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透视地球
15054300000028

第28章 人文地球(1)

在地质发展史中,新生代是一个最为光辉的时代。由于在生物界出现了灵长类,尤其是在二三百万年内的直立猿人的横空出世而称之为“灵生代”,这是人类时代的地球纪年。新生代第四纪有强大的冰川作用影响着自然环境,尤其是靠采集果实生活的猿人在冰天雪地中为饥饿所迫,不得不剥兽皮裹体,寻觅洞穴栖息,钻木取火煮食、驱兽。经过数度冰期、间冰期的历练,随着冰期终结人类随即进入新石器时代,智力日益进步、思想意识逐步形成、技术日渐成熟,玉器和陶器手工业已很发达,农业工具也已开始,并有了原始的畜牧业和商品交易的市场。新石器时代结束,人类随即进入金属文化时代,随之而来的是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如今的信息化革命,作为世间万物的“主宰”,人类开始以自我意志强烈地改变着自然面貌,推动着世界跨入人文地球的新纪元。

6.1人类的由来——进化论与神创论、外星论之争人来自哪里?又去向何处?这是一个关于人类自身的终极问题。虽然歌曲里唱着“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但是千百年来,人类从未停止探索的追问。到目前为止,人类尚未找到这个问题的明确答案,只留下纷纭繁杂的各种神话传说。在这些神话里头,有很多和进化论不谋而合之处。在原始先民眼中,图腾就是他们的祖先,《山海经》中说几乎每个民族都有一个动物祖先。在澳洲神话中说人是蜥蜴变的,美洲神话则说人是山犬、海狸、猿猴等变的,希腊神话也说某族人是天鹅变的或是牛变的,或是神同某种动物通婚后的后代。这种动物祖先说进一步拉近了人和神的距离,将人的起源归结于生命,这一点跟进化论倒是相通的。对人进行科学定位的工作是由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完成的,他对动植物进行了分类,通过界、纲、目、属、种、亚种给生物定位,人被归入了哺乳纲、灵长目、人属,其下分为不同的人种。古生物学家在对化石进行研究时发现,那些几亿年前的动植物化石的形态与现代生物的形态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便将这些联系到一起形成一条进化路线图,进化论应运而生。

6.1.1基于对神创论反抗的进化论

如今我们熟知的关于人类起源的最早回答,应该就是流传于世界各地的上古传说,这些传说虽然具体内容有所差别,但主旨都将人类的起源指向了超自然的神,因此被称为神创论。上帝造人的传说是最为流行的,《圣经·创世纪》第一章就是上帝七天创造世界的传说,第六天,上帝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男人和女人。古埃及有一种传说,万物是在全能的神——努的呼喊中出现的,他大喊一声:“男人!女人!”过了一会,埃及就住满了人,这时努显示出自己的原形,成为埃及的第一位法老。在印度最古老的一部奥义书《梨俱吠陀》的记载中,人是由阿坦从水中取出的一真元体,然后渐次分化出了人体的各个器官而形成的。

进化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反抗神创论的产物。进化论发端于18世纪,形成于19世纪中期,之后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林奈,全名卡尔·冯·林奈,是瑞典植物学家、冒险家,他首先构想出定义生物属种的原则,并创造出统一的生物命名系统。林奈创造性地提出“双名制命名法”(简称“双名法”),给每种植物起两个名称,一个是属名,一个是种名,连起来就是这种植物的学名。植物名称中总共含有8800多个种,可以说达到了“无所不包”的程度,被称为万有分类法,这一伟大成就使林奈成为18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拉马克,法国生物学伟大的奠基人之一,“生物学”一词是他发明的,最先提出生物进化学说,是进化论的倡导者和先驱,无脊椎动物学的创始人。

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恩格斯指出它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因此达尔文的进化论已举世瞩目。但拉马克早于达尔文诞生之前(1809年)就在《动物学哲学》里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学说,在进化学说史上发生过重大的影响,为达尔文的进化论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则鲜为人知。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英国生物学家,因捍卫查尔斯·达尔文的进化论而有“达尔文的坚定追随者”之称。有趣的是赫胥黎并不完全接受达尔文的许多看法(例如渐进主义),而且相对于捍卫天择理论,他对于提倡唯物主义科学精神更感兴趣。作为科普工作的倡导者,他创造了概念“不可知论”来形容他对宗教信仰的态度。他还因创造了生源论(认为一切细胞皆起源于其他细胞)以及无生源论(认为生命来自于无生命物质)的概念而广为人知。

进化论的集大成者是英国的博物学家达尔文,他首先将自然选择学说应用到人类自身,在《物种起源》和《人类的由来及其性选择》中构筑了一个生物系统,即物种是由低级向高级进化而来的。在原始地球的海洋中,首先出现了原生生物,原生生物分化出了原生植物和原生动物,之后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进化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丰富多彩的动植物。物种不是不变的,那些所谓属于同属的物种,都是另一个已经灭亡的物种的直系后代,而不是被分别创造出来的。人是从低等的脊椎动物逐步演化而来的,其演化序列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人类。人类是从类人猿进化而来的,那些从森林迁徙到平原的类人猿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逐步进化成了现代人,这个过程经过了腊玛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五个阶段。

6.1.2根植于佛教经典的“外星殖民论”

进化论形成后,作为一个科学理论迅速传播开来,在关于人类起源的讨论中占据了主流。但是神创论与进化论之间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而在神创论与进化论的争论正如火如荼的时候,外星论的加入无疑使这场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更加硝烟弥漫。根据佛教经典的记载,人是从阿卫货罗天上下来旅游的,由于贪吃变胖,没有办法再飞回去,只能留在地球上。国外的一些科学家发现了一些所谓古代的高科技产品,如考古学家威廉·柯尼格于1938年在德国斯图加特发现的所谓巴格达电池,据研究这个电池产生的时间是公元前250年,现在还能产生电力,还有在古罗马的沉船上发现了一台机械模拟式计算机等。另一种是从现代科学技术入手,国外的一些研究人员从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发布的月球表面的照片中,发现了建筑物的痕迹。现代物理学对量子论的“非定域性”和亚原子现象的研究,提出了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这一论断的质疑,对超级波、脉冲信号的研究,提出了它们是由外星生命专门发射出的,目的是向人类传递银河超级波的信息。

国外不仅有关于外星论的大量研究,外星论在普通民众中也有广泛的影响,人们想象出了大量关于外星人的外形、智能等情况,并拍摄出了大量的关于外星人的影视作品,还有很多人声称看到过外星人的飞行器(UFO),国外媒体上不时有关于这类消息的报道。1947年7月2日,有美国的新闻报道称一架UFO坠毁在新墨西哥州罗斯威尔镇靠近军事基地的沙漠地区,据称,美国军方发现了外星人尸体并进行了解剖。这些报道的真实性另当别论,它们至少说明了外星论已经有了其受众。

国内比较系统地阐述“外星论”的是雷元星先生,他在《人类的科学》一书中详细地阐述了人类来自于金星这一观点。根据他的研究,行星都沿着一条螺旋轨道一步步地向太阳靠近,最终坠落其中,地球现在占据的轨道所创造的环境是太阳系内最适合生物生存的,任何星球在占据地球轨道时,都能创造出一个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其地表都有一个生物世界,统治这个生物界的都是人类。水星、金星都曾经占据过地球现今占据的轨道,人类曾经就生活在这些星球上,当这些行星由于轨道的变化不再适合人类生存时,人类就会向下一个适合生存的行星上迁徙。他提出的证据有秘鲁的神秘地画、墨西哥神庙的绘有宇航员的浮雕以及《圣经》中的“神之车”等。发现于四川地区的三星堆遗址出土有大量匪夷所思的青铜器,“眼形器”或许就是外星飞行器,“太阳形器”或许就是飞行器的方向盘,纵目面具是驾驶者戴着望远镜,圆顶头像是他们戴着头盔。如果我们将它们与外星论结合起来,这一切似乎就很容易理解。

6.1.3因事件地质学兴起而重新提起的“灾变论”

曾令提出进化论的达尔文非常困惑的是地球演化史上的一次至今日科学界也无法解释的寒武纪大爆发事件。达尔文在他的《物种起源》中写道:“这件事情到现在为止都还没办法解释。所以,或许有些人刚好就可以用这个案例,来驳斥我提出的演化观点。”

科学界普遍认为,生物灭绝事件一般伴随地壳构造运动而引发的海陆变迁、大冰期、火山喷发或行星撞击等重大地质事件,原始生态环境的突然恶化,不能适应新生活的物种走向灭亡也就在所难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早在1898年中国学者严复在《天演论》中提到的“优胜劣汰”点明了其中的道理。人类演化的历史也似乎证实了这一点,距今6000万年的恐龙灭绝事件催生了灵长类动物的出现,经过漫长的5000万年进化,腊玛古猿才在今肯尼亚特南堡、南亚西瓦立克山地、中国开远和禄丰以及土耳其、匈牙利等地现身。又是1000万年的等待,地球上开始出现原始人类身影。而以原始宗教为代表的“文明”露出,则得益于10000年前的“冰河期”(也就是神话传说的冰河期过后的“大洪水”)。因此,生物灭绝事件可以看作是地球生物演化进程的重大的转折,每次全球性的地质大灾难都彻底打破了生物进化的“惰性状态”,在淘汰劣势物种的同时激活了少数优势物种的“潜能”,使生物界由低级向更高级的进化过程产生一次飞跃,或可叫作“跨越式”发展。

虽然达尔文于19世纪中叶创立的生物进化学说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做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神创论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变革。但进化论提出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至今没有拿出一个物种进化为另一个物种的实证,分子生物学还证实了人同类人猿的细胞核的差别及猿细胞无法变成人细胞的事实。解剖学和胚胎学的研究还表明进化论中所谓的“同源器官”只是表象,决定这些特征的是基因,动物胚胎发育之初的形态相似,是由于HOX基因(同源基因)调控水平相同而已。也就是说,进化论尚无法从根本上解释人是从何而来的。但关于这一问题,或许可以引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温伯格的话“这意味着根本就没有什么开端……有的只是多元理论”更为妥帖。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远远没有结束,我们只能期待着某一天科学的发展将谜底揭开。

6.2黑、白、黄——人种的起源

关于人类的进化过程,大致可分成四个阶段。在3000万~1000万年前,属于灵长目的埃及的原上猿、埃及猿、法国森林古猿已经栖息在地球的森林之中,特点是林栖生活、四足行走、臂悬跳跃。在1000万~100万年前,印度的腊玛古猿、南非的南方古猿等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特点是两足行走、以食草为主。100万~1万年前基本上形成直立人,体态变化比较大,开始制造工具,如欧洲的尼安德特人、克鲁马农人,中国的山顶洞人、兰田人、元谋人、长阳人、马坝人、丁村人等。1万年前之后,人类进入旧石器时代,以原始宗教、氏族部落为代表的文明出现。人类文明产生的地区,最早处于闭塞与孤立状态,处在地球上的零星的几个点,于是就出现有时间先后和文明的发达程度不平衡的现象。这就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如西欧起源说、北亚起源说、中亚起源说、亚洲起源说、非洲起源说等人种的差异和起源的多源头学说。目前世界划分四大类人种:蒙古人种(黄种)、欧罗巴人种(白种)、尼格罗人种(黑种)和澳大利亚人(棕种)。人种亦称种族,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性的人群。人种的自然体质特征主要包括人的头部、五官、头发的形状、肤色、毛发颜色、眼色、身高及其比例等,血型、指纹、体毛、牙齿结构等对人种的划分也有一定意义。人种具有区域性特点,与其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生存区域的历史文化发展关系密切。人种是在大约距今4万年之前开始分化的,由于长期适应其生活地区的自然环境而逐渐形成不同的遗传自然特征。例如赤道附近,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强烈,人皮肤下的黑色素增加,逐渐变成黑色皮肤,形成黑种人。欧洲由于多云,在那里生活的人吸收的紫外线少,故皮肤是白的,头发也不是黑的。根据上述自然形成的特征,将世界人种划分三大类,即黑(含棕色)、白、黄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