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新编科学育儿百科
15129000000031

第31章 11~12个月:渐渐成为独立的个体(1)

1周岁左右,大部分宝宝都会走路了。宝宝现在更能自由地与人接触、四处“探险”。除此之外,他也更能脱离大人的控制而成为独立的个体。父母必须对宝宝的自由加以限制,至于如何在自由和限制之间达到平衡,则是父母和宝宝必须共同解决的事了。

本月身体发育特点

周岁是宝宝生长发育阶段的一个重要时期,也可以说是宝宝人生的一个坐标。

从这时起,就意味着宝宝长大了,从今以后,爸爸妈妈不用再以月龄来计算宝宝的成长了,在父母的眼里宝宝也不再是“小毛头”了,而是一个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格的个体。

身高

这个月男宝宝的平均身高约为76.1厘米,女宝宝的平均身高约为74.3厘米。

体重

这个月男宝宝的平均体重约为10.2千克,女宝宝的平均体重约为9.5千克。

头围

这个月男宝宝的平均头围约为46.6厘米,女宝宝的平均头围约为45.6厘米。

牙齿

1岁的宝宝一般已长出4~8颗牙。

腰部脊柱前凸

宝宝到了l岁左右时,就可以开始练习直立行走了,在身体重力等作用下,宝宝的脊柱出现了第三个生理性弯曲——腰部脊柱前凸。虽然l岁左右第三个弯曲已经出现,但由于脊柱有弹性,再加上宝宝骨头柔软稚嫩,在卧位时弯曲仍可变直。而且脊柱的3个弯曲一般要到宝宝6~7岁时才能固定下来,所以,爸爸妈妈要在宝宝小的时候开始,就让宝宝保持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使宝宝拥有一个挺拔健康的身姿。

注意某一件事情

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宝宝能够有意识地注意到某一件事情。这种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会使宝宝的学习能力大大提高。注意力是宝宝认识世界的第一道大门,是感知、记忆、学习和思维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当然,宝宝的注意力也需要父母的后天培养。

站、坐自如

此时的宝宝能够独自站起、坐下,而且绕着家具走的行动会更加敏捷。不必扶,自己站稳能独走几步。站着时,能弯下腰去捡东西,会试着爬到一些矮的家具上去。有的宝宝已经可以自己走路了,尽管还不太稳,但对走路的兴趣很浓,这一变化使宝宝的眼界豁然开阔。

对“不”有反应

此时宝宝对说话的注意力日益增加,能够对简单的语言要求作出反应。对“不”有反应,利用简单的姿势例如摇头代替“不”。尝试模仿词汇。这时宝宝能用单词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并开始用语言与人交流。所发出一定的“音”开始有一定的具体意义。宝宝常常用一个单词表达自己的意思,如“饭饭”可能是指“我要吃东西或吃饭”。为了逐渐促进宝宝的语言发育,爸爸妈妈可结合具体事物来训练宝宝的发音。使宝宝在正确的教育下得到不断地提高和进步,12个月的宝宝可以说出“爸爸”“妈妈”“阿姨”“帽帽”“拿”抱”等5~10个简单的词汇。

科学的营养饮食

这个时期的宝宝,消化吸收能力显着增强,而且能够比较安静地坐下进食,用手拿小勺的本事也有长进,俨然成为家庭成员中的一分子了。

所需营养的来源

这个月宝宝的营养需求和上个月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供应热量ll0千卡,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的摄入量和比例也差不多。蛋白质的来源主要是副食中的蛋、肉、鱼虾、豆制品和奶类,脂肪来源于肉、奶、油,碳水化合物则主要来源于粮食,维生素主要来源于蔬菜水果,纤维素来源于蔬菜,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来源于所有的食物,包括水。

营养补充的注意事项

父母在给宝宝补充营养时,需注意以下问题:

豆制品。豆制品虽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主要补充的是粗质蛋白,宝宝对粗质蛋白的吸收利用能力差,会加重肾脏负担,所以,父母在给宝宝补充营养时,最多一天给宝宝补充50克豆制品。

过渡食物。宝宝快1岁了,从以乳类为主食的时期开始逐渐向正常饮食过渡,但是,这并不等于断奶。宝宝即使不吃母乳了,每天也应该喝些牛奶或奶粉。

高蛋白不可替代谷物。为了让宝宝进食更多的蛋肉、蔬菜、水果和奶,就不给宝宝吃粮食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宝宝需要热量维持运动,粮食能够直接提供给宝宝所必需的热量,而用蛋肉奶提供热量,则需要一个转换过程。

按时按点就餐

给宝宝用餐就要按时按点,不能因为大人的原因而省略宝宝正常进食的某一餐。因为宝宝需要充足的营养,少了正餐或点心都会导致血糖降低,进而导致宝宝情绪不稳定。尤其是学步期间的宝宝,由于活动量增大、消耗多,因此就饿得快,这就需要中间加点儿点心来补充热量,但往往宝宝吃了点心后又可能不好好吃正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在给宝宝吃点心时,不要让宝宝吃得太多,具体以宝宝能够正常吃正餐为原则。

让宝宝远离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指加入食品中的一些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以起到改善食品品质,丰富食物的色、香、味,延长食品保存期的作用。尽管每一种食品添加剂的毒性都很低,但如果在膳食中的摄入量过大,仍然有带来副作用的可能。另外,食品添加剂容易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与健康,所以父母应尽量避免给宝宝吃加入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健康的饮食方式应该是给宝宝多吃新鲜的天然食品,减少食品添加剂的摄入,提倡多吃天然食品,少吃加工食品。尤其在给宝宝制作辅食时,父母应多采用天然食品,少使用罐装食品。

禁食不如择食

在生活中,有许多同月生的宝宝,有的胖乎乎、圆滚滚;而有的却较瘦或比较适中。体重问题一方面取决于遗传、疾病等因素,另一方面就是取决于营养。但对一个体重超标的宝宝而言,禁食不如择食好。宝宝体重过重时,妈妈应给宝宝选择含热量少,但营养均衡的食物;而对于体重相对不足的宝宝,增加热量及营养均衡二者并重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注意食物的加工方式

由于宝宝的身体还未发育成熟,对食物的代谢速度比成人慢,因此,人工添加剂及一些不明物质可能会给宝宝造成身体上的伤害。

无论采取什么手段加工和烹饪菜肴,食物的养分在处理过程中都会流失一部分。因此,爸爸妈妈在为宝宝准备适合的菜肴时,应选择最新鲜的原料,多用蒸、煮等最简单的方式,少用或不用煎、炸、烤的方式,这对宝宝来说才是最佳的饮食加工和烹饪方式。爸爸妈妈在做肉或鱼时可以撕成小片,蔬菜可切成片或是丝,面包可烤给宝宝吃。此时,宝宝仍处于继续快速生长阶段,宝宝可以吃接近常规饮食的食品了,如软饭、烂菜、水果、小肉肠、碎肉、面条、馄饨、小饺子、小蛋糕、蔬菜薄饼、燕麦粥等。但蔬菜应多样化,以逐步取代母乳或牛奶,使辅助食品变为主食。

此时,除了给宝宝增加辅食外,仍要保证宝宝每天配方奶量在400~500毫升。为宝宝提供完整及均衡的营养,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育儿小百科

精心的日常呵护

为了让宝宝尽快独立,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宝宝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可以培养其自主性,激发其潜能。

增强抗疾病能力

每天睡觉前,妈妈在为宝宝脱衣服、做各项睡前准备工作时,宝宝的身体都会不可避免地要和空气直接接触。此时温差就会对宝宝的身体功能形成刺激,温差越大,刺激强度就越大,这可以有效地促进宝宝身体的新陈代谢,帮助宝宝改善体温调节的能力,提高宝宝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当宝宝进入梦乡之后,会自然地翻身、蹬腿,这些动作都会加速周围空气流动,他们的皮肤可以直接感受到各种不同的细微变化,对温度的改变可以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不知不觉中便使宝宝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增强。

调整宝宝午睡的时间

多数快到l岁的宝宝,在睡眠时间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如有的宝宝不想太早睡觉,而只想静静地躺一会儿或者坐上一会儿,那么,妈妈爸爸可以选择在晚上大约九点钟的时候再把宝宝放到床上。

有的宝宝可能在中午以前发困,妈妈爸爸就要把午饭提前到11点半或11点,让宝宝在吃过午饭之后能睡一个长觉。一些以前在上午九点钟小睡的宝宝,快到1岁的时候要么会全然拒绝睡觉,要么将上午的睡眠时间不断向后推。如果上午睡得晚,到了下午三四点钟才能再睡一觉。这些变化都是暂时的,妈妈爸爸要适应这种变化,不要根据自己的意愿安排宝宝的睡眠。

裸睡的好处

宝宝探索世界的第一步是感受世界。积极利用感官发育敏感期,对宝宝进行感觉刺激是促进宝宝智力发育的很重要的一环。皮肤是人体和外界的屏障,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感觉器官。通过裸睡,宝宝的皮肤直接和睡袋接触,可以感受到温暖、柔软的棉布。空气流动时,轻柔的风等种种不同的感觉,会时时刺激着宝宝,对宝宝的大脑发育有着积极的作用。宝宝裸睡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促进血液循环,对某些疾病还具有缓解症状的作用,在恰当的条件下,用正确的方法让宝宝裸睡,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与宝宝亲密接触

帮助宝宝脱衣服,用掌心抚摩他的身体,为宝宝涂润肤油,把他抱在自己的怀里,以上这些动作都为母亲和宝宝亲密接触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宝宝会看着妈妈的眼睛,肌肤相亲还会带给宝宝心理上的安全感,这是宝宝愉快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克服宝宝害怕洗澡的现象

宝宝在1岁左右的这个阶段会非常害怕洗澡,这时妈妈要有针对性地给予解决。如果宝宝害怕进浴盆,妈妈也不要强迫宝宝,可以让宝宝先在一个浅盆里试一试;如果宝宝还是害怕,不妨在浴盆里放一些宝宝喜欢的玩具,直至宝宝不再害怕为止。往浴盆里放水时,可以先放2.5厘米高的水,等宝宝适应之后再适当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