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新编科学育儿百科
15129000000028

第28章 9~10个月:在父母的关爱和鼓励中学习(2)

学步车的弊端

把宝宝束缚在狭小的学步车里,限制了他的自由活动空间,减少了宝宝锻炼的机会。在正常的学步过程中,宝宝是在摔跤和爬起中学会走路的,这有利于提高宝宝身体的协调性,让他在挫折中走向成功,使宝宝产生一种自豪感,这对增强其自信心很有好处,而学步车没有这一功能。

增加了宝宝学步的危险性。一些爸爸妈妈常将宝宝搁置在学步车中,就去忙其他的事情,这容易使宝宝发生意外,如撞伤及接触危险物品等。

不利于宝宝正常的生长发育。宝宝的骨骼中含胶质多、钙少,骨骼柔软,而学步车的滑动速度过快,宝宝不得不两腿蹬地用力向前走,时间长了,容易使腿部骨骼变弯,形成罗圈腿。许多宝宝不具备使用学步车的协调、反应能力,容易对身体造成损害。

使用学步车须知

不能过早使用学步车。在宝宝满10个月之前,最好不要尝试使用学步车。

尽量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学步车。并且,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装配使用方法。

宝宝使用学步车时,爸爸妈妈一定要在旁边看护,避免发生意外。

不同宝宝对学步车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因此,是否选择学步车要因人而异。

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对于10个月的宝宝来说,提高抵抗力和预防疾病依然是爸爸妈妈面临的最重要的工作。此外,还要减少宝宝磨牙的机会,并防止宝宝出现“八字脚”。

不要轻易带宝宝去医院

天气转冷后,爱咳嗽的宝宝开始有痰,喉咙里总是呼噜呼噜的。

但是只要宝宝精神状态很好,不发烧,不影响吃饭,睡觉时虽然出气很粗,但不会憋醒;咳嗽重时可能会把饭吐出来,但吐后精神好,饭量不减少,父母就不要着急带宝宝去医院。因为医院里有患各种疾病的儿童,以免交叉感染。

警惕宝宝“八字脚”

造成“八字脚”的主要原因是宝宝“缺钙”(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此时宝宝骨骼因钙沉积减少、软骨增生过度而变软,加之宝宝已开始站立学走路,变软的下肢骨就像嫩树枝一样无法承受身体的压力,于是逐渐弯曲变形而形成“八字脚”。另外,不适当的养育方式也可能导致“八字脚”的发生,如打“蜡烛包”、过早或过长时间地强迫宝宝站立和行走等。为防止宝宝发生“八字脚”,首先要防止宝宝发生“缺钙现象”。爸爸妈妈要及时增加宝宝饮食中的钙物质,如豆制品等;另外,让宝宝多晒太阳和适当服用维生素D制剂来预防。如宝宝已经患“缺钙症”,则要带宝宝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如果必须带宝宝去医院看病,回来后一定要给宝宝洗手、洗脸,这样可以减少被感染的几率。

育儿小百科

手足口病的预防

夏季气温炎热,是多种疾病易发的时节,如手口足病、暑热症等,都可能在夏季侵袭抵抗力弱的宝宝。手口足病是一种发疹性传染病,引起该病的元凶是肠病毒。病毒感染率可高达80%左右,只是多为隐性传染,大多数可以自愈,但病情严重的时候也可能导致病毒性心肌炎。患病者常表现为发疹,主要症状为口痛拒食,手足皮肤、口咽部出现大量疱疹,局部瘙痒,还会伴随流口水、嘴巴发臭、大便很干燥、烦躁不安并且哭闹不停等症状。手口足病到现在为止没有什么特效的疗法,只能对症处理。比如在急性期,父母就要注意让宝宝多休息,保持适当进食和补充水分。一般5~10天后,宝宝多数会自愈。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重视宝宝的卫生,增强他的体质以利于防病。

冻疮的预防

冬季时,当寒冷与潮湿结伴而来,造成皮肤血管发炎,冻疮便出现了。冬季预防冻疮应注意以下事项。首先,强化营养,注意添加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及脂肪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牛奶、猪肉、蛋黄、动物内脏、胡萝卜等;其次,保护容易生冻疮的部位,如手、脚和脸部,外出前可给宝宝的脸部抹上一层薄薄的儿童护肤霜,并按摩一下脸部,再戴上手套,穿上柔软舒适的棉鞋;最后,有意识地锻炼宝宝的抗寒能力,如多带他去户外活动等。另外,要逐渐缩小室内外的温差,以免骤冷骤热引起宝宝皮肤冻伤。如果皮肤已经冻伤,就应及时向医生寻求帮助。

智能开发与训练

在这个月,宝宝开始学站、学走路、学说话等,宝宝需要开发的能力很多,爸爸妈妈要耐心地培养宝宝的这些能力。

锻炼宝宝站立

给宝宝准备能扶着站的东西,如沙发墩、小木箱、椅子、婴儿床等。宝宝扶着这些物体能够站立着,说明脊椎的三个生理弯曲就都形成了。宝宝刚刚可以扶着物体站立时,可能是摇摇晃晃的,像个不倒翁。当宝宝能扶着东西站稳后,就让宝宝靠在物体上,两手不再扶物,父母要在旁边保护着宝宝,锻炼宝宝独站片刻。

帮助宝宝做蹲起运动

从蹲着到站立,这个月的宝宝需要父母用手拉一下,或自己扶着物体站起来。自己徒手站起来需要有个过程,父母可以用手指轻轻勾着宝宝的手指,边说宝宝站起来,边用力向上拉。如果宝宝站起来了,就鼓励宝宝说:“宝宝站起来了,宝宝长高了,宝宝真棒。”

训练宝宝迈步向前

这个月的宝宝可能会扶着床沿、沙发墩、木箱等横着走几步。有的宝宝会推着能滑动的物体向前迈步,但不敢离开物体向前走。这个时期,父母可以对宝宝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让宝宝靠着物体站在那里,妈妈蹲在宝宝前面,把手伸向宝宝,做出要抱的动作,并对宝宝说:“宝宝走过来,让妈妈抱一抱。”这时,宝宝可能会试着让身体离开倚靠物体,两只小手伸向妈妈,要向前迈步。如果宝宝还不能向前迈出,身体已经向前倾斜了,妈妈就要及时地向前抱住宝宝,并鼓励宝宝说:“宝宝真勇敢。”

训练宝宝会话的能力

妈妈和爸爸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用与宝宝的生活联系最密切的简短的词语训练宝宝的会话能力。训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用普通话教宝宝正规的词语。如果宝宝说“儿语”时,妈妈或爸爸不要重复宝宝的“儿语”,而要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把正规的词语教给宝宝。比如,当宝宝说小狗狗的时候,就要告诉宝宝正规的名称:小狗。

宝宝比较容易接受的是名词和动词。尽管有时听不出宝宝在说什么,但妈妈或爸爸都要善于倾听和回应,你必须与宝宝进行对话,从而鼓励宝宝不断地进行尝试。

要充分运用宝宝身边的东西,配合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教宝宝。

比如宝宝熟识的亲人、食物、玩具等。

理解宝宝的肢体语言

这时的宝宝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丰富的身体语言势必成为宝宝的一个有力表达自己的工具,父母应学会倾听宝宝的身体语言,读懂宝宝的心情,以便及时的满足宝宝的需求。当宝宝找机会赖在妈妈身上、抓妈妈的头发、碰碰妈妈的脖子或在哺乳时用他的手握住妈妈的手指等。这都说明宝宝缺乏安全感,他要靠最亲密的接触来感觉到妈妈的存在。所以,当宝宝把妈妈刚做好的卷发弄得一团糟的时候,千万不要气呼呼地把他扔进小床,而是温柔而坚定地抱抱宝宝。

训练宝宝的自理能力

这个月的宝宝已经基本能够反映自己的意愿了,例如,当他感到饥饿想吃饭时就会指指奶瓶或饭碗,想戴帽子时就指指帽子,这时妈妈或爸爸就应该以身作则,把宝宝的日用品或玩具放在固定的地方,并可以因势利导,逐渐使宝宝养成不乱放东西的习惯。在做游戏时,妈妈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个装玩具的箱子,在玩游戏时,让宝宝一件一件地把玩具从箱子里拿出来,玩完之后再把玩具递给宝宝,让宝宝试着一件一件地放回箱子里。

训练宝宝的模仿能力

模仿是一种天性,也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妈妈和爸爸要善于运用游戏来训练宝宝的模仿技能。做游戏时的模仿无时不在,如妈妈或爸爸先拿着有声响的玩具摇晃给宝宝看,宝宝听到声音之后,如果妈妈或爸爸把玩具交到宝宝手里,宝宝就会模仿着摇出响声。再如妈妈或爸爸教宝宝玩积木时,妈妈或爸爸先把一块积木放在桌子上,再拿一块摞上去,然后递给宝宝一块,让宝宝模仿,用不了几次,宝宝就会模仿着往上摞了。就这样,妈妈或爸爸摞一块,宝宝摞一块,慢慢地宝宝就会自己玩积木了,而且还可以用积木叠成多种不同的形状。此外,还可以让宝宝模仿敲鼓,妈妈或爸爸先拿小木棒敲打小鼓给宝宝看,宝宝在小鼓响声的吸引下,就会模仿着学,等宝宝亲自把小鼓敲响之后,妈妈或爸爸还可以在鼓声中摇晃着身体唱儿歌助兴。

投物游戏

能够训练宝宝手的精细动作和准确性、手眼的协调性。妈妈拿着一个小桶,宝宝手里拿着小玩具,妈妈对宝宝说:“把你手里的玩具放到这个小桶里。”如果宝宝没有听明白,妈妈可以给宝宝做示范,或让爸爸把他手里的物体投到桶里,宝宝就会模仿爸爸的动作,把玩具放到桶里。不断拉远宝宝与桶的距离,训练宝宝投物的准确性。

牵手走步游戏

训练宝宝向前迈步,妈妈双手牵着宝宝两人相对,妈妈向后退,让宝宝向前走,一面走一面数数。这种走法会很慢,而且距离也不远,因为妈妈要不停地回头看路避开障碍物,而且宝宝的上身经常向前躬,全靠妈妈的拉力向前迈步,因为宝宝还未能完全站稳。

障碍游戏

培养宝宝解决困难的能力,在地板上摆放一排靠垫,两侧摆放沙发或椅子等作为“障碍物”。妈妈和宝宝分别坐在靠垫的两端,妈妈向宝宝伸出双臂并叫他的名字。宝宝在向妈妈爬过来的时候可能会在靠垫周围曲折前行。然后重复上面的游戏,不过这一次应该教给宝宝如何翻越障碍物。需要注意的是,障碍物必须质地柔软、不易倒塌,并且不能太高。在宝宝翻越障碍物的时候,妈妈必须一直在场做好保护。

本月宝宝智能发育测试

这个月的宝宝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训练中有了不小的进步。

大动作

能独立站片刻。扶宝宝站立后松开手,如果宝宝能独立站2秒以上,表明宝宝达到10个月智能发育标准。

扶椅或推车走几步。让宝宝扶着椅子、床沿或小推车,鼓励其迈步。如果宝宝能迈3步以上,表明宝宝达到10个月智能发育标准。

精细动作

把一件玩具放进容器中。让宝宝将眼前的玩具放进一个较大的容器里,如果宝宝能将1~2件玩具放进容器内,表明宝宝达到10个月智能发育标准。

认知能力

认识的新物品(用手指)。让宝宝听名称指出相应物品或身体部位,如果宝宝能听声指物,则表明宝宝达到10个月智能发育标准。

言语交流

会叫“妈妈”。观察宝宝叫妈妈时是否特指自己的妈妈,如果宝宝能特指自己的妈妈,表明宝宝达到10个月智能发育标准。

会叫“爸爸”。观察宝宝叫爸爸时是否特指自己的爸爸,如果宝宝能特指自己的爸爸叫“爸爸”,表明宝宝达到10个月智能发育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