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新编科学育儿百科
15129000000017

第17章 4~5个月:感受丰富多彩的世界(2)

做工舒适安全是关键

宝宝内衣讲究做工并不是为了美观,而是为了安全、舒适。做工精细的内衣一般在剪裁设计上更加注重宝宝的体态特点,比如,宝宝的颈部总是转动不停,下颌和脖子易出汗,因此领窝处不能太浅;袖缝设计影响着宝宝手臂的活动,最好采用袖部与肩部水平的立体剪裁;宝宝的肚子比较娇嫩,因此腹部的重叠设计可以保证宝宝不会受凉。另外,因宝宝内衣需经常洗涤,做工精细的衣物才能保证纽扣、带子等不易脱落,从而避免宝宝误食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功效齐全的内衣

宝宝内衣虽小,种类却不少,长的、短的、袍状的、蛙型的,日常穿的、睡觉穿的,各种各样林林总总也有七八种之多,选择时要考虑到每一种的不同功效。

内衣尽量选择白色

宝宝内衣应该选择本白色,这样才有可能把各种有色染料带给宝宝的伤害降到最低,并有利于发现一些异常情况,如不正常颜色的粪便或宝宝自己抓破皮肤留下的血迹等。但是,一些过分白的内衣有可能含有荧光剂,应慎选。另外,粗糙的缝边易刺激到宝宝的皮肤,尤其是腋下、手腕等处,选择时不妨放在自己脸颊旁感觉一下。

选择适合宝宝的玩具

5个月的宝宝这时正在学习使用自己的手指,已经了解了手的一些用途,并能使其自由地活动,还能主动抓东西,所以,爸爸妈妈在这时可给宝宝购买相应的玩具。

发展视觉的玩具。可以选择色彩鲜艳的脸谱、镜子、洗澡玩具、塑料书、图片、小动物、动物造型之类的玩具。

发展听力的玩具。可以选择小摇铃、拨浪鼓、八音盒、风铃等能发出悦耳动听声音的玩具,宝宝有时候就会随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

发展触觉能力的玩具。可以选择不同质地的玩具,如绒毛娃娃、丝织品做的小玩具、床头玩具、积木、海滩玩的球等。

购买玩具的原则

在购买任何玩具时,应注意看一下玩具有没有小部件,以防宝宝因吞咽而窒息。最好选用没有尖锐边缘的玩具,以防划伤宝宝的皮肤。并且还要检查一下玩具是否耐用。有些玩具几天就散架了,宝宝在玩时就容易被破损的玩具刺伤,因此,最好选择结实耐用的玩具给宝宝玩,这样做会相对安全。

注重玩具的安全性

无论何时,安全都是第一位的。宝宝具有独特的探究世界的方式,他们不仅看和听,他们更要摸、要闻、要咬,还要敲打等。这就要求爸爸妈妈在给宝宝选择玩具时要特别注意,玩具不能存在安全隐患,同时要避免过小的零件,避免过于坚硬锐利的部分,另外也要避免过重。要选择“绿色”玩具,这样,即使宝宝咬在嘴里也不会对他的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胁,这就是所谓的可以放在餐盘上的玩具。

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常常会被一些疾病所困扰,比起患了疾病去治疗,更重要的是要积极预防,爸爸妈妈要想办法把宝宝患病的危险降到最低,这比患了病再急急忙忙去医院治疗要好得多。

第3次接种百白破疫苗

这个月,父母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注射第3针三联针,这样就完成了三联针的第1次免疫注射过程,即在宝宝的体内产生了抗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三种传染病的抗体。接种后,如果宝宝体温升至39.5℃以上,有抽搐、惊厥、持续性惊叫等严重反应,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按时接种疫苗

随着宝宝外出次数的增多,与传染病接触的机会也增多了。特别是到了这个时候,宝宝出生时从妈妈体内带来的抗体在逐渐减少和消失,可自身的免疫力还没有产生,身体抵抗病菌的能力较差,容易患上各种传染病。所以为了预防传染病,一定要及时为宝宝接种各种疫苗,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时,坚持正确的喂养,及时按月龄添加辅食,提供均衡的营养素,以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不带宝宝去空气不良的场所,避免与传染病患者接触,家里发现患者要及时隔离。冬春季节气候多变,一定要根据气温变化及时为宝宝增减衣物,夏秋季节则要注意饮食卫生。

接种百白破疫苗的护理

宝宝用药需谨慎

在给宝宝服用任何药物时都应非常小心。药物必须是针对宝宝的正确种类,并且应完全按处方服用。在给宝宝服药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给宝宝服用药水时,要使用量匙、塑料的药匙或口腔注入器。

不要使用餐具,因为这些器具不准确。因此,喂宝宝吃药时,一定要用适当的测量器具。

确定所使用器具上的测量单位和所需的单位是一样的。

给宝宝服用正确的药量。

将每位家庭成员的药物均放在宝宝拿不到的安全地方。

别将药物放在浴室的橱柜内,因为蒸汽和湿气会影响它的效用。

在每种药物上贴上标示,注明服用的剂量与时间。

如果处方给宝宝的药不止一种,还要确定它们一起服用时有没有问题。

别保存旧药,扔掉它们。

要使用干净的点滴器和药匙,使用后洗干净然后风干。喂完药后,用温肥皂水清洗这些器具,然后将它们存放在密封的塑料容器或塑料袋中,别将它们放在洗碗机中洗,因为它们的开口太小,无法适当清洗,肥皂残余可能无法洗净。

宝宝服药前的注意事项

服药前,不宜给宝宝喂母乳、牛奶及饮水,要使宝宝处于半饥饿状态,这样既可防止恶心呕吐,又可因宝宝饥饿,便于药物咽下。而且,服药前应首先看清楚药物标签,了解药物用途及用量。因为宝宝服药是根据体重计算用量的,切勿过量,以免发生药物中毒。另外,还要掌握用药次数及天数。

喂药时的注意事项

父母应按医生嘱咐,先将药片或药水放置勺内,用温开水调匀,也可少放些糖。喂药时将宝宝抱于怀中,托起宝宝头部成半卧位,用左手拇、食二指轻轻按压宝宝双侧颊部,使宝宝张嘴,然后将药物慢慢倒入宝宝嘴里。

但要注意,不要用捏鼻的方法使宝宝张嘴,也不宜将药物直接倒入宝宝咽部,以免造成宝宝将药物吸入气管内发生呛咳,甚至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喂苦药时的方法

如果给宝宝喂不太苦的药,可以将药溶于少量的糖水里,用小勺或奶瓶喂。太苦、太难吃的药,应先喂糖水或奶,然后趁机将已溶于糖水中的药喂入,再继续喂些糖水或奶。如果宝宝一直又哭又闹,不肯吃药,只好采取灌药的方法,一人用手将宝宝的头固定,另一人左手轻轻捏住宝宝的下巴,右手拿一小匙药,沿着宝宝的嘴角灌入,待其完全咽下后,固定的手才能放开。不要从嘴中间沿着舌头往里灌,因为舌尖是味觉最敏感的地方,易拒绝下咽。另外需注意的是,宝宝哭闹时灌药容易呛着鼻子,所以应将宝宝的头部稍稍抬起。

宝宝吃药后的注意事项给宝宝喂药后,应继续喂水20~30毫升,这样可以将宝宝口腔及食道内积存的药物送入胃内。喂药后不宜马上给宝宝喂奶,以免发生反胃引起宝宝呕吐。

牙齿是健康的指标之一

牙齿是健康的指标之一,但出牙早晚与智力无关。而有些如佝偻病、营养不良、呆小症、先天愚型等疾病,都会出现出牙延缓、牙质欠佳的情况。因此,爸爸妈妈要随时观察宝宝的出牙及牙齿情况。不仅宝宝的生长发育需要钙,宝宝牙胚的发育生长也需要大量钙以及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

宝宝出生后如果没有及时补充鱼肝油和钙,又很少晒太阳,就容易得佝偻病,使出牙延迟。宝宝缺少维生素C时,会影响牙釉质的生长;宝宝缺少氟时,牙齿易“蛀蚀”,但氟过多又会使牙釉质上出现棕褐色斑纹而且质脆易裂。人体氟的摄入主要来源于水,因此,爸爸妈妈要了解本地区水中氟的含量。

保护宝宝的乳牙

宝宝乳牙的生长要有充足的热量、蛋白质、钙、磷及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和氟等。钙、磷是牙骨质的主要成分,若钙、磷及维生素D摄入不足,则会影响牙齿的正常形态和结构;若长期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C,则牙齿会长得稀疏、短小,或者横七竖八,里进外出。所以,在宝宝出牙期,要注意营养,不断补充牙齿需要的钙和磷,而且要注意加维生素D,在4~6月要给宝宝服用维生素D和钙片,饮食中注意添加蛋黄、菜泥、果泥、鱼泥、肉泥、骨头汤、烂面条、饼干、馒头片等。

做好口腔卫生的清洁

乳牙阶段是宝宝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龋齿易发时期,从口腔卫生角度,要求宝宝从小就要清洁口腔。口腔细菌从人的婴幼儿时期起,就在口腔内生长繁殖。进行口腔清洁的做法是,用消过毒的干净纱布蘸淡盐水,轻擦宝宝的口腔牙床。

不正确的哺乳姿势影响牙齿发育

人工喂养时,宝宝吃奶的姿势、奶瓶的位置、奶嘴孔大小,都对牙齿发育影响很大。因此妈妈在喂养宝宝时一定要注意采取正确的姿势,使宝宝吮吸时下颌前伸运动近似于吮吸母乳,这样就不会影响到下颌骨的正常发育,避免引起宝宝牙颌畸形。

关注宝宝出牙时的表现

宝宝开始长牙时,由于乳牙即将萌出,距离龈缘很近,会刺激牙龈充血、肿胀发痒,这时宝宝通常喜欢咬自己的手指,吃奶时咬奶头,咬硬东西、咬玩具,连续几天烦躁不安,哭闹增多,流口水。出现这些情况不必紧张,可给宝宝一些硬食物如饼干、苹果来啃咬,刺激牙床促使牙齿萌出。个别宝宝还有可能发低烧、哭闹等,症状因人而异。这些反应主要是由出牙对口腔黏膜的机械刺激所引起,一般不需要专门治疗,待牙齿长出来后,症状就会自然消失。另外应注意让宝宝少吃甜食多喝水。

宝宝常流口水要警惕

智能的开发与训练

5个月大的宝宝,随着感知觉的提高,面对这丰富多彩的世界,小宝宝更需要父母倾注更多的爱和时间,陪宝宝认识周围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