是跟长得好看的人适应起来更容易。不幸的是该帅哥虽然不懂文学,编故事却蛮在行,自称是富家子,家里坐的都是防弹轿车什么的。可到他那里一看,竟然跟几个人合住一间寒酸屋子——这个小米也忍了,她本来也没指望随便遇到个富二代来的。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快就落了下来:该帅哥约会几次,就主动上门,并且俨然要长待的架势了,在小米屋里吃喝随意,四处巡视,在沙发上一躺就半天。小米只好把他轰出去,他出门时还颇为生气,言语中意思是这女子怎么这么小气……

这算是饥不择食吗?还是算自助餐第一盘——每样先尝一块,确定哪个好吃,再集中下手呢?

崩溃中……

其实,苏丝已经不确定性是不是依然必要了。根据北京军区总医院两年前制定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一个人使用网络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和工作或者不利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平均每天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者超过6小时,且此症状已经达到或超过3个月,即可诊断为网络成瘾——就是说,像苏丝这样泡微博的人,已经是重度网瘾症状,最好请朋友强行押送郊区,每天走正步吃糙饭,下午脑子里过一遍5毫安的电,电好了送回家,电死了就地掩埋。

焯辉在skype窗口里跟苏丝说:“我订了票,下周末过来。”

苏丝发回个笑脸。

焯辉等了一下,又说:“这回选海南航空,空中客车太危险了!”

苏丝答:“是吗?”

焯辉发过来一条新闻链接,关于前不久一艘空客因为发动机问题被迫返航的事儿。

苏丝看了个开头,又看微博去了,忙乎半天也没回复他。

焯辉等了几分钟,问:“你忙工作?”

苏丝想起微博上看的那个笑话:有个人把MSN设成自动回复状态,只回复一句“后来呢?”,结果对方跟一个无主电脑聊了俩小时。

还有一个笑话是关于电脑聊天和朝鲜半岛的,大家可以自己去搜来看,都在微博上。这两个故事证明,微博除了损伤人脑,还可能引起战争。

苏丝忽然把头抬起来,哎,微博还损害性欲呢。她已经完全不觉得两地关系是什么问题料。她再也不需要像在大学里一样每天早上晨跑以消耗体力,或者为焯辉坐什么飞机担忧了。她已经变成一个机器人,没有饥饿感,就没有了饥不择食。美好的“黑客帝国”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