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生活:让你受益一生的88个心理学定律
15214100000038

第38章 做有准备的成功者(2)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知道,再宏伟的目标,也是由身边那些一个个触手可及的小目标组成的。因此,我们说梦想是愉快的,但没有结合实际行动的梦想,则只能是空想家的空想而已。

不值得定律:永远不做不值得做的事

不值得定律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从主观上认定某件事情是不值得做的事,那么他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根本不可能全力以赴。即便他迫于某种压力做好了这件事情,但依然不会享受到任何的成就感。不值得定律最为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是,不值得做的事情,不值得做好。

很显然,不值得我们做的事情是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的,既然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我们又怎么可能满怀热情地去做呢?这就好比一个喜欢交际的人迫不得已做了档案员,而一个很害羞的人则不得不每天都与人打交道。

总之,只要符合我们的价值观,而且适合我们的个性与气质,并能给我们一定期望的事情,就能激发我们的斗志,也只有这样的事情,我们才有信心去做好。否则,我们就应该果断地停止正在从事的事情,然后改变自己努力的方向。

著名的指挥家伦纳德·伯恩斯坦年轻时师从于美国最有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柯普兰。那时伯恩斯坦的梦想只是成为老师那样的作曲家,他只是附带着学习指挥技巧。

伯恩斯坦的创作天赋非凡,曾写出一系列不同凡响的作品。不久后,他成为美洲继柯普兰之后的又一位作曲大师。可就在伯恩斯坦在作曲方面一发而不可收的时候,当时纽约著名的爱乐乐团的指挥慧眼识珠,发现了伯恩斯坦的指挥才能,他力荐伯恩斯坦担任纽约爱乐乐团的常任指挥,伯恩斯坦因此一举成名。

但是,只有伯恩斯坦自己清楚,他最热衷的事情仍旧是作曲。可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指挥占据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随着指挥上逐渐取得“丰功伟绩”,他谱曲的灵感和活力在不断地枯竭,除了偶尔的灵光闪现外,伯恩斯坦在谱曲方面再也没有了太大的作为。每当他痛下决心要放弃作曲的时候,却又总是有着太多的牵绊。

“我喜欢创作,可我却在做指挥。”这个矛盾一直折磨着伯恩斯坦,无数的鲜花和掌声背后,只有他自己才能感受到内心的隐痛和遗憾。这种遗憾最终被伯恩斯坦带到了坟墓里,因此,后人评论他是个出色的音乐家,但不是成功的。

应该说伯恩斯坦是有指挥才能的,只不过指挥不是他最热衷的事情罢了。因此,他把遗憾带到了另一个世界。我们试着想象一下,倘若伯恩斯坦没有离开自己喜爱的谱曲舞台,最终的结局会是什么样?又或许,倘若他彻底地放弃自己的作曲梦,竭尽所能做一个指挥家,这样的结局又会是什么样呢?答案无人知晓,因为伯恩斯坦让答案混在了遗憾里,然后连同他伟大的梦想消失在了另一个无尽头的世界里。

伯恩斯坦的经历告诉我们,选择自己所爱的,也要爱自己所选择的。倘若自己正在从事一份自认为很不值得的事情,最理性的选择就是放弃,然后重新选择一份符合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的事情。否则,只能是对生命的浪费。

画家莫奈有一幅著名的作品,画中是一个修道院,修道院里几位天使正在忙碌着,有的正在架水壶烧水,有的正提起水桶,还有一位穿厨衣的天使正伸手去拿盘子……天使们所干的这些事情,在别人看来无比的单调,但是天使的脸上却挂着灿烂的笑容,她们正全神贯注地做着手中的事情。

这些在别人看来非常枯燥无味的事情,天使却乐在其中,因为这些索然寡味的事情,在她们的眼里却是非常值得做的事情,因此她们会竭尽所能地把它们做好。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的事实:即使自己正在从事自己所不喜欢的事情,也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因为目前的自己无力去改变。比如刚刚走出大学校门时,由于自己各方面的经验欠缺,必须委曲求全地从事自己并不满意、甚至与自己的理想相背离的工作。这时应该调节自己的心态,把目前的工作看作是值得做的事情去做。其实,任何一份工作都有它自身的价值所在,只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当作值得自己做的事情,就会无往而不利。

班尼斯说:“最聪明的人是那些对无足轻重的事情无动于衷的人,但他们对较重要的事物却总是很敏感。那些太专注于小事的人通常会变得对大事无能。”很显然,有的人总是平白无故消耗自己的精力,他们不懂得什么事是值得自己做的,什么事是不值得自己做的,不懂得选择的重要性。

张毅是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在一家大型软件公司工作。张毅基本功很扎实,工作起来很认真,但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到公司不久,他就为公司开发了一套大型财务管理软件。软件投入市场后,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张毅也因此官升一职,被提升为开发部经理。

可是,张毅并没有兴奋不已,反而闷闷不乐。因为张毅明白,自己擅长的是技术,而非管理。

但是,碍于领导的好意,他又不好拒绝,于是他硬着头皮做起了管理。

果不其然,3个月下来,开发部在张毅的管理下几乎乱作一团麻,无论张毅怎么努力,结果总是令人失望,领导开始施加压力。

张毅越来越讨厌这份工作,他感受不到任何的乐趣,更没有任何的成就感可言。最终,张毅由于承受不了开发部经理的压力跳槽了。

显然,张毅和他的领导都不懂得成功心理学上的不值得定律。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领导。“开发部经理”的职位显然不符合张毅的价值观,也就无法彰显他个人的气质和魅力,他最终注定在一无所成中结束这段“苦差事”。

一个觉醒的人在离开待遇不菲的公司时曾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是时候了,是该离开的时候了,离开这个不能再带给我振奋和新知的地方。我不后悔,但我真的惋惜。在那对于我来说比金钱不知要珍贵多少倍的时间里,我做了自认为不值得的事情。我不想让自己的人生越来越狭隘,也不想继续花时间和心力在不值得的事情上。离开不是因为软弱,不是因为没人认同,只是我要追求自己人生的价值,追求值得自己去做的一切。”

多么发人深省的一段话,它警惕世人时刻都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才是值得自己做的事情。选择值得自己做的事情,然后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而非在自己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上浪费精力和时间。

跨栏定律:栏杆越高,你跳得就越高

著名的外科医生阿费烈德在解剖尸体时,发现了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那些患病的器官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糟糕,相反,在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中,为了抵御病变,它们的机能总是比正常的器官更强。

这一奇怪现象最早是阿费烈德从肾病患者的遗体中发现的,当他从死者的体内取出那只患病的肾时,意外地发现那只肾比正常的要大出好多。阿费烈德从多年的解剖经验中发现,无论是肾,还是心脏、肺等人体器官,几乎都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为此,阿费烈德从医学的角度对这一奇怪的现象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患病器官之所以比健全的器官更强壮,是因为在与病魔作斗争的过程中,其功能得到不断地加强,而未曾患病的器官,则更加“懒惰”。

此外,阿费烈德在给美术专业的学生治病时,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这些艺术生的视力大都不如人,有的甚至是色盲。在一项将艺术院校教授作为研究对象的调查中,他更是惊奇地发现,一些颇有成就的教授之所以选择了艺术这条道路,大都是因为他们有或多或少的生理缺陷。然而,无数的事实证明,缺陷不但没有成为他们取得成功的障碍,反而成为他们成功的助推器。

以上种种现象,被阿费烈德称之为跨栏定律,也就是说,竖在你面前的栏越高,你就会跳得越高。也可以说,你取得成就的大小,往往取决于你所遇到的困难程度。阿费烈德的跨栏定律并不难理解,而且生活中的好多现象就可以用此来解释,譬如盲人的听觉、触觉、嗅觉总是要比一般人灵敏;失去双臂的人,其平衡感也总是比一般人更强,其双脚也总是更灵巧。

我们总是说,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又总是为你打开一扇窗。一个人的缺陷很多时候是上苍赋予他的另一种天赋。

被世人誉为奥运会史册上的“女飞鹰”的约兰达·巴拉斯出生在罗马尼亚一个非常不幸的家庭,其小时候的生活非常悲惨,母亲患有精神分裂症,无法正常地工作和生活,而父亲则嗜酒好赌,整天不务正业。这样一来,缺乏管教的巴拉斯就成了街上的“疯孩子”,成天跟一帮小流氓打架斗殴,还渐渐地染上了偷盗的恶习。

巴拉斯的命运在她12岁之前没有发生任何的转机,直至12岁那年她认识了跳高运动员威尔逊。

威尔逊对这个不幸的孩子表现出极大的同情,他决定教巴拉斯练习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