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生活:让你受益一生的88个心理学定律
15214100000036

第36章 瞬间抓住客户的心(3)

登门槛效应运用在销售上,也同样发挥着作用,推销员经常使用这种技巧来说服顾客购买他的商品。聪明的推销员从不直接向顾客推销自己的商品,而是提出一个人们更容易、更乐意接受的小要求,从而一步步地达成自己的推销目的。

其实,对于推销员来讲,最难的并不是推销商品,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商品早已了如指掌,对相关的知识也早已滚瓜烂熟,对于他们来说,最难的是如何开始推销自己的商品。作为一名销售人员,如果你能顺利地进入客户的家里,或是顺利地让顾客走进你的店铺,那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接下来生意是否成功就是你的销售技巧问题了。

李丹在一家服装公司做销售有一段时间了,而且业绩一直很不错,连着两年销售量遥遥领先,公司领导非常器重她。同事们都称李丹眼尖,什么样的顾客买衣服,什么样的顾客不买衣服,李丹一眼就能看出来。对此,李丹总是笑而不语。

每当同事们追着李丹“取经”的时候,李丹总是笑着说:“每个人销售的方式不一样,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其实,李丹做销售还真没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她懂得把握顾客的心理,只要顾客对标签的价钱皱起眉头时,她总是说:“您先试下衣服,穿在身上感受一下,然后再做决定。”

李丹一边说着,一边帮客户挑选衣服的颜色、款式。顾客把衣服穿上后,李丹总是不忘真诚地褒扬一番,并周到地为其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再劝其买下时,很多顾客往往是“骑虎难下”,只能买下衣服。

时间一久李丹发现,那些答应试衣服的顾客总是比那些不同意试衣服的顾客更容易买单。于是,李丹每次在劝说顾客买衣服前,她总是先劝说顾客试试看。

李丹的成功,正是因为她掌握了心理学上的登门槛效应。相对于买衣服的要求,顾客总是更容易答应试衣服的要求。

一下子向别人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人们总是很难接受,而如果逐步提出要求,并不断缩小与较大要求的差距,人们则比较容易接受。这是因为人们都希望给别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好印象,而不是希望别人把自己看作前后不一、变化莫测的人。于是“登门槛效应”发挥了作用。因此,懂得“登门槛效应”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有效的。

从众心理:制造商品热销的气氛

从众心理可以形象地称为“随大流”。它讲的是,个人由于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在自己的判断、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符合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人们的从众心理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

美国人詹姆斯·瑟伯有一段十分传神的文字,描述的就是人们的从众心理。这段文字是这样记载的:“突然,一个人向东跑了起来。他之所以这么做,很有可能是猛然想起了与情人的约会,现在发现时间已经来不及了,也很有可能是猛然想起其他重要的事情。总而言之,他在大街上开始向东跑了起来。这时,另一个人也跑了起来,他很可能是位兴致勃勃的报童。接着,第三个人开始跑了起来,他像是一个有急事的胖胖的绅士……十分钟后,这条大街上所有的人开始向东奔跑。嘈杂的声音逐渐清晰了,人们听清楚了‘决堤’这个词。‘决堤了!’这充满恐怖的声音,可能是电车上一位老妇人喊的,或许是一个交通警察说的,也可能是一个男孩子说的。没有人知道声音到底来自哪里,也没有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总而言之,两千多人都突然跟着奔逃起来。‘向东!’

人群喊叫了起来,因为人们潜意识里晓得,东边远离大河,东边更安全。‘向东去!向东去!’”

很显然,这段文字体现出人们的从众心理。看到别人奔跑,自己也就不由自主地奔跑起来,至于原因却无从知晓。从众心理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很多人不愿意打破常规,即使发现别人的观点、行为是错误的,也不愿意公布自己已经发现的正确的观点、见解,这也是从众心理在作怪。

福尔顿是一名著名的物理学家,他测量出了固体氦的热传导度。由于他运用的是全新的测量方法,测量出的结果比按照传统理论计算的数字足足高出500倍,这让他大吃一惊。

惊喜之余,福尔顿感到很为难,因为差距太大了,如果公布出去,难免会被人视为故意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他左思右想后,决定先不声张。

不久后,美国一位年轻的科学家在实验过程中也运用同样的测量方法测出了固体氦的热传导度,其结果跟福尔顿的完全一致。但是,这位年轻的科学家在发现了这一差距后很快就公布了自己的测量结果。

消息一经传出,很快在科学界引起了轰动,这一测量结果备受关注,并最终被得到证实和认可,年轻的科学家一举成名。

福尔顿在自己的日记里追悔莫及地感叹道:“‘习惯的帽子’让我不敢正视新的成就,否则那个年轻人绝不可能抢走原本属于我的荣誉。”

福尔顿所谓“习惯的帽子”,正是一种从众心理。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大部分的人都有从众心理。倘若人们对这一心理现象加以正面的利用,则可以得到意外的效果。其实,很多商业广告就是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把自己的商品炒热,从而达到顾客争相购买的目的。作为销售人员,也同样可以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让自己的商品成为畅销品。

李强新到一家家电公司任销售总监,半年下来,销量极其不乐观,甚至出现严重的亏损。身为销售总监,李强很明白自己的商品质量很不错,但是由于公司规模中等,后期的广告投入的力度不是很大,商品的销量自然而然地也就落了后。

李强很明白公司老板高薪聘请自己的用意,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自己无论如何也要打好第一枪。但是,李强心中非常明白,跟其他的大品牌死磕下去,他们公司的商品显然不占优势。

经过一番市场调研后,李强终于找到了策略,很快调整了整体销售战略。他召集各个商场的负责人到公司开会,让每个商场的负责人联系商场工作人员配合每周末6折优惠大酬宾的活动。

此外,李强亲自带领下属在有自己商品的商场里面举行每周一次的销售会,他把重点放在了“造声势”上,现场配上了音响、彩灯等。

李强的这一做法很吸引人们的眼球,很多人争先恐后地想上前去看个究竟。慢慢地,有人开始下单。令李强喜出望外的是,见到有一两个人开始下单,其他的人也都跟着行动起来。

事实证明,李强的做法很成功,不仅提高了销量,最重要的是他还借助这一行动提高了他们公司的商品的知名度。一段时间过后,他们公司的商品多了很多的回头客,亏损的局面开始扭转。

李强的成功正是得益于他成功地运用了人们的从众心理,从而制造出了产品的抢购热潮。当然,销售人员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效益固然没有错,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故意虚张声势、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此外,还要提醒那些容易从众的人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任何时候不加分析地跟从,或者是毫无判断地随大流,都是一种“盲从”行为。遇事要多一些独立思考的精神,少一些盲目从众行为,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