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生活:让你受益一生的88个心理学定律
15214100000037

第37章 做有准备的成功者(1)

机遇属于有准备的人,成功亦青睐那些准备好的人。成功是由无数次的失败累积而成,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没有经历过失败的成功。失败是一笔财富,成功需要积累。只有那些遇到失败毫不动摇的人,才能最终取得成功。从现在开始学习成功心理学,让自己做一个有准备的成功者。

吸引力法则:把成功吸过来

吸引力法则,又称吸引定律,是心理学上著名的定律,是由励志书籍《秘密》普及开来的。那么,到底什么是吸引力法则呢?简言之就是:同频共振,同类相吸。也就是说,我们的思想、情感、语言、行动结合在一起后的能量将会吸引与其相同的能量,即积极能量吸引积极能量,而消极的能量吸引消极能量。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看一个人身边的朋友就可以对这个人粗略地有几分了解,倘若一个人的身边尽是一些酒肉之徒,那这个人十有八九也不是什么贤能之士。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有着共同爱好、追求的人很容易走到一起,还很容易产生一种相识恨晚的感慨。这都是人们内心中的吸引力在发挥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排在最末的是杂家,其创始人淳于髡博学多才,能言善辩,被任命为齐国的大夫。据说《晏子春秋》就是他写的。

齐宣王在位期间,很喜欢招贤纳士,于是,他让淳于髡为自己举荐人才。淳于髡一天之内便接连向齐宣王推荐了七位贤能之士。齐宣王为此惊讶不已,很纳闷地问道:“寡人听说人才很难得,若千年之内能找到一位贤人,那贤人多得就像是肩并肩站着一样;若百年出现一个圣人,那圣人就像是脚跟挨着脚跟一样。如今,你却在一天之内就接连推荐了七个贤士,那贤士是不是太多了呢?”

淳于髡笑着回答说:“您不能这么说。想您有所不知,同类的鸟儿总是会聚在一起飞翔,同类的野兽也总是聚在一起行动。人们要是想寻找柴胡、桔梗这类药材,到水泽洼地去找是找不到的;但如果到梁文山的背面去找,就会发现那里的柴胡、桔梗满山遍野。这是因为天下同类的事物,总是相聚在一起的。我淳于髡大概也算是个贤士,因此,让我举荐贤士,就如同在黄河里取水,在燧石中取火一样容易。要想给您推荐贤士,岂止这七个呢?”

淳于髡为齐宣王举荐贤士之所以能够“如同在黄河中取水,在燧石中取火一样容易”,正是因为吸引力法则。无论是从个人情感、思想还是追求来讲,淳于髡身边的人都跟他志同道合。因此,齐宣王认识了一个淳于髡,就可以把更多的“淳于髡”招纳过来。

《三字经》里的:“昔孟母,择邻处”讲的就是孟母三迁的典故。孟子幼年丧父,母亲忠贞守节,并没有改嫁,一人承担起教养孟子的重任。起初,他们的家安置在墓地的旁边,那里经常有举办丧事的人来往,于是,孟子和邻居的小孩则经常学着大人的样子跪拜、哭嚎,还时常一起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母亲见状后,心想:我不能再让我的孩子继续住在这里了。于是,孟子的母亲带着他迁到了集市边上。

谁知,新家的旁边就是杀猪宰羊的店铺。这样一来,孟子又经常和邻居的小孩一起模仿商人屠宰猪羊和做生意。孟子的母亲发现后,认为这也不是适合孩子居住的好地方。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次,他们把家安置在了一所文庙附近。每月夏历初一的时候,官员们就会结伴到文庙行礼跪拜。孟子见了后,开始模仿他们的做法。很快,他成为一个知书达理且知上进的孩子。

母亲见状后,非常欣慰地想:这才是孩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这个故事,被后人广泛流传,成为父母教导孩子的典范事例。后人更是用“孟母三迁”来警醒世人应该与好的人、事、物接近,才有机会学习到好的习惯!

说到底,真正对孟子产生深远影响的是居住在他周围的人们,而不是纯粹的地理位置。倘若文庙里没有书生出没,想必孟子的人生也就不会出现这么大的转折。这就是人的从众心理,别人在做什么,自己的心里往往也就会有这种心理倾向,不自觉地也去做什么。倘若你的身边都是一些年轻有为之士,自己也会自然而然地受到鼓舞,也会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没有人甘愿落后。这时候,一个人的潜能往往就会被激发出来。

因此说,积极的能量可以吸引积极的能量,消极的能量可以吸引消极的能量。努力让自己去认识那些成功人士,让他们把积极的能量传导给自己,加之不断努力,久而久之,你也会成为一名成功的人士。

狼群法则:勇敢竞争,不轻言放弃

狼族在草原上被称做“草原战神”,它们的一声嗥叫往往令其他动物闻之丧胆。但狼也并非无往而不胜。有关狼的研究结果表明,狼群在十次狩猎中只有一次是成功的,换言之,“战神”成功的概率也不过是十分之一。可正是这十分之一的成功,养成了狼群的生存法则,那就是从不轻言放弃。

狼不是不会失败,而是不会放弃。它们为了渺茫的十分之一的希望,往往可以在雪地里静候几个小时。即便失败,它们也不会让失败的阴影占据自己的心田,而是很快振作起来,让自己投入新一轮的战斗当中。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只要具备了狼族“不轻言放弃”的精神,成功便不再遥远。如果你不轻言放弃,那么任何的苦难都只会成为你前进的动力,而非羁绊你前进脚步的绊脚石。

两名探险者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迷失了方向,一整天没有找到水源,他们的嘴唇裂开了一道道的血口,他们仿佛已经听到了死神的脚步声。但是,其中年长一些的探险者仍然信心满怀地对自己的同伴说道:“我去找水,你在这里等我!”

接着,他从行囊中拿出一把手枪递给同伴,并嘱咐他说:“我们还有6颗子弹,每隔一个时辰,你就放一枪,这样,我就可以循着枪声找到你,为了让我不迷失方向,你一定要放枪!”同伴点了点头。

时间在流逝,枪膛里只剩下了最后一颗子弹,找水的同伴仍然没有出现。“他一定被风沙湮没了,或者找到水后,一个人离开了。”年纪小一些的探险者沮丧地想到。饥渴和恐惧伴随着绝望如潮水般吞噬着他,他仿佛看到了死神狰狞的面孔。他终于扣动了扳机,射出了最后一颗子弹,可是,子弹却射进了他的胸膛,他在绝望中自杀了。

然而,就在子弹穿过他胸膛的那一刹那,同伴带着两大壶水匆匆赶了回来。

让这位年轻的探险者丧生沙漠的不是因为没有水,而是因为他放弃了生的希望。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我们讴歌成功,赞美成功的人,正是因为他们承受住了成功前的万般苦难。

黎明前的黑暗让人恐惧和战栗,但只要坚持,黎明的曙光终究会照亮;若放弃,只能让自己永远消逝在无尽的黑暗里。倘若经受不住黎明前的黑暗,就不要抱怨拂晓的曙光未曾照耀自己。对生命的奖赏永远都不会是在起点处,而是在那未知的旅途中。

没有人可以确切地算出自己到底要走多少步才能达到目标,但是,最终成功的人往往不去关心自己到底还需要走多少步,而是关心自己如何走好眼前这一步。有人说,每次进步一点点并不太难,难的是能够长此以往地每天都进步一点点。只要自己的心中有永不放弃的信念,成功的曙光终究会照亮你的里程。

职场,犹如变幻莫测的战场,很少有人春风得意。很多时候往往是自己的工作很努力,也很出色,却是无人问津,更是得不到老板的丝毫青睐和重视。那么,失意的人该何去何从呢?是继续坚持下去,还是放弃努力呢?

汉森在一家保险公司任职员,为了工作,他花65美元买了一辆脚踏车到处推销保险。但不幸的是,无论他怎么努力,他的业绩始终平平。可是汉森懂得不能轻言放弃的道理,于是他没有气馁,无论晚上多么疲倦,他都会一一地给自己白天访问过的客户写封问候信。信中的每一句话,都代表着他的真诚。虽然,这些信犹如一滴水滴入大海般再也没有了回音。

两个月过去了,汉森没有卖出一份保险,上司开始发火,汉森更是万般焦急,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为此,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一直以为,只要自己认真、努力地去工作,就一定有好的回报。可这次,显然我错了。我每天不辞劳苦地到处跑,付出我的真诚和努力,可结果呢?或许,我不适合做保险工作,也许我该考虑换一个工作了。”

妻子知道了汉森的焦虑后,开导他说:“再坚持一下,放弃了就永远没有希望了。”事实上,汉森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想到两个月的辛劳,他更是不愿意让其付诸东流。于是他听从了妻子的建议,继续干了下去。

两个礼拜后,汉森要去见一个客户,对方是一所小学的校长。汉森想通过说服他,让他的学生全部投险。起初,校长对此没有丝毫的兴趣,汉森也因此不止一次被拒之门外。

可是,事情在坚持拜访的第69天出现了转机,校长被他的诚心所打动,终于同意让全校的学生买了他的保险。

接下来推销保险的过程中,仍旧困难重重,但是,汉森再也没有想到过放弃。几年后,汉森成为一名很有名气的保险推销员,他成功了!

汉森显然不是一名天生优秀的推销员,但他却成功了。他的成功正是得益于他的“永不放弃”。

倘若汉森没有听从妻子的劝告,选择了放弃,那么,他的成功又从何谈起?因此,要想成功,就必须拥有坚韧和永不放弃的精神。拥有目标,并为之“永不言弃”地努力下去,才有成功的可能。这就好比一座山,倘若你想欣赏到山上和山背面的瑰丽风景,唯有低下头,弯下腰,坚持不懈地向上攀登;否则,一切都只能成为空想。

灯塔效应:不同的目标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在大海中行船离不开灯塔的指引。灯塔就好比是船只的眼睛,失去了灯塔的指引,船只就会迷失方向。人生如行船,而人生的目标就是为船导航的灯塔。倘若没有指引方向的目标,人就会变得鼠目寸光、故步自封。这正是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的灯塔效应。他认为,每个人都会因为目标不同和获取目标的方式不同而得到不同结果。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最终,在碌碌无为中终其一生。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被笼罩在一片浓雾当中。在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个名叫弗罗伦丝·查德威克的34岁女人开始向加州海岸游去。倘若成功了,她将打破世界纪录,成为第一个成功游过此海峡的女性。

海水很凉,她冻得浑身发麻,雾很大,她几乎看不到护送她的船只。冰冷的海水肆意地吞噬着她的身体,朦胧的海岸让她看不到终点。15个小时过去了,可是她还是看不到海岸,她感到自己很快就要昏死过去,于是她开始呼救,要求护送的船只拉她上船。

船上的人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并鼓励她不要放弃。但除了浓雾,她什么都看不到。由于看不到目标,她感到绝望。几十分钟后,她被人们拉上了船。可是,她很快发现,她被拉上船的地点,距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

事后,她沮丧地对记者说:“真正令我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目标被浓雾笼罩,让我看不到希望。”

目标,是引导人坚定不移地走向成功的灯塔,更是指引人进步的动力。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远大目标不会像黄莺一样歌唱着向我们飞来,却要我们像雄鹰一样勇猛的向它飞去。只有不懈地奋斗,才可以飞到光辉的顶峰。”

一个没有目标的人生,是枯燥乏味的;一个没有目标的人,是不会斗志昂扬的;一个没有目标的企业,其生命力是非常短暂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只有设立了远大的目标,为员工描绘出未来的宏伟蓝图,才能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看到希望,让他们知道今天的汗水是为了明天的成功而流。

1992年4月,沃尔顿为沃尔玛制订出了在2000年使销售额达到1250亿美元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在当时看来遥不可及,但是它却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沃尔玛公司的全体员工不断向前迈进。

这一宏伟的目标,正是沃尔顿留给沃尔玛的一座“灯塔”。有了“灯塔”的指引,员工工作起来不再盲目,个个斗志昂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2001年,沃尔玛终于以2100亿美元的销售额荣登全球500强企业榜首,实现了沃尔顿的梦想。

尽管其创始人沃尔顿无法见证这一伟大的时刻,但他却早已预见到了,因为这正是他早就为沃尔玛制订的目标,沃尔玛有了这座“灯塔”的指引,才得以在商海里稳健、健康地驰骋。

目标可以带给人们进步的动力。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的目标时,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加强,人们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所以,努力是实现目标的阶梯。

碌碌无为的人并不是不曾有过远大的抱负,而是他们的目标过于模糊,不够明确。没有明确目标的人,跟没有目标没什么两样,他们行动起来总是那么盲目,以至于一事无成。美国财务顾问协会的总裁刘易斯·沃克曾经被人问道:“到底是什么因素使人无法成功?”沃克回答:“模糊不清的目标。”他还说道:“如果我问你的投资目标是什么,你说希望有一天可以拥有一栋山上的小屋,这显然就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目标。因为‘有一天’到底是哪一天,你自己都不晓得,因此这个目标实现的概率就会很小,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