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透视地球
15054300000027

第27章 蓝色地球(5)

苏岩坐落在中、韩两国主张的专属经济区之内,处于主权争议海域。它也是国际航线的转折点,地理位置特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显然,韩国静悄悄地以“科学研究”名义,隐藏着争抢海域的战略目的,有着强烈的蓝色国土意识,想方设法占有苏岩,以扩大韩国的海域面积。从1995年起,韩国以“韩国海洋调查和发展研究所”名义,开始在茫茫东海里的“苏岩”上方建造一座巨大的“了”字形的全钢质结构物,到2003年5月竣工并开始运行。该平台主体部分高出海平面30多米,最高点为直升机平台,上层建筑共有5层甲板,总面积1900m2,设有灯塔、观测仪器和通信设备,有较完善的海路交通设施和小艇码头,其顶端及西侧的墙壁上都有韩国的国旗标志。

5.4.2海岛之争,硝烟四起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颁布,使得即使是以往一些无人注意的荒岛也身价倍增,重要性凸显。如果在岛屿附属海域,勘探出了巨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那就更加魅力难挡。英国和阿根廷在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大打出手,这里蕴藏石油资源储量高达20亿桶,资源是重要考量因素。据初步统计,全世界近60个国家存在岛屿争端,有380多处国家间的海洋边界需要最终划定,引发战争的硝烟至今仍未散去。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1946年12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派兵驻守。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但在20世纪70、80年代被周边的越南、马来西亚、文莱等抢占了其中的大部分岛礁,刺激这一行动的主要因素也是海洋油气资源,据科学家在南沙海域的海洋勘探中的概略估计,此海域石油储藏有137亿~177亿t,南沙海域有着成为“第二个波斯湾”的潜力。同样,美国海洋学家埃默里等人在1969年发表的《东海和黄海的地质构造和水文特征》一文指出“在东海大陆架交界处存在着世界上最有希望的尚未勘探的海底石油资源”之后,日本政府首次正式提出了对钓鱼岛群岛的主权要求。毫无疑问,正是“埃默里报告”对东海石油蕴藏量的乐观估计引发了日本对钓鱼岛的垂涎。

南千岛群岛,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千岛群岛向南延伸部分,总面积5038.33km2。根据1945年的《雅尔达协定》和1951年的《旧金山和约》,约定日本放弃对千岛群岛和库页岛自1905年《朴茨茅斯和约》后取得领土之所有权利与请求权,苏联即依据雅尔达协定宣布拥有该地主权,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新的国际区划格局。日本不愿意放弃这四个岛,因为丢弃北方四岛就意味着丢失了16亿t的石油能源、1867t黄金、9284t白银、397万t钛、2173亿t铁、1117亿t硫、36t稀有金属铼,还有放弃价值20多亿美元的世界第一大渔区——西北太平洋渔区的核心地区,以及大量的森林资源。

岛屿海疆争端具有一般领土争端的共性,关系到一国的主权。主权问题从来就是一个敏感问题,它不仅牵涉到一国的主权象征,还牵动着一国的民族情感。即使是一个小岛的归属,一旦与国家主权联系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全民关注、很难让步的大问题。韩国人不仅把独岛看作是韩国的神圣领土,还把它看作是韩国摆脱日本侵略的一个历史象征,把独岛的主权归属与复仇雪耻的民族感情联系在一起,这就大大增强了韩国与日本围绕独岛争端交锋的烈度和解决问题的难度。岛屿之争,没有速决的灵验之方,注定要在纷争中走向未来。

5.4.3控制海上“生命线”

海洋交通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由于海洋水面宽广,许多国家均处于海洋水面包围之中,各沿海和岛屿国家通过海洋这个天然坦途便可径直到达。因此,海洋运输便是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国际贸易量的70%~80%靠海洋航运。海洋运输的最大优点是运量大,运费低,运费相当于陆路运输的1/10~1/20;其次是建设费用少,除港口、造船外其他就是利用海水,不需投资其他建设,节省能源燃料,工效高。此外,海洋四通八达,具有全球连续性,且有65%左右为世界共用的公海,较少受国界的限制,没有陆地上不便通行的自然障碍区。历史证明,谁能在更大程度上利用海洋通道系统,谁就能在更大程度上获得世界经济联系的好处。历史上荷兰、西班牙、英国的发达,现在的美国、日本的发达都证明了这一点。

苏联海军司令戈尔什科夫说过:“地中海在军事上对苏联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之间,面积约250万km2,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海。地中海是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要道,它东经苏伊士运河,出红海可达印度洋;西出直布罗陀海峡又可达大西洋,是西欧各国从中东海湾地区取得石油的最短供应线,被视为“海上生命线”。地中海北岸是欧洲的南翼,从大西洋的伊比利亚半岛直到爱琴海这一弧形地带。在战略上被称为欧洲防务的“柔软的下腹部”。可见,其战略地位至关重要。为了加强地中海的力量,美俄两国为争夺地中海海域明争暗斗,剑拔弩张。双方虽未真枪实弹交锋,但围绕制海权的斗争却已达到白热化的程度。

印度洋西临非洲大陆,北连南亚次大陆,东接东南亚各国,具有东出太平洋(经马六甲海峡),西进地中海(经红海与苏伊士运河),南绕好望角至大西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连接欧、亚、非和大洋洲的航路枢纽。这个地区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特别是石油和石油制品的25%来自波斯湾,从波斯湾经印度洋运往世界各地的石油占世界石油运输总量的一半。美国和西欧的几十种战略原料也通过这条航线运输。这一海域是美国及其他一些西方国家“生死攸关”的航道。同时,印度洋又是一个可供发射导弹的潜艇发射场,具有巨大的战略价值。战后美国海军打入了印度洋,派出世界上最大的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率第74特混舰队开到了印度洋游弋。印度也不遗余力地打造航母编队,实现其海洋霸权的梦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直是太平洋的霸主。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派航空母舰“中途岛”号常驻日本横须贺港,加强封锁日本海海峡的能力。随着美国高调宣称战略重心移向亚洲,首次于“香格里拉对话”亮相的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宣布,到了2020年美国海军将重新分配部署于太平洋和大西洋战舰的比例,从目前的50%对50%调整为60%对40%。美国一边在日本海周围加紧部署兵力,一边大搞反潜演习,这样一旦战争爆发便封锁对马、宗谷和津轻海峡卡住海上喉咙。

在全球资源争夺日益紧张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目光投向北极,北极对这些国家存在着巨大的诱惑。目前,北极地区的陆地部分已经被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美国和俄罗斯8国占有。对北极地区的争夺主要是对北极海域以及尚未发现岛屿的争夺,最激烈和持久的就是对北极航道的争夺。北极航道由两条航道组成:加拿大沿岸的“西北航道”和西伯利亚沿岸的“东北航道”(又称北方航道)。北极地区非常适合配备了核弹头的潜艇隐蔽,不停移动中的厚厚冰层还可以对声波进行干扰,军事战略价值无可比拟。控制了海洋,等于控制了未来新的世界经济动脉和军事战略走廊,意味着控制了新的世界海上力量的布局走势。

2010年4月20日夜间发生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令人触目惊心。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大约36h后沉入墨西哥湾,11名工作人员死亡。事发半个月后,各种补救措施仍未有明显突破,沉没的钻井平台每天漏油达到5000桶,海上浮油面积在2010年4月30日统计的9900km2基础上进一步扩张。海底部油井漏油量从每天5000桶上升到2.5万~3万桶,演变成美国历来最严重的油污大灾难。原油漂浮带长200km、宽100km,而且还在进一步扩散。相关专家指出,墨西哥湾将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成为一片死海,沿岸1600km长的湿地和海滩被毁,渔业受损,脆弱的物种灭绝,影响到产值达2340亿美元的经济体系运转。这次严重的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21世纪,人类将会更崇尚海洋、倚重海洋,使海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海洋经济的生长点需要相宜的海洋生态环境。否则,我们将很难预料,最终是海洋被人类征服,还是人类最终被海洋毁灭。联合国为“世界环境日”确定的主题是“为了地球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它提醒人们,海洋是生命的起点、人类的文明的起源,保护海洋是人类文明的永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