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鬼谷子·三十六计:一本书读懂兵书三绝
15227000000025

第25章 鬼谷子(8)

【译文】

古代善于治理天下的人,必然要衡量天下的权势,揣摩各个诸侯的实际情况。如果衡量权势不准确,就不可能了解诸侯之间力量强弱虚实的差别;如果揣测情形不精确,就不可能了解隐藏的情况和事物暗中变化的征兆。什么是“量权”呢?“量权”的意思是权衡得失。如果以两国交战为例,那就是测度对方土地面积大小,计算兵员数量的多少;衡量国库里财货的数量,估量有多少人口,是富有还是贫乏,富有和贫乏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分辨地形险易,对我方有利还是有害;判断各方的谋略,看是对方占优势还是我方更擅长;考察君主大臣的关系是亲近还是疏远,是不是上下一心;两方相比较,哪一方的君臣更贤德;考核谋士的智慧,哪方多哪方少;观察气候和天气状况,对我方是吉是凶;考察诸侯之间的外交关系,哪些可以利用,哪些不可以利用;老百姓的人心向背如何变化,对我方是安全还是危险;他们喜好什么,憎恶什么;百姓是拥护我们,还是反对我们。能够了解这些,就是所谓的“量权”。

【解读】

诸葛亮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谁也不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的徐庶跟他交情很好。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便急切地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说:“汉王朝的统治崩溃,奸臣窃取政权,皇上遭难出逃。我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您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诸葛亮答道:“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的原因,不但是时机好,而且也是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以他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的北面控制汉、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这是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思吗?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汉高祖就是凭着这个地方而成就帝王大业的。益州牧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

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想得到贤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如果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进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攻打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霸业便可以成功,那么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这就是着名的“隆中对”。诸葛亮的这番分析,就是建立在“量权”、“揣情”基础之上的。

【原文】

揣情[1]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2]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也,不能隐其情,情欲[3]必出其变。感动[4]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5]其人,勿与语,而更问所亲,知其所安[6]。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此所谓测深揣情。

【注释】

[1]揣情:揣,揣度。揣情,揣度情理。

[2]极:尽。

[3]情欲:欲望,欲念。

[4]感动:指情感受到触动。

[5]错:通假字,通“措”,放置。

[6]所安:指情感受到触动仍然神色不变的原因。

【译文】

所谓揣度情理,就是必须在对方最高兴的时候,前去见他,并设法刺激他的欲望;只要对方欲望表现出来,实情就难以隐藏。或者一定要在对方最恐惧的时候,前去见他,并设法加重他的恐惧;只要他的恐惧表现出来,实情就难以隐瞒。人的欲望往往在特别高兴或特别悲伤的时候发生变化。对于那些感情受到触动仍看不出有异常变化的人,就要暂时离开不再与他交谈,而后转向与他亲近的人,去了解他神色不发生变化的原因。感情从内部发生变化,必然要通过形态显现于外表。所以,一定要通过显露出来的表面现象,去了解其隐藏在内部的真情。这就是揣测情理的方法。

【解读】

齐桓公有一次大会诸侯,卫国的国君迟到了很久才来。齐桓公退朝后就跟管仲商量如何讨伐卫国。讨论完计划后,齐桓公就从朝堂回到内宫。卫国的公主卫姬嫁给了齐桓公,这时卫姬刚刚看到齐桓公从朝堂上退下来,马上就下跪,向齐桓公拜了两拜,为卫国国君请罪。齐桓公说:“我和卫国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事啊,你又何必这样做呢?”卫姬说:“我看到你刚刚进来的时候,脚抬得很高,呼吸急促,好像有怒气,带着征伐卫国的气概。而且你看到我的时候,很有些不安,

这明明就是要对付卫国啊。”第二天一早,齐桓公又上朝,他看到管仲时,只是稍微致意就回去了。管仲对齐桓公说:“主公,您是否已经不再想征伐卫国了?是不是把昨天讨论的计划放弃了?”齐桓公说:“你是从哪些方面看出我已经不再想征讨卫国了呢?”管仲说:“今天你见到我,比往常更加拘谨,说话也比较迟缓,而且看到我时有些忸怩惭愧,脸色发红,从这几方面观察,我觉得您已经放弃讨伐卫国了。”管仲、卫姬可谓善于揣情的高手了。

【原文】

故计国事者[1],则当审权量;说[2]人主,则当审揣情。谋虑情欲,必出于此。乃可贵,乃可贱,乃可重,乃可轻,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败;其数[3]一也。故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可索之。此谋之大本也,而说之法也。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先事而生,此最难为。故曰:揣情最难守司[4],言必时[5]有谋虑。故观蜎飞蠕动[6],无不有利害,可以生事[7]。变生事者,几[8]之势也。此揣情饰言[9]成文章[10],而后论之也。

【注释】

[1]计国事者:谋划国家大事的人。

[2]说:游说,说服。

[3]数:法术,这里指办法、策略。

[4]守司:掌握、把握。

[5]时:通“伺”,等候。

[6]蜎飞蠕动:泛指昆虫的飞动。蜎是没有骨头的昆虫,爬行时都必须屈伸身体。

[7]生事:引起事情、事态的变化。

[8]几:事物变化之前的微小征兆。

[9]饰言:指修饰言辞。

[10]文章:指言辞有文采,华美。

【译文】

所以,谋划国家大事,就应当审慎地衡量权势;游说君主,则应当仔细揣测实情。要想探知对方的战略计谋、情感欲望,必须以这种方法为主。揣情之术,可以使人成为权贵,也可以使人变得卑贱;可以使人受到尊敬,也可以使人被轻视;可以使人获利,也可以使人遭到损害;可以成全他人,也可以败坏他人,其使用的办法都是相同的。因此,即使有古代先王的治国之道,有圣人的高超智谋,如果不揣度别人的实情,也就无法探测出所有隐匿的情况。这是谋略的基础,游说的通用法则。经常对别人施行揣情之术,别人没有能够比得上我的成就。这是因为我在揣情之前,已经开始对别人有所预测,这才是最难的。所以说:揣测实情,最难把握,游说进言必须深谋远虑。因此我们观察昆虫,即使它们小小的一次蠕动,无不藏有利害,可以引发事物的变化。任何事情在刚刚变化之时,都呈现一种微小的态势。揣情的时候,需要先修饰言辞,或使之富有文采,出口成章,这样才能施展游说之道。

【解读】

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刘邦的原配夫人吕后独掌大权,而且把吕家的人安排到重要岗位上,掌握实权,不断削弱刘氏势力。吕后还打算把族人封到各地为王,但是又怕朝中大臣反对,就召开会议讨论此事。右丞相王陵对刘氏王朝很是忠诚,就直言不讳:“高祖在时,曾经和大臣盟誓,除刘氏外,其他外族谁要是称王,天下一起讨伐他。所以我反对分封吕氏为王。”吕后很不高兴,又问左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两人说:“高祖君临天下时,分封刘氏为王;现在您掌权,就按您的意思办。”吕后听了转怒为喜。退朝后,王陵找到陈平和周勃,大声责备他们:“你们满口赞成吕后,将来有什么脸面去见高祖皇帝?”二人答道:“要比现在直言进谏,我们不如你;可是要比以后安定汉室,延续刘家血脉,我们就比你强多了。”吕后为了实行自己的计划,就把右丞相王陵调职,让他去当了一个没有实权的官;把陈平提拔为右丞相。不久有人就在吕后面前批评陈平:“这家伙贵为宰相,整天饮酒作乐,不理政事。”陈平听到后,索性天天喝酒,再也不问政事了。吕后知道陈平这副样子之后,真的以为他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反而更加放心。此后,吕后大封吕家的人为王,陈平也不闻不问。可是,等到吕后一死,陈平和周勃就把吕后一族消灭,恢复了刘氏天下。“说人主,则当审揣情”,王陵显然不懂得这个道理;而陈平则明白“言必时有谋虑”,所以他能够等待机会,最终取得成功。

摩篇第八

“摩”是“揣”的手段,所以放在“揣篇”之后。揣与摩的区别在于,揣是获得对方的实情,摩则是做一些对方期盼的事情去顺合想要说服的人。本篇从内容上分为什么是摩和如何摩两个部分。

【原文】

摩[1]者,揣之术也。内符[2]者,揣之主[3]也。用之有道[4],其道必隐[5]。微摩之,以其所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6]。其所应也,必有为[7]之。故微[8]而去之,是谓塞窌[9]、匿端[10]、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成其事而无患。摩之在此,符应在彼,从而用之,事无不可。

【注释】

[1]摩:琢磨,用对方喜欢的事情、物品来诱动对方。

[2]内符:内心情感活动表现于外,内外相应。

[3]主:关键、根本。

[4]道:法则。

[5]隐:隐秘。

[6]应:呼应。

[7]有为:有所作为,指对方有所表现,我方掌握以后加以利用。

[8]微:隐匿、深藏。

[9]窌:通“窖”,指穴藏,泛指隐藏。

[10]匿端:匿,隐藏。端,头绪、前兆。匿端,隐藏头绪。

【译文】

所谓“摩”,是揣情之术的一种手段。内心情感会通过外在表现出来,这是揣摩实情的关键。摩,是有其规律的,而这些规律都是在隐秘中进行的。根据对方的意愿暗中进行揣摩,探测对方的真实想法,内在情感就会表达出来,外在的表现肯定与内心的想法相互呼应。内外相应,我们就能掌握实情,然后根据掌握的情况加以利用。所以达到揣摩的目的之后,就要悄悄地离开,也就是隐藏起来、消除痕迹、隐藏外貌、掩饰实情,使别人无法知道,这样就能办成了事却不留祸患。揣摩对方的内在实情,观察对方的外在表现,顺应事物规律加以利用,这样事情就没有办不成的。

【解读】

蔡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说客,他刚到秦国时,便口出狂言:“我能言善辩,机智过人,见秦王一面,就定能取相国之位,取代现在的相国范雎。”范雎听说后,非常气愤,立即叫人找来蔡泽,问道:“你敢讲讲你大言不惭的道理吗?”蔡泽说:“先生也是聪明之人,难道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吗?谋取功名富贵是人之常情,可是,绝大多数人因为不善于及时隐退,导致以悲剧收场。先生与吴起、商鞅二人相比如何呢?”范雎无奈地说道:“我无法和他们相比。”蔡泽说:“是啊,他们的才能高过您,尚且一个被乱箭射死、一个被车裂,而您的地位、名声和财势却远远超过他们,我还是很为您担忧啊。”其实,这也是范雎的心事所在。蔡泽故意点出,也是想仔细观察范雎的反应。范雎连忙求教,说:“先生认为我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开此祸呢?”蔡泽回答说:“常言道,乐极生悲。先生如今已是功成名就,最该学陶朱公范蠡,功成身退,保全声名。否则,后果或许会和吴起、商鞅一样啊。先生何不趁名声如日中天之时归隐山中,安享晚年呢?这样一来,先生既得到了贤相之名,又保住了自己的功名。”范雎感到除此之外别无选择,无奈之下,只好听他的。随即,范雎在秦王面前力荐蔡泽,使蔡泽受到重用。不久,范雎借故请退,蔡泽取代了范雎的位置。蔡泽之所以能够成功取代范雎,就是因为他深谙“摩”术,懂得用巧言试探对方,而且能够根据对方的反应了解实情,进而驾驭对方,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原文】

古之善摩者,如操钓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故曰主事[1]日成而人不知,主兵[2]日胜而人不畏也。圣人谋之于阴[3],故曰“神”;成之于阳[4],故曰“明”。所谓主事日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积善也,民道[5]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6],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

【注释】

[1]主事:主持的事情。

[2]主兵:指挥军队。

[3]阴:隐藏。

[4]阳:指公开。

[5]道:通假字,通“导”,遵循、顺从。

[6]不争不费:不使用武力,不消耗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