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新编科学育儿百科
15129000000033

第33章 13~18个月:每天都有新惊喜(1)

这时的宝宝机敏、好动,还有宝宝的语言,每一天都有新的长进。学到的东西令人欣喜,宝宝这时已掌握了很多技巧,学会了很多动作。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接触外界环境相对增多,发育更加迅速。此阶段,父母要采取科学有效的培养方法来逐步激发宝宝的各种能力,使他们的心智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本阶段身体发育特点

1岁以后的宝宝,基本上都可以走了,还可以自信地站起来。宝宝已能用手和膝盖配合着攀登楼梯,再慢慢地倒着爬下来。

身高

这时男宝宝的平均身高约为82.5厘米,女宝宝的平均身高约为80.9厘米。

体重

这时男宝宝的平均体重约为11.5千克,女宝宝的体重平均约为10.8千克。

头围

这时男宝宝的平均头围约为47.7厘米,女宝宝的平均头围约为46.2厘米。

牙齿

1岁半的宝宝一般已长出10~16颗牙。

能够弯腰站起并独自行走大多数的宝宝能够独立行走了,会走以后的宝宝会更喜欢四处探索。手眼配合能力及操作能力也提高了,所有能够拿到的东西都要试图拿到。1岁半的宝宝现在走路早已不成问题,跑得也比较平稳了,动作已协调了许多。不像原来那么容易摔跤了。

认知能力有所发展

1岁半左右的宝宝开始思考和记忆那些不是眼前正在发生的事物。

另外,宝宝的个性化也明显显现,当外界刺激超过了其承受范围时,宝宝通常都会发泄出来。

科学的营养饮食

1岁以后的宝宝可以食用的6大类食物:蔬菜类、五谷根茎类、油脂、鱼肉豆蛋、水果类、奶类,而这个阶段的营养均衡与否也将影响到宝宝未来的生长发育。

荤素搭配,粗细交替

这个阶段的宝宝膳食安排应尽量做到花色品种多样化,荤素搭配,粗细粮交替。安排各种食物,如鱼、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保证维生素C等营养素的摄入。总能量每日需要90~100千卡/千克,蛋白质2~3克/千克,脂肪3.5克/千克,糖12克/千克,三者之比为1∶1.2∶4,优质蛋白质应占总蛋白质的12%~13%。最好每日仍给予1~2杯豆浆或牛奶,每日3次正餐,加1~2顿点心。

注意营养均衡

不少家庭在宝宝膳食安排上存在着早餐简单,热量不足,晚餐丰盛,营养过剩;食物单调,食谱面窄;主食精细,忽视粗粮;零食度日,主食偏少等问题。所以父母在给宝宝准备膳食时,应注意食物的营养均衡。

宝宝食欲下降的对策

父母可能会注意到学步的宝宝食欲明显下降,突然对吃的食物开始挑剔,刚刚吃一点就将头扭向一边,或者到了吃饭的时间拒绝到餐桌旁。这时,父母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在每次吃饭时,准备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让宝宝选择想吃的食物,尽可能变换口味并保持营养。

如果宝宝拒绝吃任何食物,可以等着宝宝想吃东西时,再让他吃。

主食以谷类食物为主

宝宝虽然现在已经可以吃成人食物了,但由于此时消化功能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要尽量喂易消化的食物给宝宝。当宝宝进入幼儿期后,粮谷类应逐渐成为宝宝的主食。谷类食物是碳水化合物和某些B族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同时因食用量大,也是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的重要来源。在选择这类食品时应以大米、面制品为主,同时加入适量的杂粮和薯类。在食物的加工上,应粗细合理,加工过精时,B族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损失较大,加工过粗、存在大量的植酸盐及纤维素,可影响钙、铁、锌等营养素的吸收利用。一般以标准米、面为宜。

乳类虽好莫过量

乳类食物是宝宝优质蛋白、钙、维生素B2、维生素A等营养素的重要来源。因奶类钙含量高、吸收好、可促进宝宝骨骼的健康生长。同时奶类富含量赖氨酸,是粗谷类蛋白的极好补充。但奶类中的铁、维生素C含量很低,脂肪以饱和脂肪为主,所以需要注意适量供给。过量的奶类也会影响到宝宝对谷类和其他食物的摄入,不利于饮食习惯的培养。

食用肉蛋类食品

这类食物不仅为宝宝提供丰富的优质蛋白,同时也是维生素A、维生素D及B族维生素和大多数微量元素的主要来源。豆类蛋白含量高,质量也接近肉类,价格低,是动物蛋白的较好的替代品,但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硒等低于动物类食物。

蔬菜水果防便秘

蔬菜水果是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的主要来源,也是维生素B2、无机盐(钙、钾、钠、镁等)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在这类食物中,一般深绿色叶菜及深红、黄色果蔬、柑橘类等含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较高。蔬菜水果不仅可提供营养素,而且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状,可促进宝宝的食欲,防治便秘。

不宜使用彩色餐具

彩色餐具上绘有的图案所采用的颜料对宝宝的身体是有危害的,如陶瓷器皿内侧绘图所采用的颜料,其主要原料是彩釉,而彩釉中含有大量的铅,酸性食物可以把彩釉中的铅溶解出来,会与食物同时进入宝宝体内。再如涂漆的筷子,它不仅可以使铅溶解在食物当中,而且剥落的漆块可直接进入消化道。宝宝吸收铅的速度比成人快6倍左右,如果宝宝体内含铅量过高,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

使用安全的餐具

宝宝的定位能力和平衡能力较差,使用税利的餐具,如刀、叉等,容易将口唇刺破。如果宝宝跌倒,还容易造成刺伤宝宝等意外,所以不能给宝宝用带尖、带刃的餐具。市场上宝宝餐具的品牌很多,家长在选购中应注意,安全是最值得重视的,而知名品牌经过了国家相关部门的检测,会更具安全性。

精心的日常呵护

在幼儿时期,尤其是1岁多的宝宝正是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的时候。这时,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增加对宝宝适当的呵护,从各个方面给宝宝营造温馨安全的环境,但是不溺爱,使宝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宜穿开裆裤

1岁以后的宝宝已经能自由行动,户外活动也相应地多了起来,但这时的宝宝对卫生常识一无所知,随便什么地方都坐。如果穿的是开裆裤,特别是女宝宝由于阴部敞开、尿道短、阴道上皮薄,地面上的细菌等脏东西会轻易地从肛门、阴道及尿道侵入宝宝体内,易引起尿道炎、阴道炎及外阴炎等。另外,宝宝在坐滑梯、骑摇马或使用公共坐便器时容易感染蛲虫。妈妈爸爸可以通过培养宝宝养成自觉大小便的习惯后,逐渐让宝宝穿满裆裤,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宝宝的身体健康,而且会有助于培养宝宝的独立生活能力。

睡床要软硬适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父母为让自己的宝宝睡得舒服一些,常常会让宝宝睡席梦思床或弹簧床,或者喜欢将宝宝的床铺得软软的,长此以往,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会产生不利。同样,这个年龄的宝宝也不适应睡硬板床,因为硬板床质地坚硬,不利于宝宝全身肌肉的放松和休息,容易产生疲劳,影响宝宝睡眠。所以,父母在为宝宝选择睡床时,要选择软硬适度的床。相对来说,比较适合宝宝的是棕绷床,因为棕绷床柔软并富有一定的弹性,睡眠时既可使宝宝的肌肉得到充分放松,又不会对宝宝的骨骼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是较好的选择。

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此时的宝宝对什么东西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在外面玩耍,他会捡地上的石头、挖泥土、拔地上的草、甚至会乱捡垃圾,弄得小手脏兮兮的。如果宝宝用脏手揉眼睛,会引起眼睛感染;用脏手直接拿东西吃,手上的细菌和寄生虫卵会一起吃到胃内,造成宝宝拉肚子。因此,必须让宝宝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特别是在外面玩回来之后,不管小手有没有弄脏,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先洗手,因为很多细菌是肉眼看不见的。在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洗手的时候,可以让宝宝边搓揉边慢慢数数,等数到30了,再用水冲洗,确保小手洗得干干净净的。另外,指甲缝是细菌容易寄存之处,一定要给宝宝勤剪指甲,保持指甲清洁,不积泥垢。

锻炼宝宝早晚漱口

从1岁多起就应开始训练宝宝早晚漱口。训练时先为宝宝准备好水杯,并预备好漱口所用的温白开水。初学时,父母为宝宝做示范,把一口水含在嘴里做漱口动作,而后吐出,反复几次,宝宝很快就会学会。需要提醒的是,不要让宝宝仰着头漱口,这样很容易造成呛咳,甚至发生意外。在训练过程中,父母要不断地督促宝宝,每日早晚坚持不断,这样天长日久宝宝就会养成习惯。

规律作息的原则

尊重宝宝的节奏,不要让宝宝感受到压力。

随着宝宝的年龄、发展特性及需求而及时调整。

不要做硬性的要求,因为每个家庭的条件和习惯都会有所不同。

随着季节变化调整作息时间。

温馨舒适的睡眠环境

尽量不要开房间里的大灯,只开一盏灯光柔和的小壁灯即可,让宝宝一看到小壁灯亮起来时,就知道该到睡觉的时间了。选择透气性好的被褥、挂上宝宝专用蚊帐等,给宝宝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睡眠环境。

父母要做宝宝的榜样

宝宝习惯何时醒来、何时睡觉、何时玩乐,与父母本身的作息时间相关。宝宝的时间观念与父母的工作形态有关,如果父母必须要晚睡晚起,宝宝多半也会跟着这样做。所以,可能白天习惯睡觉的宝宝,如果要强迫他醒着,就会很不好控制。或者宝宝半夜醒来,熬夜工作的爸爸没有哄宝宝睡觉,还陪他玩耍,宝宝会觉得晚上比白天还好玩,当然晚上就会容易醒,这样的日夜颠倒,不但会让宝宝有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影响宝宝的身体状况。此时父母可以考虑配合宝宝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让宝宝能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最好在每晚9点左右就寝,等到宝宝熟睡之后,爸爸妈妈再起来做自己的事。

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1岁至1岁半的宝宝需要接种一些疫苗来增强免疫力,同时,父母要留意各疫苗的接种时间。另外,尽管父母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照顾宝宝,可还是无法预料到一些意外的发生,因此,父母要时刻警惕细菌对宝宝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