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乾坤
15054000000030

第30章 漫话常用中药(5)

【食疗方】

1)红枣鸡蛋汤:鸡蛋2个,红枣60克,红糖适量。将红枣泡软,去核,加水500毫升煮沸30分钟,再将鸡蛋轻轻打入汤中,勿搅拌,煮熟后加入红糖即成。经常食用,可改善体质虚弱、早衰、面色萎黄等症状,但不适用于有脾胃湿热、痰热咳嗽、肥胖、糖尿病等患者。

2)大枣粥:红枣10~20枚,大米100克。煮粥,可根据喜好加冰糖调味,长期食用可健脾胃、补气血,可用于病后或年老体弱、体虚、胃弱食少、营养不良、气血不足等症的膳食调理。

3)杞子红枣煲鸡蛋:枸杞子20克,红枣10枚,鸡蛋2个,放在一起煮,鸡蛋熟后去壳再煮10分钟,即可食用,每日或隔日1次,具有补虚劳、益气血、健脾胃的功效,可用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头晕眼花、健忘失眠、视力减退等症的膳食调理。

8.7.3“平补肾精肝血”之枸杞子

枸杞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味甘,性平,归肝、肾经。有滋补肾阳,益精明目之功效。可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等症状。《本草纲目》记载,久服枸杞子可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现代研究表明,枸杞子可增强免疫力,有保肝、抗疲劳、抗衰老等作用。枸杞子含有大量胡萝卜素、维生素、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粗脂肪和磷、铁等营养物质,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橙子高,β-胡萝卜素含量比胡萝卜高,所以,枸杞子对美容保健、抗衰老也有较好的功效。

相传,盛唐时期的某一天,丝绸之路上来了一群西域商人。傍晚他们去客栈投宿,遇见一个“年轻女子”正在斥责一个白发苍苍的“老汉”,商人们很是生气,便上前责问那个“年轻女子”:“你怎么这般无礼,竟然打骂老人?”谁知那个“年轻女子”说:“我教训自己的孙子,跟你有什么关系?”商人们听后大吃一惊。原来,那个“年轻女子”已经有200多岁了,而那个“老汉”才90来岁。“老汉”因为不肯遵守族人服用草药的规定,没有坚持服用一种叫枸杞子的草药,弄得未老先衰,两眼昏花,头发也白了,牙齿也掉光了,刚90多岁就老得不成样子了。商人们听后更是惊讶了,赶忙向“年轻女子”讨要枸杞子。后来枸杞子传入西域,被那里的人们称为“东方神草”。

【食疗方】

1)枸杞榛子仁:榛子仁50克,枸杞子50克,一起煎水服用,可改善肝血不足导致的两眼昏花的症状。

2)枸杞炖牛鞭:枸杞子40克,牛鞭1具。隔水炖熟,炖时加几片生姜,可去异味,食肉喝汤。适量服用有补肾壮阳的功效,可用于肾虚腰膝酸软、遗精、阳痿、夜尿多等症的食疗,也可作为老年人调理补养之用。

3)枸杞叶500克,羊肾1对,葱白14根,切细加米煮粥,调味空腹吃,有助于改善肾亏腰腿疼痛的症状。

4)枸杞子、黄芪、生地黄各15克,麦冬、山药、玉竹各9克,水煎服,可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膳食调理。

8.7.4甜甜蜜蜜调补脾胃——蜂蜜

蜂蜜为蜂蜜科昆虫中华蜂蜜或意大利蜂蜜在蜂巢中酝酿成的糖类物质。我国各地都有产。味甘,性平,归肺、脾、大肠经。直接食用,常用量15~30克。本品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之功效。可用于脘腹虚痛、肺燥干咳、肠燥便秘、疮疡不敛、水火烫伤。现在人们不光把蜂蜜当作养生保健的佳品,而且被很多爱美的女士当成天然的护肤产品。

选择蜂蜜时应以水分小,有油性,稠如凝脂,用木棒挑起时,蜜汁下流如丝状不断,且盘曲如折叠状,味甜不酸,气芳香,洁净无杂质者为佳。在冲蜂蜜时,水温不要超过60℃,以免破坏营养成分。另外,蜂蜜不宜与鲫鱼、豆腐、洋葱、韭菜、大米、大蒜、葱同食。

【食疗方】

1)红茶蜜饮:红茶5克,蜂蜜适量。先将红茶加沸水冲泡10分钟,调入蜂蜜,饭前热服。本品具有温中和胃的功效,可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膳食养生。

2)姜汁蜜:鲜生姜10克,蜂蜜20克。上2味加水20克调匀,一次缓缓咽下。本品具有温中散寒、止呃止呕的功效,可用于缓解呃逆、呕吐、反胃等病症,对胃寒的患者效果更好。

3)人参蜜膏:人参150克,蜂蜜250克。将人参加水熬透,共煎3次,合并药液,再以文火熬成浓汁,加入蜂蜜搅匀,每次服15克,温开水送服,每日2次,可起到益气健脾的功效,适用于老年人的养生保健。

4)油煎鸡蛋蘸蜂蜜:鸡蛋1~2个,蜂蜜1~2匙。油煎鸡蛋,趁热加入蜂蜜。立即进食,连食2~3个月。可作为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辅助食疗。

8.8治疗风湿病的“药食同源”物品

我们常说的风湿病,也就是引起骨关节、肌肉疼痛的疾病,在中医理论中归属于“痹证”的范畴。风湿病发病多较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且大多具有遗传倾向,其诊断和治疗均有一定难度,中医药方法对这类病症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药食同源”物品中的乌梢蛇和木瓜也是祛风湿药中的常用药,对于“痹证”的各种症状均有良好的治疗和缓解作用。

“祛风除湿佳品”乌梢蛇

乌梢蛇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干燥体,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性平,味甘、咸,归肝经,煎服,常用量5~10克,或作丸、散服。乌梢蛇祛风通络,性走窜,能搜风邪,透关节,通经络,常用于风湿痹证及中风半身不遂,尤宜于风湿痹证日久不愈的患者,但不宜用于因失血、贫血或肝血不足而内生的风证(以眩晕、肢体震颤、瘙痒等症为主要表现)。

乌梢蛇生活在丘陵地带,以蛙类(主食)、蜥蜴、鱼类、鼠类等为食。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及人类大量捕杀,目前野生乌梢蛇数量大减,应予以保护。现在乌梢蛇有养殖品种。乌梢蛇含有赖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谷氨酸、胱氨酸等17种氨基酸,并含有果糖-1,6-二磷酸酯、原肌球蛋白等。

乌梢蛇呈圆盘状,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密被菱形鳞片;背鳞行数成双,背中央2~4行鳞片强烈起棱,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黑线。头盘在中间,扁圆形,眼大而下凹陷,有光泽。脊部高耸成屋脊状,俗称剑脊。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脊肌肉厚,黄白色或淡棕色,可见排列整齐的肋骨。尾部渐细而长,剥皮者仅留头尾之皮鳞,中段较光滑。选择乌梢蛇时以头尾齐全、皮黑肉黄、质地坚实者为佳。

相传,很久以前,一个村寨里有位美丽可爱的姑娘,不幸身染麻风。那时人们认为,唯一的解救办法就是给她找一个丈夫,把病传染给对方,姑娘就没事了。姑娘的父母视女儿为掌上明珠,千方百计把她嫁了出去。然而这位姑娘心地善良,说什么也不愿伤害那位新婚的青年,于是终日借酒浇愁。她从酒缸里斟出酒,一杯一杯的痛饮。日子不久,姑娘的病竟神奇般不治而愈。到底是什么治好了姑娘的病呢?莫非酒缸里有什么秘密?于是有人探首酒缸一看,原来,酒缸里竟浸泡着一条淹死的乌梢蛇。