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新编科学育儿百科
15129000000029

第29章 10~11个月:运动能力不断增强(1)

11个月的宝宝非常好动,在房间里四处游晃、玩耍;手的动作更加灵活,运动能力在不断地增强,除了喜好模仿外,还特别希望和人交流、玩耍。处于这个阶段的宝宝,仍需要父母的关爱和鼓励,做父母的千万不要忘记和宝宝之间的双向交流哦。

本月身体发育特点

这个月宝宝可能会有突飞猛进的变化,也许这个月他(她)就会第一次叫“妈妈”或“爸爸”了,第一次迈步走路了……这一切随时都可能发生。

身高

这个月男宝宝的平均身高约为75.3厘米,女宝宝的平均身高约为73.1厘米。

体重

这个月男宝宝的平均体重约为9.9千克,女宝宝的平均体重约为9.2千克。

头围

这个月男宝宝的平均头围约为46.3厘米,女宝宝的平均头围约为45.1厘米。

牙齿

这个月宝宝大概能长出5~7颗牙齿,当然也有些宝宝刚刚开始出牙,但乳牙萌出最晚不应该超过周岁。宝宝正常的出牙顺序是,先出下面的两对正中切牙,再出上面的正中切牙,然后是上面的紧贴中切齿的侧切牙,而后是下面的侧切牙。宝宝到1岁时一般能出这8颗乳牙。1岁之后,再出下面的一对第一乳磨牙,紧接着是上面的一对第一乳磨牙,而后出下面侧切牙与第一乳磨牙之间的尖牙,再出上面的尖牙,最后是下面一对第二乳磨牙和上面一对第二乳磨牙,共20颗乳牙,全部出齐在2~2.5岁。如果宝宝出牙过晚或出牙顺序颠倒,可能会是佝偻病的一种表现。严重感染或甲状腺功能低下时也会导致出牙迟缓。

模仿听到的声音

11个月的宝宝,能够在听了一段音乐之后,模仿其中的某些旋律;在听到动物的叫声之后,也可以模仿动物的叫声。

发出单字音

这个月宝宝说话可能会有突飞猛进的变化,能够有意识地发出单字的音,并且可以含含糊糊地讲话了,还能够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会模仿某些声音和动作。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进一步提高,已能按语言命令行事,并会说“不”。对11个月的宝宝进行语言训练要注意的是,首先父母要给他创造说话的条件,如果宝宝仍用表情或手势、动作提出要求,父母就不要理睬他,使他不得不使用语言。如果宝宝发音不准,一定要及时纠正,帮他讲清楚,不要笑话他,否则他会不愿或不敢再说话了。

一只手扶着能走路

此时的宝宝坐着时能自由地向左右转动身体,能独自站立,一只手扶着能走路,推着小车能向前走。能用手捏起扣子、花生米等小的东西,并会试探地往瓶子里装,能从杯子里拿出东西然后再放回去。

双手摆弄玩具很灵活。会模仿成人擦鼻涕、用梳子往自己头上梳等动作,会打开瓶盖,剥开糖纸,不熟练地用杯子喝水。

记忆力增强

宝宝的记忆力大大增强,能记得一分钟前被藏到箱子里的玩具。

宝宝这时的认知能力发展较快,11个月时,宝宝开始乐于模仿大人的面部表情和熟悉的说话声了,还会自言自语地说些别人听不懂的话。

宝宝现在已经会听名称指物了,当被问到宝宝熟悉的东西或画面时,会用小手去指;如果父母给予鼓励,更能激发宝宝的学习兴趣。

科学的饮食营养

11个月的宝宝吸收食物、消化食物的能力增强了,一般的食物几乎都能吃了,这时的宝宝,有时候还可以与爸爸妈妈吃同样的饭菜了。

避免填鸭式喂养

这个月宝宝的营养需求和上个月差不多,所需热量仍然是每千克体重110千卡左右。蛋白质、脂肪、糖、矿物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量和比例没有大的变化。父母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认为宝宝又长了一个月,饭量就应该明显增加,这会使父母总是认为宝宝吃得少,使劲喂宝宝,这是很多父母的通病。要科学喂养宝宝,不要填鸭式喂养。

有不少宝宝在婴儿期不吃蔬菜,如果爸爸妈妈想尽各种办法,宝宝就是不喜欢吃,那么,就可以采用水果代替,千万不要在每顿饭强迫宝宝吃他不喜欢的东西。因为快乐的吃饭比什么都能吃更重要。

摄入脂肪应适量

脂肪虽然是很重要的营养素,但摄入不合理,同样也会给宝宝的身体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危害。爸爸妈妈在为宝宝制定食谱时,应考虑宝宝的需要量,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如果供给脂肪过多,会增加宝宝肠道的负担,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腹泻、厌食;如果供给脂肪过少,宝宝又会体重不增,易患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应给宝宝多摄入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脂肪的来源可分为动物脂肪与植物性脂肪两种。动物性脂肪包括动物肉、蛋、奶等,均含饱和脂肪酸。植物性脂肪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是必需脂肪酸的最好来源,应该多选用植物脂肪。

含铁食物不可少

每100克猪肝中约含铁31.1毫克、含蛋白质20.8毫克。猪肝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叶酸,营养较全面。但猪肝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一次不宜吃得太多。每100克蛋黄中约含铁10.2毫克、蛋白质15.2毫克。蛋黄含有丰富的铁、锌和维生素D,如果没有过敏的话,鸡蛋对宝宝来说是最重要的食物之一。

断奶也要讲科学

是否离乳不能由宝宝决定,要由妈妈把握。大部分妈妈在开始离乳后,看到宝宝哭或吵闹,就会忍不住喂奶。也有些妈妈认为,宝宝不能吃足够量的辅食,如果连母乳都不喂,就会造成营养不足,因此就会选择继续哺乳。事实上,虽然离乳绝非易事,但是,只要此前一直不间断地喂辅食,并合理地调节哺乳量,就不必担心。只要妈妈和宝宝忍耐1周左右,就可以完全离乳了。

合理搭配宝宝的饮食

在喂养宝宝时,父母要注意几种蛋白质食品应互相搭配食用。这是因为各种蛋白质食品中,所含的氨基酸种类不同,多种食物彼此搭配,可以相互补充,从而提高营养价值。主食除各种粥以外,还可吃软米饭、面条、小馒头、面包、薯类等,此外,各种带馅的包子、饺子、馄饨等也是宝宝很喜欢吃的主食,只是馅应剁得更细一些。

为了促进宝宝良好的食欲,饭菜的种类要经常变换,并且要做得软、烂一些,以利于消化。而且每餐的食量要适量。

育儿小百科

让宝宝自己吃水果

爸爸妈妈可以将水果切成小片,让宝宝自己拿着吃,既可锻炼咀嚼能力又能增加乐趣。如果宝宝吃的是西瓜或番茄,再健康的宝宝粪便中也会排出原物,因此,吃这种水果或蔬菜后,大便略带红色,并非消化不良,不必担忧。对于那些不爱吃水果或只吃很少水果、蔬菜的宝宝,每天可喂些果汁,以补充维生素。

给宝宝吃点心的方法

怎样调剂作为生活乐趣的点心和加强营养的点心,这要根据宝宝的营养状况来决定。如果宝宝本来就过胖并已被限制吃粥和米饭、面包等食物,那么,就可用水果来代替点心,只是不要给糖分较高的香蕉。反过来,对只吃一点儿粥、米饭、面包等,体重增加不甚理想的宝宝,可在加餐时间给宝宝吃点心。对只能吃三四口粥和米饭的宝宝,只要他喜欢吃甜味饼干或咸味饼干,都可以给他吃。如果是干净、新出锅的豆馅馒头,宝宝也可以吃一点儿。吃完点心,让宝宝喝些凉白开水,可以起到预防龋齿的作用。果酱面包、奶油面包等如果不新鲜,就有危险。给l0个月前后的宝宝吃太妃糖之类的东西,仍有卡住喉咙的危险。

精心的日常呵护

在这个月,爸爸妈妈除了要关注宝宝的睡眠外,还应对宝宝嗓子的保护方法及宝宝的穿着问题多加注意。

保护宝宝嗓子的方法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有一副好嗓子,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

然而,这除了先天因素外,爸爸妈妈还需要知道如何做好声音的保健。

避免用嗓过度

出现声音嘶哑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宝宝没有学会科学发声,长时间用嗓过度或高声喊叫。宝宝的声带比较柔嫩,组织比较疏松,高声喊叫会导致声带充血、水肿。由于宝宝发育尚不成熟,很容易用嗓过度伤及声带。

穿衣不当对宝宝发音的影响

有些父母让宝宝穿紧身的衣服,认为穿着好看,其实,这会使宝宝的颈部、胸部和腰部受挤压,影响顺畅的呼吸而致发音不佳。

不良坐姿对发音的影响

要求宝宝坐时一定要有坐相,即背部挺直、头居中,这样呼吸和发声才流畅。如果弯腰驼背头向前倾,不但呼吸气流不会流畅,还会使发声受到影响。

站姿对发音的影响

宝宝站着学说话时,头颈部必须挺直,不要把头往下压,否则会使颈部紧张度提高,致使声带拉紧,影响发声。最好的站姿是头向前方直视,颈部直起。

宝宝学走不宜过早

宝宝运动功能的发育是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宝宝的骨骼组织中含胶质多,含钙少,骨质比较软,容易受外力的牵引而变形。其肌肉组织中,尤其是下肢及足部肌群比较娇嫩,肌纤维细软含水分多,故肌力欠缺。如果练习走路的时间过早,全身的重量必为双下肢所承受,由于垂直重力的持续作用,往往使双腿产生弯曲畸形,甚至形成“X”形或“O”形。

日常生活中,可见到一些家长为尽早锻炼宝宝下肢的运动功能,常用两手支撑宝宝两侧腋窝,助力向上,反复使之做“跳跃运动”,这对宝宝下肢畸形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另外,过早学走路也使宝宝双足弓遭受重力压迫,加之维护足弓部位的肌力又较软弱,可使足弓渐渐变得扁而平,易形成“平板足”。

学走过早易近视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以为宝宝走路越早就表示宝宝越健康,于是家长很早就让宝宝学走路。但其实这样的认识和做法恰恰是育儿的一个误区,这会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另外,宝宝学走早容易导致宝宝近视。这是因为宝宝出生后视力发育尚不健全,他们都是些“目光短浅”的近视眼,而爬行可使宝宝看清自己能看清的东西,这便有利于宝宝视力健康正常地发育,相反,过早地学走路,宝宝因看不清眼前较远的物景,便会努力调整眼睛的屈光和焦距来注视景物,这样会对宝宝娇嫩的眼睛产生一种疲劳损害,反复则可损伤视力。

郊外活动的注意事项

去郊外活动时,为预防天气突然变化,要多准备几套备用的衣服。所需食品和水更要准备充分。同时还要准备一些常用的急救用品,以备宝宝摔伤、擦伤时用。为在郊外和宝宝一同活动,可以带一些皮球之类的简单运动器械,还可以带本植物图册,让宝宝把亲眼看到的实物与书本上的植物图片相对照,以加深对植物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